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我們身邊都是大學生,但是有報道稱中國大學生才佔4%?

舞落葉


天天捧著手機都是自學成才的人,什麼時候大學畢業了連ta自己都不知道!

沒有諷刺當可喜可賀啦!


茫茫長夜1


去掉老人,去未成年人,去掉偏遠地區,去掉城鎮殘疾人,大學生(含大專)比例高達35%。百無一用是書生。



廣西佈政史司


對於本科學歷從1977—2017年高考錄取人數統計來看,這40年來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共是11518.2萬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5759.1萬人左右。放到13億多總量中核算下,大學生佔據總人口的比例是8.86%,本科生只佔4.43%。就這個比例,本科生絕對是稀缺資源。可為什麼現在本科生變得不值錢了?

現在中國21-35歲的人口中,有26.08%的人上了大學(本科+專科)(出國留學不計入)。也就是說,每4個青年人(21歲-35歲)中就有一個大學生。如果再區分城市和鄉村,由於從2015年開始,城鎮就業人口結構中,大學畢業生佔比已經超過了50%,在這種比例下,人才市場遍地都是大學生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現在大學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專升本、二本升一本,錄取門檻在降低。再加上繼續教育的發展,擁有學歷的人只會越來越多,當大學生從過去的稀缺資源變成了基本資源,文憑自然沒有以前那樣金貴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生就缺少競爭力。



情話翩篇


從數據中去掉50歲以上,即將退休的人的數量。

再去掉18歲以下還未高考的人。【特例在龐大大數據面前沒有影響。】

在算算看。


黑眼歷史觀


我想到了一句話:何不食肉糜?

有一年晉國發生了饑荒,老百姓沒有糧食可以吃,只能夠通過挖草根,食觀音土來充飢,因此有許多的百姓被活活餓死。這個消息迅速地傳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彙報後,十分疑惑,此時的晉惠帝很想解決百姓所遇到的問題,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說:“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意思是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我們發現,有時候通過感覺得出的結論很大程度上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你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你周圍的環境。


當你僅僅高中畢業出來工作時,所找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沒有學歷要求的,此時你將會發現周圍的人基本上沒有大學生,所以你會有一種感覺,大學生數量很少。

當你大學本科畢業去找工作時,所找的工作肯定找的都是本科學歷要求的企業,所以進去公司後發現周圍人都是大學生。

當你碩士或者博士畢業時,找的工作要求肯定比之前也要高,此時進去的公司以及很多同學都是碩士博士,你甚至就會以為碩士與博士的比例已經如此之高了麼。


其實不然,國家統計局曾對2017年中國不同地區教育人口情況進行了一個抽樣調查統計。共計對全國內地的31個省級行政區的1063758個樣本進行了抽樣調查,進行了受教育程度的抽樣調查,抽樣比為0.824‰。

結果顯示,未上過學人口比例為5.3%,小學學歷人口比例為25.2%,初中學歷人口比例為38.1%,高中學歷人口比例為13.1%,中職學歷人口比例為4.4%,大學專科學歷人口比例為7.4%,大學本科學歷人口比例僅為5.9%,研究生學歷人口比例僅為0.6%。

2017年全國6歲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18年中國統計年鑑


我們可以看到,本科學歷(包括研究生)所佔比例也僅為6.5%。

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大學生那麼多了呢?是因為如果將視角放到一些一線城市的話,那麼這個比例就非常恐怖了,你感覺周圍都是大學生,這可以說並不是錯覺了。

從北京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本科學歷(包括研究生)佔比達到了33.8%,10個人裡面就有3個是大學生,研究生比例達到了10.1%,也就意味著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研究生,這個比例可以說是非常高了,所以你假如在北京工作的話,感覺周圍都是大學生的話,那麼可以說是非常正常了。

除北京外,直轄市以及一些一線城市的高文化人口雖然沒有北京的比例那麼高,但是肯定也在中國內陸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水平,其實想想也正常,城市的發展與建設離不開一些高精尖人才,同時城市越發達,能夠給出的工資也就越高,同時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加入,這樣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城市才逐漸發展壯大。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18》、山川網


與財為伴


作為一個90後,總感覺身邊的人都是本科生,研究生也是能經常看到,博士生雖少,也不是沒有,那為什麼會只有4%的本科生而已呢?

  其實這個數據是真實可靠的。

  1. 中國人口基數大

  中國總人數有14億人,而且很多新生兒算在裡面,還有18歲以下的還沒有到上大學的年紀的,算起來百分之四全國也有五千萬人左右是本科生的,這個數據也已經不少了。

  2. 高考恢復才40年

  算起來高考恢復才四十年,四十年前的70後本科生能有多少?其實本科生都集中在80後和90後這兩代人上,而90後還是計劃生育下的產物,人口結構上自然要少很多,這樣算起來,除去頭尾的,集中在二三十這個年齡段的人來看,4%確實不少。

  3. 貧富差距

  在高考恢復的40年間,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讀得起大學,即便是步入了2000年,依舊有很大一部分農村的孩子上不起大學而轉去打工做生意。

  之所以造成這種錯覺,是因為中國所有的本科生都集中在在了一個圈子裡,自然而然的覺得周圍全部都是本科生。而我們下樓後看到的保安,保潔阿姨、外面的建築工人、街邊的小販、甚至從旁邊開奔馳寶馬經過的人學歷最高也才專科而已。

  如果你是一個本科生,希望能夠抓住機會,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美麗達人7878


嘿嘿,過年回老家,親戚團聚,我的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我老婆的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加起來怕有四五十號人,數來數去,讀了大學的,只有五個。


側衛301


報道的是把全國人都算在裡面了,現在父母那一輩,爺爺奶奶那一輩有幾個大學生?這個百分之統計數很假,因為這些人早就已經在工作崗位上奮鬥幾十年了,學歷都無所謂了,真正需要統計的是年輕人裡面的大學生比例,因為這些人才會有競爭壓力。


皮皮哲


百分之四是指本科生,你身邊都是大學生這就和圈子有關了


勵志的盒子怪


因為大學生和擁有本科文憑的人只佔4%這兩個都是事實。之所以感覺滿大街都是大學生,主要是因為高中升學率的提高,年輕群體大學生站在不斷擴大。但大學生並不都是本科生,同是本科生也有很多人不能順利畢業,所以現在本科畢業生佔比少。但這個只是暫時的,時間的推移,本科畢業生的佔比也將不斷擴大。因此現在本科畢業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那麼不值錢,但隨著佔比擴大學習深造依然很重要,同時大學想順利畢業依然需要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