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政府不願意將北愛爾蘭歸還給愛爾蘭?

香堂風子


不是英國🇬🇧政府不願意歸還北愛爾蘭。

而是北愛爾蘭,大多數居民不願意歸屬愛爾蘭🇮🇪。

當初舉行公投。

結果是,北愛蘭大多數民眾要求留在英國。

北愛爾蘭屬於英國領土。

北愛爾蘭,還有一批愛爾蘭的死忠粉。

他們一心一意想歸屬愛爾蘭。

採取和平歸屬愛爾蘭的行動,英國政府不予理睬。

他們成立了愛爾蘭共和軍。

採取恐怖襲擊,圖謀實現其願望。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招開保守黨年會。

參會者所住賓館,被愛爾蘭共和軍放置了炸彈。

炸彈爆炸後,死傷慘重,撒切爾夫人饒幸躲過一劫。

英安全部門,重拳打擊👊愛爾蘭共和軍。

英國加入歐盟後,英愛之間,沒有了硬邊境。

愛爾蘭的混亂局面徹底結束。

英前首相卡侮論心血來潮,弄個脫歐公投玩玩。

不料成真。

弄成今日英國之尷尬局面。

其中,英愛邊境問題如何處置,是脫歐的重要因素。

這個問題,今人的智慧無解。

故,英國走進了死衚衕。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30多年前,北愛爾蘭和愛爾蘭衝突不斷,嚴重時候傷亡人數達到2000多人,從1968年到2002年總傷亡人數有3600人,79年愛爾蘭共和軍甚至刺殺了英國王室成員。英國這樣一個“理智”“精明”的國家,英國人在北愛爾蘭傷亡人數這麼多,卻還不願意放棄北愛爾蘭,肯定是因為有不得已的原因。


北愛爾蘭和愛爾蘭本就不是一類人。英國其實在一開始沒有強迫北愛爾蘭必須留在英國,英國人對待殖民地的態度算是不錯的,歷史上不少英國殖民地通過公投的方式選擇了獨立,愛爾蘭也曾這樣幹過,但北愛爾蘭沒有同意。


相反,北愛爾蘭人和英國人的關係更好一點。北愛爾蘭人在英國社會中並沒受到差別對待,上層社會中,中產階級,底層民眾都有北愛爾蘭人的身影,北愛爾蘭人早就習慣了自己“英國人”的身份。愛爾蘭人不一樣,他們相信英國人終究會拋棄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受殖民的,是受到“差別對待”的。

愛爾蘭建國以後,北愛爾蘭地區的愛爾蘭人沒有選擇和同胞一起獨立,而是繼續留在英國,但北愛爾蘭人不願意,他們堅決反對英國統治北愛爾蘭,所以在愛爾蘭境內,反對力量此起彼伏,對於英國來說,稍有不慎,可能“北愛爾蘭就獨立了”。


不過也有人說,英國不放棄北愛爾蘭是在維護曾經“日不落帝國”最後的榮譽。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我看很多人說英國不把北愛歸還給愛爾蘭,是因為維護殖民帝國的最後尊嚴,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北愛問題所釀成的流血衝突在今天我們可能所知不多,但是在30年前,可是困擾英國的大問題。 愛爾蘭共和軍在北愛爾蘭和英國本土不斷髮起襲擊,造成2000人傷亡,但北愛和愛爾蘭暴力衝突傷亡人數遠不至於此,1968年至2002年總傷亡人數高達3600人。1979年愛爾蘭共和軍甚至刺殺了英國王室成員蒙巴頓勳爵,震驚全球。

英國這個國家在殖民地問題上是比較現實的,一般都會及時丟掉燙手的山芋。比如巴勒斯坦,印度等,在衝突爆發時儘量置身事外。

英國之所以不能拋棄北愛,是因為北愛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殖民地,而是英國人的海外聚居地。當地除了在地理上和愛爾蘭在一個島嶼外,居民已經被英國本土過來的移民所取代。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愛爾蘭獨立前,叫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但是愛爾蘭和蘇格蘭不同,他不是平等的聯合體,而是被征服和被統治的一方。

