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挑戰更是機遇 面對可能的報復性旅遊 旅行行業在經歷什麼?

旅遊業停滯一天平均損失178億,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隨著逐步復工,旅行行業在節後的困境也逐步顯現出來。今天正式立春天氣轉暖,而旅行行業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期待著春天的光臨。


在這次災害中衝擊中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旅行社行業(包括代理商、組團社等),其次是大中型旅遊景區,最後是大交通、住宿業,另外餐飲、旅遊演藝等也面臨極大的挑戰。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過26萬家旅行社及相關公司,其中超過90%的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另外,相關企業的上市公司共有117家,其中廣東和北京最多,分別為22家和18家。

其中,重資源的代理商面對資金鍊熔斷風險最高,渠道資源再優厚無法轉化也只能砸在自己手裡,特別是一些境外旅遊資源在這個時刻顯得尤為突出。其次是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型旅遊企業,抵抗風險能力以及資金儲備遠沒那麼雄厚。這兩類是直接反應在賬面上的,而面對措手不及的疫情災害,傳統類大中型民營旅遊企業在運營決策上遠沒有那麼小旅行社靈活多變,公司運營成本高昂,停擺一天的損失是以幾何倍在快速增長,面對大量的退訂訂單,如何面如何在疫情結束後市場評價與考驗才是最大課題。我已經不止一次的在自媒體平臺上看到某某某旅行社對待遊客冷若冰霜,電話永遠打不通,退款金額不對等等,這對旅行社來說可能是單獨的個例,在在當下大環境下,品牌口碑很有可能是旅行社渡劫的唯一法寶。

昨天我在聽同程旅行網的零售事業部某領導直播的時候聽到幾個信息,面對停擺對於旅行社而言其實也並非壞事,利用這段時間梳理產業流程,增加員工業務培訓(攜程相關負責人表示“攜程將面向門店員工推出產品知識、銷售技巧、數據分析、客戶關係管理等一批課程。”),尋覓熱啟動的方法,提前佈局井噴時銷售渠道,維繫不同圈層客戶,針對中高端客戶提供深度定製化服務等等,這一腳剎車對旅行行業來說並非都是壞事,單純的看好或者唱衰把握不住機會的企業,即便沒有這次疫情災害的發生也會逐步走向消失。

旅行行業必將迎來春天,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何時。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之後,旅遊需求整體快速上升。相信本次疫情期間憋壞的那波人也將出現“報復性旅遊”,有專家預測如果一季度疫情能控制住,五一黃金週可能會出現井噴。2020年的中國已經不再是2003年的中國,不少旅遊企業也經歷了大風大浪,在等待政府對旅行社的資金流方面的政策支持,無論是低息貸款還是返還保證金再或者是稅金方面的減免,幫助旅行企業熬過凜冬的同時,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已經無需過多贅述了。

對於旅遊景區而言,在中國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一些世界遺產名勝古蹟、名川大山等在災後將會快速恢復,同樣一些帶有文化特性的旅遊小鎮、休閒度假區也會迎來一波小高潮。但在近幾年投資建設的新興景區可能要面臨著“冷啟動”的尷尬局面,不過此時在全國景區正在同一起跑線,這些景區更應該提前規劃佈局——廣告、營銷、活動等推廣活動,利用解禁後的旅遊熱潮完成第一輪的人氣積累,保證在Q2/Q3的正向盈利,在配合政府部門的一些資金扶持,相信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商品與裝備分會秘書長、國家級旅遊商品賽事專家組組長陳斌表示,就各地區而言,由於旅遊業的恢復需要旅遊者前來併產生旅遊消費。如何保護和支持本地旅遊業的各行業的企業儘快在疫情之後根據本地特點恢復以遊覽觀光、休閒娛樂、探親訪友、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短期教育(培訓)、宗教朝拜,或因公務、商務等為目的的大量旅遊者前來旅遊並消費,將是各地旅遊業恢復的關鍵。據尚遊匯文旅董事長鍾暉預估,旅遊業的恢復順序是:從周邊遊開始恢復,然後是國內遊、出境遊,再到入境遊。

通過此次疫情相信許多旅行行業的從業者們也看到這個行業的另一面,在熱情似火蓬勃向上的外表下是企業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行走,在市場的選擇之下如何走一條穩健之路是留給各位專家的課題。於此同時,旅行行業的大佬們此刻應該攜手並肩一起站出來振奮精神,為整個行業打氣助威,讓全球市場看到中國旅遊業重回巔峰的信心與決心。

寒冬將會過去,消費者放在腰包裡的壓歲錢還沒地方去花,大家擠壓的熱情亟待釋放,這場戰役必將以中國的全勝畫上完美句號。


高頌

2020-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