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用了什么心思将皇位传给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史论纵横


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可以说是古代夺嫡竞争中最为惨烈的。康熙皇帝也知道,在康熙后期,虽说大家都称作是康熙盛世,可是自己心里明白,这所谓的康熙盛世不过是表象,其实清朝已经是千疮百孔。所以对于大清皇位的稳定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处理不慎,大清将会变得非常混乱,大清盛世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康熙在晚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雍正皇帝顺利继位。有哪些蛛丝马迹来证明康熙是传位给雍正的?又有哪些举措来保证雍正的顺利继位。雍正又是怎样知道的这些?

第一次有意向的将四阿哥胤禛纳入太子的候选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康熙46年发了一部大水。康熙在朝堂上问应该怎么办?这时候八阿哥说应该拨款赈灾。然后,康熙又问站在旁边的太子胤礽。胤礽这个时候说,“皇阿玛心里早已胸有成竹“。来了这么一个毫无自己主见的答案。其实这个时候,康熙心里是非常生气的。你作为一个储君,在这个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以后怎么当皇帝。这个时候四阿哥胤禛前来回报他所查到的户部的存单。其实户部仅存50万两,根本没法去赈灾。这个时候康熙说了一句话,说“玄烨这些年将国事交给太子和诸位阿哥协同办理,结果弄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现在谁都还不知道。从这个情况来看的话,康熙心里已经对现在的太子有所不满,只是还没有表现出来。后来派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去江南筹款赈灾。而且完成的相当出色。回来后,又发生了追缴户部欠款的这个案子。老四胤禛想和十三阿哥一同办理这个案子。这个时候,康熙说了一句话“朕想让你真正的做一个孤臣。“我认为这已经是康熙的有意的去观察考察胤禛。看他是否是有做太子的这个潜力或者是有意的往太子这方面培养。

康熙做的第一个保护动作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康熙这个时候让所有人推选新太子。这个时候。上书房的佟国维和马奇以及大部分官员都推选八阿哥为新太子的人选。这个时候,康熙显然是非常愤怒的,康熙最痛恨的就是结党。大家伙不可能心 这么齐。所以在我看来八阿哥已经在康熙心里失去了候选人资格。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去请佟国维吃了一顿饭。其实这顿饭吃的非常有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顿饭,康熙说我们已经老了,应该给年轻的让让路,佟国维去挑选佟氏家族中比较有能力的一个人出来当官。佟国维在这里已经明白了,八阿哥已经彻底没戏。康熙这次要和自己谈条件,条件就是自己退休,然后让家族新上来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给胤禛准备的。佟国维的退休,这是康熙为雍正做的第一步棋,那就是拔掉了八爷党中的第一员大将。同时给胤禛布下了一枚隐藏的棋子,那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至此。康熙的第一步布局已经完成。不动声色削落八阿哥的实力,同时给胤禛安排隐藏棋子。而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康熙将自己的孙子弘历接到宫中亲自辅导。有一次雍正进宫给皇上送奏折,恰好看到了弘历正骑在康熙的肩膀上去写字。然后雍正出来之后照了照镜子就走啦。我认为这是第一次,雍正觉得皇位应该是我的了。


(雍正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康熙再次给雍正登基清除障碍

在太子被第二次被废之后。出人意料的是,康熙竟然把雍正皇帝最得力的助手十三阿哥给圈进宗人府。这是为了防止十三阿哥因为一时冲动而牵连四阿哥胤禛。

西藏叛乱之后,派十四阿哥去当西北大将军王而派年羹尧做陕甘总督。这是给雍正布的第三步棋。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康熙肯定知道十四阿哥是八爷党中的一员,让十四阿哥远离京城。进一步削弱八爷党在朝廷的势力,或者准确的说是在京城的势力。防止皇帝继位的时候出现动乱。同时,年羹尧在陕甘总督的位置上用粮草牵制住了十四阿哥,防止十四阿哥起兵造反。而这一步同时也是给八爷党内部来了一个离间计。

康熙给雍正做的最后一步棋。就是把张廷玉,马齐等上书房大臣全部降级。这是为了害怕他们拥错了主子导致报复,也怕他们拥对了主子恃宠而骄,全部保护起来,作为雍正新皇登基的得力功臣。

至此康熙完成全部部署,召四阿哥到畅春园做最后的交代。然后雍正在畅春园登基。


夫百说历史


其实康熙把胤禛作为接班人来培养,是从很早就开始了,下面从四件事来说明原因:

最关键的是雍正沾了乾隆的光!


第一件事:黄河大水雍正赈灾回来和康熙的对话


胤禛奉命赴灾区筹款赈灾,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努力终于安抚了灾民,整修了河堤,成功完成了赈灾使命回到京城面见康熙时父子俩的那番对话,这那番对话中康熙首先夸赞了胤禛有勇有谋,于危难之际为朝廷解难,为君父分忧的壮举,


但随后也明确指出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行体制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不合理的税收制度造成了贫富差距悬殊,土地兼并严重,朝廷税收流失,使得国贫民弱,反而养肥了一批不劳而获的奸商巨贾,贪官劣绅,向贪官巨贾们筹点钱去赈济灾民只能算是小手段,只能偶一为之,而能做到政通人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富国强兵,那才是治国的根本。

很显然,康熙对胤禛说的这番话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其肺腑之言,这已经不是君父对臣子应该说的话,而完全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同一个他喜爱的儿子在说话,换言之,康熙是在把胤禛作为接班人来熏陶,来培养的,


而胤禛随后述说了自己此去灾区沿途的所见所闻,印证了康熙对于时局的判断,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支持,难得的是父子俩的政见完全一致,


康熙对于这个儿子是满意的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很显然胤禛与皇阿玛康熙的这番谈话显示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与众不同。

