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義舉頻現 草根生長大愛

遠離市區買菜難,惠城“石頭哥”自購蔬菜到多個小區門前免費派送;寒夜值守冷颼颼,博羅酥醪村村民熬好熱粥送給一線工作者;隔離人員缺物資,大亞灣社工幫忙登記並採購送上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大家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節奏,但各社區、村莊,居民、小區物業和社工人員守望相助,互相支持,相互溫暖,共同戰“疫”。大家齊心協力築起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一條條防線牢固了,社區防控網絡就更安全了。

居民 出錢出力,主動參與防控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市各個村、社區的黨員幹部和工作人員都迅速行動起來,挨家挨戶排查,走街串巷宣傳。社區居民也沒有袖手旁觀,他們積極參與這場抗疫大戰。

2月1日上午,市區白鷺湖小區出現一輛滿載蔬菜的小貨車,車上下來一位自稱“石頭哥”的男子,打開車廂,掛起了“免費派送”的牌子,開始給附近的居民免費送菜。

“石頭哥”是湖南人,在惠州已經定居23年了。這些蔬菜是“石頭哥”從農戶手裡購買的,已經在惠城區內各個小區派發5天了,當天來到白鷺湖小區。5天來,他已派送蔬菜將近4000公斤。白鷺湖社區距離市中心區較遠,買菜一直是社區群眾頭疼的問題,此次“石頭哥”免費贈送蔬菜的善舉,獲得居民紛紛點贊。

“現在醫院、政府部門等一線的人都奮戰在崗位上,我也想出一份力。”“石頭哥”說,贈送蔬菜,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與大家一起齊心打贏這場戰“疫”。

“村委會可以免費領口罩了。”1月28日下午,一條信息在惠陽區三和街道拾圍村的微信群發佈,村民紛紛到村委會辦公樓領取免費口罩。

這批口罩共1500個,是拾圍村下圍村民小組黨員王貴友捐贈的。王貴友是拾圍村的老黨員,在外地經商,自幼在村裡長大的他,得知部分村民買不到口罩,於是將家裡庫存的口罩全部拿出來送給村民。

物業社工

對小區進行清潔消毒,為隔離人員送菜

小區是市民生活的核心範圍,為了防控疫情進入小區,物業工作至關重要。

1月30日上午,記者在惠城區河南岸東江學府小區看到,多個入口均設了體溫檢測處,保安人員對每一個進入小區的人用紅外線電子體溫槍進行檢測,檢測無異常後方可進入。

東江學府小區物業經理華文良介紹,疫情發生以來,物業公司積極配合東江學府小區做好各種防控宣傳,還響應號召採購一批糧油和食用鹽,免費供應給配合隔離觀察的業主。考慮到被隔離的業主買菜不便,該物業還聯繫了小區的一家肉菜超市,為隔離的業主提供送菜上門服務。

除了做好人員出入管理和為被隔離業主提供服務,各小區物業還加強了清潔消毒和消殺。在惠城區橋東東湖社區,各個小區的保潔人員忙個不停,每天用消毒水清潔電梯、大堂、樓梯間、單元門把手等公共區域,並對衛生死角進行消殺,確保社區環境乾淨整潔。

除了物業工作人員,許多進駐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也加入防控宣傳隊伍。在大亞灣的各個村(社區),隨處可見社工的身影。1月27日起,大亞灣社工積極發揮專業作用,配合各級政府部門深入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除了開展各種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社工還開展各種個別化服務,例如社工瞭解到部分湖北返惠被隔離在家的居民缺乏生活物資時,及時向對方瞭解物資需求,擬定清單,和居委會人員一起去超市幫忙採購。此外,針對高齡、空巢、失能老年人群體以及殘疾人等群體,社工採取上門解讀、電話訪談等形式向他們講解疫情防控注意事項,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疫情,不要恐慌,並瞭解他們的需求,給予支持,開展情緒輔導等工作。

