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一些农民选择出去打工而不愿种地?

九洲志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主产省,一方面黑龙江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反哺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来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偏低,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依靠土地种植,随着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支撑力度逐步减弱,依靠农业生产增收难度加大,空间变小,导致近两年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近两年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农民卖粮难,农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最大的支出就是农机具的更新和增添,加上每年家庭固定开销,使收入和支出持平,如果出现自然灾害还会出现减产,严重影响农民收入。

第二,在黑龙江很多地区农村风气不好,好赌成性、吃吃喝喝,几场赌博下来,会消耗农民一年的收入,甚至出现债务,毕竟依靠土地种植收入有限,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压力,好在国家对农村赌博加大了管理。





耕小田


我是农民工,说一说吧。

我O3年举家出来打工,四口人,两个儿子,一个上大学,一个打工,分28亩地,到现在打工16年,综合收入有七十万元了,其中土地发包有12万元,存款理财收入9万元,打工工资,我与妻子共收入五十万元,小儿子收入不算,解决了大儿子上大学,娶两个儿媳,卖三个楼,两个儿子是交首付,我的楼全款,娶儿媳两个花不到二十万,现在,大儿子夫妻年薪二十万,小儿子网红年三十万多,我夫妻年收入六万,我与妻子月薪二千六,我多的时候年挣六七万,干工地木工,看着还行,比种地高一倍吧,如果我一直种地是完不成这些任务的,供儿子上大学就吃力,更谈不上买楼娶儿媳了。

种地的话亩收入三百元,种一百亩才三万,加自己的地多得一万合计四万元,在加上农闲打零工,富业挣两万,也就六万元,可是种地投入大,包地要两万元,农机要两万元,种肥药等也需1万元,这样年投入要近四万元,我勾去了,存款理财攥的九万元,另外,一年的吃喝人情来往也耗掉两万元,纯收入还不足两万元。打工吃住有人供,开支的钱往银行一放,两个人纯收入怎么也有五万元,包地一万元,六万元一年放银行里最低也给两三千,多时能收五千多,人情来往几乎等于零,除了近亲的礼份子没有其它,何况有来有回,租房费十九年我花了不足四万元,给拆迁户看房人家都不要钱。

和我连乔相比,他比我小比我能干,我们一个屯的,他二女一儿,我两个儿,03年我搬出来打工当时没房没农机,有八千元外债,他当时有房有农机,三头牛还有十万存款,他一直种地,我一直打工,我现在两儿子上大学买楼娶妻生子,我也买了楼且手存十万,他两女出嫁,一儿娶,手有三四十万,够娶个儿媳的,这样十九年下来,他原来多我十万,我现在多他三十万,这就是种地与打工近二十年的总帐核算,对比既知为什么黑龙江人宁可打工不种地的道理了,我们那里种地都是一百到两百亩地,种少了更不行,亩产值就是五六百元,去成本剩不到两百元,但是你把地包给别人三百五十元每亩,谁还种地,我二十八亩四分地,外包一年给一万元,国家还给补二千六百元,我种什么地呀,打工两个人轻松挣五万,吃住供着,多好!!!


金犁解读


我就是东北农村的我村里分十个队,我家是十队的,每个人8分地,到秋天后我们都出去打柴火,不够烧,其它的队最多一个能分1亩8分地,但是稻子也不值钱,种了一年又一年也没剩啥钱,但是这几年没涝,要是涝的话连吃的都没有,希望下辈子投胎一定要选好,千万别投到农民家苦。


流年6k


我是黑龙江人绥化人,我们相比别的地方,人多地少,东北都是一年一茬庄稼,一亩地旱田收入1000来块钱,水田还好些,再说了,都希望走出农村,怎么走出农村,当然是再出打工最后就在城里,我爷爷就是农民,家里当时4口人,区区几亩地,我爷年年过了农忙就进城干瓦匠活,收入相比种地来说高多了,我爷爷把我父亲送到城里打工,在城里认识我妈,我爷爷给我爸在城里买婚房,等我长到10左右的时候,我们张罗让老人也到城里生活,老人又花钱自己买的楼房,如果我爷爷我父亲都单纯指种地收入的话,恐怕连我都得生活在农村,东北的农村日子过得虽然滋润,但是在20年以前,每个人的愿望,还是能在城里扎根,成为城里人,都希望脱离农村人的身份,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7


就这个问题,做为一个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东北人,或者说从吉林省农村走出来的东北人,我还是有我的观点的,其实,在我老家的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朋友们非常少,即使打工,他们也是在农闲的时候打几个月短工的。

在我老家在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的面积,比南方的要多一些,如果一家有两个劳动力的话,也就是父子和儿子都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话,可能这个儿子就会出去打工,也可能常年出去打工,也可能在当地的城市打短工的。

打短工的话,是在春天种地的时候,把家里的地种完了,家里没活了,年轻力壮的儿子才会出去打短工的,而农田的田间管理的工作,基本上也没什么活了,也不是累的了,有在家的老父亲照顾一下也就行了。

当秋天粮食收成的时候,打工的儿子就会回到家里收获粮食的,粮食收获回来,把粮食卖掉以后,那就啥事也没有了,就在我家里猫冬了,在家里过年了,等到过年春天种完地以后,年轻的儿子,也会继续出外打零工,打短工的。

