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和朱祁鈺兩位皇帝誰能力強一點,對大明王朝貢獻大一點?

封狼居胥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位都是明朝的皇帝,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明代宗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鎮的母親是孝恭章皇后孫氏,而朱祁鈺的母親是賢妃吳氏,這兩位就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有一點很有意思,朱祁鎮作為明朝第五位皇帝的長子,順理成章成為明朝第六位皇帝,但是同時朱祁鎮也是明朝第八位皇帝,而明朝第七位皇帝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鈺,為什麼朱祁鎮會當兩次皇帝呢,當然不是因為他有分身術,這和明朝時期著名的一個歷史事件——土木堡之變有關,這個事件的男主角就是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明朝兩任皇帝,第一次是1435年—1449年,當了14年,第二次是1457年—1464年,當了7年之後病逝了,一共當了21年,中間的8年,1449年—1457年當皇帝的就是明代宗朱祁鈺了,明英宗朱祁鎮雖然當皇帝比較長,但是說到對明朝的貢獻,還是明代宗朱祁鈺的比較多。

明代宗朱祁鈺雖然只當了8年皇帝,但也是明朝少有的明君,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屢次進犯明朝邊境,明英宗朱祁鎮親自帶領25萬大軍北征瓦剌,在土木堡時,25萬明朝最精銳的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跟隨前去的文官武將戰死,包括四朝老臣張輔。

土木堡之變後,皇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在孫太后和于謙的支持下,朱祁鈺登上了皇位,瓦剌太師也先用明英宗朱祁鎮要挾明朝不成,率領十多萬大軍攻打明朝都城北京,明代宗朱祁鈺任用於謙等人,組織北京保衛戰,打敗了瓦剌大軍。

隨後明代宗朱祁鈺在於謙等大臣的建議下,派人去瓦剌迎回了明英宗朱祁鎮,但是朱祁鈺不願意放棄帝位,就把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七年,1457年,在石亨等人的策劃下,發動了奪門之變,讓明英宗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

朱祁鎮復位後,又殺害了朱祁鈺以及於謙等大臣,明代宗朱祁鈺在位的幾年間,任用賢臣,勵精圖治,穩定了明朝的局面,而明英宗朱祁鎮第一次當皇帝時,就連年征戰,導致明朝國力耗損,不僅如何還寵信宦官王振等人,導致宦官專權。

復位之後又殺害於謙等賢臣,雖然後期明英宗朱祁鎮開始任用賢臣,消滅了石亨、曹吉祥等奸臣,廢除宮妃殉葬制度,但是相比明代宗朱祁鈺還是差一些。


戰國霸王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倆,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長子,生母是孝恭皇后孫氏;朱祁鈺是明宣宗次子,生母是賢妃吳氏。原本兄弟倆感情挺不錯的,兄友弟恭,朱祁鎮當他的皇帝,朱祁鈺當他的富貴王爺,只是正統十四年發生的“土木堡之變”,兄弟二人的命運走向發生了重大變化。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軍擒獲。明廷陷入慌亂的局面,國之無主,朱祁鎮之子年幼若登基或面臨主少國疑。在這風雨飄搖之時,朱祁鎮的異母弟弟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為帝,即明代宗。兄弟倆分別都有在位執政,那麼兩人誰的能力更強,對大明朝的貢獻更大一些呢?

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的部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張太皇太后及三楊輔政時期、親政時期、奪門之變後。

朱祁鎮登基時年紀尚幼,在太皇太后張氏及“三楊”輔佐時期,張太皇太后為人十分公正,她大權在握期間,宦官佞臣外戚都不敢作妖。太皇太后死後,“三楊”年邁去世後,朱祁鎮終於完全掌握大權,這期間寵信奸佞小人、殺忠臣、打敗仗等等,他都做過。“奪門之變”後,朱祁鎮似乎“開竅”了,開始任用賢臣,朝政上出現了清明時期。

明代宗朱祁鈺

雖然為了一己私心,朱祁鈺軟禁了被釋放歸來的明英宗、廢了明英宗之子太子之位,但在朝政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

臨危受命的朱祁鈺接過了風雨飄搖的明廷政權,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保住了大明江山免落入瓦剌人之手。攘外的同時,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吏治一派新的景象,同時也維護朝廷的穩定。

阿淺說

綜合兩位皇帝的經歷來看,其實兩人的能力應是不相上下,只是因為成長和身處的環境不同,早就了不同的心態。

朱祁鎮早年被張太皇天后“壓”著,好不容易親政, 自然想大幹一番,但終究閱歷和識人不足,中期出現了混沌的局面;而朱祁鈺本身能力也是不錯,在風雨飄搖之中,被迫“成長”,他必須盡力去力挽狂瀾局面,否則一切都將失去意義。而明英宗在經歷土木堡之變、南宮七年、奪門之變等事情之後,心態成長了,也提升了,所以後期也將任賢選能貫徹到底。

