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苏联十万坦克可以平推西欧,你觉得这是为什么?难道英、法、德造不出十万坦克或者更好的坦克?

梦乘流光263


冷战时期的苏联,那个时期纯以陆军而言,苏联堪称世界第一。

如果要说什么事件,那么布拉格之春堪称代表,虽然没什么战斗,也是突袭,但20多万部队6小时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空降师以1分钟起降间隔空运部队,几十万捷军全部缴械,北约军队没做出任何反应(苏军还对北约进行了全面的电子压制)。

还有个例子,我国进行对越反击战时,动用的部队都只是一些二流部队,甚至还有边防部队,真正的精锐全都集结在北部边境。而一旦苏中开战,我们的百万精锐不过是人家钢铁洪流眼里的炮灰而已,旦夕之间就会全军覆没,防线崩溃。虽然不愿意承认,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这一切都体现了苏联军队强盛时期强大的组织协同能力。至于后来的阿富汗战争,那纯粹是被中美为后台的游击战争拖垮的,与军队的强弱无关。

苏军拥有超大兵团的同时,还拥有无与伦比的大兵团作战经验。

军事科学不只是装备,组织、指挥、后勤、情报,处处是学问。不要低估大兵团作战的难度,要知道大兵团满盘皆输起来的速度,可远比小兵团要快得多。而巨型大兵团是根本无法通过演习来模拟的。

大兵团的集结,开进,展开,协同,进攻,撤退,保障,补充,变更方向等一切动作都是具有极高的难度的。稍有不慎,都会变成己方的巨大灾难。

能够有效使用大兵团乃至超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是一种跟核武器一样强大的能力。

而能有效组织500万人以上大兵团作战的国家,迄今为止只有苏德两个。

连中国都没有组织过。

以我军为例,我军公认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只有五个人——彭林刘粟陈。

而他们指挥过的“大兵团”,只相当于瓦图京,马利诺夫斯基,保卢斯,克莱斯勒一级的小方面军/大集团军。

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博克,曼施坦因,莫德尔等人指挥过的方面军群/大方面军/集团军群级别的大兵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陆军大国而言,都是迄今为止仍没有触碰过的领域。

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苏联元帅,1952~60年任苏军总参谋长。

著作《苏军军事战略》中很好的描述了苏联当时的战略。

使用苏军这支庞大的常规部队有两个基本方面:第一,由于核火力支援具有高度机动性,机动部队不得不分散部署,以减少敌核打击的破坏力和损失;第二,机动部队本身又需要集中,以利用由己方核支援火力打开的缺口。

(没发现哪里不对?)

要集中又要分散,两者相互排斥,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呢?

苏军的回答简单而有效:为达到分散,部队以梯队形式从前沿向后放依次部署,从而与北约部队的接触线到苏联的西部军区,由西向东纵深延伸。这种部署对核打击的承受力较强。当进攻发起后,后面所有梯队将以每天50~100公里的速度向前移动,最后集结在于敌接触线前,因为离敌人很近,所以不会轻易成为北约战术核打击的目标。这种战法可以把苏军部队带到敌方现已被苏军核打击摧毁了的地方。第一梯队将在这里打开缺口,后面的梯队即可迅速通过缺口,在敌做出反应前直插其后方纵深。这将使北约整个防御前沿迅速瓦解,使苏军的进攻在两个月内横扫西欧大陆在塞纳河尿尿。

这也就是苏军最著名的“钢铁洪流”战法——先扔核弹洗一遍地,然后装甲部队突入。

1980年巴黎的总统机场可以让法国政府10分钟内立即出发两个小时抵达英国,然后马不停滴第二天一早抵达华盛顿以成立法兰西第N共和国流亡政府。简称,第二自由法国。

中国可以利用我们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将苏联军队拖进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御美帝于国门之外。

英国伦敦机场可以快速反应将所有的王室和内阁议会迅速送往华盛顿,然后第二天前往澳大利亚。

意大利在80年代随时准备加入华约。

然后以下剧情便是

斯拉夫食人魔洗劫了西柏林

红色强盗对富尔达谷地发起无谓的进攻

波兰流氓无产者从海上和空中入侵哥本哈根

维也纳沦陷于俄国蠢熊和匈人之手

西德退出战争,俄国士兵进入波恩

苏联军队抵达布鲁塞尔,但他们绝无可能踏上法兰西的土地

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在兰斯检阅法兰西人民军

巴黎公社的继承者将于明天解放革命的巴黎







大德大威宝宝龍龍


呵呵,你猜猜苏联是怎么个“十万坦克平推西欧”?

你以为是造十万辆坦克,然后和希特勒一样玩闪电战?

