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来不给他去世了二十多年的亲人扫墓的人,是没亲情吗?

生活沒烦恼


一个从来不去他去世了二十年的亲人扫墓的人,是最有亲情的人。其他概念不说,我只單一而论。因为,这个人难以接受亲人故去的事实。他一直期盼着,在梦中、在醉中、在回忆中……

他有种忌讳,不愿接近亲人的墓地。一直在理想与回顾翘望里。

附诗一首,聊以自慰。与诸君共勉。

南北山頭多墓田,淸明祭掃各紛然。

纸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一一[宋]高翥《淸明》

盤龍山下舊桑林,寂夜淸輝灑空靈。

綠葉吸髓依地肺,黃泥沾骨見魂心。

新人到處藍磷閃,舊鬼飄時恨血靑。

野矌蕭然無盡際,年年風雨有原因。

一一桑 林(閬水漁民白溪釣)



白溪釣客


绝对不是的,因为我妈妈就从来不给我外公外婆扫墓,妈妈表面看起来很坚强,其实心里面很脆弱!

妈妈曾经跟我说过,当年外公外婆年老的时候,妈妈就对外公外婆说,我以后不上坟,不扫墓的,这些事情都交给你的女婿和你的外孙吧!你有事给我托梦!

因为我外婆40岁才有了我妈妈,独女!外公倒是很喜欢扫墓的,外公也说过,等他百年怕是没人给他扫墓咯!

外公外婆去世后,我妈真的一次没去过扫墓,都是爸爸带着我们兄弟姐妹4个去扫墓的!

如今爸爸妈妈都已70,没力气爬山了,我们家在海拔500多的山上,外公外婆葬在山上,一直以来都是我大哥去扫墓的,现如今大哥也癌症去世了,我也有几年没有去给外公外婆扫墓了!我只知道山在那,但忘了外公外婆的坟哪里了!,,,

可能大家都觉得我和妈妈一样那么绝情,无家庭观,不是的,我们自己心里明白,有的时候确实是身不由己,而且时过境迁了!逝者已矣!我们还在世的,就过好自己的日子!

曾经多少个夜晚,梦见大哥给我托梦,我也是泣不成声!但大哥没了,就是没了!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

活着,我们就过活着的样子,不负时光,不负自己!足矣!


小愉愉cc


亲情是藏在心里的,不是每年给亲人扫一次墓就变成有情人了。

我最看不惯那些生前不孝,死后哭倒的某些人,亲人活着时,也没见他们怎么样,反而死后各种各样的作,让人觉得太虚太假,他们不是发自内心地去祭奠亲人,而是搞个形式,好让周围的人知道他有多孝顺,多重情似的。

我有一朋友,有一年清明时节,他们去墓地看公公婆婆,她的大姑姐非让大家跪地磕头,一起哭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朋友说,本来公婆很好,去那个地方,触景生情,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可大姑姐越是这样,反而只感觉气愤,真是什么人都有。

每年清明节,去亲人坟上扫墓,寄托一下哀思理所应当,但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给亲人上坟的人,也并非都是冷酷无情,谁的亲人谁不爱,谁的父母谁不疼!

请大家不要道德绑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亲情。


清风秋月


近日听闻了一个"趣闻":

某人长年在外打工,家乡也已经没有了亲人,因此极少回乡。

这不,清明将至,这人早已在电脑中拷好了先人的遗像,点上枝烟,倒一杯酒,放到电脑前为先人"祭扫"。

趣闻中透着的,是飘泊人生的无奈,还有没有了根的茫然。很多人虽然还有着乡土情结,还想要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从心底其实都知道,那个梦里的家乡是回不去了的。

我们这一代八零末九零初的中专生,大都是当年苦读寒窗,拼了命挣了个城市户口,却没想到工作没几年就成了失业人员。乡下承包地没了,城里单位没了,大多还十数年后才在城里买个蜗居。好些人档案不知道在哪了,户口挂在了派出所。小市民我更悲催,在单位上交了三年,留职停薪又交了五年的养老保险,劳保局里一毛钱也没有,找谁讲理去???

一但父母过世,乡下没田没地啥也没,回去挂个清明还得麻烦远房亲戚管个饭。年深月久,谁又还愿意千里迢迢地跑回去凭悼?

自己没有了根,就老想着下一代长成参天大树,自己做他们的根。若不然,我们拼了命做房奴,拼了命伺候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只图个衣食温饱,安然终老,早想法子趁着家里老人还在,把房子修成永备工事,庭院什么的都弄好了,安心继承了就行,好歹这房子还是可以继承的不是?这样不也算是勉强还能老大回了吗?


小市民的茶余饭后


给亲人扫墓,一是为了祭奠和缅怀老人,二是为了看看他们的坟墓是否需要修复,三是给他们上些纸钱,让他们在那边的生活过的更好。纪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孝敬老人,尊敬祖先的表现。

如果亲自己的亲人死了20多年了,他都不去上坟的话,不管什么原因,这都不是一个后人所应有的态度,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我的父母去世已经有20来年了,我们是坚持每年要上两次坟的。因为外公外婆对我们很好,他们也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去为外公外婆扫墓,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科目。他们生养了我的母亲,我们代表母亲去感恩他们,也是我们做晚辈的应尽的孝道。

作为一个后人,如果20多年都不给自己的亲人扫墓,这不但是不孝,而且还有点大逆不道。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不,不是这样的。

不是绝情,反而是太重情。

虽然已经多年,可依然接受不了已离去的事实,依然无法面对失去的痛。

所以,只好自欺欺人,当亲人还在,就生活在那里,只是不常见面而已。

可是,那一切,那音容,那笑貌永远都在,在心里,在梦里,在偶尔的恍惚间。

虽已过去多年,但还是从不跟人谈起,也不愿人提起,不谈不提心就不会揪着痛,不谈不提就会忘记已失去,就不会常常泪流满面却无法表达心中伤痛!

因为这样,不去扫墓,一次都没有去过。

只要不看见,不面对,就永远都在,永远话着!

我不孝吗?

不,我是无法面对,无法接受!

也许没人相信!

可我不需要人相信!

不写了,心里堵得慌!



凡尘狐仙


有些人活着不孝死了孝,其实就是为了让别人看,也是心虚的表现,怕去世的亲人找他算账来,父母在世理应尽孝,这是中国的传统,父母的伟大在于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的生命,用一生的爱呵护着自己孩子。现代社会没有了过去早请安,晚问安。但做为儿女的少让父母操心,能为父母提供一个和谐相处的家庭氛围是做儿女最好的尽孝方式。在他们能吃能动的时候,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要知道父母存在的珍贵,当你失去他们的时候才知道珍惜悔之晚矣。


快乐人生203045443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情商低、亲情感淡漠、做事极端这些是硬伤,不去上坟不敢还是不想两论,不敢的:一是不敢面对自己,更是愧对先人,良心未泯;不想的:我更愿意相信,先人生前他用自己的方式尽孝道了。

许是境界不同,于无人处诵经。

你二十多年只注意这点,对他有偏见一面之词,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全部。


二丫旅行


就我了解到的我周围的亲戚,这样的人老人活着的时候尽孝也少一些。


天上的莲花555


亲情是长在心底的,我的邻居大姐一人伺候瘫痪老娘七年,送走老娘后,再没去墓地,她讲:不是送走了,是种在心里了,不用到别处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