而北愛爾蘭正是近500年英格蘭征服者或者是被同化的被征服者後代,很多人就是蘇格蘭渡海而來定居在愛爾蘭北部的,他們和愛爾蘭人一樣,都是凱爾特人的後代。 但這些北愛爾蘭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信奉基督新教,擁護1688年光榮革命後建立起的新教王權,和愛爾蘭共和國居民多為天主教徒有根本的區別。 北愛爾蘭人的土地也是在英國軍事優勢下從愛爾蘭人手裡奪走的。

在愛爾蘭沒獨立的時候,這些北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蘇格蘭人站在一起,在英國議會中對佔據絕對優勢,對少數南愛爾蘭議員形成了多數統治。

但20世紀初愛爾蘭成立自治領並尋求獨立之後,情況發生變化,原來多數派的北愛爾蘭人在新生的愛爾蘭共和國內部將成為少數,以前被他們所統治甚至輕視的南愛爾蘭人(愛爾蘭天主教徒)將成為愛爾蘭共和國的絕對多數。

總而言之,北愛爾蘭人在歷史上和南愛爾蘭人來源不同,信仰不同,處於少數統治者和多數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矛盾相當尖銳。 這讓這些殖民者的後裔對愛爾蘭獨立非常恐慌。

從一開始,他們就竭力阻止愛爾蘭尋求自治和獨立的過程,不斷向倫敦當局表明忠誠。當愛爾蘭獨立已經勢不可擋的時候,他們馬上尋求把自己 和愛爾蘭隔開,竭力要求繼續留在英國境內。

因為這些北愛爾蘭人本來就和英國有廣泛的聯繫,遊說活動相當有效,因此英國就把愛爾蘭北方六個郡劃出,成立北愛爾蘭,和獨立的南愛爾蘭22個郡相區別。

綜上所述,北愛問題其實是英國人殖民愛爾蘭的歷史遺留問題。


昭楊


最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1個原因是北愛爾蘭有大量英國後裔。從整個愛爾蘭島的人口分佈來看,英國後裔主要集中在北愛爾蘭地區。北愛爾蘭地區英國後裔和愛爾蘭後裔的比例,大體上是一半對一半。英國政府在允許愛爾蘭獨立的時候,也必須要考慮到英國後裔的利益,所以把英國後裔較為集中的北愛爾蘭地區分離了出來。

第2個原因是分而治之。這是英國人玩的老套路了。把愛爾蘭民族分成了兩個地區,有助於對愛爾蘭進行控制。這個邏輯和英國人在南亞推行印巴分制,中東地區把原巴勒斯坦分割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是完全一樣的。英國人允許愛爾蘭獨立,但是依然想著要儘可能的保障自身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這種分而治之的方式可以對愛爾蘭形成有效的挾制。

北愛爾蘭問題既是民族問題也是宗教問題。英國後裔普遍信仰新教,也就是英國國教會。愛爾蘭後裔普遍信仰天主教。這兩個矛盾從來都不是僅僅依靠幾個溫情的語言,就能夠撫平的。雙方都很難妥協。從長遠來看,隨著英國實力的衰落,北愛爾蘭問題將會持續發作。現在英國脫歐在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該地區的矛盾,後續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惡化。


用戶4325101516


這就是歐美式的虛偽!法國黃馬甲運動,十萬多法國人反抗馬克龍的統治,要求馬克龍下臺,結果被認定為暴動。反之,委內瑞拉瓜伊多隻有不到一萬人參與,結果卻被稱為反對派,瓜伊多領導的反對黨也成了所謂的合法政府;英國北愛爾蘭地區總人口有180多萬,要求獨立的人口有45萬人之多,佔其總人口的百分之30%,但是卻被英國以不合法為理由拒絕。反之,科索沃問題,英國卻是實打實的支持者。

從國際標準上看,北愛爾蘭是愛爾蘭王國固有的領土。英國本來的全稱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個名號是在1948年才確定的,這是在愛爾蘭獨立後才更名的。英國於公元1195開始入侵愛爾蘭王國,直到1800年才徹底征服愛爾蘭,並將其納入版圖。可以說,愛爾蘭是被英國侵略的國家,北愛爾蘭是英國侵略愛爾蘭國的前進基地,英國就是以北愛為大本營佔領整個愛爾蘭島的,所以北愛地區的英國後裔居多,但是仍然不能抹滅北愛是愛爾蘭的一部分,英國是侵略者的身份。


