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那些皇室后裔都过得怎么样了?

用户93199796533


说到清朝皇室在清朝灭亡以后何去何从了,相信很多爱好历史的都很关心,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皇室似乎在民国建立以后很少有存在感了,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皇室一族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份子,更加受到人们的淡漠和忽视。关心这段历史的可以参考看电影《末代皇帝》,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命运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清朝皇室后来的命运。

在这里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清朝皇室在清朝灭亡以后都做了些什么事?

首先,清朝皇室在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有一段时间仍然住在故宫里面。并且是受到政府法令保护的。民国每年定期向皇室提供粮饷,银两,供其生活。并且民国有责任和义务保障清朝皇室的安全。根据当时南北议和,孙中山,袁世凯,隆裕太后,分别代表革命党,北洋军阀,清廷,形成了一份退位协议,三方面共同约定并且承若:清朝交出全国的统治权,交付于民国,并且不再涉足国政,民国确保清朝皇室的优待条件。

在当时,这么做是经过充分考虑的,第一,可以减少流血牺牲,减少真正,人民免受动乱之苦,二,有利于民族团结,避免国家分裂和地区独立,三,当时的革命党实力不够,且君主立宪和共和立宪本身都是纷争不休。可以说,在当时,这样的解决方案,对全国来说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其次,在袁世凯死后,民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年代,孙中山数次发起革命,民国政府已经无力掌控全国。各派军阀割据一方,实际上已经不听北京的号令。其中西北的一支军阀,冯玉祥率军进入故宫,撕毁优待协议,将溥仪极其皇室一族,驱赶出故宫,从此,清朝皇室开始了流浪生涯,寄人篱下,以求苟全。

最后,清朝皇室投靠了日本,于东北建立满洲国,溥仪重新成为皇帝,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当时,清朝皇室被驱逐出故宫以后,到处流走,没有一个依托之所,而蒋介石的北伐军,已经开始逐渐要统一全国,大革命闹得轰轰烈烈,也根本没人去关心皇族的去向。但是其中有一只蒋介石的部下军阀,孙殿英,率领军队,驱逐了民国的帝陵保护工作人员,挖开了清朝皇室的帝陵,将里面的珠宝,玉器尽数盗取,据说乾隆皇帝的遗孤都被破坏,慈溪太后的遗体更是差点惨遭侮辱,当时的溥仪及其皇室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痛心疾首,对民国政府非常的失望。前者撕毁契约,失信也就罢了,后者,更是侮辱清朝皇室先祖,这在当时是非常奇耻大辱的一件事情。

在这样的条件下,清朝皇室当时也是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民国政府对他如此残忍,而另外一方面,日本政府却对清朝皇室频繁抛来媚眼,暗送秋波,甚至收留溥仪皇室,假惺惺的“日满亲善”,虽然溥仪也知道日本人是想利用他,但是被仇恨和耻辱塞满心绪的溥仪,最终,选择了跟日本合作,也许他以为他自己能够利用日本人,但是最后却被日本人利用了,满洲国建立以后,清朝皇室到日本访问天皇,回来以后,日本已经控制了东北的一切,溥仪和清朝皇室彻底成为了日本的傀儡。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正是民国政府的无能把清朝皇室推向了所谓友善的日本。


只读帖不评论


观水法石屏风。乾隆在台阶上设座观水法、赏喷泉,后面为石雕围屏。

屏风细部

从这一故事中,可知当时皇族的状况。

但有两人例外,一个是庆亲王奕匡,一个是荫昌。因二人与袁世凯关系很好,因此得以继续享受高官厚禄。溥仪恨透了奕匡,在他死后给了一个谥号“密”,在父亲载沣的坚持下,后改为“献”,因为中间有一个犬字。

解放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溥仪及亲族一家,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这方面的详细情况,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很大篇幅的描写,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三维看历史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溥仪了,这位仁兄解放后在北京植物园工作,一个月工资六十块,这个钱可不少了,还重新结了婚,只是外界传言溥仪早已经不能行丈夫的义务,还结婚干嘛。

接下来,就是王爷们了。比如礼亲王,未代礼亲王叫濬铭,他当礼亲王时,连宅子都没有了,卖给学校当宿舍。有个兄弟叫毓鋆,曾经陪溥仪一起过书,是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学生。

1949年到了台湾教国学。直到2011年才去世。

未代睿亲王叫中铨,有个兄弟叫中铭,这两位是败家子,家里极尽奢华,还喜欢赌博,没过两年就把家里的东西败光了,房子卖了,田也卖了,古董也当了。名下原本有近千间房,要留到现在,怎么也值个十来亿吧。还有田地,全部大甩卖,当然那么多地不卖后面也留不住,反正这哥俩把家产折腾光了,最后穷得没办法,干起了一项有悠久历史的行当:摸金。人家是摸别人的坟,他们挺自觉,摸的是自家的祖坟,结果还被告发因此坐了数年牢而死。侄辈们就在街头摆小摊,彻底是落败了。

