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8个月后,瑞幸咖啡称:我不是咖啡公司。那到底定位成什么公司?

野马和尚


1月31日,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发布做空报告,做空瑞幸,受此影响,瑞幸股价当晚大跌10%,最多跌了27%左右。
报告撰写者派了92个全职和1418个兼职调查员,还收了25000多张小票 ,录制10000个小时的门店录像,同时有内部微信聊天截图。
这就是赤裸裸的谍战片啊!
2月3日,瑞幸咖啡坚决否认了报告中所有指控,当晚,瑞幸股价一度上涨3%,但最终下跌3%。
瑞幸去年上市融资6.45亿美元之后,今年再度融资11亿美元,旨在发展无人零售战略。
上市八个月市值翻倍,一度突破百亿美元,瑞幸靠的是什么?
瑞幸非常善于讲故事,而且非常擅长补贴用户,这也让瑞幸的粉丝不断增多。
一杯咖啡,加外卖费,到手不过10元左右,还要什么星巴克?用瑞幸粉的话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良心企业啊,用老外的钱,补贴中国用户,绝对的良心!
事实上,光靠咖啡是无法承载瑞幸的梦想的。成立2年多以来,瑞幸也在不断扩展其经营范围,从一开始的只有咖啡,到增加轻食,例如三明治等,然后有小鹿茶,扩展到其他饮品,如今还有零食等各种轻食,我估计以后瑞幸还会卖各类商品,因为他的经营范围已经包括服装、鞋帽、箱包、钟表眼镜、文具等,这明显是要向综合超市进军的节奏啊!
瑞幸CEO钱志亚也称,瑞幸的目标是要智慧零售运营商,今年的战略是做无人零售,搞无人咖啡机。
战略很宏伟,布局也很迅速,目前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星巴克,近5000家了。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瑞幸能撑到什么时候?毕竟亏损速度是很快的。
瑞幸在2017年亏损了5620万元人民币;2018年亏损了16.19亿元人民币;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5.51亿、6.108亿、5.3亿,亏损总额达到17亿元人民币。
如今的瑞幸,已经完全停不下来 ,补贴停不下来,讲故事,讲大战略也停不下来,一旦停下来,资本市场就会崩塌。但是,这种模式必须要靠不断的烧钱,问题是,投资人会一直相信瑞幸吗?
所以,资本市场融资是瑞幸目前的命门,这次匿名机构寄给浑水做空资料,还不惜血本用近百名全职和上千名兼职,到底会是谁呢?

赵冰峰财经


瑞幸确实不是一个咖啡公司,咖啡只是瑞幸的切入点,瑞幸实际上定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一个B2C的电商平台。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做过深入的分析。

瑞幸的门店是线下的配送点

瑞幸为什么要疯狂开店,并不单单是为了扩张规模这么简单,实际上他是为了组成一个覆盖全区域的销售配送点。

瑞幸92%的门店都是自取店,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基本不设置堂食,所有的购买的都是通过瑞幸的APP进行下单。

那为什么要做这么密集的配送点,其实他看中的就是这种即时性很强的非标品的网购。传统的标准品,早已经被传统电商解决了。但是对于这种茶饮、咖啡类的产品,传统电商是没办法通过物流完成的。也许瑞幸以后还会涉足到生鲜领域,以及餐饮领域。

美团不是已经做了吗?

可能你会有这样的疑问,美团的骑手大军已经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覆盖到了,不管买什么都可以通过美团平台购买啊。

这个是成立的,如果我们把美团看做是非标品领域的淘宝,那么瑞幸要做的可能就是非标品领域的京东。

美团只是连接商户和用户,但是不代表用户所在的区域,就能买到高品质的产品。可能我想喝一杯咖啡,但是我家附近没有一家像样的咖啡店。

瑞幸现在不仅仅是做了咖啡领域,现在已经开始发展茶饮了。从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瑞幸并不是想单纯做出一个咖啡。

所以,瑞幸以后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星巴克,也不是喜茶,而是阿里、京东、美团。

瑞幸吸收流量后,形成闭环

如果瑞幸只是想卖咖啡的话,完全没有必要通过线上平台来进行传播,完全可以跟星巴克或者喜茶一样,通过线下平台引流,转化到线上平台。

从始至终,瑞幸就是想要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打造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从免费咖啡引流到线上,然后完成下单、购买,再进行配送,返回线上继续进行传播。