第二件事:追缴国库欠款


这件事康熙原本是希望八阿哥胤禩能出手的,因为胤禩一直兼管户部,国库的大量欠款也主要是在他主管期间形成的,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欠款的来龙去脉,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追讨这些欠款,为此康熙特意在胤禛赈灾还没有回京时就派下差事,并且允诺能办好此事者晋封郡王,


康熙是满心希望胤禩能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为君分忧,哪成想胤禩这个八贤王嫌此差事得罪人还不好办,先打了退堂鼓了,当庭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追讨欠款的差事,同时推举四哥胤禛办理这个差事,为表其意之诚,连自己一直兼任的主管户部的差事也给辞掉了,

可叹康熙一生英明神武,子嗣众多,到老了除胤禛一人外竟然没有人能替他分忧,他有这许多儿子竟和没有儿子没什么区别,康熙在对胤禩失望之余最后也只好把这谁都不愿接的差事交给胤禛去办,胤禛在接到这个差事后也认为困难很大,但表示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务,大不了自己得罪完了所有的人,干脆就做个孤臣就是了,康熙对胤禛的表态大加赞赏,鼓励胤禛做好追讨欠款事宜,为朝廷去做一名孤臣,并且否决了胤禛要求十三阿哥胤祥一同办差的请求,直接告诉胤禛自己就是想要胤禛做一名真正的孤臣,


俗话说君子不党,康熙对胤禛的要求显然比做一名君子更高,干脆希望胤禛在朝中没有盟友,成为孤家寡人,这不是希望胤禛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又是什么?



第三件事:刑场换死囚一案


太子胤礽为还清国库欠款,不仅卖官鬻爵,还竟然收受贿赂,通过自己主管的刑部把刑场上的死囚犯调了包,爆出了大清国建国七十多年闻所未闻的丑闻,康熙闻奏怒不可遏,决心选派一名皇子主审此案,彻查此事,一扫司法领域的腐败丑恶,由于此事必然牵扯到主管刑部的太子,所以胤禛在其幕僚乌先生的指点下托病避开了这个差事,而那边八阿哥胤禩不疑有他,主动争取获得了主审此案的机会,随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用诱供的方法从主要当事人肖国兴处获得指认太子的口供,随即连夜进宫,面呈康熙。

应该说胤禩此事做的功利性太强,目的太过明显,眼看朝堂上即将掀起一场废黜太子的腥风血雨,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当机立断,烧毁了胤禩带来的口供,避免了一场储位危机,至此,刑场换死囚一案告一段落,其结果是胤禛成功躲过了一处足以淹没其身的陷阱,太子胤礽行将被废。


八阿哥胤禩由于审理此案有功,特加封廉亲王,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已被排除在康熙的继承人名单之外了。


第四件事:雍正儿子弘历的一番话


康熙决定同众皇子一同赴热河围猎,在热河行宫,蒙古王公前来觐见康熙并献上了一柄象征尊贵吉祥的如意,康熙遂以此如意为赏物,宣布只有在围猎过程中力拔头筹的皇子才能拥有此物。一番比拼下来最终十三阿哥胤祥所猎杀猎物最多,而八阿哥胤禩虽所获不多,但捉到的猎物都是活的,有人认为十三阿哥所获最多,理应得到赏物,而蒙古王公认为八阿哥胤禩捉到的猎物都是活的,这反映出他的爱心善念,也体现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真谛,由胤禩得到这柄如意最为妥当。

这时胤禛之子弘历站出来指出王公的话是不对的,按照弘历的说法:打猎是他们满人赖以谋生的手段,获取猎物天经地义,另外满人本就以骑射得天下,如今康熙率领大家来此围猎正是向先辈致敬,是不忘本之意,更是与杀生扯不上关系,他皇爷爷一生射杀过那么多的猎物,难道能因此说他皇爷爷没有仁爱之心吗,更何况他皇爷爷一生建功立业,英武神勇,更猎杀过数不清的猎物,他皇爷爷实在是大清的第一巴图鲁。


弘历的一番话使得康熙大为感动,也令康熙心中对弘历充满了好感,康熙决定,将那柄极富象征意义的如意赐予弘历,并要求胤禛将弘历送入宫中,由康熙亲自调教。


应该说至此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选已经有了眉目了,因为弘历是胤禛的儿子,如果胤禛将来做不了皇帝,只能做个亲王的话,那么弘历就成了旁支,而身为人君的康熙是绝不会对一个旁支的孙辈如此厚爱的 ,因为那样会危及皇位的稳定。


结束语:初春时节,咋暖还寒,胤禛入宫觐见康熙,刚走到外厢就听到屋内康熙苍老而慈爱的声音还有弘历那脆生生的童音,偷眼望去,却见弘历骑在康熙的脖子上,祖孙俩正在合力完成一幅书法,胤禛不敢也不想打扰他们祖孙的二人世界,偷偷退了回来转身向门外走去,门口竖着一面巨大的镜子,胤禛走到镜前,满脸笑意,仔细端量着镜中的自己,又抬起手来把自己头上的顶戴正了正,不知此时胤禛眼中镜里的自己,头上戴的是皇帝的龙冠!


