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選擇導師,您們覺得選年輕有為的副教授還是榮譽滿身的教授呢?

知返小書童


兩種導師情況各有利弊,如何取捨要由你自己決定,不過我可以將兩種導師的優劣勢列舉一下,你看看你自己更適應哪一種模式。

年輕的副教授

優勢

第一、比較容易接受創新性的想法

年輕的導師思想沒有完全定性,所以更能接受新興想法,甚至是會主動與你探討創新性的研究,導師本身也喜愛這種有想法的學生。

第二、處於事業上升期,比較容易出文章

這是優勢,也是眾多學生抱怨的原因,抱怨的部分稍後再提。導師也需要評職稱之類的,而這些離不開論文的加成,所以這個時期的學生會比較累,但相應的也比較能出文章,這樣對導師和學生是雙贏。

第三、導師與學生年齡相近,比較能夠體恤學生、理解學生所思所想

當然,這一點是相對的,不包括那些自私自利的導師,這一類導師只考慮自己是本性問題,與年齡大小無關。

不過大部分年輕的副教授因為剛剛脫離學生身份,所以更能理解學生的痛點,也畢竟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有種亦師亦友的感覺。


劣勢

第一、年輕的導師富有創新性,但創新不一定成功

年輕的導師探索為知全新領域的慾望比較強烈,但既然是未知,用現有的手段研究,失敗率肯定是比研究已有的要高,但是學生的時間有限,本來就要在有限的時間完成任務,一旦失敗,費時費力,甚至有可能不能順利畢業。

但說到創新,一旦成功,那得到的回報也是很大的,綜合考慮的話,風險大,有很大的失敗率,但一旦成功,回報滿滿。

第二、真的太辛苦了

就像之前說的,這樣的導師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導師急需要相對數量和質量的成果評職稱、評頭銜,因為著急,所以導師很容易過了那個臨界點。一旦過了那個臨界點,對於學生來說就是可勁的壓榨,會讓學生產生棄學的念頭。


榮譽滿身的教授

優勢

第一、導師人脈強大

中國是個人情世故的社會,儘管不想將其帶入學術中來,但不得不說,若你是某個領域大牛的學生,在同等情況下,無論是繼續從事科研還是工作,你比其他學生更有優勢,甚至只是比你厲害零星半點的,你的優勢也是要勝於他的。真的,不要小看這點優勢,有時候就是這些優勢,讓你可以打敗別人,獲得一份很不錯的未來。

畢竟,在相關領域,誰不會賣大牛一個面子。

第二、經驗豐富,讓你少走彎路

既然已經稱之為大牛了,那這樣的導師在該領域肯定是已經是權威了,作為他的學生,你的很多想法,導師只要一看就知道可行性大不大。當然,導師也不可能百分百預測你的想法能不能成功,具體的還要結合實際實驗。但他可以根據你的闡述,知道你的想法有沒有可能成功,有沒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劣勢

第一、導師很忙,你大部分時間要自我安排

大牛是真的很忙,他不可能像年輕導師一樣長期駐紮在實驗室,時時跟進學生的研究進度,糾正學生的錯誤,甚至有學生入學了半年一年才能見上導師一面,很多時候都是電話、郵件之類的方式處理學生的問題,與學生布置任務。

這樣的話,學生的時間要自己安排,自主性更強,但同時也考驗學生的自制力,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導師沒時間監管,所以長期不來實驗室,就此頹廢了。

第二、相較於年輕導師,不怎麼能接受新的觀念

大牛在自己的領域是權威,但他沒有太大的精力去開拓新的領域,特別是一些他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他不怎麼感興趣。

學生一旦想要往相關領域去研究,若是開明的導師會同意,但幫助的方面有限,而一些比較固執的導師可能會直接否決學生的想法,強逼學生研究他擅長的領域。不過這也正常,既然你報了這個導師,沒道理研究這個導師不擅長的領域。

但學生成為該導師學生之前可能從未接觸過這方面的研究,他試過之後發現真的不適合,那這個時候就很尷尬了。


總之,兩種導師各有利弊,年輕的副教授勝在創新性強,更能接受新事物,雖然辛苦,但是成功多;大牛威望更大,對你藉助導師的人脈很有幫助,也因為大牛的能力強,學生可以少走彎路。

所以,該怎麼抉擇,就看你自己怎麼想的了。


天藍水紫


讀過研究生的同學都很清楚,研究生筆試一結束,有些學生就開始著手選擇導師,當然這是針對筆試結束後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能過過線的學生來說的,由此可知,選擇一個好的導師對於研究生來說至關重要,如何才能選擇到一個合適的導師,從兩方面考慮。

