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同款车,不同国家,不同配置】其实,某些所谓的全球车型,在海外,和在国内,除了配置不同之外,就连车身的骨架、底盘的框架都可能会不一样。

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其欧美版本的车型,拆掉前保险杠外皮之后,展露在眼前的是钢质的一层薄皮结构,这层结构是用来吸能的。进一步深入拆解后,宽大的双层保险杠本体就展现出来了,保险杠本体后面,是2个吸能盒结构,整体结构中规中矩,虽然不知道用料如何,但从结构看是到位了。

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同样的车款来到中国,一样经历实车拆解后,虽然也有钢质的薄皮结构,虽然也有吸能盒,但钢质的保险杠本体仅仅只是单层的冲压结构(而海外版的后杠则是滚轧结构)。所以从选材角度来讲,海外版的用料明显好于中国版的车型。

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更搞笑的是,我们的邻国印度也引入生产这款汽车,而且也有人专门去厂里拆解了印度版的该车。但糟糕的是:钢质吸能薄皮结构不见了;保险杠主体后方的吸能盒结构也同样不见了。于是人们惊叹道:原来,综合国力的高低还能通过汽车减配与否体现出来啊! 【哪里有呐喊声,哪里就有洗地】 汽车的本质只是道路交通运输工具,作为工具,它的存在意义就是安全快速的把人和物从出发地点运送到目的地。可以说真的没有什么会比安全更重要的事情了。这就是大家在买车的时候会把车子是否坚固是否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出发点,某些汽车媒体就开始一台接着一台没完没了的拆车。前杠、后杠、车门防撞梁……一件一件的过,然后通过拆解来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什么车安全,什么车相对没那么安全(至少肉眼上看)。

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大批的“观念终结者”。他们告诉大家:汽车安全与否关键看车身骨架的力学系统设计的是否完美。一条两条钢梁并不会影响到碰撞的安全性。虽然这一类文章通常会挨骂,也会被人不断质疑,但似乎他们一直在强调他们是认真的。 【逻辑反问,结果PIA~PAI打脸】 单单从本车安全性角度来说,碰撞发生之后的能量传导过程和路线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乘员舱如何做到纹丝不动不变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乘员的人身安全的保障高低。就拿前保险杠来说:如果前杠太容易折弯变形,那么碰撞的能量分散到汽车的2道纵梁就变得困难了不少。

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汽车上的很多防撞梁结构,其实更多的是针对汽车低速碰撞后的结构支撑效果。简单讲就是能影响碰撞后的维修工作量,当然也就决定了维修的费用高低。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希望汽车厂家把这些部件给减配了。

欧美车、中国车,钢板都不同,越落后越被看不起!

退一万步说,我们用基本的逻辑思考去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是发达的国家,同品牌的汽车在碰撞结构方面的投入就越大,而相对越是不那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同品牌汽车在这方面的投入就越少,甚至故意给减配或者干脆取消!如果减配这些真的不影响安全,为何西方列强们却如此在意这个?——这个问题就留给在坐的各位了!欢迎留言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