路之意


如果,康熙皇帝真的是要传位老四胤禛,那么,在九子夺嫡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一定为胤禛做过铺垫,用过心思,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康熙皇帝到底为他做过哪些铺垫呢?如果从胤禛能够顺利生存,顺利继位,顺利登基,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便是生存问题。

这个生存也许就是生与死,也许就是回避与争取,在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上,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康熙皇帝的太子制度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加以支撑,所以才会产生九龙夺嫡的的残酷斗争。二废太子之后,康熙不再立太子,但是储位不可能永久虚悬,所以,在他的心里一定默定了一位继承人,而这位继承人,必须要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不被打击或者撂倒,否则,最后的皇位也是过眼云烟,被打倒或者揪住了任何小辫子,都会功亏一篑。

故,他应该是“干净”的。排除康熙可能传位老十四胤禵以下的皇子,那么,在一废太子之后,老大胤褆和老八胤禩是最不干净的人,因为他们联合起来诛魔太子,这不仅是皇室丑闻,同样是康熙心头的一根刺,所以,老大胤褆得到的是永久圈禁,老大和老八关系好,都是惠妃养大的孩子,老大算是给老八也顶了大锅。张明德案的主犯之一老八胤禩差点就被剥夺爵位。在那场公推太子的游戏中,老八即或是得到满朝文武的举荐,也被康熙断然否决。这说明,老八和老大根本就不是康熙心中的默定继承人。

二废太子之后,康熙几乎干掉了太子党所有的班底,尽管索额图多年前建立的太子党盘根错节,但是随着托合齐的挫骨扬灰,太子党飞灰湮灭,太子胤礽算是走出康熙的视野。唯有老八如同铁板一块矗立在康熙的面前。

一废太子之后,康熙剥夺了胤禩的爵位,但是不久却又将他恢复了,这才是问题的重点。八爷党的独大,让满朝文武趋之若鹜,甚至包括康熙最亲密的兄弟大将军福全,康熙最信任的臣子李光地,佟国维,马齐等,无一不是将继承人的目光瞄向了老八胤禩。

于是,老八的呼声和威望几乎超越康熙皇帝的标杆。有人说,康熙最忌惮结党,所以要打击老八,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康熙皇帝对结党是既用之也防之,既忌之也喜之。就在八爷党独大的时候,康熙有了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和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再树立一个党派,来形成和老八胤禩的对峙,一来可以牵制老八胤禩一党独大,使其便于驾驭。二来保护那位他心中一直很干净的默定的继承人。

这个人是谁?就是曾经混在八爷党中的贝子老十四胤禵。按说,老十四是完全没有资格去竞争储位的,因为当老八他们是王爷的时候,他的爵位还仅仅是个贝子,离亲王都还差两个等级,可是,康熙就是派他做了大将军王,前往西藏平叛。从康熙五十七年出征到康熙六十年得胜回朝,康熙几乎将平等于皇帝的所有礼仪待遇都给了老十四胤禵,这让满朝文武傻眼了,这不就是未来的储君吗?

这样,八爷党独大的局面被打破,老八和老十四成为两党,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斗争,康熙则坐等渔翁之利。

老八和老十四的斗争给了老四生存的空间,因为满朝文武的眼光都盯在他俩的身上,根本没有人去关注似乎默默无闻的老四胤禛。

第二个问题,就是顺利即位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十个字:“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是康熙皇帝第二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的堂弟,老四胤禛应该叫他一声“舅舅”。隆科多很早就是二品副都统之职了,康熙四十四年因为属下犯法,被罢免所有职务,保留一等侍卫的闲职。而废太子之时,康熙突然任命隆科多接替托合齐的九门提督之职,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这是不是又一次的帝王之术,通过一件小事压制隆科多若干年后,又突然一飞冲天,走上九门提督之位,让隆科多对皇室感恩戴德,肝脑涂地。

九门提督的位置不说很多人也清楚,皇城禁地的治安都归他负责,手里握着两万多的人马,随时护卫在皇帝周围,处于战略核心地位。

为什么会是隆科多呢?除了他强大的家族背景之外,还有一点鲜为人知,那就是隆科多与老八胤禩关系不太好。隆科多是一个性情耿直之人,他看不得老八胤禩的圆滑多变,所以尿不到一个壶里。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前一个月,他却派了隆科多和老四胤禛一起到京城郊外检查粮仓,他们还巧妙的分在了同一个小组,一个多月的检查活动,二人之间是否达成过某种协议已经无法考证了,但这是不是康熙的有意安排却令人十分生疑。

再说年羹尧,年羹尧的起步和发展实际始于康熙时代,是康熙皇帝提拔年羹尧为四川提督,陕甘总督的,而不是《雍正王朝》里面所描绘的那样,是因为老四胤禛的斡旋和安排才有了年羹尧的前景。年羹尧曾经是老四胤禛府邸的旧人,也不是他的奴才,历史上的年羹尧家族也算是名门望族,加之年羹尧自身少年得志,才干非凡,所以才有了康熙的提拔重用。

清朝皇子不得结交外臣,是因为担心他们结党乱政。作为胤禛府邸的旧人,怎么个旧法我们也不知道,但是肯定交情不错,况且年羹尧的妹妹还是胤禛的侧福晋。很巧的是,胤禛与年氏的婚姻,就是康熙指定的。

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之职的时候,恰是老十四胤禵西藏平叛。陕甘总督的这个职位很重要,因为他承担着西北胤禵大军的粮草转运和供给,到底是某种巧合还是康熙皇帝有意为之?这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样,就算胤禵手握几十万雄兵,却只能远在西北,无法形成对京师的威胁和直击。制衡,牢牢掌握在康熙皇帝的手里。

最后一个问题,便是胤禛自己。

就算康熙安排再怎么妥当,要是老四胤禛自己没有能力和办法,也无法最终登上大宝。所以,老四胤禛绝对没有闲着。

要说,在一废太子之前,胤禛对皇位没有寄予多大希望可能是真的,但是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他还是不为所动就说不过去了,因为胤禛绝不是一个甘于闲散一生的人。

《雍正王朝》里面,出了一个邬思道,其实他的原型是胤禛的一位旧人,叫做戴铎。在戴铎给胤禛的书启中,很明确的提出了争夺储位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句话:一是对康熙皇帝表现出极大的仁孝,做好一个儿子的本份;