第一:個人發展方向:如果打算碩博連讀或者是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博士,那麼就需要選擇一個老教授。優勢:老教授有博導資格,成熟的研究平臺,完整的科研團隊,明確的研究方向,這些條件對於博士來說非常重要。你可以讀博不用轉導師,在你碩士的基礎上繼續研究,隨便用實驗儀器,有了疑難問題可以請假師兄師姐,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好發文章,沒準發出的一篇文章,審稿人就是自己研究團隊裡的成員。如果自己沒有讀博的打算,那就年輕有為的副教授也可以,接觸機會多,年齡差距小,溝通交流容易。

第二:研究方向:每個學校的導師介紹裡都會清楚的把老師的研究方向放上去,選擇時儘量選擇一個和自己所學知識接近的研究方向,這樣在後續的研究中也容易進入狀態,如果研究方向不一樣,第一導師沒有實驗平臺,第二老師不清楚你研究方向的內容,沒法指導,最後結果就是,自己隨便鼓搗兩三年畢業了,也沒學到多少知識。

上面所說的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有一些老教授,不碩博連讀的學生,他一般也不會接受,除非你個人非常優秀。


wxqing999


個人意見:找導師時,儘量不要選太年輕的導師,不要選與自己年齡相差很小的導師。導師如果太年輕,也許學術優異,觀念很新,可是,他自己正處在學術繁忙期,不一定能夠充分顧及教學。他的教育經驗可能還不夠,教育能力還有待提升,不一定能夠成為很好的導師。而且,師生年齡如果太接近,怎樣把握師生關係的度,是不那麼容易做得恰如其分的。

師生之間有一定的年齡距離,相處可能會更自然些,導師通常會有更多的時間與熱情來輔導弟子。

導師的學術地位、名氣之類固然很重要,這樣可以給弟子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導師的人品如何,導師與學生相處時是否有親和力,師生間是否能夠相處自然、愉快、順暢,這恐怕比他的名氣更重要,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業和未來成長。

如果攤上了一個很有名氣、可是望而生畏、對學生很冷漠的導師,恐怕會苦不堪言。

反之,導師哪怕不一定是“名家”,但是,為人非常可親、可近、可敬,那就是學生的莫大福分。

我在讀歷史系本科期間,有幸遇到一位比我年長很多的恩師——王老師。他雖然在學術上不算頂尖地位,但是,人品極佳,向我授業中,與我相處中,他自然展現出崇高師德,毫無架子,謙和風趣可愛,非常有人格魅力。王老師深深影響到我的文化觀與人生觀。我在歷史學習中對於歷史人物留下的隨筆札記的留意,對於風土民情雜史資料的關注,很大程度就是來自王老師的親切漫談之中。如果說,我在言行舉止及思想方面有那麼一點進步與自重,很大程度要歸功於王老師的不言之教。他已經離開人世許多年,可他始終是我心中的豐碑,令我在人生征途中時時產生神奇的前進力量。

人生有幾位恩師足矣!

望年輕學子們能夠遇到各自的恩師!


曉帆輕舟


榮譽滿身的教授也是從年輕的副教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選擇兩種導師各有利弊,選擇什麼導師要結合自身情況。

年輕的副教授的優勢是時間多,學生少,願意在學生身上下功夫,從實驗指導到論文修改,因為導師比學生大不了多少,平日裡稱兄道弟,一起打球吃飯,關係融洽。而且年輕的導師正需要論文評職稱,跟著年輕的導師更容易發表論文,也更容易畢業。複試選導師時大家都盯著名氣較大的導師,對副教授的關注程度較小,對於初試分數不是很高,或者感覺複試成功率把握不大的同學,選一個副教授成功率更高。


對於榮譽滿身的教授來說,一般年齡較大,優點是關係網強大,資源多,方便以後推薦工作,缺點也很明顯,大老闆事情多,時間少,沒有時間指導,給你資金,給你實驗室,想做什麼自己琢磨,對實驗的干涉也少。這種導師更適合自學能力強,創新能力高的學生去選。

年輕的副教授一般是碩士導師,尚不具備博士生指導資格,對於有意攻讀博士的學生選擇一個博導以後會省去很多麻煩。凡事有利就有弊,選擇名氣大的導師,畢業要求也高,除了達到學校的基本要求外,一般情況下課題組還會設置單獨的畢業要求。

最後,無論是選擇年輕副教授還是榮譽滿身的教授,導師的人品比學術能力更重要。


考研小秘書


我是研途小貼士,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兩者優缺點,看完之後,你應該會有答案的。

年輕有為的副教授

一般在高校任教的老師的職稱都是從講師、副教授、教授這樣往上評級的,那對於年輕有為的副教授而言,他對科研肯定是非常大的熱情的,一定會努力想增加自己的學術成果的,畢竟有評職稱的壓力和動力在那裡,那這樣的話,對於學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加入這類課題組的話,導師一定會非常認真的教授你科研的各種相關知識,讓你快速的成長起來,開展學術科研工作,這樣的話,你能很快的得到成長,得到鍛鍊,你的進步是神速的,所以你出學術成果也會非常快,和這樣導師合作是個雙贏的過程