優己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北愛爾蘭早以成為英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怎可輕言歸還。北愛爾蘭問題比較複雜,其領土確實是屬愛爾蘭的一部分,在歷史上,英國的第一個殖民地就是愛爾蘭,但對北部愛爾蘭的殖民政策比較特殊,英國人一直把北愛爾蘭當本土經營,不斷向北愛爾移民,當地的英國人早就遠遠超過了愛爾蘭人,這就是北愛爾蘭沒有和愛爾蘭一起獨立的原因。


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北部,愛爾蘭一直想收回北愛爾蘭,為了北愛爾蘭能脫離英國,愛爾蘭組建了共和軍,通過恐怖襲擊、暴動等各種激進方式對付英國人,希望由此而獲得獨立,不過英國在北愛爾蘭的問題上寸土不讓,態度非常強硬,根本沒有歸還的可能性。如今北愛爾蘭除非全體公民公決要求脫英才可,英前首相卡梅隆曾搞過一次,可北愛爾蘭人口結構已發生的重大改變,大部分人不支持獨立,都願意留在英國的體制內,所以全民公決沒有成功。


還有就是英國在北愛爾蘭擁有巨大的利益,北愛爾蘭對英國有著特殊的意義,關係到大英帝國的尊嚴和國家象徵,英國一旦放棄北愛爾蘭,不僅只是失去北愛爾蘭的土地和影響,極有可能發生連鎖反應,如果其它地方跟進的話,可能導致英國的解體,所以英國無論如何不會放棄北愛爾蘭。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在相對成熟的政治環境中,領土主權的歸屬很大程度要取決於當地居民的意願。北愛爾蘭居民中,相當一部分並不想獨立或與愛爾蘭“統一”,這是北愛爾蘭只能留在英國內部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有一部分居民有很濃的對抗意識,於是北愛成為歐洲的伊拉克。

大英帝國和愛爾蘭歷史上分分合合,相愛相殺的經歷漫長而複雜。1949年4月,英國最終承認愛爾蘭獨立,但將“英國化”程度深重的北方6郡留在英帝國,北愛爾蘭問題由此產生。

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島的東北部,現有人口180多萬,其中6成是英國人移民及其後裔,他們信奉英國國教,有強烈的願望屬於英帝國。另外近4成是愛爾蘭人,信奉天主教,與愛爾蘭有文化、民族和信仰上的深厚聯繫。

1960年代起,北愛民族衝突激烈,天主教徒與英國國教徒互相毀屋殺人,日夜血腥。英軍機械化部隊進駐北愛。穩定局勢。以武力爭取愛爾蘭統一的非法軍事組織愛爾蘭共和軍出現,幾十年來北愛衝突造成數千人死亡。1998年,北愛各方簽署和平協議,併成立地方自治政府。

愛爾蘭、北愛爾蘭和英國本土,不同政治派別不同時間對北愛所持態度千變萬化。最激進的政黨可能民意代表並不強,最頑固的天主教徒可能並不認同愛爾蘭共和軍。共和軍內部,有主張武裝鬥爭的,有主張政治鬥爭的,有地上的,有地下的,甚至有真正的恐怖分子只有5個人的說法。

1998年和平條約的簽訂,一個非常好的外部條件是歐盟其時建立起了良好的單一市場環境,移民、貨物自由流量無需邊檢和關稅。英國和愛爾蘭同屬歐盟,這樣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就撤除了所有邊境設施,硬邊境變軟邊境,北愛與愛爾蘭本土自由往來,最為詬病的強行分割愛爾蘭民族問題解決。各方大讚北愛和平,歐盟首功。

現在麻煩了。英國脫歐,公投時得意忘形,投完了全傻眼了:這下真脫啊,英國不再屬於歐盟。別地兒好辦,英國與歐陸有天然地理屏障。這愛爾蘭與北愛呢?重新恢復邊境線?……

這回真傻了。政治家玩兒公投時,就沒想到死結又是英國多少年抖摟不淨的北愛問題。

(全文完)


李牧


英國的全稱叫“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從國名不難看出,英國的國土主要由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兩部分組成。而事實上,北愛爾蘭直到1921年才正式被劃入英國版圖。英國脫歐,而北愛爾蘭卻拒絕脫歐。英國雖然直接統治這裡長達200多年,但北愛爾蘭早有脫離英國之心。