未代豫亲王端镇,这也是败家子,把王府卖给了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公司修协和医院,据说王府的地下还埋了好多银子,但王爷不知道,只有一个老管家知道,老管家也不管事,就在后院住着,有吃有喝,也不问事情,到了让他搬走时,他才知道,自家的主子把宅子卖了,赶紧把地基有宝的事情说出来,但具体在哪又说不出来,只好到底挖挖看。可这一挖,就被人家知道了,人家强制他迁走。据说这个银子后面被协和医院挖走了,协和医院用这些银子买了大量的设备,成为亚洲一流的医院。

而这个王爷卖宅子的钱很快也花光了,也打起了祖坟的主意,不过他们聪明,没去挖坟,只说迁坟,借着迁坟之机把宝贝弄出来。

末代庆亲王载振,这位哥们可是花花公子,大清国在的时候,曾经是农工商部尚书,管商业的,有一回去上海出差,到了十里洋场,当然拯救起失足妇女来,有位叫段贵芝的官员高价买下一个名妓杨翠喜送给他,春风十里后事发,载振被弹劾而下岗。因为当过商业口的领导,所以清朝亡了以后,他开始下海经商,开过旅店,炒过股票办过公司,但专业领导不一定能干专业活,开的公司一一倒闭,依然走上了卖房子的老路,子侄辈更有捡垃圾度日的。

末代郑亲王昭煦也是卖房度日,郑亲王府押给洋人,借了十万块,最后还不上,由中国大学出面还款,条件是王府改成校舍,昭煦在里面当个校董,工资不够花,就开始卖祖坟上的树以及驮龙碑等物,最后,郑亲王祖坟也被挖了,据说就是本家人干的。

末代肃亲王善耆,川岛芳子的父亲。第十七女金默玉,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解放后在中央编译局上班,月薪六十。家里很多人移居国外。

醇亲王的王府在解放后才出售,可见家底是比较厚的,买家是学校,他们家人多从事教育工作。

末代克勤郡王宴森,在败家后上街拉车,人称车王,网上流传了他的照片,但据说并不是他,而只是某使馆的雇员。

末代顺承郡王文葵,王府被张作霖弄走,他自己以画画为生。

末代怡亲王毓麒,是个票友,败家后在戏班跑龙套,管道具为生。

末代庄亲王溥绪是个剧作家,作家这个职业是个穷职业,不是人人都像鲁迅月薪就可以买四合院的,晚年靠朋友接济。

这些都是未代王爷们的生活。很多人因为没有谋生之计,生活上又习惯了奢侈,所以大多都败家了。


脑洞历史观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清朝的灭亡,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对前朝皇室最温和的一次改朝换代。因为没有一个皇族在辛亥革命中掉了脑袋,而这些曾经的龙子龙孙们,过的怎么样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安心当寓公,不问世事。代表人物:载沣。这位大清最后的摄政王,在无奈地看着王朝覆灭以后,不再过问政治,安安心心地在家里安度晚年。尽管他的宝贝儿子把他接到东北,但他坚决拒绝和日满合作,日本人也没难为他,安安稳稳地渡过了后半生。

2、积极涉世,操守尚存。代表人物:载涛。这位涛贝勒,早年是宗室里不可多得的一位“将才”,算是皇室里面还不错的俊杰。由于在德国学习过军事,他被民国政府也委任过将军,建国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还历任总后勤部民政局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3、梦想复辟,遗臭万年。代表人物:川岛芳子,溥仪。这二位的故事不用多说,为了把他们那个已经不可能复活的大清朝复活也真是煞费苦心,至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青言论史


清朝灭亡的时候,他们期初是能领俸禄的,可是那点钱明显满足不了他们的花销。皇族的人一部分依然留在了京城,毕竟祖上留下的基业还在,还是能够生活的,当然这个还是看这个人怎么花,如果是正常花销,随便找个工作,过一生不成问题,可有些清朝王爷的花销,祖宗基业明显是不够的。

有趣的是有些皇族受命去农村,隐姓埋名生活,历朝历代一个王朝灭亡之后都有这样的做法,说白了就是保存火种,清政府被推翻之后,虽然皇室人没有性命之忧,可他们也不敢完全放心,还是让一部分隐姓埋名离开京城,这部分人现在依然生活在村子里,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发现了至少五个清朝皇室后裔的村落,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种地。

