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價值,與哪些因素有關?

姜佔平


不少人參加拍賣會或到古玩市場觀賞書法時,經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麼難看的字,還這麼貴?一些人也會碰到不少寫得很漂亮或很有功力、特色的書法卻並沒有市場?出現類似情況,說怪也不怪,因為市場對書法的價格判斷有它自己的標準。那麼決定書法的價值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作品的藝術價值

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漢字藝術,好壞自然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作品的技法是否成熟。主要表現在繼承古人上,是否有紮實的功夫,這是作品耐以存在的基礎;其二,是是否有獨特的面貌。創新是藝術的靈魂,因此一個書法家的作品置身古今能否有獨特的面貌也是關鍵因素;其三,作品風格不斷有新突破。人是發展的,藝術自然也是境界日新,這方面反映一個書法家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如果作品面貌總是一成不變,其藝術質量斷然是不高的。

第二:名氣


名氣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包括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地位、個人魅力以及社會對其的認可度等等。靠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而支撐、積累起來的名氣,這類藝術家的作品是依靠藝術創造性而獲得的,往往市場具有較為長遠的持久性。但書法中也有不少是靠地位或名人效應而達到的名氣,例如各行各業的名人、官員、演藝界明星或是在專業協會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他(她)們中可能因個人愛好喜愛書法,但書法水平並不太好,甚至很差。依然能在一段時期獲得市場認可,那是因為人們買他們的書法是看是他(她)們的名氣或手中的權利。一旦他(她)們退休或是地位下降、名氣削弱後,其書法作品便一落千丈甚至無人問津了。收藏投資者對此應警惕!

第三:年代性

歷史久遠是藝術品價值的重要衡量標準。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可能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書法,但今人誰要擁有一片,那價值也不菲。三國時期陸機因著有《文賦》而在古代文學上有一席之地,其一封信件《平復帖》系中國流傳下來最早的名人墨跡。之前也有墨跡流傳下來,例如寫在竹簡、木簡、帛等上面的墨跡,大多是記事之用,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同時也體現了書法一步步發展的軌跡。

第四:稀缺性

物以稀為貴,在藝術品市場中也如是。在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中,同等名氣、同等年代的藝術家,作品相對稀缺,其價值往往更高。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其書法作品流傳甚多,因此其價格最高不過百萬元。比之稍晚的明代黃道周,因其書法作品流傳相對較少,最高價已過千萬元。當代書法作品價格為何一直不高,人們擔心書法家的創作量太大有很大關係。不少書法家成名或獲獎後,頻頻走穴,以儘量低價格出售作品。初期,為了鋪墊市場還可以,時間長了,必然會嚴重影響作品價格的逐步增長,也會令收藏投資者望而卻步。對當代書法家作品量的控制,一方面在於書法家本身。另一方面還需要經紀機構的參與和運作。並不是稀缺就值錢,還取決於藝術家的名氣和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第五:作品的時代性

書法作品的時代性是指書法作品的風格在一定時期符合主流的推崇,獲得大多數的認可,成為當時書風的引領者。每個朝代甚至一個時期都有其主流書風,例如在唐代李世民時期,“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受到皇帝的推崇,推動全國上下以學習“二王”書法為時尚,不僅當朝蒐羅他們的墨跡,大量刻制在石碑上,也獲得了後世歷代認可,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影響至今。被尊為行書之祖的《唐集王聖教序》便是懷仁和尚受皇帝的指派,從王羲之流傳下來的碑帖中,選集而成的。在當時可謂無人不學“二王”,一些學習上有所建樹並發展的書法家都獲得認可,併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權、薛稷等等,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堪稱一字千金。清代康乾時期,康熙愛董(董其昌),乾隆好趙(趙孟頫),董趙書風風靡天下。董、趙的書法受到皇帝的喜愛,他們的書體被衍生成為了清代科舉考試的規範體例,一時全國學習他的書法成風,不僅成為獲取功名的敲門磚,也是市場中的香餑餑,洛陽紙貴。學習他們的書法的佼佼者,也流傳於世,如高士奇、查升、姜宸英、陳奕禧等。