同学,你太天真了。


苏联的战略粗暴又简单,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压根没法防御。

因为他们准备用原子弹直接炸开一条路!

可能你会觉得我瞎扯,用了原子弹的地,那还能住吗?

其实原子弹辐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你看看广岛,正儿八经的挨过原子弹的,现在不是挺正常了么。


而且为了实施这个战略,苏联人曾经认认真真的对自己的武器进行过改装。

举个例子:T55坦克,中国人都应该听说过吧,就是曾经中国的59式坦克,T55坦克服役时间是1955年,T55坦克对比过去的坦克一个突出特性就是有了“核生化三防系统”。


T55坦克有空气过滤系统,保证过滤被污染的粉尘,还有超压装置,让车内的气压高于车外的气压,这样保证核污染的颗粒物不至于进入车内。如果你不理解,有空去三甲医院的ICU病房,也就是重症监护室旁边去看一看,那门一开,就是风迎面吹过来,就是因为里面的气压比较高,以防有病菌进来。


当年的西欧根本没想过自己去对抗苏联,英法德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他们的指望是:竭力抵抗苏联,迟缓苏联进攻,然后等待远在大西洋尽头的美国盟友来支援,要是靠英法德自己的力量,那真的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吧。


这个东西是什么?

是个原子弹,单兵原子弹,又叫M-388核火箭筒。

这玩意蠢就蠢在它的杀伤范围比它的射程还要远,它的射程只有4公里,但是可以杀伤5公里所有的生物。

因此,如果没有掩体,这玩意射出后必死无疑,完全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为什么会研究这么傻的武器?因为挡不住苏联钢铁洪流,只能以这种方式来阻碍苏联坦克。


要不是极度绝望,谁会去研究这种傻武器?


李建秋的世界


有人说苏联十万坦克可以推平西欧,这是为什么?难道英法德造不出像样的坦克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你如果知道巅峰时期苏联的军力有多强,你就明白这种说法绝非想当然了。二战时期德军的实力足够强吧,但是到了后期还不是被苏军反推回去了。巅峰时期,尤其是在冷战时代,苏联的常规军力空前强大,据说其常规军队的装备量比北约的总和还要多。我们常说的钢铁洪流就是指苏联的装甲部队。

当年的苏联,钢产量世界第一,每年为1.8万吨,领土更不必说,将近占世界的六分之一,石油储量也十分惊人,约有7亿吨。占据着世界上将近六分之一的领土,每年的钢铁产量为1.8万吨,石油产量为惊人的7亿吨。苏联陆军是人类史上最庞大的,巅峰时期有8万辆坦克,火炮1.5万门。苏联空军装备各类飞机共有1万余架。军队规模也很惊人,部队服役人数为513万,如果算上预备役军队的话,苏联在短时间内能召集千万大军。而同期的美国军队,满打满算也就300万人,西欧跟苏联相比更是卵石之于泰山的区别。

不光是规模庞大,苏联军队装备也很先进。其坦克装备的主要型号包括T-54、T-55、T-59、T-62、T-64、T-72等等各型T系列主战坦克,其中的T-72于1977年首次亮相,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苏联在八十年代曾经搞过一次演习。参演人数达到五十多万人,近万辆的装甲车和其他各型装备,同时还有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和预备役人员参加,堪称史上最强演习!演习的目标是在八天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荡平欧洲,以大集群优势兵力闪击敌国,不给其还手之力。为了达到演习目的,苏联还友好地邀请西方国家参观。北约观察员在参观后表示,如此规模的进攻,欧洲各国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




周周说古今


今天给毛吹们介绍一下毛子海军辅助舰艇的实力,还是巅峰时期的,后面陆续介绍一下毛子海军、空军、陆军的实力和水平,欢迎毛吹来喷!!要求是证据、事实!!!!以下是毛子海军辅助舰艇的实力介绍: 毛子是独一无二的海军大国——是辛辛苦苦建设海军200年、却一次重大胜仗没打过的海军大国……自纳西莫夫以来的苏俄海军名将,都是建设海军的名将,主要工作就是建设好海军,然后打败仗,周而复始,特别励志。两百年下来,俄罗斯海军一直是沉浸在自己的圈圈里面,自我繁殖,对于历次海上战争的经验吸收得很少,战列舰被二战证明没啥价值后,斯大林都还在战后强力推动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战列舰造舰计划。所以用其他海军强国的思路来判断苏联发展思路的……总是会跟不上毛子飘忽的节奏啊。苏联时期毛子海军有个写在纸面上很长的军用辅助船名单,有几百艘之多。但有个很大的问题是:毛子的民用造船工业很薄弱,所以大型万吨轮船的生产量很小,甚至民用商船队都得靠芬兰和波兰,外加从德国和日本买,这样的话他也缺乏大批量建造舰队油船的能力,所以这个名单上大多数的船都是几百几千吨出头的小家伙,真正能参加远海保障的补给舰屈指可数,能跟上舰队的更是~~~~没有。



三纵队卫生员是我爷爷


都9102年了,这么多铁幕背后的文件都解密了,居然还有人吹捧苏联所谓的钢铁洪流,也是服了他们了!

