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回老家過年,為什麼基本上都不願意走動了?

山裡狗娃


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由於工作沒有時間走動,大家都盼著過年放假,相互看看走走樂樂,很期待這樣的日子!現如今,通訊發達,微信視頻天天見面聊天不是夢,相互聯繫的頻繁,一年長假又多,見與不見都沒有影響親朋好友的關係!


歲月靜好3131


為什麼很多人回老家過年,因為家中有年邁的父母,平時在外面奔波,沒有時間陪自己的父母,而春節又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所以人們一般都會回去陪父母過年。

過年各地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但有很多地方都有在過年期間走親訪友的習慣。但現在的人為什麼不願意再走動呢?包括去親戚家拜年。

小時候最盼望的節日就是春節,最喜歡的就是過年。那時候經濟水平不高,物資缺乏,只有過年才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而自己家的好吃的糖果,父母總是不讓多吃,要留給到家裡來拜年的親戚吃,所以自己就吃不到太多,然後就盼望著到親戚家去吃他們家的。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平時大家就可以穿新衣,有喜歡和想吃的東西,都能買到。再加上現在保護環境,各地都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炮竹,包括部分農村也開始禁放,所以年味越為越淡。還有智能手機的普及的,人們現在交流幾乎全依賴手機,過年吃飯時,人們幾乎都低頭玩著手機,幾乎可以做到一餐飯下來,全程無交流的狀態。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攀比之風隨之出現。現在的走親訪友,不再是單純為了親情而走動,而是在攀比,誰家的小誰過年開著什麼什麼車回來的,那個誰家孩子學習老好了,回回年級第一,那個誰今年過年,公司發了多少多少年終獎等等。還有來自一些七大姑八大姨的所謂的關心,怎麼還不找對象啊,什麼時候結婚啊,什麼時候生小孩啊,什麼時候要二胎啊等等,讓人煩不勝煩。

所以現在大部分人回老家過年,卻不願意走動,可能這就是成長的煩惱吧!


時光匆匆一過客


在我們老家每到過春節,親戚都要相互走動拜年的,而且以前走動拜年都很簡單的,就拿點臘肉,粽子,糖果走動走動就好。而現在過年走動就不一樣了,本來從外地回到家都各種累,還各種忙,一年下來好不容易春節閒起天,還要花很大精力去走動應付,親戚,朋友,同學等等。一天下來就是吃啊喝啊,還要花很多錢去走動,壓歲錢,見長輩老人要給錢,而且都會問今年過的怎樣怎樣啊?在哪工作啊?找對象沒?結婚沒?一天下來就忙不停的答,一年存下來的錢基本用的差不多了,又開始東奔西跑的出去工作了。所以很多人回家過年都想安靜的呆家裡,本來工作一年下來好不容易春節閒點,都不想到外面那麼累。春節就幾天,過完春節又得各種忙。


北山裡青青


不願意走動的原因就只有兩個:

一:沒錢![捂臉]

錢是人的膽,走動得需要經費吧,得請客吃飯吧,如果別人比自己混的好,沒面子![捂臉]

二:沒有共同語言[捂臉]

因為工作種類不同,級別不同,時間間隔長了,沒有太多的共同話題。

拿我舉例子,我從初中畢業和爸爸一起做生意,後來自己開店,再後來做管理,做團隊……

回到老家以後,同學朋友在一起,他們老是說東家婆婆長,西家媳婦短的,誰家跟誰家打架了,誰家媳婦打麻將之類的,我就不願意聽。

而跟他們說做生意,管理團隊之類的話題,他們又說我嘚瑟,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聊天,能聊的就是回憶回憶我們的過去,但是,過去就是那麼點話題,聊完就沒有了。

所以,回到老家,很多人就不願意走動了。

你們覺得呢?



孫大聖創業記


我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也天天呆在家裡,因為家是最溫暖的港灣,過年放假就那麼七八天當然不願意去別的地方走動了,要整天呆在家裡孝敬爸媽,陪倆老聊天打撲克牌玩,和做飯菜給家人吃,這就是我以前回家過年的經歷,現在的我不用再外出工作了

每天在家,隨時都可以陪父母和家人了,好安逸的生活。


夢雨菲FANG


現在的年輕人壓力特別大,過年回去都是為了陪陪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過完年沒幾天就得回去上班了時間上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現在忙工作以前是忙學習,在老家待的時間比較少好多親戚看著面熟不知該怎麼稱呼真的很尷尬!不過像舅舅姨姨姑姑叔叔這些親戚每年都會去家裡拜個年!