第六:作品的來源

藝術品的價格高了,自然就有贗品出現,自古以來,對作品來源考究都很注重。在當代書法中,也有不少造假行為,但與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當代書法的鑑定相對難度小些。對於當代書法的作品來源,依據主要包括:藝術家的合影和確認;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畫冊;與知名畫廊畫店的交易;知名人士的收藏、題跋;與藝術家交往的當事人和藝術家後輩、親屬的確認等等。通過這些途徑的綜合判斷,基本能辨認作品的真偽。為了免除鑑定的煩惱,許多人迷信於藝術家所作作品與藝術家本人的合影,這個也需要謹慎看待。一些通過電腦製作也能達到很逼真的狀態。那些經過市場多年曆練的個人和品牌較好的畫廊等機構也能在作品的來源上也有一定的話語權。當然,對於作品來源的研究很重要,但對作品本身的研究同樣重要。因為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最終還體現在作品本身和你對它的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認可程度。

第七:作品本身的品相和材質

品相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完好程度。材質是書法作品的載體如紙、墨、印章等。書法發展也伴隨著材質的發展。書法最早是刻在甲骨、木片、竹片上的,之後有了帛、絹,再後來有了宣紙。墨也如是,從硃砂、松煙墨到後來各種特色的制墨,對書法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印章的發展歷程也是波瀾壯闊,鈐印對書法作品的好壞也至關重要。同等條件下,品相越好、材質越高的作品越值錢,反之就要打折扣。皇帝的書法、聖旨在目前市場是價格頗高,除書法本身之外,還在於大家追慕皇帝的貴氣和聖旨所承載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書寫的材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對收藏投資來說,對藝術品的保存和保管和材質的鑑別是也需要下工夫,否則也會嚴重影響你手中作品的價值。

以上是決定書法價格的主要因素,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例如買家對一些書法家的偏好、感情因素等等。因此,對於書法作品的價值需要多重考量,同時也要從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收藏的方面來衡量。周全考慮,不打無準備之仗,便能很好地收藏投資到自己喜愛的書法的作品。個人見解僅供參考!謝謝!


蘇先生藝術空間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介紹一下藝術品評估的相關知識。

藝術品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使用價值體現為它的藝術價值,這是專業評估師評估的重點,交換價值就是指市場價格,評估師評出藝術價值之後,按照一定程序測算出交換價值,以此定出市場參考價格。一個優秀評估師測算出來的市場參考價格,應該接近或等於正常成交價格。

我認為同一位書畫家作品之間出現價格差異,主要有以下因素: 首先,書畫作品的價格與作品的大小尺寸有關,同一位書畫家的作品有大有小,在拍賣行、畫廊、書畫店當然售價也就不同。

其二,一個書畫家的作品創作大致要經過幾個時期,即學習期、成長期、成熟期、高峰期和衰退期,學習期的作品一般不被人認可,價值較低;成長期風格尚未形成,技法一般,價值也不高;成熟期風格形成、技法嫻熟,價值較高,成熟期往往也是高峰期,精品和代表作皆出於此。根據專家研究分析,一個藝術家一生中的作品代表作佔,精品佔,一般作品,應酬之作。近年來的拍賣記錄顯示,應酬之作倉促潦草,即使是名家所作拍買價格也不高,而同一位藝術家的精品的價格往往是其一般作品的十倍乃至數十倍。值得強調的是成熟期不等同晚年時期,一般來說是年紀愈大,技巧愈成熟,但這並不表示晚年的作品更好。這很容易理解,因為藝術家也難免受到社會動盪、家庭波折和個人情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謝稚柳、陸嚴少大家都公認他們的早期作品比晚期的更好。

