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屬相是12個?

Nice耐絲


全面物質平衡哲學新文化發現者說:按照宇宙物質平衡的觀念看,十二種動物的屬性,是古人用來比喻、形容事物變化的十二種狀態;如,年、月、日、時和人的出生的時間的屬性狀態,只有用這十二種動物做比喻,才是恰如其份的。這是古聖的智慧貢獻,也是他們觀察天、人、地宇宙自然的結果得出的。歡迎有識之士,學習研究用全面物質平衡新文化觀念,去看問題。相信,用這個新哲學觀念,一下就能看到問題的本質。望重視立項研究。全面物質平衡哲學新文化,不是歷史經院哲學的抽相,而是投資了、研究了,必有其相關產業文化的效益回報。謝有識之士支持!


怪人3621


對於這個題問裡的解答,肯定包含很多的知識,不是一言能盡的。

我們先來說“甲子”,這甲子是六十個排列,天干十個字,地支十二字;天干轉6圈,地支轉5圈就形成重合了,如今年生肖是“庚子”年,除庚子之外,還有甲子、丙子、戊子、壬子,這5個“子”裡又形成了金木水火土的關聯,象甲屬木、丙屬火、戊屬土、庚屬金、壬屬水;這裡又有方位的所指,甲指東、丙指南、戊指(中間)近處、庚指西、壬指北,

這裡又指四季: 甲指春,丙指夏,庚指秋,壬指冬。

相傳“甲子”來歷成於公元前五千多年的軒轅時代的大撓氏,這“甲子”編排是出於哪一位大師之手現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相距至今的7000多年時,古人已有相當的文化基礎了,編纂甲子的成因可能是為了計算年代,留住記憶?

有了六十“甲子”的循環,簡單的計年方式有了,可人類的知識是往深處探索的,哪就是要給某(每)年出生的人留個識別符號,便於當事人記憶,不互相混淆。由此,十二生肖出臺了,這就是題中要問的,為何是12生肖?不能多一個,又不能少一個呢?

既然有了甲子順序,甲子裡地支只有12位,生肖肯定只有12個正好對應。哪六十甲子裡的金木水火土只有愛好和懂內涵的人去研究,旁人不需要去明白故舊的。

關於生肖的12位動物選擇,這裡暫不去探究,先解答為什麼是12,因為每年有12個月,(陰曆月份是按月球運轉規律計算的,非人為,在中國的文化進程中,是先有陰曆後有陽曆的),每天有12個時辰,12x5=60,每個時辰120分鐘(兩個小時),每分鐘60秒,這些都便於吻合,便於記憶。

推測的可能性,60位“甲子”成形後,後來人計算時間的設計(包括設計鐘錶)肯定要圍繞一個主題轉了,不然的話,總有不合概率的東西被淘汰,人們要的東西,是方便生活,利於計算。正因12利於計算,利於生活中所需,才被留住了,被人類認可了。

象12是可以被1、2、3、4、6、可除掉的偶數,是熟能生巧,又能運用自如的雙位數。

還有需要解答的,自有其他樓主精彩闡述。


文都楊稼


咋一看認為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價值,其實不然。生肖屬相有十二個,幾乎是人人皆知。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屬相是12個?

生肖,又名屬相或年獸,是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年份,最常見的稱呼是十二生肖。實際上,世界十二生肖(獸歷)在亞洲諸民族、東歐以及北非的某些國家之中也被使用。只是因為文化和地域差異,各個文化有不同的動物。



其中,中國的年獸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依次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一、起源

我國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總結下來一共有以下幾個比較可靠的推論。

(1)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和“大撓作甲子”。其中的“甲子”,指的就是以十二地支命名年份,因甲子為首,所以用甲子全權代表。

