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遗忘规律来提高记忆效果?

曾涵旻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人通常在前5分钟之内的记忆是最多的,80%的内容还记得。在这个时间之内,即使他把刚才所听所讲的内容几乎都回顾一遍,能够加深记忆,不会遗忘。

在一个小时之后,几乎忘掉一半左右。两个小时甚至一天之后,几乎能够剩下20%不同的内容还记得。

所以作为学生的话,在听完一节课之后不要立即跑出去,赶紧利用1~2分钟的时间,把刚才所听到的知识点内容,及时的回顾思考一遍,加深记忆。


谈车视界


题主您好,这个问题我可以从自己的经历回答您。

我从上学起,英语就是我的弱势科目。我背英语单词总是停留在前两页,也就是说我的记忆能力不好,以至于大学四级考了三次都没过。后来专心请教一些老师,也查了很多资料,这种记忆方法让我从四级是一道坎最后成功过六级。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的呢?

1.减少背诵量:如果刚开始就面临大量的背诵任务,在心理上就会有压力,在压力的情境下,记忆力自然打折扣。那么我一次只背诵五个单词,后来再慢慢增加,最后增加到15个(也许你说15个太少,请看后边的内容)。

2.将目标分解:本来一天是50个的量,我会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背诵五个,在第二个碎片化时间背诵第六到第十个单词时,会先把前边的五个先复习一下,这样循环往复。因为每次学习新单词之前,复习前边的内容都是已经背过的,相对容易很多,也就没有太大的压力。

3.巩固记忆:在第二天学习新单词时,会有意将前一天学习的复习一下,把不会的记录下来,在第三天学习的时候,大概复习一下,把记录下来的重点学习。坚持了两个月,我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

为什么会这么规划:

1.我们来看一下记忆在心理学上的信息加工原理

当输入信息之时,会成为人的短时记忆,如果要想使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需要循环往复的学习。也就是有计划的回想或者复述。

2.艾宾浩斯曲线图解

如果完全按照记忆曲线进行复习,无疑是十分麻烦的。所以我在复习单词时,把容易忘记的重点记录下来,然后再重点复习,这样节省了工作量,也节省时间。

情景化记忆: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当你去图书馆时,看到几本好书,想要记下来回去网上购买,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但是当你回忆起自己如何看见这本书,以及又是怎样看见下一本你想看的书,周围的情景是怎样的,就很容易想起来。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情景将想要买的书联系起来,就会很容易想起来书名。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人,伴随着发生了一件事情,那么就对这个人有很深的印象;如果两个人只是看了一眼,除非对方颜值很高,很快就不会想起来,这就是情景化记忆。


将我们所需要记忆的内容与情景结合起来,就会很容易在形成记忆。在背单词时也是,根据一个单词的意思来虚构情景,就会很容易记单词。

比如myserous,意思神秘的,脑海里想起神秘的金字塔,自然就能很好的记忆。

希望答案可以帮助你。


多元读书:一个喜欢读书,专注人的心理的90后青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遇到过的人。


多元读书


隔时分段重复记忆。

举个栗子:老师布置了一个记忆任务,背诵一篇文章,7天后抽背。假设这篇文章有7个大段落。

那么第一天就要背诵第1段。

第二天背诵第二段,同时复习背诵第2段。

第三天背诵第三段,同时复习背诵第1、2段。

第四天背诵第四段,同时复习背诵第1、2、3段。

第五天背诵第五段,同时复习背诵第1-4段。

第六天背诵第六段,同时复习背诵第1-5段。

第七天背诵第七段,同时复习背诵第1-6段。

接受检查。

注意:基本上从第三天开始,复习背诵的时候最开始的段落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记忆越老越牢,但是也不可缺少,时间和精力就侧重于前一天、二天背过的段落。



最后,遗忘规律研究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和遗忘,相当于机械记忆。而有意义记忆、关键词提取、联想等记忆方法会让记忆事半功倍。


北极双子星


很多人基本听到遗忘规律就会想起遗艾宾浩斯忘曲线。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宾浩斯是如何做实验的。

其中有一个重点就是,艾宾浩斯创造出一套没有意义发音,然后这些音节也都毫无意义。对于这些没有意义的音节,艾宾浩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忆,将能够记住的内容记录下来,发现遗忘规律了如下图

但是,其他研究表明,实际上我们对于诗文这种内容之间有关联的信息,其记忆遗忘规律是另一种。

巴拉德的研究

研究员巴拉德让学生们记住一首诗,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测试(没有告知学生需要测试,随机进行),希望找出学生们的遗忘规律。
结果发现:
第一次:5分钟后,学生们记住了部分内容
第二次:两天后,学生们记住的内容竟然比第一次多了10%
第三次:又过了一天,学生记住的内容又比上多了一些。
这种结果让人难以置信,为什么记住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呢?
巴拉德随后的几年,又组织成百上千次测试。发现:
记忆在最初的几天里增加,哪怕没有进行过复习,逐渐减少平均发生在第四天之后。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研究发现:记忆不是单一消退,当信息之间有联系时,我们记忆起其中的一个信息,还会回想起与之关联的信息。
所以,提高记忆效果有重要的三点:间隔复习、联想与回想。
1、间隔复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习时间分成多次,有间隔的进行学习。
假如1个月后考试,那么好的方法就是今天学习以此,一周后学习第二次,第三次留考试前一天。(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再考试前一周增加多一次)
2、联想:简单来说就是构建信息之前的联系,将其与我们旧有的信息绑定起来。
具体可参照这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726483838547001860/
3、回想:一段信息我们记不起来的一种情况是,我们暂时很难提取到这段信息,可以过一会努力尝试回忆,一旦被我们回忆起来,这段信息将会被记得更牢。

具体方法可以参照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726483838547001860/

另外,其实“遗忘”还有很多作用,可以看下这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728726449005527563/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个思享


要不断根据遗忘规律由快到慢的特点,利用时间间隔从短到长,进行巩固复习,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枫叶若丹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什么是遗忘规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通常,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

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早晨起床后,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

另外,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枝节容易遗忘 。 所以,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有意义的内容较容易记忆,因而尽可能理解学习材料再去记忆。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 兴趣爱好 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在学习时要培养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趣

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学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因为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

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每学习四五十分钟后就应当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


学生学习中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应用: 定期复习与自测,即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定个复习与自测计划,然后按时执行。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干脆默想也行。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 ③单元测验:一个单元学完了,可以自测一下这个单位有哪些主要内容,学完有什么收获,从而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的基础,全书测就问题不大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挑选那些重要内容先进行,随时测验指随时随地测验自己。自测的方法有两种:①朗读法②学写法。

试尝回忆的5种形式: 1、试尝回忆:

试尝回忆就是在头脑中把学过的知识回想一遍,有人称这为“过电影”,这是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思考的方法。心理学实验表明,试尝回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好;2、交谈争论:即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争论探讨。在交谈争论的过程中,双方都会加深印象,错误的得到了纠正,正确的得到了承认,记忆得到了巩固。3、设问自答4、试着讲给别人听5、试尝检验

总结起来,给我们的启示有

启示一: 必须记住的材料在学习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

启示二: 第一,一次记忆的材料不要太多,根据后来的研究,一组记忆材料安排在七个左右最合适; 第二,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 第三,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

启示三: 对那些看似独立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启示四: 努力提高学习的动力,使记忆材料成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

另外,每个人的记忆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