其三,同一位書畫家的同等作品在不同的地區價格也會不同。例如,同等作品在經濟發達的廣州、上海一般高於鄭州、合肥,而文化非常發達的北京,同等作品的價格則又會高於上海、廣州。還有各地區喜好有所不同,例如,江浙和上海人喜歡海派、浙派、新金陵畫派的東西,他們喜歡收藏吳昌碩、任伯年、陸儼少、黃賓虹、傅抱石、林散之等人的作品,首都和天津人喜歡收藏齊白石、李可染、黃胄等人的東西,廣東、港澳人則喜歡“嶺南畫派”名家的作品。這種地區性的喜好也必然導致同等作品在不同地區價位的差異。 其四,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年代,因為人們審美觀念等因素的變化,市場認可的價格往往也大不相同。 其五,題材的不同也會對對作品價格產生影響,如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被傳媒多次報道、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其價格往往不斷看漲。例如,傅抱石的代表作《毛主席詩意冊》以萬人民幣成交(曾創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其六,書畫作品價格還受到愛好圈子、商業包裝等因素的制約。例如,陳逸飛的畫作充滿著東方情韻,迎合了西方鉅富們的“東方情結”,受到西方收藏界的追捧,有了高層次的目標買家,畫價自然也就居高不下。還有一種情況是,同一位藝術家,由於他的家鄉和工作地的作品流傳量較多,其相應的價格也低於其他地區,即所謂物以稀為貴。例如,某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在他的家鄉江蘇價格相對較低。此外,還有個別拍賣行炒作等非正常因素,這裡就不細述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有些因素導致的價格差異是正常的,而有些因素導致的價格差異正是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書畫愛好者購買書畫作品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要不斷地學習和研究書畫藝術的相關知識,瞭解作品的真正價值即藝術價值。此外,還必須懂得由於書畫家不同的藝術根基,資歷和功力決定了其作品的價值區別。書畫作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藝術價值的體現,名家的作品,因其知名度和藝術造詣高,其作品市價也遠遠高於一般書畫家。當然,書畫作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價值是不能完全由價格來衡量的。也就是說好的作品不一定就能賣得高價,賣得高價的也有平庸之作。如果要把收藏某某書畫家作品作為投資,還應當參考專業評估師對這位書畫家的相關評價。





高唱凱歌146368532


簡單說書法的價值主要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作者身份及地位名氣價值等等。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請朋友們指正![祈禱]










錦業書法56662


一般來說,書法的價值體現於名人效應、官本位效應及歷史大事件效應等幾方面。具體而論,首先,名人因其本身風流灑脫等諸多的特質而領先於時代,書家如張旭、懷素、杜牧等等;其次,我國的官本位思想由來已深,從政者朝朝代代不乏忠義之士,閱其書思其人也成為忠孝教材的範例,書家如顏真卿、岳飛等等。還有名士加官位二者兼備的書法史中更多,影響也更廣泛,如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書畫兼優的趙孟頫等等。第三,不僅做官也是名士還參與歷史大事件的,如前秦的李斯代表了小篆,東晉的王羲之開啟了行書,唐朝的顏真卿、柳公權、諸遂良等完善了今楷。

因此,劃時代的價值如大浪淘沙,非常人可取也!






冷冷圖說


個人認為書法的價值在於:

1.美觀大方,看上去讓人感覺舒服,親切……

2.要看內容,是否讓人有感觸、勵志、陶冶情操……

3.新穎獨特!

………

祝:在澳大利亞就讀博士的尚小林

學業有成 前途無量

學無止境

學海無涯乾坤大

無盡情絲系中華

止於至善尚小林

境外雖美常念家

~~師柏(逍遙)詩書[抱拳]

有緣才到一起來

求同存異放眼開

相處世事莫看中

只有和氣才生財

~~柏青詩

~~師柏(逍遙)書

辰龍出世騰九霄

不墜青雲膽氣豪

乾坤偉略宏大志

心飛總在萬里翱

~~柏青詩

~~師柏(逍遙)書

柏青的書道精神之《賞花悟道》

蓮 花

在世哪個無煩惱

誰人不想心欲消

社會是個大汙塘

一朵蓮花勝百草

~~柏青詩

~~師柏書🙏🙏🙏











師柏逍遙867678


以下是分析決定書畫作品價值的幾個因素。

一、作品的藝術價值。

在一般情況下,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是成正比的。一件藝術價值很高的作品,其經濟價值自然也不菲。這裡的藝術價值是指作品技法的難度與高度以及時代氣息與風格還有格調、修養等等。當然藝術價值的大小與高低,要得到絕大多數人公認。

二、書畫家的知名度。

絕大多數人書畫作品的收藏與投資的行為,說到底其實就是玩古今名人字畫,是“名人”在前,“字畫”在後。有時候一幅相當優秀的書畫作品,因為書畫家的名氣所限,價格總是上不去。而一張普普通通的書畫,只因是出自名家之手,價格卻高得驚人。

三、作品的存世量。

“物以稀為貴”在書畫市場中表現的同樣突出。一般情況下,古代書畫,宋元的價格高於明清的。按一般的供求規律,只要供不應求的作品,價格總會扶搖直上。這就是現當代的書畫家去世後,價格往往會上升的原因。