生活在京城的人谋生方式非常多,有的是变卖房子,讽刺的是有个王爷将祖宗留的大宅子败完之后,实在是没有生活来源,他选择挖祖宗的坟,这些皇亲国戚的墓里宝贝可是非常多。这类人属于坐吃山空的,大多下场凄惨。

还有一部分跟上时代的步伐,某个一官半职,这样的人也不少,有趣的是在清朝的时候,很多旗人不用劳动就有俸禄,这些人不会谋生,可是也没有什么家产,在这种窘境之下,也会想出谋生的方法,比如摆地摊之类的。

总的来说清朝皇族后裔分为两个极端,一个是穷困潦倒,后人也全部都是普通人。还有一种是合理使用家产,生活的很滋润,毕竟祖宗留下的东西可是几辈子都花不了的,即使如今他们的后人生活的也非常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清朝灭亡后,清室后裔失去了原来的皇族特权,成为民国的普通老百姓。但这些皇族毕竟受过很好的教育,遗传基因也比较好,所以有不少人成为书画界和艺术界的翘楚,生活得不错;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皇族子弟沦为遗老遗少,不事生产,最后坐吃山空,晚景凄凉而死。

以三个代表性人物为例,说明一下情况。

一、载涛

贝勒载涛

载涛是道光皇帝的孙子,溥仪的叔叔,曾留学法国学习骑兵。载涛生于1887年,清室退位时才20多岁,担任过禁卫军训练大臣。载涛是个标准的八旗子弟,一生最爱两件事:一是画马;二是票戏。民国初年,载涛在北洋政府里有个将军头衔,还能领份干薪;国民政府成立后,载涛失去了这份薪水,只好将自己的贝勒府卖给辅仁大学,换些钱度日;后来国民政府给了他一个名誉性职务。

1949年 后,因为对马非常内行,载涛被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聘为顾问,后来又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民革中央委员,1970年去世。

二、溥心畲

溥心畲为友人所画

溥心畲是晚清政府首脑恭亲王奕䜣的孙子,他是个著名画家,所以生活无忧,进入民国后依然生活在上流社会。

1949年8月,溥心畬沪上吴淞口偷偷乘坐渔船到浙江舟山群岛。当时舟山群岛还控制在国民党军队手里,一个月后,溥心畲从舟山群岛去了台北,被聘为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溥心畲从此在台教书、画画,安度余生,1963年去世。

三、溥儁

当年的大阿哥溥儁

溥儁就是庚子年那位大名鼎鼎的大阿哥,他的父亲是端郡王载漪,母亲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对光绪皇帝恨之入骨,于是将溥儁立为大阿哥,准备废黜光绪。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慈禧带光绪、溥儁等人仓皇西逃。后来溥儁之父端郡王载漪支持义和团遭朝廷流放,溥儁也被废黜大阿哥之位。进入民国后,溥儁花天酒地,吃喝嫖赌,坐吃山空,后来还抽上了鸦片,最后身无分文,穷困潦倒,只好投靠大舅子、蒙古王公塔王塔旺布里贾拉,1942年死于塔王府中。


民国年间那些事


清朝灭亡后,原清朝皇室后裔们过得不尽相同,我总结了一下,当时的皇室后裔主要有三种生活状态:一种是积极奔走呼号,为溥仪复辟摇旗呐喊,并最终和溥仪一起去伪满充当日本人的走狗;第二种是自食其力,靠着自己的能力生活;第三种是变卖祖上产业,得过且过,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一、投靠溥仪,充当走狗

宣统帝退位后,以溥仪为代表的满清贵族不甘心清朝灭亡,不甘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他们积极寻求复辟,在张勋的闹剧失败后,他们又去东北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充当他们的走狗。

二、自食其力、宁死不折;

以醇亲王载沣和镇国公载涛为代表的满洲贵族在清朝灭亡后待在北京,通过各种自食其力的手段维持生活,醇亲王载沣办起了小学校,镇国公载涛摆起了地摊,多罗克勤郡王宴森拉起了黄包车,他们都拒绝了溥仪的邀请,没有去伪满当汉奸,成为了皇族自食其力的代表。

三、变卖祖产,贫病交加

清朝灭亡后,原来朝廷发给各位王爷的饷银被停发,而贵族们又习惯了游手好闲、奢侈阔绰的生活,渐渐地他们败光了祖上遗留下的钱财,就开始变卖家产,甚至连祖先陵寝里的古木、石料也被他们变卖,很多人宁冻饿而死也不愿意出去劳动,最终,他们败光了祖产后都在贫病中死去。


历史课课代表


老实说,清朝的皇室后裔们运气真的好,因为他们碰上了一个好时代。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们还享受着《皇室优待条例》。虽然最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皇室优待条例》变成了一张废纸,但是你几乎很难听到有哪个爱新觉罗被革了命,除了像川岛芳子这样的大汉奸。

就连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度还还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搞了个伪满州政权,做起了伪皇帝,最终还是被新中国特赦,成为一名普通的公民 ,还给安排工作,真是太幸福了!