二是搞好和兄弟们的关系,做好一个兄弟的本份;

三是外放府中的干才,让他们走上关键的岗位,做好一个领导的本份。

这三条措施成为胤禛夺嫡的基础,他全部采纳并且做到了。故,在康熙生病期间,都少不了胤禛端茶倒水的身影;在兄弟们面前,他八面玲珑;府中的旧人,诸如戴铎等,也被外放到地方做官。

康熙皇帝的心思和胤禛自身的争取最终契合在一起,才有 最后的继承。也许老四胤禛并不明白康熙会将帝位传给他,但是对于一个有准备的人,成功的机率却是最大的。


青灯问史


康熙帝用了什么心思将皇位传给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康熙对四爷的青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大概是从太子被废后,追缴户部欠款后,康熙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了老四身上,而为了让老四顺利即位,老谋深算的康熙做了多手的准备,可以说康熙才是老四能登基最大的“谋划家”。

一.帮助老四胤禛把隐藏在暗处的政敌揪出来

康熙在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后在御书房的一次谈话,让康熙下定决心把老四当成自己和大清的继承人,这时候康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着追缴户部欠款的余波,帮助老四把八王党给诈了出来,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康熙就是要心里搞明白老四未来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又有什么人站在一起。

果然康熙在朝堂上一番发问,就准确的判断了老八和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个阵营,旗下“八王党”的支持大臣也不在少数,康熙其实心里也是吃了一惊,明白老八羽翼丰满,靠强硬打压已经不行了,于是康熙换了个做法,以退为进保护老四

二.假装冷落老四打散他的势力,转而扶持十四爷

康熙一番盘算,心里有了主意,既然老四处境如此危险,实力对比如此悬殊,那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康熙假装疏远老四胤禛,甚至一度囚禁在王府,用此麻痹八王党让他们以为已经稳操胜券。

而在八王党把视线从老四胤禛身上移开时,康熙开始假意喜爱扶持老十四胤禵,;十四爷胤禵虽然和老四胤禛是一母所生,但开始的时候却是坚定的八王党,康熙于是大力扶持胤禵,并封他为大将军王,掌管大清最骁勇的军队,这样一来,八王党包括八爷在内的人开始不安了,而十四爷胤禵确实也开始野心膨胀,认为自己很有希望坐上皇位,于是老十四和老八的联盟被轻松瓦解,而围绕着两个人的争斗也顺利让老四得以安稳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三.提拔隆科多为九门提督,驾崩前夕藏好遗诏托孤张廷玉

康熙几十年的政治智慧,自然看了太多的兄弟相残和勾心斗角,即使自己亲口说了让老四接任皇位,老十四和老八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就演变成一场厮杀;为了保证老四能顺利即位,也为了避免兄弟兵戎相见让大清生灵涂炭,康熙临死前下了两手妙棋。

第一是提拔隆科多为九门提督,总览京师附近兵马。隆科多是谁?那是老四胤禛的亲舅舅,而且和老四本身也亲近,让隆科多总览兵马,那么最大的兵权就握在了老四的手里,老八和其他人没有兵权,即使不服气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第二就更妙,康熙临死前抓住老四胤禛的手,口齿清晰的说传位于四阿哥,可老十和老八还在胡搅蛮缠,一直大声说听不清,老十更急中生智说听到的是传位十四阿哥,正当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张廷玉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让人取来遗诏,有诏书有张廷玉在场,八爷和十四爷已经再也翻盘可能。

当然,老八还是不甘心,于是借口还有十七阿哥没到,拒不下跪接旨,结果隆科多来了句“十七和十三阿哥正在丰台大营调兵拱卫皇宫”,说明十七阿哥和十三阿哥也早已是老四胤禛的人,自此大局已定!

有人说,康熙为四阿哥做的不止如此,包括复立太子胤礽也是为了老四吸引火力,但我觉得这个说法就有点过了,毕竟康熙也不是神,不可能计算的这么极致,这个时间老四应该还没正式进入康熙的视线,你们觉得呢?

关注历史密探零零壹,专注新奇角度说历史,每天更新历史趣闻小故事,探寻未曾被装扮的历史!


历史密探零零壹


康熙帝是如何把皇位传给胤禛的

说起《雍正王朝》里康熙把大位传给胤禛的过程,那可是说来话长,容在下慢慢说来。


其实康熙把胤禛作为接班人来培养,是从很早就开始了,最为明显的是黄河大水,胤禛奉命赴灾区筹款赈灾,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努力终于安抚了灾民,整修了河堤,成功完成了赈灾使命回到京城面见康熙时父子俩的那番对话,这那番对话中康熙首先夸赞了胤禛有勇有谋,于危难之际为朝廷解难,为君父分忧的壮举,但随后也明确指出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行体制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不合理的税收制度造成了贫富差距悬殊,土地兼并严重,朝廷税收流失,使得国贫民弱,反而养肥了一批不劳而获的奸商巨贾,贪官劣绅,向贪官巨贾们筹点钱去赈济灾民只能算是小手段,只能偶一为之,而能做到政通人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富国强兵,那才是治国的根本。很显然,康熙对胤禛说的这番话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其肺腑之言,这已经不是君父对臣子应该说的话,而完全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同一个他喜爱的儿子在说话,换言之,康熙是在把胤禛作为接班人来熏陶,来培养的,而胤禛随后述说了自己此去灾区沿途的所见所闻,印证了康熙对于时局的判断,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支持,难得的是父子俩的政见完全一致,康熙对于这个儿子是满意的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很显然胤禛与皇阿玛康熙的这番谈话显示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与众不同。