四、題材的意義。

題材不同,大大影響書畫價位的確定。好的題材在收藏圈內稱作“賣相好”,同一位畫家不同題材的作品,價格差異非常大。如陸儼少的代表作《杜甫詩意百開冊頁》以6930萬元成交,創下了中國書畫拍賣有史以來的最高拍賣價;傅抱石的代表作《毛主席詩意冊》以1980萬人民幣成交(曾創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除了形制好和尺幅大外,與好的題材也有直接關係,若換成其他題材是很難買到如此高的天價。

五、審美的地域性差異。

審美意識既有客觀的社會標準,又具豐富的個性差異。每個收藏書畫的人都保持自己主觀的愛好與趣味,特別是對地域畫風的差異的喜好尤為明顯。江浙和上海人喜歡海派、浙派、新金陵畫派的東西,他們喜歡收藏吳昌碩、任伯年、陸儼少、黃賓虹、傅抱石、林散之等人的作品,津京人喜歡收齊白石、李可染、徐燕孫、陳少梅、王雪濤、黃胄、範曾等,廣東、港澳人喜歡“嶺南畫派”名家的作品。同一人的作品在不同地方價位有時相差很大。

六、精品與應酬之別。

作品的精與劣影響著作品的價位。同一畫家的作品,精品力作與應酬之作不可同日而語。如同樣是任伯年的人物畫,精品與普通的應酬之作價格差異非常大;再如張大千晚年創作許多潑彩荷花作品,如1975年畫的《潑彩朱荷》屏風和《鉤金紅蓮》鏡心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件作品,算是精品中的精品,在2002年蘇富比秋拍和2004年佳士得秋拍中,分別以2022萬港元和1014萬港元(約)成交,排在其作品拍賣成交價格的前兩位,而那些與這兩件作品尺幅及風格都接近的一般性潑彩荷花作品,成交價也就在幾百萬元徘徊。在書畫市場上買作品,都希望買真、精、新。真是前提,精是到位,新是貨色和品相、成色等,都需要全面地衡量。

七、人為的炒作。

當代健在書畫家的作品價位是不穩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的是人為炒作的結果。現代社會的寬鬆環境和開放心態,使許多人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擇手段地包裝、炒作作品,這在畫廊與拍賣場上並不鮮見。現今有些中青年書畫家的作品價格,甚至拉抬到超過清代和現代名家的價位,這種人為炒作,不能代表其作品的真實價位。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市場的千淘萬漉,總會水落石出的,誰盲目跟風吃進,很可能會全線套牢。

八、作品的流傳情況。

收藏古代書畫講的就是“流傳有緒”,特別是經《石渠寶笈》著錄的作品,價格普遍高出幾成。就是近現代書畫作品,一經名家或名機構收藏其價格要比普通流傳無緒的作品高出許多。

九、科目及作品的形式。

國畫分花鳥、山水、人物三科,書法有真、草、隸、篆、行五體,油畫有風景與人物之分。一般來說,山水畫價高於人物,人物畫價高於花鳥;書法中,行草書價格最高,篆隸次之,楷書再次之;國內油畫作品多是人物高於風景。作品尺幅的大小與形制對其賣點有一定的決定作用。一般的情況下手卷、冊頁最高,扇面、鏡心、立軸次之,條屏、對聯再次之。


凡人老胡


作品的藝術價值

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漢字藝術,好壞自然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作品的技法是否成熟。主要表現在繼承古人上,是否有紮實的功夫,這是作品耐以存在的基礎;其二,是是否有獨特的面貌。創新是藝術的靈魂,因此一個書法家的作品置身古今能否有獨特的面貌也是關鍵因素;其三,作品風格不斷有新突破。人是發展的,藝術自然也是境界日新,這方面反映一個書法家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如果作品面貌總是一成不變,其藝術質量斷然是不高的。

名氣

名氣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包括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地位、個人魅力以及社會對其的認可度等等。一線拍賣行藏品徵集 19937160377 靠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而支撐、積累起來的名氣,這類藝術家的作品是依靠藝術創造性而獲得的,往往市場具有較為長遠的持久性。但書法中也有不少是靠地位或名人效應而達到的名氣,例如各行各業的名人、官員、演藝界明星或是在專業協會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他(她)們中可能因個人愛好喜愛書法,但書法水平並不太好,甚至很差。依然能在一段時期獲得市場認可,那是因為人們買他們的書法是看是他(她)們的名氣或手中的權利。一旦他(她)們退休或是地位下降、名氣削弱後,其書法作品便一落千丈甚至無人問津了。收藏投資者對此應警惕!