英國與愛爾蘭本來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但從1169年起,英格蘭為了擴大實力和影響力,開始出兵入侵愛爾蘭。1541年英國國王兼任愛爾蘭國王,1801年愛爾蘭被併入英國。1921年12月6日,面對愛爾蘭國內高漲的獨立呼聲,英國不得不與愛爾蘭人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宣佈獨立。但是,愛爾蘭的獨立卻也間接的導致了愛爾蘭的分裂。以英國裔為主和基督新教為主的北部六郡拒絕融入愛爾蘭獨立,而是選擇繼續留在英國,以地區的形式加入英國。這是北愛爾蘭正式成為英國一部分的開始。




北愛爾蘭雖然選擇加入了英國,但與英國政府之間的衝突其實一直都沒有終止過。北愛爾蘭選擇加入英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裡的英國裔基督新教徒佔有絕對的多數,這是長期以來英國向這裡不斷移民的結果。1949年英國正式承認愛爾蘭獨立後,新教徒佔絕對優勢的北方六郡已經被英國統治了長達二十多年。但是,儘管英國裔新教徒在北愛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當代的愛爾蘭族裔卻從未放棄過迴歸祖國。這些愛爾蘭裔天主教徒並不甘心被英國統治。同時另一方面,一直致力於愛爾蘭島統一的愛爾蘭政府長久以來也宣稱對北愛擁有主權。英國政府為了平衡各派勢力,賦予了北愛地方高度的自主立法和自治權利。




推動北愛爾蘭迴歸愛爾蘭的幕後推手除了北愛少數族裔愛爾蘭人,還有愛爾蘭政府。但是英國至始至終都不想放棄對北愛爾蘭的統治。原因無外乎有幾下幾點:一,英國直接統治北愛爾蘭已經數百年,早已經視這裡為英國的一部分。通俗的講,北愛爾蘭算是英國統治最早的殖民地,英國一旦放棄這裡,不僅會失去對愛爾蘭的影響力,連英格蘭本島都有可能走向分裂,要知道,蘇格蘭早有脫離英國之心。二,北愛爾蘭六郡大部分都是英國裔移民,這些新教徒是堅定的站在英國一方堅決反對北愛爾蘭獨立的,這無疑給英國政府繼續統治這裡提供了堅強的後盾,所以英國政府絕無可能放棄北愛爾蘭。三,作為少數派的英國裔北愛爾蘭人,因為和愛爾蘭人在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格格不入,所以他們一直和愛爾蘭人處於對立狀態,北愛爾蘭長期的動亂實際上是兩派實力的對抗。英國政府絕無可能拋棄這些英國人的後代,因此竭盡全力將北愛爾蘭留在英國內部。




英國目前處於一個敏感的歷史時期,如果處理不好北愛爾蘭問題,甚至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本土的蘇格蘭早有獨立之志。英國要想保持領土完整,就一定要處理好北愛爾蘭問題,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你們怎麼鬧,我都不會放棄對北愛爾蘭的主權統治。


大國布衣


要回答為什麼英國政府不願意將北愛爾蘭歸還給愛爾蘭,那就先來看看北愛爾蘭的前世今生。想當年大英帝國縱橫四海的時候,盡在咫尺的愛爾蘭肯定是明顯的征服目標,以當年大英帝國的實力征服愛爾蘭完全不在話下。愛爾蘭也就在那個時代歸屬了英國,既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擁有共同的國王,那麼英國人跑去愛爾蘭去生活也無可厚非。

問題就出在來到愛爾蘭的英國人身上,英國人逐漸在北愛爾蘭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繁衍開來了,以至於外來者的英國人超過了當地的愛爾蘭人,逐漸掌控了北愛爾蘭這塊土地。這在大英帝國的統一治理下也不是什麼問題,世事難料,大英帝國最終還是衰落了,這也導致了愛爾蘭人的獨立運動。

尋求獨立的愛爾蘭人發動了愛爾蘭獨立戰爭,戰爭最後以《英愛條約》的簽署而結束。該條約規定了愛爾蘭成立自由邦,北部英國人主導的六郡成為北愛爾蘭,並且規定在條約簽署後一個月內自主決定是否留在愛爾蘭自由邦內。最終北愛爾蘭議會選擇退出愛爾蘭自由邦,留在大英帝國之內。大多數北愛爾蘭人希望留在英國,但一個舉足輕重的少數派希望加入愛爾蘭自由邦。