瑞幸的开店也是很有策略的,他并不会像传统门店一样,主要人流旺,隔一段就会开一个店子。他开店子基本上是覆盖外卖配送的范围,差不多3—5公里一个店子,因为他的用户根本不在线下,而是在线上。


小渔的创业信条


瑞幸肯定不是一家咖啡公司,如果是一家咖啡公司,那么瑞幸早就倒闭了,就好像星巴克其实也不是一家咖啡公司,星巴克在中国其实并不是一家咖啡公司,很多人去星巴克并不是去喝咖啡的,贵的要死,咖啡那要这么贵的嘛,其实星巴克是一家商务空间的出租公司。

1、星巴克不是咖啡公司

星巴克是一家商务空间出租公司,这个定义会更加准确一点,星巴克的咖啡是很贵的,去那里的人不是去喝咖啡的,中国人其实是没有喝咖啡的习惯的,中国人去星巴克其实是去使用星巴克的空间的,你约了一个朋友,或者一个客户,在一个城市里面你其实找不到太多的去处的。

而星巴克正好就是其中最不坏的一个去处,我们很多的商务交流其实是在星巴克完成的,我们去星巴克是为了有一个地方能够去洽谈、商务、办公,如此而已,所以星巴克的咖啡重来是不用成本去定价的,如果用成本定价都亏损死了,他是商务空间的出租,租金就含在你的每一杯咖啡当中。

所以,你会看到,星巴克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会出现,而在那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是很难出现的,因为商务洽谈的需求太少了,不足以支撑星巴克的存在。

其实目前中国效仿星巴克的模式比较好的就是喜茶,喜茶可以说是中国的星巴克,本质两者是一样的,都不是纯粹的销售咖啡饮料和茶饮料的。本质都是出租的空间。

2、瑞幸也不是卖咖啡的

咖啡只是瑞幸引流的一个入口而已,瑞幸也知道自己做咖啡是做不过星巴克的,他也知道自己做空间租赁也是做不过星巴克的,所以,他的模式就是选择一个很小的门店,就和奶茶店一样,这些门店都是快取店。以咖啡为引流的入口,再搭售其他的食品,反正人已经到咖啡店门口了,为什么不再买一点其他的产品呢?

所以,瑞幸的咖啡就是一个引流的产品,一个引流的产品必须是打造成为爆品,而且价格要低,所以瑞幸的咖啡是非常便宜的,比星巴克要低得多,那么他必然是亏损的,那么要怎么赚钱?

只能通过搭售其他的食品,由此来赚钱利润,搭售的这些商品一般的毛利润是很高的,这样就弥补了瑞幸在咖啡上的亏损,其实这个模式也有点像是电影院,电影票本身是不赚钱的,赚钱的是爆米花和饮料等等。

所以,在宣传上,瑞幸要打造旗舰店,这家旗舰店是和星巴克是一样的,都是有很大的空间,其本质是出租空间 的,但是由于瑞幸的咖啡的单价太低了,这样的巨大的空间门店绝对是不可能通过售卖其他的商品来获利的,如果瑞幸都是这样的门店,那么瑞幸永远都无法盈利。

所以,旗舰店是用来打名气的,而不是用来赚钱的,要赚钱,就需要做快取店,有点类始于奶茶店,所占用的面积很小,那么成本也大大降低,但是品牌成本是一样的,甚至营销成本也大大降低,那么通过这种方式是有可能赚钱的。

而根据瑞幸咖啡披露 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瑞幸咖啡共有2963家门店,但是快取店占据了93.5%。

所以,瑞幸的商业逻辑和星巴克的是完全不同的,把瑞幸当中星巴克的山寨版是完全不懂商业模式的。不过美国人对咖啡的认同度很高,以为这个就是中国的星巴克。


壹号股权


瑞幸称自己不是咖啡公司,定位是什么公司?我认为是以咖啡为切入点的新零售互联网公司。

瑞幸咖啡的模式和普通咖啡店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卖咖啡,通过线上线下狂轰滥炸式的宣传,在互联网上获客,然后通过线下店来进行配送,对线上和线下进行打通,属于快消费零售的一种新模式,而这一模式先以咖啡作为切入点,之后叠加其他商品。

瑞幸咖啡在美股上市,上市之后曾因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感到担忧,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感到担忧而出现连续的下跌,但之后瑞幸咖啡的股票走强,在2019年11月之后更是连续大涨,股价已从最低13.71美元涨至最高45.73美元,上涨幅度高达233.87%。

瑞幸咖啡敢称自己是咖啡公司吗?如果说自己是咖啡公司,那就成了一家快消品公司,快消费公司的估值是不会太高的,可比的比如说美国的可口可乐,我国的伊利股份,市盈率估值水平都在30倍,如果瑞幸成了消费品公司,那他业绩是亏损的,如何享受这么高的估值?

