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非典教訓:讓信息公開透明 避免瞞報疫情

原標題:國家衛生應急專家:我們能從17年前的“非典”學到什麼

回顧當年抗擊“非典”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們應對今天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席捲各國。截至當年7月11日,全球患者8327例,死亡813例。其中,我國內地患者5327例,佔63.14%;死亡328例,佔42.8%。17年後,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華中地區大城市武漢肆虐。

2020年1月18日、19日,武漢新確診病例136例。1月20日,北京、深圳接連發現輸入性病例。泰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臺等地區也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

歷史往往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同樣是新型冠狀病毒,同樣是來源與傳播路徑不明,同樣是發生在春運期間。回顧當年抗擊“非典”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們應對今天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沒有危機意識就是最大的危機

要有危機意識。SARS的首例回顧性病例出現在2002年11月16日的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佛山第一人民醫院向疾控中心報告,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但是,由於它不屬於《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35種傳染病,因而並沒有達到上報。後來,河源、中山、廣州市也發生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散發狀態的疫情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因為人們缺少必要的危機意識。

沒有危機意識是最大的危機,而應對危機、包括公共衛生危機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方能奏效。儘管中國疾控中心派專家到廣東省進行指導,但因為沒有跳出醫學技術思維看疫情應對,SARS在2003年2月份在廣東還是呈現出了集中爆發的態勢。

將疫情有效控制在局地,避免因人口遷徙導致病毒蔓延

要將疫情有效控制在局地。當年的2月1日是正月初一。2月5-10日,廣東省每天新增病例50例以上。當月,廣州報告病例688例,其中95%以上發生在廣州。

春運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傳染病疫情與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聯繫在一起,就會造成病毒迅速蔓延。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具備全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是交通四通八達的樞紐城市。當北京出現山西輸入性病例後,疫情以北京為中繼站向全國擴散,也就成為沒有任何懸念的事情。

後來的統計表明,除了新疆、黑龍江出現2例疑似之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未能倖免,華北成為極重“災區”。17年過去了,今天中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化程度較當年更高,人們出行更為快速與便捷。如果疫情具備人際間傳染的條件,其後果不堪設想,甚至相對落後、脆弱的鄉村也可能受到重創。

避免盲目的樂觀與自信,除了天花人類並沒消滅任何傳染病

避免盲目的樂觀與自信。SARS的來源不清、傳播路徑不明,但當時一些人卻片面輕言“可防可控”。缺少防護設施的醫護人員大量感染,醫院本來是救死扶傷的前線卻成為病毒肆虐之地。這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的短板,也擊垮了人們最後的心理防線。

SARS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人類除了天花,並沒有消滅任何傳染病。21世紀的危機是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往往超越人們的理性預期和防控能力。對此,我們不能盲目樂觀與自信,而應保持高度的警惕。

以信息公開透明應對疫情,避免引發社會恐慌

讓信息公開透明。當年的SARS給衛生傳播研究留下了豐富的資料,但卻並非都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當權威信息缺位,小道消息就會佔據真空,滿足人們知情的心理,但也導致巨大的社會恐慌,引發了板藍根、食醋、抗病毒口服液等藥品、商品的搶購風潮。如今,武漢市從1月11日開始對疫情每日進行通報,這也是汲取SARS應對教訓的一個結果。

SARS在給我們留下了慘痛教訓的同時,抗擊“非典”的最後勝利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一是及時發佈疫情信息。2003年4月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非典”防治,決定向WHO通報疫情並召開新聞發佈會。疫情通報從最初的5天一報改為後來的每日一報,並對瞞報疫情的高級領導問責,穩定了社會公眾的情緒。

二是開展醫學科學攻關。當年4月9日,軍事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完成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測序,為科學應對疫情奠定了基礎。

三是多部門聯動與協同。衛生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共同發出通知,嚴防非典通過交通工具傳播。國務院取消當年的五一小長假以減少人員流動。同時,對重點疫情場所進行隔離。除了原有的傳染病醫院,北京改造了宣武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並在7天內建成了小湯山醫院,迅速提升“非典”病患的收治能力。中央財政設立20億元的非典防治資金,保證了抗擊“非典”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是建立應急管理制度。4月13日,在全國防非工作會議上,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要沉著應對,措施果斷;依靠科學,有效防治;加強合作,完善機制。次日,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反應機制,並將其描述為“中央統一指揮,地方分級負責;依法規範管理,保證快速反應;完善檢測體系,提高預警能力;改善基礎條件,保障持續運行”。

五是社會群防群治、群防群控,公眾被動員起來,並形成了人人講求衛生的良好社會氛圍。

政府要強化底線思維,以最嚴格的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抗擊“非典”的最終勝利說明,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彰顯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抗非”精神。“非典”不僅催生了中國的應急管理事業,也使得科學發展的觀念得以樹立和弘揚。

如今,由於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具有不確定性,我國需要借鑑“非典”應對的經驗教訓,對病患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治,及時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染鏈、保護脆弱性群體,構建群防群治、群防群控機制。

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強化底線思維,本著對社會公眾生命健康負責的精神,以最嚴格的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特別是要打好“春運”攻堅戰。與此同時,社會公眾要採取自我防護措施,不信謠、傳謠,一方面保持高度戒備,另一方面也要剋制恐慌情緒。媒體要做好輿論的引導者,科學傳播權威信息,但不要過分渲染恐怖氛圍。

□王宏偉(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家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指導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