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医药走出去与世界交流??

孫雪涵


没必要。

想让中医发扬光大走出国门,如果不是为了挣钱,就是自卑,起码是不自信。这种心态跟许多不自信的人一样,总想通过外部的承认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别人不承认就总想着法子让人承认,讨好的手段,不断的解释,各种委屈的迁就,只要得到承认。

有人普通话说的不好听,不服气,“某某外国人都说我普通话标准,你懂啥?”,母语说的好不好还得需要歪果仁来评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回到中医药,各种黑各种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争论意义不大,信中医的往往是在生病时有了效果,得了中医的益处,不信的可能是教育的结果,也可能是上过中医的当,但从纯粹理论上辩解,也无必要。中医与西医完全是两套不同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完全不可套用。技术上,发现手段上借鉴一下是可以的,理论上是不可能统一的。

说的最多的,有个废医存药,听着挺有道理的,把药物一个一个试,有用就留。可是不懂一点中医理论,这药是吃不得的。举个例子,比如感冒,到药店买中成药,你得会判断风寒风热吧?药物是有效的,你得对症吧?而对风寒风热的判断是基于中医理论“六邪”。废了医,存的药就没了意义了。

读陈撄宁的文章,借用他的意思,有些中国有的东西,西方是没法理解的,我们也没必要强拉要人一定要信。中国的很多东西,从语言里就已经决定了只有中国人自己才玩的转。无论对错,自己用好,该信的自然会信


掌教真人十三


中医本不应该记古人,而应该记科学家,药理学家,不通过三期临床就胡乱用药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中国的医药学历史,除了屠呦呦的乙醚提取青蒿素,还有就是华裔科学家陈克恢,你如今感冒用药里面有很多伪麻黄素,相信大家都用过。而这伪麻黄素,就是通过对麻黄素的改进获得的。

日本在唐朝也学习我们的中医中药,但是黑船开国之后,日本兴起了兰学。长井长治,就奔赴荷兰学习兰医(天然草药和西方外科手术融合),1871年去柏林学习有机化学。老师是奥格斯特·威廉·冯·霍夫曼。如果你学过化学,那么就知道“霍夫曼消除反应”。1883年,这位日本人回到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发现了“麻黄碱”。他当时服务的是住友制药,算日本一大财阀体系。但是他研究的不深入,效果仅仅是扩瞳。

1923年,陈克恢和北京协和医院同事卡尔·F·施密特分离出了麻黄碱和左旋麻黄碱。他们发现麻黄碱可以替代肾上腺素的作用来治疗哮喘,并且还可以口服使用。后来这个成果辗转到了美国宾州大学,1926年被批准应用在临床。陈克恢后来一直在礼来,并一直致力于生物碱药物的发现。

麻黄碱在二战之前为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出口项目,后来出现了合成麻黄碱,中国出口才逐步下降。在中医早期方剂,比较普遍治疗感冒哮喘的就有麻黄汤。然后很多人不知的是,麻黄亦有副作用,而只有通过药理学和化学的方式提取或者合成,才能发挥必要的作用。而左旋麻黄碱副作用相对较小(手性)。

陈克恢舅父是中医,所以赴美其励志研究药理,学校论文就是对肉桂桂皮油的研究,除了最著名的左旋麻黄碱,后期的研究有蟾蜍毒素和常山碱,也有对氰化物中毒的处置方法,丙氧芬等等,我国多少说是中医学的,能够有他老人家的成就?有和现代医学结合研究生物医药的决心?

所以,你说中医如何走向世界?你得让一群老中医学习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但是你觉得他们学得会吗?即使学会了,他们也没有这个耐心。全世界生物碱大发现,在1850年到1920年左右,基本能够发现的植物里面几万种生物碱,都提取和发现完毕。后来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想要拓展一下,结果发现效率太低。

其实生物碱的发现就是现在生物制药的基础,也就是生物技术。中医药的问题就在于他停留在几百年前。如果让他现代化,他就要摆脱现在那种卖草药的舒适区,这可是很要命。


财经纸老虎


首先,中医是一直有走出去跟世界交流的。问题在于,西方社会或者说西方科学界对于中医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因为中医体系从一开始就跟现代流行的科学体系不兼容,外国人很难理解我们的中医思想,因为我们的中医思想并非单单是医学哲学理论,还加入我们的儒家道家的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成。如果不接受这个,就没办法谈交流。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在现代科学教育下的人是没办法能理解中医的,甚至觉得那就是骗人的。还有提倡说用西医的方式来做中医,废医验药,我个人是觉得这个方式不对。这就像你跟牛说:傻子,草有什么好吃,牛肉才好吃,吃牛肉吧。牛肯定一脸懵逼。让中医脱离它来源的基础理论,那它就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后面的事情。

中医药跟世界交流,首先是找出当下发现的那些有毒的中药的安全剂量范围,或者检验一个方剂的毒性反应,是按整个方剂的去研究,而不是单独研究某个单一的药材。更重要的中药材的道地问题,现在的中药材市场很乱,以次充好甚至李代桃僵都是有的,药方有用,药材无用也是枉然。

不用担心关起门来研究,只要有效果也安全,那就可以随时接受世界的挑战。那个时候世界的声音也许不是批评和质疑,而是OMG,不敢相信!


