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李小龙标志性“怪叫”的真正原因

李小龙的电影除了他标志性的双节棍技术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标志,就是“怪叫”,同时他的“怪叫”已经成了他的文化符号之一。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热爱李小龙的青年,都曾模仿过这个犀利的“怪叫”。

深度揭秘:李小龙标志性“怪叫”的真正原因

李小龙

其实,李小龙的“啸叫”最早出现在他回港后参演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中。拍摄《精武门》期间,为了提升电影观赏性,李小龙在片中加入了怪叫的噱头,因为《精武门》是爱国主义电影,这既可以表现人物怒火和力道,也可以增加李小龙本人的个性和代表性。当时电影配音人员都在嘲笑这种声音,可上映后却出人意料的好,所以在李小龙接下来的影片中,啸叫一直沿用了下来。

深度揭秘:李小龙标志性“怪叫”的真正原因

李小龙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所有的啸叫声,均是由李小龙亲自配音。据李小龙的好友樊梅生(香港著名功夫影星樊少皇的父亲)回忆,最初剧组里有为李小龙在打斗时配音的演员,他们都千篇一律,只是配“嗬!哈!嘿!”这些,结果李小龙不行,接连换了好多个配音演员来尝试,都觉得不满意,就干脆自己上。李小龙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精益求精,要求非常高。“嗬!哈!嘿!”这些在刀剑片、邵氏武侠片已经被用烂了的喝叫声,自然无法入李小龙法眼,李小龙就唯有自己上,推陈出新将“怪叫”加入影片中。当然这个配音加上的时候嘉禾老板邹文怀不太赞同,但是没想到电影一上映,效果出奇的好,并成为了李小龙电影的一大特色!

深度揭秘:李小龙标志性“怪叫”的真正原因

李小龙(左)成龙(右)

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在搏斗时候或多或少都要有“叫”这样的习惯。但是声音不会有那么大,李小龙式的啸叫其实只是电影的表达形式而已……

深度揭秘:李小龙标志性“怪叫”的真正原因

李小龙

而在传统武术中的训练中,也有一种名为“鹤鸣”的呼吸方式。李小龙的啸叫或许正是在“鹤鸣”的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虎吼”以及南拳(洪拳)中“嗬!哈!”的喝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