而綜合上述經歷和貢獻來看,明代宗朱祁鈺雖然在位時間短,但對明朝的延續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所採取的措施於明廷是有益,保住了大明江山,保住了百姓的安居。整體來說,阿淺覺得朱祁鈺私心讓他走了岔路,大局上他的貢獻還是不可磨滅的,比朱祁鎮的功勞,要略微強一些。


若淺話史


影視劇中的明英宗



1.明英宗朱祁鎮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皇帝。朱祁鎮九歲登基,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卻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許外戚干預國事。其堅持親賢臣遠小人,重用楊士齊、楊榮、楊溥來輔政,安定邊防,整治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大明國勢強盛。但是隨著“三楊”相繼去世,以及太皇太后的去世,明英宗朱祁鎮自己掌握權力後,雖然也能夠勵精圖治,取得了一些成績,如令南方諸省籌措糧餉,派遣南兵穩定因宣德皇帝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引發地緣地震後動盪不安的雲南承宣布政使司。

土木之變



但一直暗中作怪的太監王振受到了重用,此時明英宗好人的特質顯露無遺,王振逢迎他說什麼他就信什麼。由於北方瓦剌經常騷擾邊境搶奪人和物,又騙取明朝大量金銀,所以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御駕親征,想一舉消滅瓦剌,怎奈由於太監王振出於自私的目的讓英宗處於被動位置,王振為了讓家鄉父老看到自己親自陪皇帝出征而繞道他的家鄉走,後又原路返回,導致瓦剌軍隊包圍了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土木之變對明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後英宗發動政變從代宗手中奪回政權,但是其大肆殺戮代宗時代重用的大臣,殺害忠臣于謙,但後期執政沒有什麼大的起色,屬於一般中等。其尤為讓人稱道的是廢除了洪武以來妃嬪殉葬制度

影視劇中的明代宗



2.明代宗是個有為青年。在土木之變後,為了防止國家陷入混亂,主少疑國,于謙等大臣勸說錢太后立朱祁鈺為帝史稱代宗。

代宗繼位是個特殊歷史時期,土木之變皇帝被俘是明朝的奇恥大辱,這讓代宗意識到明朝自身要發展,要實現國強,這種強國意識覺醒了。所以,代宗繼位後,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反對南遷,高舉抗敵的旗幟,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抗擊並打敗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啟用正統以來被迫害的忠臣賢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朝野清明。維護了明朝的政治穩定,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績。

3.英宗和代宗都有自身的缺點。一個是老好人未必就適合做皇帝,一個雖取得實績,但最終迷戀地位,拘禁兄長想自己子孫後代繼承大統,各有各的私心和不足,但綜合比較來看,代宗對喚醒明朝的憂患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警示後輩要勵精圖治,否則英宗之敗會再次發生。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請參與留言討論。



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同為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朱祁鎮的母親孫皇后,少時和朱祁鎮一起長大,頗受宣宗寵愛。因此,宣宗朱瞻基不惜廢掉原配胡皇后,立了朱祁鎮的母親孫氏為皇后。而朱祁鎮也就成了宣宗明正言順的嫡長子,順利繼承了大統。

英宗繼位,第二年改年號正統,由明仁宗朱高熾的皇后張太皇太后輔政,史稱“三楊”的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主持內閣,仁宣之治得以延續。

到了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皇太后去世,三楊因為年邁,在朝中也逐漸式微。宦官王振趁機得到了明英宗的信任,開始大肆網羅黨羽,打擊朝中的賢良忠臣,朝政開始急轉直下。明英宗開啟了大明朝第一次宦官專權干政。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南侵,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英宗率五十萬精銳大軍親征。回師途中,因為王振的私心,致使五十萬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所敗,數十萬明軍戰死,英宗被俘。土木堡之變致使明朝精銳幾乎喪失殆盡,實力銳減。

瓦剌首領也先趁機率軍南下,包圍了北京城,意圖逼迫明朝廷南遷。毫不誇張的說,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差點讓明朝成了第二個宋朝。朱祁鎮所犯的過錯,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消弭的。

幸好,危難之際,英宗朱祁鎮之母孫太后在於謙等人的建議下,立郕王朱祁鈺登基為帝,年號景泰,並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朱祁鈺啟用於謙等賢臣忠良,與瓦剌戰鬥到底,最終在北京保衛戰中粉碎了瓦剌的進攻,解除了大明的危局。