怀禅杂谈


首先中国很多人自己都不看好中医加上中医药的管控也不科学、鱼龙混杂使很多好的秘方和创新药方被那些滥玉充素的江湖骗子拉下水了、所以倒至中医民声不好、好的不好的都有、使人漠糊不清、很多真正的好药方持有人又没有能力开发、市面上的药效果又不行、要想中医药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把民间好的秘方和创新药方收集起来通过科学验证、由国家开发才能得到大力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一个新药验证机构或者设立一个中医药擂台进行比拼筛选、把真正好的神奇特效好药方收集起来开发才会使中医药有走出去的机会、光想走去没有好药品、人家凭什么相信你呢?


杨再将


中医药走出国门,让世界接受,必须按世界规矩办,不可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跟各国分别谈判,跟申请加入WTo差不多。

要让中药得到认可,不能用自我解释的方法,自我鉴定。

你要拿出全套药物鉴定的材料,药物化学成份,化学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临床试验,毒副作用……等等。

人家也不会贸然批准,也可能進行验证,说不定费用:还得你出。

中成药还好办点,必竞中成药还有固定成分。中药汤剂就不好办了,千人千方,浩如东海,怎么鉴定?

中医药走向世界,难度有点大,不如就在国内发展。

我们有14亿人的庞大市场,我们有众多中医愛好者,不愁没有销路。


辛福先


如何让中医药走出去与世界交流的问题?在中医药治疗调理疾病的实践中,悟道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问题。传统中医药的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有内服,外敷膏药,刮痧拔罐,针灸等多种治疗疾病。结合现代医学的打针输液,激素内服控制等多种多样的医疗技术表明。医疗技术对于治疗疾病的广泛性,其目的就是一个治疗疾病解除痛苦。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内服药调理脏腑条达。外用药疏通经络气血运化条达,打针输液从血液循环杀菌消炎除病毒。有一个带本质性的辩证问题,经络气血阻滞瘀堵是致病因素。运化条达畅通经络气血,是宣发五脏六腑功能的重要环节。现代疾病的发病规律表明,经络气血阻滞瘀堵失调。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必须重视经络气血运化条达畅通,是治疗疾病行气血,活脾胃。疏肝养肾的治疗原则,是现代医学创新的辩证施治的重中之重。也有利于现代医学破除传统,阴阳五行学说的束缚,发展现代中西结合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


用户6131822359598


自己发展好才能走出去,中医药发展宏图远大,但实际发展中遇到数不清的困难,政策上的,人为因素上的……,需要几个若干年不好预测。

在目前时期,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现实碰撞和路径都还在探讨、探索、争执中怎样古为今用、不失传统的,又可穿插现代医学,与营养学医学、西医、心理学等等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坚持传承博大中医思想,秉承精深中医方法和古经方,这是我个人美好愿望。

在以上此基础上,革新并与时俱进学习西医等,以人为本,遵从自然,遵从科学,遵从经验(临床),普及中医辩症理论,人人用简单的中医养生方子、药食同源方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同时,遵从基因研究、细胞学、量子医学,把中医精神能与先进的科学的治疗技术融合在一起,中医就可走出国门了。

个人美好远景,望能实现!


慧泽惠


中医药的理论是非常完美,是全世界最好的医学,但配伍还有不足之处,适当调理好中药的用药,中医是有很广宽前途和实际应用,本人观点先把国内的中医药做强,做好,再与世界交流才能使外国请服,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不信,怎样让世界的人们相信呢?!


朱分才


如何让中医药走出去与世界少交流?

这个问题问得好

首先是中医药

即是我们的特色、特点

要想与别人交流

就必须突出我们中医药的特色和特点

而不是用西医的标准去乱改中医药

而怎样去突出我们中医药的特点呢?

我只说现在比较欠缺不足的两点

一是中医诊断学的推广与普及

重点培训脉诊

二是中医生理、病理研究


余贯三大道至简学中医


其实中医的包容性非常强,在清末、民国时期,其实中医就已经吸纳了很多西方医学、现代医学的知识,而且,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也一直在积极的推行中医现代化。比如用现代医学、药学理论去解释、完善中医。只不过,最近几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好事者,挑起了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矛盾,让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变成了落后、腐朽、古板的东西。

其实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一直在吸纳各种医学知识来完善自己。中医理论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如今在推动中医现代化的路上,仍然大有人在。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例,现在就有非常多的研究人员正在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发现了两者确实存在许多的相关性。另外,中药的很多有效成分被提取出来以后,也被中医广泛应用。

因此,只要不是抱着偏见的眼光看待中医中药,不是非蠢既坏的把中医中药推向封建落后的极端。让中医药以包容的姿态与现代医学相融合,走出世界并不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