随后而来的是追缴国库欠款一事,这件事康熙原本是希望八阿哥胤禩能出手的,因为胤禩一直兼管户部,国库的大量欠款也主要是在他主管期间形成的,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欠款的来龙去脉,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追讨这些欠款,为此康熙特意在胤禛赈灾还没有回京时就派下差事,并且允诺能办好此事者晋封郡王,康熙是满心希望胤禩能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为君分忧,哪成想胤禩这个八贤王嫌此差事得罪人还不好办,先打了退堂鼓了,当庭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追讨欠款的差事,同时推举四哥胤禛办理这个差事,为表其意之诚,连自己一直兼任的主管户部的差事也给辞掉了,可叹康熙一生英明神武,子嗣众多,到老了除胤禛一人外竟然没有人能替他分忧,他有这许多儿子竟和没有儿子没什么区别,康熙在对胤禩失望之余最后也只好把这谁都不愿接的差事交给胤禛去办,胤禛在接到这个差事后也认为困难很大,但表示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务,大不了自己得罪完了所有的人,干脆就做个孤臣就是了,康熙对胤禛的表态大加赞赏,鼓励胤禛做好追讨欠款事宜,为朝廷去做一名孤臣,并且否决了胤禛要求十三阿哥胤祥一同办差的请求,直接告诉胤禛自己就是想要胤禛做一名真正的孤臣,

俗话说君子不党,康熙对胤禛的要求显然比做一名君子更高,干脆希望胤禛在朝中没有盟友,成为孤家寡人,这不是希望胤禛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又是什么?


至于追讨国库欠款一事的善后收尾更值得推敲,从表面上看,康熙在处理追缴国库欠款的善后事宜上明显的有失公允,太子胤礽成了整个事件最大的赢家,他并没有出过什么力,仅仅是动了动嘴,就把整个追讨欠款工作叫了暂停,使得康熙得以借此体面地缓和了朝廷同众欠款官员间的矛盾,为君父分了忧,众欠款官员也无不感激于他,同时顺便还打击了最近风头正盛,有点碍自己眼的四阿哥胤禛,足以一解自己心头对胤禛的不满,真是惠而不费,幸何如之。而在胤禛那边,自己辛辛苦苦的为朝廷办差,差事办得很不顺利,举步维艰,欠款没有要回来多少,人倒是叫自己得罪了个遍,众欠款官员为被逼还钱而向康熙哭诉的,对胤禛不讲情面心怀不满而冷嘲热讽的,私底下恨自己的不知会有几许,而自己为朝廷尽心尽力最后不仅没有得到煲奖,反而落了个处分,真是出力不讨好,特别是自己着意提拔的帮办田文镜,为朝廷出了大力,吃了大苦,满朝官员却没有不恨他的,还被十贝勒胤俄当街一顿胖揍,狼狈不堪,最后还被贬做县令,踢出京去,令胤禛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同胤祥一起对田文镜多加安抚,着意开导,真的是窝囊之极窝火之极。那么,整个处理过程真的像表面上那样不公吗,或者说胤禛在追缴欠款一事中真的是吃了大亏吗?首先应当说清理国库欠款的难度是大大超出了康熙预料的,在康熙的设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加上朝廷特地委派了一位得力的皇子来督办此事,追讨欠款难是难,但要回总欠款的十之七八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哪想到清理欠款竟然遭到几乎是满朝官员的抗拒,有的甚至以死抗争,自己的儿子也跑到前门大街上去卖家产还钱,真的是丢人现眼,大失朝廷的体面,追讨欠款一事如今弄成这个样子,要钱要不回来,如果就此打住则不仅朝廷的威严将严重受损,朝廷的法度岂不成了儿戏?此时康熙实际上已是骑虎难下,无法收场,这种情况绝对是康熙始料未及的,不过既然差事办砸了,就必须有人为此负责,这板子如果不打在胤禛的身上,就得打在众欠款官员的身上,而这些官员不仅人数众多,其中不乏跟随康熙出生入死,征战天下的心腹老臣,也有许多充当朝廷栋梁之才的能员干吏,甚至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要处分所有这些官员,变卖他们的家产还钱不但不可能,也是康熙所不忍心为之的,所以要处分也只能处分胤禛,至于欠款也不得不慢慢的要了,再者,胤禛在前面黄河大水筹款赈灾一事中表现过于出色,朝廷的封赏褒奖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嫉恨,所谓树大招风,太子胤礽就先后几次在康熙面前说胤禛的坏话,大阿哥胤褆也想方设法的陷害胤禛,至于八爷党,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不知构想出了多少构陷胤禛的脚本,此次追讨欠款一事,康熙本不欲胤禛沾手此事,好让胤禛的风头稍微降低一些,这对他是有好处的,怎奈天不从人愿,这次又是胤禛冲在了前面,现在既然胤禛的差事出了纰漏,那么借此机会稍稍打压一下他的风头对胤禛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对他起到保护作用,在田文镜一事上也是这个道理,田文镜为追讨欠款一事同胤禛一样,得罪的人太多,胤禛是皇子,别人拿他不敢怎么样,田文镜就不同了,所以田文镜现在在京城是很难过的,把他远远的外放到别处其实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当然,追讨欠款的善后工作像现在这样处理对胤禛而言是很难接受的,此前康熙一直鼓励胤禛做孤臣,要为父分忧为国解难,现在却要因此而处分胤禛,这在康熙面上也不好看,而让胤礽出马处分此事,由他来唱白脸,然后自己再出面收拾残局,这样无疑会好很多,于是追讨国库欠款一案最终尘埃落定,太子胤礽出面及时制止了追讨欠款一事,宽限了国库欠款的归还时间,同时斥责了胤禛处事操切,不顾大局的行为,随后康熙出马善后此事,胤禛被罚奉一年,帮办田文镜被贬为县令,远赴外地任职,限期离京,整个追讨欠款的大戏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那么胤禛在追讨欠款一案中真的是吃了大亏吗?其实胤禛在这一事件里受了委屈是真,吃了大亏则未必,他在朝廷需要时挺身而出,为朝廷办差尽心尽力,最后为平息整个事件又代人受过,这些康熙都心中有数,从此对胤禛都是另眼相看,可以说,胤禛此时已是无限接近康熙接班人的位置,只是太子胤礽虽失圣心,但还没有明显的过错,仍暂居其位罢了。