明代宗朱祁鈺,在危難之際,敢於做出抵抗到底的決定,敢於大膽啟用於謙等主戰派大臣,就已經顯示出了自己的氣魄。僅憑這一點,朱祁鈺已經略勝朱祁鎮一籌了。

朱祁鈺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開始啟用能臣良將,特別是重用於謙,清算宦官王振餘黨,很快穩定了朝局。接著,明軍又數次擊敗瓦剌的進攻,被俘的明英宗完全失去了作用。明英宗能夠被順利迎回,也是因為朱祁鈺坐鎮下的大明勢力依然強大的結果。

朱祁鈺之後對軍隊、邊鎮進行改革,建立了統一的軍事指揮制度,復設大同、薊州軍屯,耗死了也先,解除了瓦剌對明朝的威脅。同時,明代宗厲行節儉,鼓勵農桑,減免賦稅,救濟天災,明朝經濟快速得到發展。隨著明朝國勢的強盛,周邊藩屬國也紛紛開始向北京朝貢。

可以說,在朱祁鈺治理下的明朝,暫時迎來了一個小的復興期。

當然,朱祁鈺也是有私心的,他將回朝的英宗軟禁在了南宮。同時,他為了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惜賄賂朝臣,廢除了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的太子位。只是朱見濟夭折,而朱祁鈺又突然重病,讓被囚南宮的朱祁鎮有了翻盤的機會。

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並改元天順。朱祁鎮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蠱惑下,冤殺了忠於大明,並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大功的于謙。好在,朱祁鎮在大學士李賢的提醒下,突然醒悟,開始反省和糾正自己的所做所為。

朱祁鎮在天順年間,任用李賢、彭時等賢臣,讓明朝得以繼續穩定發展。同時,他先後懲治了石亨等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吏治的清明。

我們不能不認可,朱祁鎮的情商很高,內心比較善良。他在被俘時,竟然都能夠說服瓦剌人善待他。

朱祁鎮重登帝位之後,開始實行仁政。首先,他釋放了建庶人,即被囚禁的明惠宗朱建文幼子朱文圭一脈。接著,英宗聽從錢皇后的建議,恢復了明朝第一廢后明宣宗朱瞻基原配胡皇后的名號。在臨終之前,又下旨廢除了明太祖朱元璋重啟的妃嬪殉葬制度,獲得了後世的盛讚。

瞭解了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兩人各自的一生,誰的能力更強點,誰的貢獻更大點,也就明瞭了。

相對而言,朱祁鎮的個人能力肯定要比朱祁鈺強。朱祁鎮情商高,城府深,在經過磨難之後,政治能力也突飛猛進。從他能夠在被俘後自瓦剌安然歸來,以及被困南宮,能夠隱忍到奪門之變,重登帝位就可以看出來了。

但是,朱祁鎮能力高,卻有點“昏”,在前期看不清是非對錯,盲目寵信宦官,到他死都沒有悔改,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的巨大災難。之後,他又錯殺于謙等賢臣。雖然在天順年間,朱祁鎮盡力進行了彌補,卻還是對大明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相反的,朱祁鈺雖然沒有朱祁鎮個人能力高,雖然有偏狹急躁,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是相對單純的個性,讓他認準了一個道理,面對外敵入侵,就要抵抗到底,守住大明江山。同時,他也要擔負起一個帝王的責任,治理好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應該就是這些相對樸實的想法,讓他堅定的任用於謙等賢臣,將原本被明英宗朱祁鎮帶偏方向的大明朝,重新帶回了正途。

綜合下來,明代宗朱祁鈺雖然在個人能力上不如明英宗朱祁鎮,但是,對於大明的貢獻方面,卻是要遠遠大於朱祁鎮。

朱祁鈺和朱祁鎮的事蹟,其實也給予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一個人能力再高,如果前進的方向錯了,反而破壞力越大。而能力稍弱,也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認準了正確的方向,去做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同樣可以做出巨大的貢獻。


奕天讀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是個善交朋友的糊塗皇帝,任內喜用奸佞小人(如:王振、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誅殺忠烈賢臣(于謙、王文等),朱祁鎮聽信王振造成“土木之變”。自己在土木堡之戰中被蒙古瓦剌的首領也先俘虜,被俘期間與瓦剌看守他的看護人員交上了朋友,通過他們才把自己被俘消息傳了出去。後因其弟明代宗朱祁鈺繼位,任用於謙等堅決與瓦剌軍作戰,瓦剌首領也先見幽禁朱祁鎮無利可圖,在弟弟顏鐵木耳等人的勸說下,釋放了幽禁一年的朱祁鎮。七年後(釋放後),朱祁鎮乘代宗朱祁鈺病重,夥同陰險小人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囚禁朱祁鈺,在南宮復辟成功。後來發生徐有貞專權,石亨叛亂,曹吉祥政變等。差一點要了朱祁鎮的老命,大明王朝差一點被斷送。所以,我認為,朱祁鎮做個私下朋友沒說的。作為皇帝,他的確算不得什麼。