年代性

歷史久遠是藝術品價值的重要衡量標準。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可能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書法,但今人誰要擁有一片,那價值也不菲。三國時期陸機因著有《文賦》而在古代文學上有一席之地,其一封信件《平復帖》系中國流傳下來最早的名人墨跡。之前也有墨跡流傳下來,例如寫在竹簡、木簡、帛等上面的墨跡,大多是記事之用,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同時也體現了書法一步步發展的軌跡。經常在市面上的唐人寫經就為民間所書,因其年代性和史料等價值,根據他們的重要性和尺幅,市場價格都在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當然如果是名家所作,價值更是驚人。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曾鞏的《局事帖》不足一平尺,在 2009年秋季拍賣中,拍出了 1.09億元的天價。一線拍賣行藏品徵集 19937160377 創出了當時書法作品的世界最高紀錄。當然不是說年代久的作品一定比之後的作品更值錢,還要參考其他因素。

稀缺性

物以稀為貴,在藝術品市場中也如是。在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中,同等名氣、同等年代的藝術家,作品相對稀缺,其價值往往更高。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其書法作品流傳甚多,因此其價格最高不過百萬元。比之稍晚的明代黃道周,因其書法作品流傳相對較少,最高價已過千萬元。當代書法作品價格為何一直不高,人們擔心書法家的創作量太大有很大關係。不少書法家成名或獲獎後,頻頻走穴,以儘量低價格出售作品。初期,為了鋪墊市場還可以,時間長了,必然會嚴重影響作品價格的逐步增長,也會令收藏投資者望而卻步。對當代書法家作品量的控制,一方面在於書法家本身。另一方面還需要經紀機構的參與和運作。並不是稀缺就值錢,還取決於藝術家的名氣和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作品的時代性

書法作品的時代性是指書法作品的風格在一定時期符合主流的推崇,獲得大多數的認可,成為當時書風的引領者。每個朝代甚至一個時期都有其主流書風,例如在唐代李世民時期,“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受到皇帝的推崇,推動全國上下以學習“二王”書法為時尚,不僅當朝蒐羅他們的墨跡,大量刻制在石碑上,也獲得了後世歷代認可,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影響至今。被尊為行書之祖的《唐集王聖教序》便是懷仁和尚受皇帝的指派,從王羲之流傳下來的碑帖中,選集而成的。在當時可謂無人不學“二王”,一些學習上有所建樹並發展的書法家都獲得認可,併名垂至今,如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權、薛稷等等,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堪稱一字千金。清代康乾時期,康熙愛董(董其昌),乾隆好趙(趙孟頫),董趙書風風靡天下。董、趙的書法受到皇帝的喜愛,他們的書體被衍生成為了清代科舉考試的規範體例,一時全國學習他的書法成風,不僅成為獲取功名的敲門磚,也是市場中的香餑餑,洛陽紙貴。學習他們的書法的佼佼者,也流傳於世,如高士奇、查升、姜宸英、陳奕禧等。