追讨国库欠款一案过去不久,大清国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刑场换死囚一案,太子胤礽为还清国库欠款,不仅卖官鬻爵,还竟然收受贿赂,通过自己主管的刑部把刑场上的死囚犯调了包,爆出了大清国建国七十多年闻所未闻的丑闻,康熙闻奏怒不可遏,决心选派一名皇子主审此案,彻查此事,一扫司法领域的腐败丑恶,由于此事必然牵扯到主管刑部的太子,所以胤禛在其幕僚乌先生的指点下托病避开了这个差事,而那边八阿哥胤禩不疑有他,主动争取获得了主审此案的机会,随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用诱供的方法从主要当事人肖国兴处获得指认太子的口供,随即连夜进宫,面呈康熙,应该说胤禩此事做的功利性太强,目的太过明显,眼看朝堂上即将掀起一场废黜太子的腥风血雨,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当机立断,烧毁了胤禩带来的口供,避免了一场储位危机,至此,刑场换死囚一案告一段落,其结果是胤禛成功躲过了一处足以淹没其身的陷阱,太子胤礽行将被废,八阿哥胤禩由于审理此案有功,特加封廉亲王,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已被排除在康熙的继承人名单之外了。


经过了刑场换死囚一案的困扰,康熙决定同众皇子一同赴热河围猎,在热河行宫,蒙古王公前来觐见康熙并献上了一柄象征尊贵吉祥的如意,康熙遂以此如意为赏物,宣布只有在围猎过程中力拔头筹的皇子才能拥有此物。一番比拼下来最终十三阿哥胤祥所猎杀猎物最多,而八阿哥胤禩虽所获不多,但捉到的猎物都是活的,有人认为十三阿哥所获最多,理应得到赏物,而蒙古王公认为八阿哥胤禩捉到的猎物都是活的,这反映出他的爱心善念,也体现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真谛,由胤禩得到这柄如意最为妥当。这时胤禛之子弘历站出来指出王公的话是不对的,按照弘历的说法,打猎是他们满人赖以谋生的手段,获取猎物天经地义,另外满人本就以骑射得天下,如今康熙率领大家来此围猎正是向先辈致敬,是不忘本之意,更是与杀生扯不上关系,他皇爷爷一生射杀过那么多的猎物,难道能因此说他皇爷爷没有仁爱之心吗,更何况他皇爷爷一生建功立业,英武神勇,更猎杀过数不清的猎物,他皇爷爷实在是大清的第一巴图鲁。弘历的一番话使得康熙大为感动,也令康熙心中对弘历充满了好感,康熙决定,将那柄极富象征意义的如意赐予弘历,并要求胤禛将弘历送入宫中,由康熙亲自调教。

应该说至此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选已经有了眉目了,因为弘历是胤禛的儿子,如果胤禛将来做不了皇帝,只能做个亲王的话,那么弘历就成了旁支,而身为人君的康熙是绝不会对一个旁支的孙辈如此厚爱的 ,因为那样会危及皇位的稳定。

初春时节,咋暖还寒,胤禛入宫觐见康熙,刚走到外厢就听到屋内康熙苍老而慈爱的声音还有弘历那脆生生的童音,偷眼望去,却见弘历骑在康熙的脖子上,祖孙俩正在合力完成一幅书法,胤禛不敢也不想打扰他们祖孙的二人世界,偷偷退了回来转身向门外走去,门口竖着一面巨大的镜子,胤禛走到镜前,满脸笑意,仔细端量着镜中的自己,又抬起手来把自己头上的顶戴正了正,不知此时胤禛眼中镜里的自己,头上戴的到底是亲王的顶戴还是皇帝的龙冠?



微风山谷1381


康熙打算将皇位传给雍正,这个是《雍正王朝》前部份的主线,但是这条主线并不明显,因为康熙是到临终的时候,才传位给雍正,并且跟雍正说了一番话,然后解释为什么不传给其他人,而传位给雍正的原因。

但是这个也是这个电视剧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人与很多情节都适合好好的分析,而且多看一次,能够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多。

在追比欠款的差事中,有三处细节,第一,康熙想让雍正做真正的“孤臣”,这个“孤臣”又要做何理解,与皇帝自称的“孤”又有什么关联呢?第二,康熙为什么要让老十三不参与此事,这样明显就增加雍正此事的难度。

第三,康熙真的认为雍正能够完成这次的差事吗?其实康熙也知道雍正不能完成这次差事,康熙最后说,雍正一向自以为很精明,但其实该查的没有查,该办的事情没有办,这样其实可以看出就是在教雍正如果办事,不能只凭一股正气,而是要策略的,这个就有点把雍正做为继承人来培养的味道了,给雍正好好上了一课。

在热河行宫上,明黄如意是个关键,康熙举行了这场狩猎比赛,谁得了这个明黄如意,那么就极有可能成为取代太子的人,众皇子也为此展开了争夺战,最后却被雍正的儿子弘历(以后的乾隆)拿到了,这个就很耐人寻味了,难道康熙看中了弘历?