明代宗朱祁鈺(1428-1457)在哥哥朱祁鎮被俘後登上皇位,時稱明景帝。他受命於危難之際,重用於謙、武興等賢臣、武將。堅決抗擊蒙古瓦剌軍,有效的打擊了蒙古也先的氣焰。邊境從此安寧,老百姓獲得了難得的安靜日子。可惜八年後,在自己(朱祁鈺)病重不備的情況下,被朱祁鎮囚禁(史稱朱祁鎮復辟),1457年,年僅30歲,執政僅8年的明景帝(代宗)死去。因死因成謎,史書說是病逝,民間野史說是被朱祁鎮的太監蔣安勒死的,具體哪個是真不得而知。所以,我認為朱祁鈺是個有才能,敢擔當,挽狂瀾於既倒的有作為的皇帝,可惜因病大意被朱祁鎮等暗算。



yoo嘿嘿


當然是朱祁鈺啦!

朱祁鎮唯一能讓世人所稱道的,就是在臨死前下遺詔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這恐怕就是朱祁鎮皇帝生涯中唯一的亮點。但說實話廢除殉葬制度只是讓那些妃嬪得以倖免於難罷了,這與天下無益,更是抵不掉他對於整個大明天下造成的傷害。



1449年那場“土木之變”讓整個大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等五十餘位朝中柱石悉數戰死沙場,朱棣所留下的五十萬大軍亦全軍覆沒,其中就包括明朝最為精銳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等三大營部隊。由此,土木堡之變後,永樂朝積累下的底蘊,在朱祁鎮的胡鬧下,被毀於一旦,而後因明朝精銳軍隊損失殆盡,明朝的邊防政策自此有主動出擊,變為被動防禦。



再之後,朱祁鎮靠著“奪門之變”重登皇位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他又喪心病狂的將於謙等忠於朱祁鈺的朝中忠臣悉數斬殺,而要知道,于謙等人可都是能臣、幹臣,是大明朝的柱石,殺他們等於是自毀長城,可朱祁鎮卻偏偏這麼做了。隨著朱祁鎮對忠於朱祁鈺群臣的殺戮,再加上之前因他錯誤的指揮,致使開國武人勳貴集團和靖難功臣集團在土木堡之變被誅殺殆盡,由此整個大明朝再無忠臣可用。

因開國、靖難武官在朱祁鎮兩次清算中被屠戮殆盡,此後,朱祁鎮只能靠宦官來制衡文官集團,由此宦官之禍開始在明朝氾濫,宦官開始有了與百官抗衡的實力,並有了禍亂明朝天下的資本。而後,因皇帝重用宦官,文武大臣和君主開始離心離德,國勢日蹙。



由此,可以說,明朝真正的衰落就是從朱祁鎮開始的,對於大明來說,朱祁鎮絕對是不可饒恕的千古罪人。

若說,朱祁鎮是讓明朝開始衰落的罪人,那朱祁鈺就是讓明朝得以中興的功臣,如果不是他,被朱祁鎮弄得支離破碎、衰落不堪的明朝,恐怕就會變成被異族隨意欺壓的存在了。

朱祁鈺,他絕對是一位英主,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他都算的上是位名君。瓦剌兵圍北京之時,朱祁鈺臨危受命,在危急關頭,他臨危不亂,力挽狂瀾,知人善用,啟用於謙等能臣幹吏,然後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最終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轉危為安,讓明朝不至於陷入亡國的境地。



而後,在擊退瓦剌後,朱祁鈺又開始對於明朝上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大力的整頓和改革,由此使得被朱祁鎮弄得支離破碎的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

在政治上,朱祁鈺廣開言路,招賢納士,重用於謙等能臣,同時清除為禍天下的宦官勢力,如此使得明朝的吏治為之一新;經濟上,朱祁鈺對常年受災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的百姓,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賦,同時下詔停止了前朝的各類採辦,減免宮廷開支。



正如《明史》所言:“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對於明朝而言,朱祁鈺就是一個有“再造社稷”之大功的英主。