瑞幸咖啡最新市值104.11亿美元,大概就是700亿人民币左右,而瑞幸咖啡属于一个新兴公司,仅创立18个月就实现了IPO上市,从公司的财报数据看,2018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9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3.19亿元,比2018年同期亏损扩大了5.75亿元。

每年亏损几十亿元,市值却高达700亿元,是什么撑起瑞幸咖啡的高估值,就是它的定位,瑞幸咖啡把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模式理念都是用互联网公司来做,咖啡只是它的一个切入点,只有定位为互联网公司,才能获得高估值。2018年小米上市的时候,也反复称自己不是手机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估值应该是苹果X腾讯,得以实现了很高的溢价发行。

再比如曾经的亚马逊亏损了很多年,曾经的京东亏损了很多年,但因为它们的互联网公司,所以股价也一直上涨,估值也一直高企。

瑞幸咖啡的股价涨势嘉人,各路分析师都在大赞瑞幸咖啡模式的优越性,在憧憬着瑞幸咖啡的美好未来,但我却对瑞幸咖咖感到担忧。一家刚创立18个月就实现IPO上市的公司,确实说明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超强,但只要是做生意,最终都需要落到消费者认同与需求上来,瑞幸咖啡之所以急着上市,就在于它需要不断的烧钱抢占市场。

但消费品行业(虽然瑞幸并不认为自己是消费品公司)是需要一个静水流深的行业,仅仅依赖于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的上升很可能只是短期行为,如果不能提升客户的忠实度,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当资本弹药烧尽后一旦碰到融资压力,困难就将会接踵而至,而一旦互联网概念的故事难以继续讲下去,最终无法落实到变现之上,极速的扩长对应的同样是可怕的收缩。


财经宋建文


瑞幸是个什么公司,可能瑞幸自已最清楚,但既然瑞幸自己宣称不是呵啡公司,那就权当其不是呵啡公司,我们可以猜猜了。

第一、瑞幸是被资本过度包装的公司,资本是瑞幸的推手,既然资本介入,瑞幸就不能成为传统公司,其一定有概念、有预期,可以发展会员,所以瑞幸有可能成为金融公司。

第二、瑞幸扩张能力极强,网点众多,具有线上线下流量赋能价值,瑞幸有可能成为广告公司。

第三、瑞幸环境优越,能吸粉,聚有一定的信息扩散和聚集能力,有可能成为众创加速器公司和社交公可。

以上纯属猜想,但增值业务发展一定是瑞幸的价值取向。


我们的买手


名不符实确实容易让人误解,但当初的名字大概是公司进入证券市场的起步行业,现在称不是咖啡公司,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基本可以判断,“上市8个月之后,瑞幸咖啡称:我不是咖啡公司”,应该是主业变更转型,企业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当然,这种与具体名称相连的公司名最好是主要业务聚焦所在,否则容易发生误解,比如“姚记扑克”当初就是以扑克牌起家的,后来去搞新科技、新能源汽车,改名为“姚记科技”就很妥当,不然总感觉有点怪。

作为上市公司,名实相符是最好的,主业变更或转型,可以同步更名与主业相关或相近的名字,让人看了发生正确的联想,有利于公司正常发展,不然总会让人感觉现有业务偏离主业,对市场开拓、口碑传播等会有一定影响。


股市瞭望台


最新三季报瑞幸咖啡总资产80.29亿元,净资产64.34亿元,目前市值94.8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53亿,市场给了它超过10倍的市净率。


从营收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营收28.08亿,对应市销率超过23倍。


10倍的市净率,23倍的市销率,这是什么公司的估值?