由此北愛爾蘭就進入動盪不堪的歲月,前些年的新聞報道中時不時就有愛爾蘭共和軍制造的各類爆炸,槍擊事件。從地理上來說北愛爾蘭完全應該歸屬愛爾蘭,可是在人口組成上英國人又佔據了絕對優勢,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端的複雜化。愛爾蘭要捍衛自己的土地,英國人要捍衛自己的國民,在這樣的情勢下英國政府是難以將北愛爾蘭歸還給愛爾蘭。

北愛爾蘭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靠雙方進行友好協商才能解決,不斷的製造事端最終倒黴的還是當地的老百姓。當前無解的問題先放著,等到有解決方法的那一天再說唄,畢竟好好生活才是第一位的。


異域邊緣


英國在二戰以後,陸續退出自己的勢力範圍,包括自己全世界的殖民地,為什麼始終沒有放棄北愛爾蘭呢?

回答這個問題還要翻翻舊賬。

北愛爾蘭問題的由來

作為歐洲最早的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英國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日益膨脹的國力註定了要對外擴張,近在咫尺的愛爾蘭自然首當其衝。於是愛爾蘭12世紀被英國侵佔,16世紀淪為英國殖民地,19世紀初,威廉三世的英國政府終於美夢成真,把愛爾蘭併到了大英帝國的版圖。


但愛爾蘭人怎麼也不幹,一直鬧獨立。英國王室看愛爾蘭這個小弟實在難以管理,就說,北邊6個郡我留下,剩下的26個郡愛怎樣就怎樣吧。於是1938年,愛爾蘭共和國就誕生了。英國人留下的6個郡就是北愛爾蘭。

英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放棄北愛爾蘭

愛爾蘭獨立之後,北愛爾蘭人民從來沒有放棄獨立訴求,甚至還進行過長達幾十年的內戰。因為信仰新教的教徒都反對獨立,信仰羅馬天主教的大多數教徒主張獨立。兩派在幾十年間,爆發了無數次衝突,成千上萬人死於動亂。

後來兩派都打疲倦了,說既然我們都是天主教徒,誰也制服不了誰,幹嘛非要用拳頭說話呢?不如坐下了好好談談。

1998年,愛爾蘭共和軍宣佈放棄武裝鬥爭,有關方面和英國政府簽訂北愛爾蘭問題和解協議。英國政府甚至在協議中說,你們北愛爾蘭的人民只要多數人同意,想什麼時候獨立都成。

但英國人嘴上說得漂亮,心裡捨不得。



原因有如下幾個:

首先,這有關英國政府的顏面。雖然日不落帝國已經成為往事,我們還是依舊以歐洲大哥自居,要不然就不會那麼多人贊成脫歐,英國的政要更是死要面子。北愛爾蘭獨立事小,英國面子事大。北愛爾蘭獨立,不是讓歐盟夥伴們看笑話嗎?你讓英國人情何以堪,老臉往哪擱?

其次,這可是可苦心經營幾百年的地方,已經成為英國事實上不能分割的一部分。幾百年來,為了開拓這片疆土,英國政府可謂不惜血本。為了基礎建設,也不停向北愛爾蘭移民。在北愛爾蘭生活的英國後裔居民成千上萬,怎樣向他們交代? 再說,北愛爾蘭的居民除了英國後裔,還有很多信仰新教的教徒,他們跟信仰羅馬天主教的大多數教徒內心裡是對立的。如果北愛爾蘭獨立,不是置於他們於不顧了嗎?



無論哪一屆英國政府都無法對國內選民交代。 最要命的一點,北愛爾蘭是英國穩定的基礎,如果北愛爾蘭獨立,勢必會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北愛爾蘭這張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就像蘇聯的獨聯體解體一樣不可收拾。

但英國政府為什麼在協議裡還敢讓北愛爾蘭舉行獨立公投呢?因為在北愛爾蘭還生活這眾多英國後裔和同樣信奉新教的教徒,他們的立場是旗幟鮮明親英國的。所以英國的政要們是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果然,2014年9月進行的愛爾蘭獨立公投中,反對脫離英國的票數遠遠高於主張獨立的票數。 由此看來,北愛爾蘭問題由來已久,解決它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