作品的來源

藝術品的價格高了,自然就有贗品出現,自古以來,對作品來源考究都很注重。那些來源清晰、流傳有緒的作品往往都能拍出高價。對於古代、近現代書法而言,人們對作品來源的依據有:自古以來的流傳有緒;知名鑑定家的印章、題跋;名人的題跋;著名鑑賞書籍、畫冊的收錄和納入名人的收藏;藝術家後輩、親屬的確認等等。當然這些依據也不能保證作品100%的準確。所以歷來鑑定工作都是一項艱難地事情,例如誕生於乾隆年間的《石渠寶笈》書中收錄的均為清朝宮廷所藏之書畫作品。經過初編、續編和三編,收錄藏品計有數萬件之多。經過後世鑑定大家的認真考證,也有一些被認定為贗品。但這也沒影響這部書的重要性,目前拍賣市場的不少高價作品,均出自於該書收錄的作品。知名鑑定家的印章、題跋和名人的題跋也是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我們在博物館和拍賣會等地方看到的歷代不少名家的作品都能看到一路流傳下來所鈐上的名人收藏印章和一些名家的題跋。知名人士的收藏也是作品受到追捧的又一個重要參考。這從目前各拍賣公司設立的以收藏名人名字、書齋名而命名的專場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專場中的作品與同類作品相比,不僅成交價格高,而且成交率也很高,甚至達到100%。2010年秋季,北京匡時為成立5週年推出的墨林精舍藏近現代書畫專場,73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價4,724.8萬元。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拍賣公司在這類專場中,塞些粗製濫造的作品,讀者不可不細查。還有一些不法者,會印製一些過去的畫冊,收錄贗品,進而矇蔽收藏投資者。鑑定近現代書法作品,通過請書法家的後輩、親屬確認,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當代書法中,也有不少造假行為,但與古代、近現代書法作品,當代書法的鑑定相對難度小些。對於當代書法的作品來源,依據主要包括:藝術家的合影和確認;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畫冊;與知名畫廊畫店的交易;知名人士的收藏、題跋;與藝術家交往的當事人和藝術家後輩、親屬的確認等等。通過這些途徑的綜合判斷,基本能辨認作品的真偽。為了免除鑑定的煩惱,許多人迷信於藝術家所作作品與藝術家本人的合影,這個也需要謹慎看待。一些通過電腦製作也能達到很逼真的狀態。那些經過市場多年曆練的個人和品牌較好的畫廊等機構也能在作品的來源上也有一定的話語權。當然,對於作品來源的研究很重要,但對作品本身的研究同樣重要。因為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最終還體現在作品本身和你對它的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認可程度。

作品本身的品相和材質

品相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完好程度。材質是書法作品的載體如紙、墨、印章等。書法發展也伴隨著材質的發展。書法最早是刻在甲骨、木片、竹片上的,之後有了帛、絹,再後來有了宣紙。墨也如是,從硃砂、松煙墨到後來各種特色的制墨,對書法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印章的發展歷程也是波瀾壯闊,鈐印對書法作品的好壞也至關重要。同等條件下,品相越好、材質越高的作品越值錢,反之就要打折扣。皇帝的書法、聖旨在目前市場是價格頗高,除書法本身之外,還在於大家追慕皇帝的貴氣和聖旨所承載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書寫的材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對收藏投資來說,對藝術品的保存和保管和材質的鑑別是也需要下工夫,否則也會嚴重影響你手中作品的價值。

以上是決定書法價格的主要因素,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例如買家對一些書法家的偏好、感情因素等等。因此,對於書法作品的價值需要多重考量,同時也要從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收藏的方面來衡量。周全考慮,不打無準備之仗,便能很好地收藏投資到自己喜愛的書法的作品。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鶯看西遊


顯然,書法的價值與人有關。

蘇東坡一慣主張書法“無意於佳乃佳”,他甚至認為書法可以不學就能掌握:“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與子由論書》)當時,蘇東坡似乎從來都不看重自己的書法,無論何人索要,他常常都隨書隨送,並將之當作生活中一樂己樂人的愉事。

從蘇公的書法觀,吾心有得:1、書法的背後是人,是寫字的人,這人應是通詩文,有著作,是聞達的文化人。送字與人,彷彿晤面,一種人情念想。2、文字是寫給人看的,那麼文字當有辮識率,認的識的知的是書法的基本面。蘇公的帖字都可直觀辮認。3、書法不是一門藝術,因為書法是有章法可循的,不能創造性的發揮。當前醜書都是隨意發揮的緣故。若書法是藝術,更莫如說是漢字載體文化。假如某幅文字法度嚴謹,上追魏晉,下摹唐宋,也僅為“善書”,還不是流芳百世的書法作品,因為沒體現書法背後的人的價值。4、書法書寫的詩文內容要自創,不能抄襲。書法家當是文學家。當文字搬運工的筆墨不是蘇公提倡的書法形式。





海南廖培之


書法的價值與實用價值、修身價值、欣賞價值、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五項因數有關。