暖心

居民為值守防控一線工作者送溫暖

有些居民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防控一線,但他們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一線工作人員的關愛,為他們鼓勁加油。

1月31日晚,寒風瑟瑟,在博羅羅浮山酥醪村入口處,值守疫情防控的黨員幹部依舊在崗,迎著路燈燈光仔細檢查著過往行人,勸返外地車輛和探親訪友以及旅遊的人。

“大家辛苦了,來喝口熱粥,暖暖身子。”突然來了四五個村民,他們帶來熱氣騰騰的粥,為寒夜中值守的黨員幹部送來溫暖。

從大年初三開始,酥醪村的黨員幹部就在村口設卡,勸返外地車輛和探親訪友以及旅遊的人們。剛開始設立勸導點,每天約有200輛車經過這裡,值守人員總是不厭其煩地勸返。黨員幹部的誠心不僅打動了來人,還感動了村民,一些剛開始不理解的村民也漸漸表示支持。

村民陳世庭就是其中一個。從大年初六開始,他每晚都會煮上熱糖水或者熱粥,和其他村民相約一起送給寒風中值守的黨員幹部。陳世庭在村裡經營著民宿,酥醪景區封閉也影響了他的生意。“設卡不讓外人進來,是為了疫情防控和村民的身體健康,錢可以以後再掙。”值守人員的盡職盡責,尤其是夜間值守,他都看在眼裡。於是,他萌發了給值守人員送熱粥、熱糖水暖身子的想法。

在惠城區橋東街道,13歲的小男孩小銘,他的媽媽是一個基層工作人員。看到媽媽天天在疫情防控一線忙碌著,小銘在家人的幫助下錄製了一個小視頻,視頻裡既有對媽媽工作的支持和鼓勵,也順便宣傳了戴口罩的科普知識,最後還給和媽媽一樣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工作者點贊加油。小銘的媽媽劉女士看了兒子錄的小視頻,既感動又愧疚,因為天天在外工作,接觸了不少人,給孩子帶來了隱性風險。但自己作為一名黨員,參與防控疫情工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她說,兒子的這個視頻將會激勵她更努力工作。

專家提醒

嚴格按照指引做好社區防疫

隨著返程高峰的到來,許多從湖北等地返惠的業主都在家裡自我隔離,這也導致部分小區住戶出現一定的恐慌情緒,特別一些小區業主微信群,發現自我隔離人員,或者出現個別疑似人員,便以訛傳訛。對此,社區居民應該怎樣正確應對?萬一小區裡出現確診病例,居民該怎麼做?記者採訪了惠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專家顧問組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醫學會會長許岸高。

許岸高說,一般來說,一個傳染病的流行有三個拐點:第一是家庭聚集現象;第二個是社區爆發;第三個是感染醫務人員。

許岸高認為,未來我市疫情的發展取決於我們對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以及來自“疫區”的高危人群的精準管理。這是一項非常艱苦、龐大的工作,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區、每一個組織的共同努力。

對此,許岸高建議:第一,社區、工廠、學校要嚴格按照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引進行社區衛生防疫工作。第二,將防控知識傳播到每個家庭,疫情面前強調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社區、每個組織的責任;一旦有了第一個病人,社區的家庭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按指引進行防疫工作,努力預防社區爆發。第三,按照有關部門的指引嚴格管理好高危人群、密切接觸者和感染者。

“如果小區出現確診病例,國家也有一套非常嚴格的防控標準。”許岸高說,專家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合患者的發病情況、活動範圍以及對環境的消毒情況進行評估,甚至會取環境的樣本進行病毒檢測,然後根據調查結果給出防控要求和指引。

許岸高說,同住一個小區的人也要配合指引,沒有必要反應過度。“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吵吵鬧鬧對抗之中,就會降低處理其他事情的力度。”許岸高說,“所以我希望大家按照政府的指引做好配合。”

來源|@惠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