拍照,鏡頭重要,還是人重要?

酷視界


在拍照的時候,前期要知道要拍什麼,怎麼拍,跟模特溝通好,什麼類型的風格等,進而去挑選我們的鏡頭,要是拍人像可以選擇定焦50/85mm的鏡頭等,利用大光圈,拍出更好的效果。還有就是在拍攝的過程中應該要有一定的創意,可以提前想好,利用身邊的小物件應用到拍攝中,這樣才能更好的拍好照片。同時也會有更多創意的風格。模特的自然和身體語言也是拍攝成果體現畫面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面部表情等也需要攝影師在拍攝的過程中去引導,做到自然,不要太刻意的去要求。所以說拍攝中的鏡頭和模特是相互配合的,不一定說那個就很重要的,要根據不同場景。











濤總同學


這個都很重要,拍攝的時候人是主體如果沒有人再好的鏡頭也是白搭,換個角度,模特非常好,鏡頭不給力對不上焦,變形嚴重,再好的模特也白瞎。

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都是各佔50%,在攝影圈中流傳這一個說法,人像三要素:模特要好看、模特要好看、模特好好看。模特對於拍攝來說還是非常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除了有非常好看的模特,鏡頭的選擇也更加重要,拿個風光或者微距鏡頭拍人像效果不會好,人像拍攝有專門的人像鏡頭。

各個焦段大光圈鏡頭非常多,不同焦段拍攝出的效果也不一樣使用場景和拍攝範圍也不一樣。

例如室內最好使用24、35、50、這幾個焦段,可以在狹小的空間發揮鏡頭的特性,在室外大部分會選擇85、105、135、200、這幾個中長焦焦段拍攝。

這些焦段基本都是拍攝人像最合適的,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焦段鏡頭可以充分發揮鏡頭的特點,將模特拍攝的更有魅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一些幫助,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我認為就這兩樣選著的話還是鏡頭重要,因為對於機身來說,有很多功能一般情況下用不上,即使高端相機在白天時也都是iso100,高感完全被浪費了,如果要是在夜晚的話機身性能好的話,還是很明顯(靠自然光,開閃燈除外)。舉個例子:高端機身配普通浮動光圈鏡頭,在半晚或者夜晚外拍,由於光線不足而且光圈由於太小不給力,為了保證快門速度就必須提高iso來解決。例子2:入門級相機配恆定大光圈鏡頭,在同等情況下可以把光圈開到最大,如果快門速度還是跟不上的話再逐漸增加iso。這樣就能儘可能的保證照片的噪點少。在一些及特殊的情況下,鏡頭的好壞可以影響到機身性能的發揮。最後還有一點,鏡頭是保值的,機身是貶值的。


大隱無形


鏡頭更重要



月影星


鏡頭重要



R4661


 在選擇拍攝人像的鏡頭的時候,焦距非常重要,它決定了我們可以拍攝到的視角以及距離主體的距離。比方說我們在狹窄的房間內拍攝,就不能用到長焦鏡頭,因為空間根本施展不開;而在婚禮或者演唱會這樣空間雖然大但是並不容易靠近主體的環境拍攝的時候,顯然不能用廣角鏡頭來拍攝。

因此,拍攝人像不單單要根據拍攝的風格,更應該根據現場環境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鏡頭。

在選擇鏡頭焦段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考慮相機的傳感器的影響。對於不同尺寸的傳感器,我們還需要考慮到鏡頭轉換系數。全畫幅無需考慮轉換系數,鏡頭標註多少mm 的焦段就是多少,但像是 APS-C 傳感器的套頭 18-55mm,它的廣角端並不是 18mm,而是要乘以 1.5 或者 1.6 的轉換系數,約為 28mm。同樣的,M43 畫幅的相機的套頭 14-42mm 的鏡頭,焦段也需要乘以 2 的轉換系數,因此廣角端也是 28mm 左右。

使用 35mm 的鏡頭,可以代入更多的環境,適合表現環境人像,而廣角也可以距離主體很近拍攝,適合在狹小的場景中拍攝。

相對應的,50mm 的鏡頭最為常用,也是很多人像攝影師必備的鏡頭焦段,因為它的視角最接近人眼的視角,所以它也是大部分攝影師看世界的方式,而且,50mm 的鏡頭的鏡頭失真相對來說較小(沒有鏡頭沒有失真)。也正是因為焦段的上下不靠,所以即能夠包容進一定的背景以拍攝環境人像同時也能夠利用大光圈製造淺景深拍攝肖像。

而中長焦鏡頭(85mm -135mm)則適合拍攝肖像,因為長焦會製造淺景深,容易分離主體和背景,讓主體更加突出。

其實最好的人像攝影並不是一支,而是要有一個佈局,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拍攝題材和拍攝類型來選擇最適合當前拍攝環境的焦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4a0f94976814fd3977a9b00dfb1bc95\

小七同學生活記


鏡頭更重要!哈哈哈哈,我一直這麼覺得!主要是人無完人,你得拍出更有味道的一面時,就得看鏡頭了!



樂世小叔


[贊]鏡頭&[贊]拍攝者都重要[加油][加油][加油]。鏡頭提供[比心]視角、[比心]透視、[比心]景深效果,這是客觀的。主觀上拍攝者利用自己的攝影技術和拍攝想法,利用不同鏡頭特點,實現自己想要的畫面效果[ok]

下面分享一些近期手機拍的旅行人像,通過從超廣角端~長焦端對比效果進行一下說明[機智]

我這個手機有三個攝像頭:[比心]超廣角(等效16mm鏡頭視角)、[比心]主攝(等效26mm鏡頭視角)、[比心]長焦(等效50mm鏡頭視角)

圖1&圖2.手機超廣角鏡頭(等效16mm)拍攝,突出透視空間感,人小景大的效果。

圖3.手機主攝像頭拍攝(等效28mm)拍攝,突出色彩搭配統一和諧。

圖4.在遠處用手機長焦鏡頭(等效50mm)拍攝建築局部。






攝影師張狠駿0920


器材重要,人更重要。就像畫副畫,畫的人水平次,有再好的紙和筆都沒用。



吧唧吧唧咚咚擦


攝影圈有個說法,是鏡頭後面那個頭比鏡頭更重要,是因為鏡頭只是拍攝出好照片的物質基礎,但一張好的照片,不僅僅是清晰、銳利,色彩還原好,更重要的是拍什麼,怎麼拍,是藝術構思,因此,攝影中鏡頭重要,但鏡頭後面那個人頭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