康熙让众大臣举荐新太子,很多人都举荐了廉亲王,但是却被康熙训斥了,老十四在殿前与老十三打斗,还顶撞了康熙,而雍正用手挡住了康熙手中的剑而受伤,而结果是,老十四没有受处罚,雍正与老十四的生母德妃却晋升为皇贵妃。

显然,德妃的晋升,不是因为老十四,而是因为雍正,母以子贵,子也以母贵,雍正的生母现在是皇贵妃了,而他的养母是皇后,此时的雍正在众皇子的地位,变得是最高的,康熙的这一手显然是很有深意的,另外,康熙还让弘历到宫中,由他来教育。

康熙让老十四管兵部,后来还让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这个表面上是想传位给老十四,但是其实,这个是想分化老十四与老八的关系,果不其然,老十四心里就有想法了,不再支持老八来继位,而打算自己来继位了。

当然,最后确认是雍正来继位,其实还是康熙对死鹰事件的处理,不过雍正开始还不明白,是经过邬思道的点播才明白的,康熙肯定知道死鹰是老八弄的,康熙之所以不查死鹰事件,就是在求稳,就是想让雍正能够顺利的继位。

雍正也是这个时候才真正确认康熙是想传位给自己的,而之前呢,只能说雍正有夺储的想法,但是还是不能太确信康熙能不能传位给自己,其实邬思道同样也是这个时候才确认的。


历史简单说


凡事皆有因果,一生精明的康熙选择雍正也是多方权衡。从雍正经历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有所分析。

雍正的名字是胤禛。按照《说文解字》里的解释,“禛”的含意是“以真受福”。“胤”字是排行用字,胤禛的兄弟名字里第一个都是“胤”字。“禛”字可能是父亲康熙皇帝取的,但也有可能是内务府选用了几个字进上,而康熙皇帝从中挑了这个“禛”字。毕竟胤禛降生时,他的生母乌雅氏只是个一般的宫人,地位比较低。而康熙皇帝此前已经得过十个儿子(夭折的算在内),胤禛是康熙皇帝第十一个儿子,又是个宫人所生,不一定能引起他的兴趣。


胤禛由养母孝懿仁皇后养大,养母的身份高贵,倒给胤禛也带来了尊贵的身份。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的女儿,也是康熙皇帝的表妹,康熙十六年被封为贵妃,二十年晋皇贵妃,二十八年病死,死前被立为皇后。孝懿仁皇后自己只生过一女,早殇。

年少的胤禛过的基本是学习中的书斋生活,也学习骑射。多次随同皇帝出猎、巡幸、比如北巡塞上,木兰秋狝,视察过永定河水患,随军征讨过噶尔丹,北至圣人故地,南至江南名刹,踏足之处甚多。倒是登极之后再也没有出巡过。


在康熙后期紧张的储位争夺中,胤禛还有暇和僧人往来,并修建寺庙。辑录文字,编成《悦心集》。从中看,所辑之文未必多么有才情见识,但无一例外是表明心志,把自己有意刻画成一个不问功名荣辱的闲人。

也不知道康熙皇帝一向精明老到怎么就没看出来这么刻意的行为。或者是看出来了,别人不知道而已。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伤大雅。

康熙六十一年,皇帝驾崩。据《圣祖实录》的记载,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康熙往南苑打猎。可见当时身体状况很好。十一月初七日对外称欠安,回畅春园。也许早就不适也未可知。这一年冬至大祭也因为皇帝生病,命胤禛恭代。这是祭天的大典。至于为什么让胤禛代祭,也未必一定是皇帝心里把他当成了未来的储君。这种恭代并不罕见。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驾崩,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这份遗诏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件书写比较草率,有涂抹,还有字。看起来很仓促,但也并不能完全确定就是矫诏。

胤禛继位之后,越明年改元雍正。为避圣讳,所有兄弟们的名字都改“胤”为“允”。唯一例外的是胤禛的异母弟,康熙第十三子允祥。在他死后,雍正赞他是“自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命配享太庙,并赐谥“贤”,允许他的名字上一字仍然用“胤”字。


沅汰


考究康熙、雍正的王业接替历程,从《清实录》考究最为稳妥科学。

《清实录》详细记载了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过程。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时,直接把对废太子落井下石的大阿哥胤禔永久圈禁宗人府,十四阿哥因涉嫌矫诏陷害胤礽也被康熙排除了。


(康熙)

此时,三皇子无心天下,其余皇子又能力不足,在康熙眼前只剩下了四皇子胤禛与八皇子胤禩。

太子胤礽两立两废,满朝文武多谏议立八皇子胤禩为储。

此事后,康熙与胤禩渐渐疏远。因为他的心里,托付江山的人,除了要精明能干之外,还要冷面沉着,解决他连年征战导致的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的烂摊子,所选之人非冷面不可治吏治、盈国库。很明显,如此之多朝臣异口同声谏立胤禩,要说他没有结党营私,鬼都不信。而朝廷吏治腐败败就败在这群结党营私的朝臣手里,而且还是汉臣居多,满汉一家对康熙心里来说那就是笑话。

而反观四皇子胤禛,颇喜佛法,大有一番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立山中与世无争的样子。当然,只是与世无争,康熙还不至于垂其青眼。雍正的能力着实不差,不论是黄河水患还是追缴国库欠款,但有康熙交代下来的差事,都办的干净利落。在一众皇子勾心斗角浮沉在权力漩涡之时,唯有胤禛还能做个与世无争的局外人替康熙办实事,用佛法的道理替康熙排解心中烦懑。

康熙心中不禁回头一想,胤禛才能出众,加上他常年熏学佛法,内心沉稳冷面,拿来治理自己留下的烂摊子刚好受用。

(雍正)

《清实录》载,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傍晚,康熙临驾赐给胤的圆明园,父子两人在牡丹台下把酒小酌,一抒朝事烦闷。胤禛借机对康熙说“您的两个孙子还没有拜见过您呢,他们私下里特别崇拜您,尊您为大清第一巴图鲁!”