(2)在唐代史籍《法苑珠林》裡面主張十二生肖源於佛教的十二神獸。佛教《大集經》記載了,在世界初成人類誕生之際,佛和菩薩幻化成十二隻神獸分別鎮守大地的東南西北四方,用來護佑人類,教化眾生。而且,佛經中的十二神獸和我國的十二生肖一致。

(3)清代著名的史學家、學者趙翼,在他的《陔餘叢考》中主張生肖源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我們熟悉的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便是出自他之手。

(4)近代,郭沫若在他的著作《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主張十二生肖是漢代仿造巴比倫十二宮制定的。

上述四個生肖起源都有各自的道理,不過單從數目上來看,“十二”這個數字在世界多數文明、民族之間是共通的。



二、文獻記載

上世紀70年代出土的秦代《睡虎地秦簡》和《放馬灘秦簡》是最早記載生肖的歷史文獻,而且其中使用的動物與地支相配,和如今的生肖差別很小,大部分的動物都已經相同。

如放馬灘秦簡甲種《盜者篇》所載生肖順序為:鼠、牛、虎、兔、蟲、蛇、馬、羊、猴、雞、犬、豕。《睡虎地秦簡》所載生肖順序為鼠、牛、虎、兔、(缺文)、鹿、馬、羊、猿、雉、老羊、豕。

只是龍不存在,以蟲代替,這是早期的記載。

到了東漢(公元1世紀),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也提到了十二生肖。這時十二生肖的動物已經定型,與現在使用的完全相同。分別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紀錄,最早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例如《周書·列傳第三》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宇文護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自東漢以後,生肖紀年的動物確定,後來由中原向周邊地區傳播。比如中國西部、漠北的國家如黠戛斯、吐蕃、蒙古等則以生肖紀年。



《唐書》中記載:“黠戛斯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

《宋史.吐蕃傳》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

《蒙古秘史》:“兔兒年,斡歌歹出征金國,派出者別為先鋒,擊敗金軍,殺得金軍積屍如爛木堆”。說明蒙古國是採用兔兒年、馬兒年等動物紀年。

三、神秘的十二

我國的先民對大自然的感知來自於大自然自身的週期。

中原地帶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明顯感受到寒暑交替,他們把植物枯榮的週期稱為“一歲”,也就是一年。

《周禮·春官·馮相氏》記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人們認為一個輪迴有十二年,一年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個時辰。

古人有夜觀天象者,“十二天象”是古代對天氣的統稱,包括暗、陰、雨、雪、冰、霧、露、霜、風、沙、雷、電。

是中醫講究經絡,認為人體有”十二經脈”。

古代音樂有“十二律”。

生活中的認知和規律都與十二有關。

因此,生肖為什麼是十二個,是源於中國先人們對自然現象的歸納。


解國學經典,品人生百味。關注讀耕,瞭解更多文化知識。


讀耕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一杯古道茶


這十二生肖又稱為十二地支,一年十二個月,一天十二個時辰,分別用十二地支代表,它與十天干組成了六十甲子,在時辰的計算上五天為一輪迴,又稱為侯,一年七十二侯,六十年一個小輪迴,古代的智慧用它記時,配上二十四節氣形成了一套古天文學中的歷法。現代湖南大學物理系教授靳九成先生推斷,九個小輪迴五百四十年形成一個大輪迴。


國學傳媒


上古人就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而後,又在十二時辰的啟發下,發明了十二個生肖的排序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夜間11點至次日凌晨1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故稱“子鼠”。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凌晨1點至3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凌晨3點至5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清晨5點至7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稱“卯兔”。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早晨7點至9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上午9點至11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稱“巳蛇”。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中午11點至午後1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午後1點至3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下午3點至5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稱“申猴”。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下午5點至7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傍晚7點至9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稱“戌狗”。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夜間9點至11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鷺鷺平安


我國古代根椐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徵,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老鼠排行第一(與“子”時搭配),以下次序為: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1。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2。牛:凌晨1-3時(即“丑時”)。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最慢、最舒適,所以丑時同牛搭配。