作为对比,目前星巴克的净资产为负,不能用市净率来看。星巴克目前市销率是3.96倍,瑞幸咖啡是星巴克的近6倍。


这样的差距,显然,市场看待瑞幸咖啡不是单纯从咖啡公司来看的。


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中,市销率达到20倍以上的有跟谁学、百济神州、箩筐技术、500彩票网等,其中百济神州是做创新药研发的,跟谁学是做网络教育的,箩筐技术是做大数据技术的,这些公司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或者从事互联网业务。


所以,目前市场应该是把瑞幸咖啡当做技术性公司看待的,至少是把它当做互联网公司看待。很明显的一点是,瑞幸咖啡把自己定位为一家从事互联网+咖啡的新兴产业公司,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锐眼财经


瑞幸正在构建一个“自有流量+自有产品”的智慧零售平台。其实,很多人到目前也没看明白,瑞幸咖啡不过是从咖啡切入的一个智慧零售平台。

这正是前席体验观当下研究的新商业模式。

瑞幸出手无人零售

1月8日消息,今日瑞幸召开发布会宣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luckin coffee EXPRESS)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luckin popMINI)。

在发布会上,钱治亚对外公布,瑞幸正在构建一个“自有流量+自有产品”的智慧零售平台。

小入口大平台

入口越小,价值越大,这句话是几年前流行的,但是,真正理解这句话、并成功的公司目前可能只有拼多多和瑞幸咖啡。

因为此题是问瑞幸咖啡,所以,我们只分析瑞幸的小入口做平台的野心。

按照瑞幸咖啡CEO钱治亚的说法:

瑞幸咖啡的无人零售、线下门店和电商渠道,组成了瑞幸咖啡全渠道的自有流量体系。瑞幸咖啡正在致力于构建集合自有流量和自有产品闭环的智能零售平台,并将持续一手发展流量一手发展产品,提升品牌价值,拓展平台规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传统的咖啡公司,不是生产咖啡就是卖咖啡,或者卖咖啡周边产品设备,也有星巴克那种所谓“卖生活方式”(打断一下,这种解读是适用于中国,在国外,星巴克就是一个饮料店,因为当地人主要以咖啡为饮品,与生活方式无关)。

而实际上,如何借助国人对于咖啡的需求来介入零售市场,这是细节与战略的关系,我们很多时候只关注细节,也因为这个公司只传递细节性的新闻。

比如截止2019年年底,瑞幸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然后,习惯依赖性思维的各类媒体就会拿传统意义的咖啡公司对标,把瑞幸定义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这样解读误导了很多人的同时,甚至迷惑了竞争对手。

瑞幸的竞争对手是谁?

瑞幸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咖啡公司,不是星巴克,也不是奶茶公司,而是零售平台。而且,人家已经布局了近5000家线下实体店,如今又有了无人咖啡机和无人售卖机,一个新型零售平台已经布局完成了。

当然,无人咖啡机和无人售卖机依然是细节不是战略。

瑞幸的战略,或许是一开始就已做好,也或许是边发展边调整,营销细节、品牌细节,可能可以决定一个企业能做多高,但是,战略是一个企业能走多远的唯一保证。


首席体验观


相信我,且听我六字真言:瑞幸即将倒闭。


瑞幸咖啡是一家好公司,烧着外资的钱,补贴国内,跟传统企业完全不同。或许对于外国人来说,无人咖啡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在国内,无人超市几年前就被玩坏了,无人超市都玩不转,无人咖啡又怎可能突破。


一家咖啡公司,非要把自己定义为互联网公司,还不断补贴消费者,完全是在做慈善。


成功的定义,就是把不同的产品卖给同一批人,这也是瑞幸咖啡现在在做的事情,今天吸收的海量用户,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出售产品。


为之所以断言瑞幸咖啡活不久了,主要是因为公司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中国人喝咖啡难吗?不难!那么痛点在哪里?答案是没有痛点。


不能解决痛点的公司不是好企业,如果你看到瑞幸咖啡,那就进去支持一下吧,像这种专门坑外国人的公司,已经很少见了,我们应该多多支持瑞辛的发展。


蚂蚁微客城市合伙人


瑞幸推出的无人零售计划,将会是瑞幸咖啡给予中国互联网新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下,在物联网、AI人工智能、产品升级等多方面研究的实际市场应用,并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无人零售市场,驱动零售行业再一次升级。最终,

瑞幸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自有流量+自有产品”的智慧零售平台,形成一个通过大数据整合并优化的闭环。瑞幸是在将自身的品牌做起来后,再开始投放自助设备,终端消费者对品牌有印象、有认知度,自然就敢买、愿意买。

从自助设备上来讲,瑞即购主要的商品是咖啡,瑞划算则是零食。如今来看,咖啡只是瑞幸收集数据和切入市场的一个主打产品。通过咖啡这一个相对高频的产品,瑞幸收集了大量数据:哪里开店、消费喜好、消费人群画像....同时完善了供应链和配送体系。小鹿茶、合伙人战略、进军无人零售,还和百事、 雀巢、中粮、蒙牛、伊利等全球供应商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