事实上,即便按照纯数量对比,以苏联陆军庞大的架子师来较量,北约一线集团也其实不输苏联!华约集团?算了吧,装备好的就是战五渣的波兰,训练好的只有东德,苏联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北约!

另外说一句,部署在东线对付中国的号称50万大军,事实上也全是没有经过动员的架子师,真要开打,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

何况,站在北约一线集团后面的可是规模,装备丝毫不亚于苏联的美国陆军,苏联集中全部精锐的第一波突击如果打不穿法德边境的话,美国主力一到,苏联装甲集群凉凉的可能性就很高了!

冷战期间,其实无论是北约华约对抗还是中苏暗战,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西西弗斯的投石机


当年,让西方集团胆寒的除了苏联强大的核力量外,常规武力中恐怕非由数万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莫属!在许多"苏联威胁论"中认为:仅靠苏联庞大的坦克部队就能平推战胜西欧!

苏联陆军的巅峰时期曾拥有53000余辆坦克、60000余辆各用途装甲车、48000余门各型火炮;除此以外,苏联陆军还装备了大量的防空/反坦克导弹、高射炮、直升机等武器装备!

如此雄厚的实力也让斯大林自信豪言:苏联有能力在一周之内占领欧洲!确实,凭借苏联陆军当年的实力,可以对所有西欧国家同时发起火力打击并占据压制优势……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同西方对立斗争中确定的"先军政治"。

莫斯科认为:只有保证绝对的军事优势才能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因此,苏联在冷战时期集合全联盟之力发展军备:坦克年产3000多辆、装甲车6000辆、洲际弹道导弹500枚、军用飞机3000架、地对空飞弹50000枚……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更是把超过85%的工业投资用于军事研发制造。

反观英法德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将其掏空,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开疆拓土的老牌儿资本主义强国纷纷走向衰落!在战争中,欧洲大陆高达75%的工业设施被摧毁殆尽、巨大的战争伤亡导致劳动力严重短缺,煤炭一类的基础资源甚至连家庭供暖都无法满足……

而身为战败国的德国更惨:战争中其主要城市在盟军的合攻中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还要负担巨额战争赔款、军事发展遭遇严苛限制、国土更是被美苏等同盟国瓜分!

综上而言,西欧诸国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重建,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苏联则随即投入到了同美国的全面对抗中!因此单论武力,当时的红色苏联确实有实力短期内攻陷西欧甚至整个欧洲大陆!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造出来了你放哪?你怎么养?你军费上来了,民众抗议先不说,美军驻扎就没有意义了,和美国的利益交换又怎么调整。欧洲地形也不像俄罗斯境内这么大纵深,你是防守方,坦克集团在欧洲的巴掌地也没实际意义。


反正我都没差


在苏联十万坦克冲过来之前,你先回遭到核弹洗地,接下来被全面的电子压制,然后飞机夷平目标,重要战略地点会被空降兵占领,十万坦克开始突击,同时伴随地面炮火的全面压制。此时的欧洲几乎无制空权,地面部队只剩下零星的活力点,反坦克部队与坦克部队,会被苏军坦克部队以绝对优势保卫歼灭。所以说,不是苏军十万坦克厉害,而是苏军军队整合能力太强。[酷拽][酷拽][酷拽]


简单83884


你也可以说北约10万坦克可以推平东欧平原,直抵乌拉尔山下。反正是嘴炝。四川人所说的"吹牛不要本钱″。


王祖荫1


“苏联十万坦克可以平推西欧”,呵呵,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军盲!

因为这种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空权!