我們讀研究生,最終的目的就是能得到很好的科研訓練,能夠有學術成果,這樣對於以後評獎學金是有相當大的好處的,讀博的話更是需要很多的好成果。總之一句話,在這樣的課題組,能學到很多東西,成長很快,學術成果很豐富。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太辛苦,可能真的就是苦行僧了,但是熬過去了,未來也是不錯的。

大牛級別的教授

一般像最高學術稱謂的院士,以及其他國千、長江學者等稱謂的大牛級別教授,他們課題組的優勢是平臺特別大,這樣的課題組科研氛圍特別好,研究經費很充足,學術資源特別多,學術人脈圈特別大,課題肯定也是非常多的,但是不足的就是,這樣類型的教授,他是非常忙的,整年都在外面開會和參加各種學術論壇和講座,可能一個學期都難得見幾次面,所以得到他親自的指導的機會就比較少,很多情況都是自己在科研中摸索,更多的是向課題組的師兄師姐們請教,這就要求你自己有極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方面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如果你是此類的話,可以選擇這種導師。

其他的因素還要看這導師的人品啊,性格啊,也要去了解清楚。所以最好是你根據你自己的特性去選擇相應類別的導師。


學途小貼士


看到這個話題,我就在回想自己當初考研的時候是怎麼選擇導師的。哈哈,我是看官網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師覺得顏值好高,又看了一下成果和方向,剛好是自己喜歡的方向,於是我就選了她。

關於選導師是選年輕有為的副教授還是滿身榮譽的教授,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研究方向。問自己自己是否有比較中意的研究方向,儘量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這樣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充分調動積極性,能讓你有飽滿的熱情去開始你的研究生生活。哪個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自己中意的最靠攏,就選擇哪一個。

二、分析自己的性格看適合哪位導師。一般,年輕有為的副教授因為年輕,對待工作熱情飽滿,到處都會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而且年輕的副教授為了他自己的以後,肯定很認真負責,跟著他會學到很多東西。榮譽滿身的教授經驗都非常豐富,相對年輕有為的副教授來說年齡偏大,成熟沉穩,對待學術有自己獨特的要求。

三、適當從側面瞭解兩個導師的大概情況。現在的高校中,很多導師都有自己的研究內容,因為安排比較滿,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來帶你這個研究生,甚至常年在國外,一年都難碰一個面,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利於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其實,無論選擇哪位導師,自己都必須要加油。導師只是起個教育和引導的作用,所有的成績都得靠自己努力一步步獲得。

加油!


考場小公爺


兩者各有利弊。

選擇青年導師,青年導師為了職稱或者其他榮譽,可能對你的課題給予更多的指導,對你科研能力的培養有更好的幫助。另外,一般青年導師很多都是博士畢業沒幾年,也經歷過碩士博士階段的困惑,煩惱,迷茫以及快樂,自然也會感同身受學生的感受。另外,青年老師一般都不會有擺架子,脾氣也比較小,更願意和學生溝通交流。然而,青年老師的名氣小,合作企業也少,畢業找工作時候,推薦工作的機會自然也少了。

能夠升職到教授,不僅僅代表他的學術水平在研究方向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代表他積累了一定的人脈。相對而言,教授的空餘時間較少,對學生的指導自然也少了很多。有的教授都是讓課題組年輕老師或者博士幫忙帶自己的碩士學生。有的特聘教授長期不在學校,每年博士學生都有可能只是見三四次,更不用說碩士了,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提指導。當然,也有一定好處。教授的名氣較大,合作的企業也多,學生畢業時候推薦的機會自然多了。

對於有繼續深造打算的碩士,當然是找個教授好一點。不論是去其他學校還是本學校繼續讀博士,教授推薦的一句話頂你發好幾篇論文,還有就是畢業之後,教授可以推薦你去其他學校任職。


疏醉狂圖


15號公佈初試成績,接下來就是複試了。然後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導師。是選擇年富力強的副教授還是榮譽慢慢的教授呢?