綜上所述,朱祁鈺的功勞、能力絕對是要比朱祁鎮大的多的,說句可能有失公允的話,朱祁鎮可能連給朱祁鈺提鞋都不配。


澳古說歷史


這個問題我在前面“問答”中已做過回答。這裡我就只介紹朱祁鎮與朱祁鈺皇位交替的簡要過程和我個人的看法:

明英宗朱祁鎮是個善交朋友的糊塗皇帝,任內喜用奸佞小人(如:王振、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誅殺忠烈賢臣(于謙、王文等),朱祁鎮聽信王振造成“土木之變”。自己在土木堡之戰中被蒙古瓦剌的首領也先俘虜,被俘期間與瓦剌看守他的看護人員交上了朋友,通過他們才把自己被俘消息傳了出去。後因其弟明代宗朱祁鈺繼位,任用於謙等堅決與瓦剌軍作戰,瓦剌首領也先見幽禁朱祁鎮無利可圖,在弟弟顏鐵木耳等人的勸說下,釋放了幽禁一年的朱祁鎮。七年後(釋放後),朱祁鎮乘代宗朱祁鈺病重,夥同陰險小人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囚禁朱祁鈺,在南宮復辟成功。後來發生徐有貞專權,石亨叛亂,曹吉祥政變等。差一點要了朱祁鎮的老命,大明王朝差一點被斷送。所以,我認為,朱祁鎮做個私下朋友沒說的。作為皇帝,他的確算不得什麼。

明代宗朱祁鈺(1428-1457)在哥哥朱祁鎮被俘後登上皇位,時稱明景帝。他受命於危難之際,重用於謙、武興等賢臣、武將。堅決抗擊蒙古瓦剌軍,有效的打擊了蒙古也先的氣焰。邊境從此安寧,老百姓獲得了難得的安靜日子。可惜八年後,在自己(朱祁鈺)病重不備的情況下,被朱祁鎮囚禁(史稱朱祁鎮復辟),1457年,年僅30歲,執政僅8年的明景帝(代宗)死去。因死因成謎,史書說是病逝,民間野史說是被朱祁鎮的太監蔣安勒死的,具體哪個是真不得而知。所以,我認為朱祁鈺是個有才能,敢擔當,挽狂瀾於既倒的有作為的皇帝,可惜因病大意被朱祁鎮等暗算。


聊以自娛2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位皇帝比較朱祁鈺的能力強。朱祁鎮9歲繼位,當皇帝。前期太皇太后張太后,任人為賢用三楊,張太后駕崩,明英宗掌權,湊措錢糧,訓練軍隊,準備解除,蒙古瓦喇的威脅。1449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率50萬精銳之軍抗擊瓦喇。隨駕的文臣武將,去了大半,明朝的精銳之師去了三分之二,火器壓倒瓦喇,瓦喇只有二十萬人馬。明軍在土木堡,處於不利的險地,四面高土木堡低。而且寵幸太監王振,為了顯擺,改變行軍路線,被瓦喇偵知,與皇后妃子在一起,斷絕與文臣武將的聯繫,王振隔斷皇帝與文臣武將的聯繫。朱祁鎮致使兵敗被俘,成明朝的奇恥大辱,死傷士兵幾十萬。對明朝來說,明英宗不是有功,而是有罪。瓦喇太師也先,挾持明英宗朱祁鎮,要挾明朝的守城的文明武將。朱祁鎮成為瓦喇敲詐明朝的籌碼。明朝由強走弱。朱祁鎮任用寵幸奸臣如王振、曹吉祥、徐有貞、石亨。王振造成土木堡之變,曹吉祥把持朝政,逼死明英宗,徐有貞篡權,石亨叛亂。明英宗殺賢臣于謙和王文。明代宗朱祁鈺由監國之王在大臣于謙孫太后支持下,繼承皇位,叫明代宗。明朝由於有新君王,不受瓦喇的要挾。明代宗朱祁鈺抗擊瓦喇的入侵打了一年把瓦喇趕走,重振了明朝,救了明朝。朱祁鈺重用賢臣。這就是朱祁鈺明代宗對大明王朝的貢獻。


喇叭與利劍


提這個問題就說明沒有好好了解明朝歷史,在我看來,明朝最無能的皇帝最有罪的皇帝就是朱祁鎮,比朱由檢還不如。這個人外戰外行內戰內行關鍵是土木堡之變讓整個武將勳貴集團覆滅,造成文官開始獨掌朝堂大權。武將不能入中樞的結果就是讓明朝又走上了宋朝的老路。當初他老子朱瞻基在世的時候,武將就是貪汙腐敗也要包庇,就是明白文官殺了多的是人才頂替,有才能的武將殺了就很難培養。


尚書留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