首先提出制空权理论的是一个战五渣国家——意大利。一个叫杜黑的军官首先提出了“制空权”,理所当然

,他被老军头们打压。但后来证明了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大力发展空军(当时叫航空兵,后来才变成了独立军种)

到了二战时期,没有空军,根本不能打仗。

比如隆美尔。

隆美尔的北非军团,在北非沙漠,经常把三倍于自己的英军按在地上摩擦,后来英国人取得了制空权,从空

中对北非军团狂轰滥炸,北非军团的许多坦克、装甲车、辎重车都被炸毁,损失极大。

英国人的战舰和飞机,对从意大利起航运到北非的德意运输船狂轰滥炸,能抵达北非的仅有几分之一。如果

这些物资都能平安抵达北非,说不定隆美尔真能饮马尼罗河。

后来隆美尔负责大西洋防线,深知英美战机的厉害,一再告诫部队要注意防护。

诺曼底登陆后,德军从后方驰援大西洋防线,结果被英美战机狂削,吓得德军坦克白天躲在森林里,晚上才

敢赶路。就连隆美尔都被英美战机炸成重伤,灰溜溜的回去养伤去了。

日本的大和号,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都是被空军炸沉的。

二战时,苏联之所以能取得东线胜利,除了顽强作战外,别忘了,是英美轰炸机不停的战略轰炸德国的工业

区,极大地延缓了德国军工的开工效率,有力的配合了苏联的进攻。

要是德国工业区开动马力全力生产,苏德战争还要多打几年。

我说这些就是证明:从二战开始,没有制空权就不能打仗。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大国现在极力研制五代机的原因。

所以说,谁占领了天空,谁就能占领世界。

让我们看看冷战时期,美苏空军的对比。

美苏空军在1945年大致势均力敌,但是美国和英国拥有更好的防空网络。苏联在这方面拼命追赶,打造了非

常有竞争力的防空装备和网络。

1975年出版的《苏联霸权与欧洲》一书记载,苏联在50年代中期,总共拥有战术飞机大约1万架左右,但是

在60年代初期,已经降至大约一半,4~5000千架左右。

而1961年美国空军兵力是82.5万人,共有91个联队,约1万9千架飞机,另外还有海军航空兵 6800架飞机。

美军是一个每个军种都有空中力量的军队。 空军以固定翼为主,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几千架飞机有固定翼

也有直升机,陆军则有近万架直升机, 整个空中力量的总数不管是固定翼还是直升机都大大超过苏联。

更何况苏联在航空工业生产上与美国的差距很大的。

苏联的空军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数码航电技术上的系统性缺陷,苏联最终在空军方面落后了。

比如米格-25。

1976年9月驾驶米格-25叛逃到日本的苏联飞行员别连科,美国欣喜若狂,把米格25大卸八块来研究,结果大

失所望。

“米格-25仅相当于美国15年前的F-4鬼怪式飞机,远远落后于新一代的战斗机F-15或F-16,无论是在爬升率

、加速度急转弯、远距离发现目标和躲避敌方攻击的能力方面,米格25差的太远了,与同时代先进战斗机相

比,仅仅只有一些速度和抗干扰能力上的优势。

后来别连科还驾驶米格-17、米格-21与美军飞行员驾驶的F-4进行模拟空战演练,之后又驾驶米格-23,与美

国F-4战斗机、F-15战斗机进行空战演练。演练后,别连科认为美国的F-14、F-15和F-16战斗机远比米格-25

先进,特别是作战高度在2万米以下,米格-25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别连科登上了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进行体验,被计算机和液晶显示器包围的现代化战斗机座舱震惊了,飞行

员前面的液晶面板上能够清晰地显示空中、水面、地面的各种目标,同时模拟座舱可以再现与实机驾驶相近

的场景。因为苏联战斗机满是仪表盘……

*

*

冷战时期,有一个叫富尔达峡谷(位于东西德之间,西德小镇富尔达附近,富尔达峡谷,与北德意志平原和

霍夫走廊一样,成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代名词)的地方,号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引爆点。双方在这里部署

重兵,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战开打,这里将是最先打响的地方。

在1970、80年代,美国为了消除苏联坦克的威胁,制造了中程导弹、反坦克武器、A-10对地攻击机和攻击直

升机,这些足以把苏联坦克打的像开罐头一样,给毛子坦克兵制造一个个的钢铁的棺材。

苏联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坦克、强化坦克,甚至迷信坦克,完全是因为二战时被德国的闪电战打怕了,以及后

来自己坦克部队的大纵身战略取得的巨大胜利,导致了苏军对坦克有一种神之迷恋。

然而,二战后,依靠单一兵种完全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那是战斗机统治的时代。

退一步说,即使苏联能推进西欧,但问题是,坦克只能在平原野战耍耍牛逼,打巷战呢?

一个柏林当年苏军就伤亡30万,那其他城市呢?坦克进入钢筋水泥的城市,就成了反坦克武器的移动标靶,

围城的苏联军队将成为美英空军的屠宰目标。

想想格罗兹尼之战的俄军伤亡就知道巷战对坦克来说是一场噩梦。

*

*

对于“苏联十万坦克可以平推西欧”的沙雕言论,我报以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