3。虎:凌晨3-5時(即“寅時”)。據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此寅時同虎搭配。

4。兔:清晨5-7(即“卯時”)。這時,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

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5。龍:早晨7-9時(即“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龍。

6。

蛇:上午9-11時(即“巳時”)。據說這時候的蛇不會傷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蕩,多隱蔽在草叢中,這樣巳時就屬於蛇的了。

7。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

依據道士的說法,中午太陽當頂,陽氣達到達極點,陰氣漸漸增加,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都躺著休息,只有馬還習慣地站著,甚至睡覺也站著,從不躺著。這樣,午時就屬馬了。

8。羊:下午1-3時(即“未時”)。

據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癒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9。猴: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10。雞:下午5-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於是酉時屬雞。

11。狗:晚上7-9時(即“戌時”)。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併產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

所以戌時屬狗。

12。豬:晚上9-11時(即“亥時”)。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出的鼾聲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動得最厲害、長肉最快,於是亥時屬豬。

對應的十二地支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醜: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髕也,陽氣欲出,陽尚強而髕演於下。

  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萬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陰陽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藝海綜述


我給你們講一下,因為十二屬相對應十二時辰。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是古人依據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活動特點來安排的,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

夜深人靜時是觀天象的最佳時機,當繁星滿天的時候,那就是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古人(天文學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聽得周圍有細碎的聲音,低頭一看,原來是老鼠在活動。天長日久,古人發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於是,子時便與鼠聯繫在一起,成了“子鼠”,並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牛當然也是如此。農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農家的大事。丑時(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牛與丑時聯繫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於是,虎與寅時相聯繫,有了“寅虎”。

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於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繫,便有了“卯兔”。

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雲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尾不見首”。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或者說是人用幾種動物的“零件”拼湊起來的“人造動物”,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濛濛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如此,龍才會在辰時的霧中“出現”。龍和辰時相聯繫,便有了“辰龍”。

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豔陽當空。體溫不恆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無論有毒還是沒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躍的時刻,便是“巳時”。在造字時,“巳”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

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繫,就有了“午馬”

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可別忘了這正是放羊的好時光。於是,“未羊”應運而生。

十五點至十七點,申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裡玩耍啼叫,人們聽到了,記在心裡,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繫在一起,於是有了“申猴”。

十七點至十九點,酉時,太陽快落山了,家養的雞該回窩了;再不回窩,天一黑就會找不見。農婦著急了,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於是就有了“酉雞”。

十九點至二十一點,戌時,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隨他們的,是人類的另一個“助手”--狗。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繫起來成為“戌狗”,恰到好處。

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主人很高興。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還得起身為它添食。亥時,自然與豬相連,於是有了“亥豬”。

所以,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字與十二生肖相結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十二個組合。





流浪詩人齊新光


最初與圖騰相關。古代的一些少數民族用十二獸法來紀年,經過長時間 發展,他們的圖騰情結與天干地支結合了起來,用來紀時。

到了漢朝,東方朔提出了一個想法,即用十二種動物來代替十二地支, 分別代表十二個月令。東漢時期,王充在其著作《論衡》中,提到了十二種動物 的名稱。自東漢起,人們開始用十二生肖來紀年。

古代天文學家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兩個小時。他們在觀測天象 之時,按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活動時期,確定十二生肖。如此一來,十二 個時辰分別對應一個動物,依次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 未羊、中猴、兩雞、戌狗、亥豬。之後,人們將這種紀時之法用於紀年。紀年的生肖也就是後來我們說的屬相了。



那朵蓮


地球🌍帶著月球🌜🌝🌛圍著🌞太陽轉一週365天,根據寒暑分為四季,每季三個月,共十二個月

月球圍著地球轉有“朔日”初一;有“望日”十五是陰曆一個月29’5天一年共十二個月。

地球自轉一週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個屬相代替十二個時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