想想朱元璋的后代们,在满清入关后,被八旗军屠杀的所剩无几。对比下来,爱新觉罗们真的是太幸运了。

只能说,他们碰上了一个好时代,让他们在清朝覆灭后得以继续逍遥自在的过日子。他们中有的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闯荡出了一番事业,比如说爱新觉罗·宝珣;有的人,则是打着爱新觉罗的名号,招摇撞骗,身家过亿,比如爱新觉罗·恒绍。



1、爱新觉罗·宝珣

爱新觉罗·宝珣,据说是嘉庆皇帝的元孙,等到他出生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


1974年,爱新觉罗·宝珣因为一个巧合,被《年青的一代》剧组看上,成为了一名演员。然而,宝珣的父亲认为演员有辱自己皇族的血脉,坚决不同意宝珣当演员,并与宝珣断绝关系,将他扫地出门。

爱新觉罗·宝珣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当了一名演员,并逐渐闯荡出了一番名气,先后出演了《南海风云》、《峥嵘光阴》、《走在战役前面》、《第十个弹孔》、《彻夜星灿烂煌光耀》、《花枝俏》、《包氏父子》等电影,隐隐有成为当红影星的样子。



然而,爱新觉罗·宝珣的演员生涯只持续了10年,便戛然而止,令人惋惜。原因当然还是与他的父亲有关 。



2、爱新觉罗·恒绍

爱新觉罗·恒绍,自称是乾隆皇帝的七世孙 ,手上带着一只玉扳指,号称是当年乾隆皇帝带过的。

爱新觉罗·恒绍可不简单啊,打着乾隆的名号,拿着一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秘方,号称宫廷秘方,能治各种各样的病。靠着这边秘方,爱新觉罗·恒绍满世界卖药,赚了个盆满钵满,身家过亿,还写了一本《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


为了更好的卖药,爱新觉罗·恒绍还给自己杜撰了一个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然而,我并没在正规渠道查到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也许只是个野鸡大学。

也许是为了感谢祖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爱新觉罗·恒绍经常会搞一下祭祖活动。每当祭祖时,他会身穿龙袍,接受“群臣”的跪拜!


小镇月明


一般王朝更迭,新王朝为巩固民心,安定天下,会给旧皇室宗族一些好处,比如封个侯位爵位什么的,来笼络人心,让他们不再生事,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清王朝却并没有这么做,据历史学者阐述,自清朝入关开始,短短五年,他们杀死的明朝有名皇族就有50多人,而他们的家室更是连根拔起,满门抄斩。

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屠杀的明朝皇室就有1万多人。我们可以说,清朝200多年的统治,完全是建立在人们的鲜血之上的。时过境迁,二百年后,辛亥革命打响,清朝覆灭,溥仪退位,封建王朝的历史就此结束,而与清朝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民国政府对清朝皇族的态度就相对比较温和了,它采取不杀不抓的态度,就算是皇帝溥仪和皇太后,都没受到新政府的压制和打击。甚至,清朝的皇室宗族还享受着很优厚的待遇,这种待遇与古代不同,算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极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清皇室的待遇上究竟和那些封侯拜爵的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从民国政府和清皇室签订的约定就可以看出,皇室宗族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继续像以前一样过日子,溥仪依旧可以用皇帝的尊称。至于紫禁城里面的小国,内务府,宗人府什么的,民国也不会干扰,所有旧王朝的机构,民国都会让它自由运转。旧时人们很重视祭祀,所以对于清朝历代皇帝的庙堂陵墓,民国保证永远祭祀,还会设卫兵保护。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民国政府还给清皇室保留了一支禁卫军,让他们保护皇族的安全。为了让紫禁城的一切如常,民国还会每年给皇帝他们400万白银,这可是给足了皇族面子。要知道在当时,400万两银子,那可不是个小数目!虽说后来民国政府由于财政紧张,拿不出银子了,但却也没有赖账,选择拖延支付。

综上所言,民国政府是真的给了清皇室极大的面子,无论是对皇帝的安排上还是其他方面,那可都是安排地很到位,妥妥的无可挑剔。

为此,溥仪的老师庄士敦都忍不住感叹,说对皇帝这样对待,这是世界各地革命者都没做到的事情,并在中国做法和西方做法进行对比之后,对中国革命党的做法钦佩不已。


咻咻拳皇解说


后宫都解散,只留一位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