康熙闻之大喜“是嘛,上次走后我听侍卫说你的两个儿子中有一个读书十分厉害,我也正想见见他们!”

于是弘历(乾隆)、弘昼兄弟二人便拜见了康熙。康熙一见弘历便慢慢放下了酒杯,只见弘历长得清秀健朗,双眸秋水泛光,骨子里透着一股子灵气与静气,与同样拜见自己显得窘迫愚讷的弘昼相比,弘历举止从容而又高贵,令康熙眼前一亮。于是,特宠弘历随侍身旁坐下,考究其功课,又发现其功课异于常人的优秀,且眼界丝毫不像是12岁的孩童,泛着股帝王之气。


(乾隆)

此次回去,康熙琢磨了几天便差太监来要了弘历生辰八字,解之以为大吉王者之像,又过了几天,索性令人宣旨将弘历带入宫中,自己要养育弘历于宫中。

康熙六十一年的夏、秋将近五个月时间,康熙与弘历爷孙两几乎形影不离,出同车,入同坐,吃同桌,寝同床,乃至与一班军机大臣商量朝事时也让弘历随侍身边。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在永安莽喀围场,弘历熊口逃生让康熙惊叹于其造化,回京便去了热河赐胤禛园狮子园见弘历生母钮枯禄氏,观之以为大福之像。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崩逝畅春园,传位皇四子胤禛。

康熙如此厚爱关注弘历,怕是傻子也看得出来他的用心,雍正如何能不明白?


不书


当雍正江南筹款筹粮成功,并接下摧比国库欠款任务时,康熙已经默定了这个皇位继承人。所以开始对他进行有意保护和考察。一是圈禁做事激烈冒进的老十三,一来怕他连累胤禛,二来耗一下老十三的锐气,为胤禛留下一个擎天保驾之臣。二是利用西北平叛支走老十四,因为老十四掌兵部,他在京里就是传位胤禛,他也坐不住,所以把他支走。第三,打压八王党,免去老八的铁杆上书房首辅佟国维。第四、自觉自己身体撑不下去了,免去胤禛、胤禩、上书房等重臣职务,为胤禛继位立下势,胤禛继位后给这些人官复原职,这些人还不得好好的给雍正做事吗?第五、选隆科多做九门提督,并留下后手,在张廷玉手中留下制裁隆科多的诏书,确保隆科多不会被老八拉拢倒向老八。第六、临终前稳大局给胤禛登基创造条件,出了死鹰的大事连查都没有查。弥留前派张五哥接胤禛,对他进行最严密的保护。

康熙也在明里暗里向胤禛传递信息,暗示这大位是你的不要操之过急,最明显的就是康熙顶着弘历练乌先生写的诗句,电视中的胤禛看到这一幕表演很到位,有惊讶,有暗喜,康熙大帝谁呀,能骑在他身上,那不也是龙吗?所以,雍正这时候就吃下定心丸了。


一村文艺


康熙帝在自己年老倦政后,深知大清朝已经有了很深的弊病了,吏治败坏,民生困苦,这个时候不是随便一个继承人就能胜任这个皇位的。康熙帝是一个难得的明君,他深深地了解自己几个争位的儿子的心性和头脑,所以一开始他就对身边宠信的人说过八王胤禩宽仁过度,而且拉拢的人太多,一旦上位,这些人都不好安排,一个做不好就会皇权旁落,这是康熙最不能容忍的事。康熙帝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就给其他几个儿子放权,让他们去处理朝政,为的就是从中选出合适的继承人。在这样的放权中,四阿哥胤禛带着十三阿哥胤祥踏踏实实办差,不惜得罪官绅地主,也要为百姓争来利益。比如收缴盐税让朝臣捐款赈灾,修复水灾损坏的河堤等。八阿哥胤禩就只会讨好朝臣,对于刑部包庇有钱人家犯罪的人他睁只眼闭只眼不说,还帮着隐瞒。

康熙帝是深知他年老体衰后的朝政是必须抓紧时间整治了,所以他一定是会选一个能够匡正现今朝政腐败的继承人,这个继承人不仅要熟悉朝堂的种种弊端还要熟悉百姓当下的艰难更要有一颗刚硬的心,在对待任何一个反对自己修正腐败时都绝不退缩决不妥协的尖刚不可夺志的硬汉子。所以在追讨国库欠银时,康熙帝就已经看好了胤禛。在选择谁做征西大将军时,康熙帝封了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而且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为的是把胤禵支出京城远离朝堂争斗,不至于和胤禛当面起冲突而最终让胤禛在处置和不处置之间两难,保全胤禛和胤禵一母同胞的兄弟情。再一个圈禁十三阿哥胤祥,是为了不让胤祥跳出来给胤禛争位,因为胤禛一直是隐藏在暗处,秉着:争是不争,不争是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方针来迎合康熙的。要是胤祥跳出了帮胤禛争位,就会过早地暴露胤禛这边的实力和目的,让敌对方防备更深,不利于胤禛处理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胤祥的外公是科尔沁蒙古大汗,万一胤祥为了替胤禛争位,和他的外公联系里应外合,就会乱了天下乱了朝纲,这是康熙决不允许的。

在康熙帝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封了十四阿哥胤禵为征西大将军王后,又同意了胤禛提出的派年羹尧为甘陕总督,掌握西征大军的粮草供应,胤禛就已经明白了康熙属意于他的心思。再加上康熙喜欢弘历,要胤禛把弘历送进宫他亲自教导后,胤禛就基本上肯定康熙会把皇位传给他了,因为方苞给康熙出的:一个好圣孙可保大清三代江山这个主意,胤禛是知道的。康熙帝的确是没有选错继承人,因为雍正的继位,他的勤政,他的刚强,他的强势作风,都拯救了颓废的大清,使得大清朝重振了雄风,同时也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