逍遙小仙


就我自己來說

我母親是兄弟姐妹比較多,大家關係也好,過年的時候都是一大家子在一起過,我們小輩玩的也比較好

現在哥哥娶了老婆,姐姐嫁到外地,過年回來都比較困難,都有了各自的生活。沒了年味,也就沒人想聚在一起過年了


慢慢學會愛


每逢過年,走親訪友,是國人的習俗,也是國人濃重人情味的體現。

農村人春耕種、夏秋收,只有冬季閒暇,過年之時,乘著節日的熱鬧勁兒,走親訪友氣氛熱烈。國人重視人際關係,有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給自己多備條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古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萬一遇上艱難事,最能幫一把的就是親友了。若是平時不走動聯絡,到有求於人時,誰會鳥你呢。小時候每逢過年,家裡總會有接連不斷的親友前來,父親也會備上禮物前去走訪多年未走動的親友。小時候每逢過年路上總能看到三三兩兩陌生的面孔,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前去村裡的某家某戶走訪。長大後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過年了,偶爾回去發現過年期間路上行人稀少,多數家庭門可羅雀。而自己家前來走動的親友也沒幾個了。

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致。隨著生活經濟的提高,許多困難自己能夠解決,需要親友幫助的地方少了。一個好漢不需要三個幫了,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何必費心費力去維護那些不需要的人際關係呢。

二、農村空巢現象突出所致。近些年農村的青壯年幾乎都去城裡務工了,留下的是老人和兒童,老的沒精力走動,小的不再受傳統習俗影響。所以過年走親訪友的現象,就變得很稀少了。

三、傳統習俗的淡漠所致。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拜金主義、利己主義、走上級路線思想深入人心,窮親戚這層關係避之不及,誰還願意去走訪呢。

四、“社交恐懼症”的侵襲。許多人開始變得不愛社交,清清靜靜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被別人打擾。


路煜


從前在老家過年時,親戚要相互走動,有血親關係的家族要互請,要說熱鬧也真熱鬧,但也真累。現在呢,這樣的走動,互請都少了,不是人情薄了,是社會發展的結果。首先是生活富裕的必然。以前家裡條件差,人們把春節看得很重,有錢都要攢到過節花,有肉要等到春節吃,所以春節了,互相請吃、走動很正常。但現在不一樣了,可以說,基本上家家戶戶每天有肉吃,隨時可以到超市消費,人們把吃的、用的看得不是很重了,平時大家經常聚會,就不用再等春節互請了。其次是健康觀使然。過去到春節了,一天三頓吃,一天三遍醉,男人愁,女人累,但為了應付還是“樂此不彼”。現在不同了,養生成了幸福觀,很少有人在乎吃了,而且講究吃的健康,儘量遠離喧囂,平時一個電話就解決了,沒必要非得親朋好友通過聚餐來表達。綜述,現在回老家過年,體會的是鄉愁,更多的是團圓,至於那種走動、吃請的年味也正在被更改。


金華悟道


每次回去被七大姑八大姨鄰居唸經,以前是長輩念,現在同輩和小輩也念。

1、現在做什麼,掙多少錢?然後就說起自己的姑娘兒子工資多高多高就差躺著掙錢了,口沫橫飛的,洋洋得意(掙少了你不會幫,或許背地裡還會嘲笑。掙多了也不會分你,也可能借別人的發達給自己貼金,或許會眼紅妒忌。所以無論從哪方面都是不討喜的問題)

2、什麼時候找對象結婚啊?都多大了了還不找?不要找遠了(你也老大不小了還挑啥?好的都讓別人挑沒了,你看誰誰家孩子都滿地跑了,天哪這個問題我無言以對,真想翻個白眼,我居然愁嫁了?)

3、再不結婚,等生孩子就晚了(都多大了,到時候高齡產婦了,早點結婚生了到時候你婆婆和媽媽都可以幫你帶)

4、女孩子家家的,自己幹多累呀,找份輕鬆工作、什麼公務員、事業編,找個條件好的嫁了才是正道。(我對自己的性格特長心中有數,你覺得那樣好,未必適合我。不好意思,我始終覺得事業比婚姻靠譜,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不妨礙別人即可。)

最早我是實打實地一一回答;慢慢,開始敷衍;現在壓根兒一句不想聽、不想答,無論是誰問,連敷衍都懶得敷衍,且每次聽到,恨不得立馬翻個白眼回去,然後懟上一句:關你屁事!每次回家過年都不想白天到,那些大娘大嬸村口聊著守著就等著看誰家姑娘回來了帶女婿來了,誰家買車了…嚇得每次過年只想晚上悄悄到家,悄悄回。

最後,能怎麼著呢?其實“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這八個字,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可真把這八個字脫口而出,那些老臉也沒地方放了。不想撕破臉,又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保持邊界和距離感,少走動!所以,我現在理解堂妹了,不願意,就誰家也不去,管你怎麼想怎麼說。

合得來,多來往,合不來,不走動誰也沒權利指責。少走動不代表不聯繫,只是,有事兒,打電話,沒事兒,少聯繫。過好自己的日子,讓自己幸福,才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只是想,讓一切關係,變得,簡單、純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