如家里就是一个劳动力的话,那我们老家的农民是没有出去打工的,就会在家里种他的土地了,地种完了,没活干了,有点头脑的,就在农村当地做点什么小买卖,干一点什么营生挣一点钱的了,但是,没有一个农民把家里的土地交给在家的老婆孩子,自己出去打工的。

过去说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是30亩地没有牛,守着老婆守着孩子,一样睡热炕头的,有的人可能说东北的农民思想保守或者落后,但是东北农民也有他们的想法,如果出去打工了,一个月挣个三四千块钱,去了吃的去了费用,一个月才能挣两三千块的。

而把家里的土地交给老婆在家种的话,这样老婆又要种地,又要带孩子。在家不但遭罪了,受累了,假如老婆要 是把地种不好的话,粮食要是减产的话,那倒是得不偿失的了,这样就不如消消停停在家,守着老婆孩子种好这30亩地划算了!

而且,在我们老家的农村,是没有一个农民放弃自己的土地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东北辽宁某地来回答。

其实我也想种地。奈何我们这地太少。我们这每家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当初分地时一口人一亩地都没有。拿我家三口人来说我家2亩多一点,其中洼地也就是平地一亩都没有剩下的是山地。就这些地这样的地种什么能赚钱?

又为什么不承包地种呢?因为现在天气原因种什么都不得。我们这多数种玉米的。那去年来说我家的2亩多地化肥钱都赚不出来也就出个种子钱。今年一冬没下雪开春地又不好种。这样有几个人几户人家愿意种地的?不出去打工赚钱怎样养家糊口?

说的也是指我们家这一块。其他地方不清楚了。所以我们这种地的少出去打工的多。


夜黑无风


这种现象,不只是东北农民,这是全国上下,所有农民的集体倾向。

这是一个政策问题,如果我们的政府不重视,不及时纠正,农村农民的生存将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将会成为我国灾难性的问题。

有人认为,现在农民种田取消了农业税,并对农民种田还实行了补贴,农民就是不知足。

不错,农民种田是没有负担了,还有农补。

可是,这对于农民来说,又能怎样呢?只不过杯水车薪。

农民也要养家糊口,也要生存,靠种田是永无出头之日的,何况种田有时候还要亏本,即使不亏本,也只能够本。

所以,农民只有弃农从商或外出打工。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政策还应大幅度向农业倾斜,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加大农补力度,调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并且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就算外出打工,也只能拿到及低的一点工资,外出也是出于无奈。

希望国家加大政策慧农,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让我国农民以农为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让我们的农民不出家门也能发家致富。让我国的农村老人能真正老有所依。


手机用户6064635183


有很多东北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1),虽然国家大力发展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各方面环境问题,目前看并沒有真正解决农民经济收入大问题,因物价上涨,而粮食价格低,较年青农民种地看不到未来和希望。(2),东北平整土地面积较大.,人口均分土地亩数也较多些,当前多数土地己经被个人承包,及流转到土地大户手中,己经实践机械化作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3),因气侯关系东北无霜期较短,大田种植作物一年一季收获,机械化作业家有二三十亩地,一个妇女或者老人都能种植,勤快的农民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增添家廷经济收入,外出打工是极为正确的选择。(4),特别是有一技之长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工资更高,无技术人外出打工同比来家种地收入也高出好多倍,这就是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落差点。(5),总体看不紧是单单东北农民不愿意种地,而是全国农民心中都存在.不愿意种地的思想,希望国家在改善农村环境同時,也要极早.尽快.拿出解决方案,让农民增加经济收益措施问题,让土地能发辉更高效益。



微笑117359766


东北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的原因,因为东北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因为近几年种地投资非常大,种子,化肥,农药,等一切农用物资价格上涨,种地全部雇用机械种地,加上粮食价格低,去了投资,没有什么太多的收入,如果年景不好,就是赔钱。

有很多农民,全家外出打工,土地直接流转出去,流转回来的钱,就是纯收入,全家打工出去,吃住都由打工地点负责,打工一年花不多少钱,所以打工挣力钱加上土地流转的钱,能顶在家种地好几年的收入。

东北人大多数都去南方,东北打工人多,东北当地用工太少,所以在东北当地打工很难找到活干,东北这边儿工资也非常低,所以东北人房都去了南方。





坚强134810131


大家好,我是我似骄阳 378.黑龙江桦南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说我,一个正了八经的东北种地农民的理解。黑龙江地处东北最东北端,是东北三省农业最大的省,是咱国有名的“北大仓”。很多年前的黑龙江还是很荒凉的,随着党和国家号召开发北大荒的重要决策,王震将军带领的部队,很多外省人的闯关东,大量院校毕业生、知青的到来,把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黑龙江建设成了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利用以及规模化的扩大,如今农业的富余劳动力日益突出,于是这些人就转向经济发达,用工多的南方、沿海城市去发展。每年春运回黑龙江列车上的拥挤就说明了这点。

近年来农资每年都在上涨,承包土地的租金也在涨,而粮食价格却始终不理想,很多农民细细算一下账,种一年地自然灾害不记,满打满算一公顷能挣两千多元左右(还有的挣不到这数的)。这对于现在的生活得种多少地够花销的??

出去有合适的工作总比这担惊受怕的强多了吧!你说是不?

关迎大家来讨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