不同的需求面臨不同的選擇。如果你想碩博連讀或者是碩士讀完後繼續讀博士,那選擇榮譽教授比較好,因為這類教授一般既是碩導又是博導,對想讀博士的同學來說非常方便,因為和碩士不同,讀博基本上是老師說了算。

年輕的博士副教授和榮譽教授各有優勢。

年輕的副教授,一般剛畢業沒多久,研究方向應該也都是最新的。如果是大牛弟子,還有老師的資源可以利用。同時,年輕人本來就有衝勁,副教授還面臨著升教授,升博導,所以對自己的碩士指導這一塊應該沒問題,經常能見面,經常能討論,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得到及時的回覆。缺點就是第一,一般來說他不是博導,要讀他的博士基本不可能,第二,發表文章時要面臨著第一作者署名的問題,因為導師評職稱需要,第三,年輕人的資源比不了教授,教授的人脈和資源肯定更豐富一些

而榮譽滿身的教授,資源豐富,項目很多,他同時,很多精力用來跑項目,跑關係,真正投入到科研上的精力有限,他更類似於老闆。這類教授碩士博士眾多,而且博士是他的主力軍,而且由於他的學生太多,真正知道學生的時間未必很多,一年當中你也未必能見幾次,一般,碩士都是由博士來指導。優勢是第一讀博方便,第二找工作的時候可能有推薦機會,第三如果以後在高校,申請項目和發表文章時有更多機會。

尺有所長短有所長,兩者各有優缺點,按照自己的本心選吧。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2019年考研成績即將放榜,很多同學已經開始糾結選導師的問題了。的確,對於一個研究生來說,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至關重要。他(她)決定了你未來的走向,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你的未來。

那麼,如何選導師呢?這主要是看你自己的興趣愛好了,不同的導師研究方向不同,你對什麼方向感興趣,就選擇那個方向的導師。把自己的興趣放在首位,再去考慮其他的因素。現在的問題是該選年輕積極的副教授還是頗具盛名的大牛教授作為自己的導師,其實各有利弊。

首先我們看年輕的副教授,一個老師很年輕,他的積極性和精力相對會較高。副教授一般一年只招兩三個學生(以我學校來說),帶的學生人數少,可以給予每個學生指導。老師的精力旺盛,學生有事有問題可以隨時去找他。每當我們在課題上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去找他。他悉心給予指導,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還提供解決思路和方案。因為年輕又是副教授,他們也想成為教授、大牛,所以他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在帶學生、發文章等方面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充滿激情、不覺疲憊。週一到週五,基本全天都在辦公室,有時週末也在,所以遇到問題去找他會比較方便。有時還可以手把手教你做實驗。缺點可能就是,過於年輕、副教授頭銜不高、影響力不大、人脈關係不廣。

再說說頗具盛名的教授、大牛,如果選擇大牛作為導師,也有很多好處。別人既然評上教授,說明知識是比較淵博的,在學術方面的成就比較高。跟著這樣的導師讀研,你會進一個比較大的課題組,接觸到的人也會比較多,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提高,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都說平臺很重要,的確,如果跟著大牛做研究,你的平臺相對比別人高,對於你以後得發展也有好處。通常教授、大牛他們的人脈關係比較廣,你也可以間接用到這些關係。對於自身發展有好處還是很多。缺點就是,大牛帶的學生多,不一定能給予你指導。平時很難見到這些大牛,他們都很忙。

所以,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導師,副教授與教授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敲敲小黑板


先分享一個寓言故事。

一隻兔子在森林裡寫論文,狼好奇的湊過來一看,兔子的題目是《論兔子如何打敗狼》,狼大笑,“可能嗎,你完全是在搞笑,有論據嗎?”

兔子什麼都沒說,指了指身後的山洞。

狼好奇的走進山洞,一會傳來一陣陣慘叫。

一隻獅子剔著牙,從山洞走出來。

“要什麼論據,關鍵看導師是誰。”

上述寓言故事,不是開玩笑。

一,學術性研究沒有對錯,關鍵看從什麼方向討論

學術上的研究,正反方向都可以討論,比方說《論兔子打敗狼的戰鬥性研究》,或者《論兔子打敗狼的無效性分析》,什麼樣的題目都可以,關鍵是提供充足的論據,用論據支持自己的論點。

這些論據特別不好找到,有的時候,論據是不支持論點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研究生階段一直在做實驗的原因。

二,研究方向符合主流價值觀,不違背基本原則

當找到充足的論據的時候,還要符合基本的原則,不能違背基本的原理,學術研究不是華而不實,靠標題吸引流量的事兒。

如果不能得到主流學者的認同,論文發表或者答辯過關都很難,這樣的研究方向得不到支持。

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研必須長時間沉澱和積累

搞科研或學術研究,不是年輕學者能短時間超越前人的。承認確實有牛人,年紀輕輕獲得諾獎,但這樣的人是少數,相信你要選擇的導師是這樣的牛人概率不大。

四,學術界是有泰斗的,泰斗就是行業權威

至今,還沒見過學術界的泰斗是年輕人,年紀輕輕能做到研究領域的頭把交椅,多數研究必須沉下心,熬年頭熬日子熬論文熬研究,不然專業領域內的知識,短時間無法完全消化形成自己的東西,研究成果也出不來。

之前看過某領域的研究文章,該作者前幾年是講師,發的文章很一般。過幾年混成副教授,再發的文章有點深度。如混成教授,新發的文章已經是權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