1、實用價值。

書法的實用價值,是由漢字的實用價值延續而來。如在漢朝,開始常用的字體是秦朝傳下來的篆書,由於文字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書寫秦朝的篆字給經濟、社會生活特別是軍事的需要帶來很多不便,於是就改成寫隸書,因為隸書寫起來比篆書更快、更方便。後來在漢朝漸漸成為了一種風氣,大家都寫隸書,甚至寫好了隸書還可以做官。但是,由於當時戰爭不斷,情況緊急時寫隸書還是太慢,為了搶時間救急,傳說漢元帝命令一個叫史游的人作“急就章”(寫快字),這樣就出現了寫得很快的草書,章草就是這麼來的。這說明,書法的實用價值是隨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到了今天,書法的實用價值就變得比較淺顯易懂了。例如,可以用書法體寫信函進行交流,可以用草書體進行速記,可以將書法作品作為禮品贈送親友以增進友誼,可以將書法作品作為商品拿去交易拍賣賺錢,可以用書法展示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等。

2、修身價值。

揚雄說“書,心畫也”,意為書法能夠表達人的心靈和情感。中國人歷來把寫好漢字作為讀書人的一個基本要求。明朝的董其昌,17歲參加會考,按文才應列第一,就因為字寫得不好而被列為第二,他的堂侄因字寫得好而被提升為第一。董其昌受到很大刺激,開始發奮學習書法,最終成為書法大家。自古以來,中國人還把書法當作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高雅藝術,把習練和創作書法作為一項修身養性的有益活動。因為集中精力習練和創作書法,可以避免胡思亂想、心浮氣躁,逐漸養成平心靜氣、不急不躁的秉性和習慣;因為刻苦鑽研和創作書法,可以培養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品格和毅力;經常書寫內容好的作品,不僅能提高書寫水平,還可以從中獲得精神的感染、道德的感化和情操的提升。所以,從古到今,許多人都把習練、創作書法當作一種豐富生活、修養人生的好方法。甚至在屋子裡掛上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也能起到愉悅心情、靜腦安神、促進身心健康的神奇作用。

3、欣賞價值。

書法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視覺藝術,其作用之一,就是供觀者欣賞。凡是內容好、寫得好的作品,一定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人們可以從這些作品的點畫線條、造字結構、章法佈局中得到美的享受,進入美的境界,接受高尚意境的薰陶;可以從作品所書寫的詩文、警句、格言、楹聯中汲取具有文學價值、哲學價值、道德價值的精神營養;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態情緒、藝術風格和創造精神並從中受到啟迪和教益。

4、收藏價值。

向書家收購作品、去畫廊購買作品、上拍賣市場競買作品,留作欣賞把玩、投資增值,就是收藏。古人就喜歡收藏字畫,比如,晉朝皇家就收藏張芝用白細絹和紙寫的簡帖4825字、其弟張昶4070字。唐太宗用重金購買了很多名人字畫收藏於內府,僅王羲之的書跡就有2290紙,裝訂成128卷。乾隆皇帝將收藏於內府的名家作品,編成《石渠寶笈》、《三希堂法帖》。米芾既是大書法家也是收藏家,不過他是通過索要等手段搞收藏的。一次,他與朋友在船上欣賞王衍的書法,突然一把將作品搶過去抱在懷裡要往河裡跳,朋友問他為何要跳河輕生,他說,“我平生收藏了很多書畫,從沒見過這麼好的作品,要是沒有這幅作品,我寧願死了算了!”朋友見他為了一幅書法作品去死很不值得,便將作品送給了他。自古以來,越是名人的作品,越是流傳時間長的作品,收藏價值越大。所以,黃庭堅的《砥柱銘》可以賣到4億多元人民幣,王羲之的摹品《平安帖》能以3億多元人民幣成交。隨著書法作品的升值和經濟的發展繁榮,今天搞收藏的人越來越多,就是這個道理。

5、審美價值。

所謂“審美”,是指認識、分析、辨別、鑑賞一件物品或藝術品美不美、美到什麼程度。書法的審美價值,是指書法作品所具有的人們對它進行認識、評析、鑑賞的價值意義和實際作用。換句話說,就是以書法作品為評審對象,看它究竟好不好,好在哪裡,好到什麼程度,有哪些地方值得欣賞、學習、借鑑;差在何處,差到什麼程度,從中應該吸取什麼經驗教訓。這樣,既能夠評賞出書法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和品質的優劣,總結出帶有普遍規律性的東西,又能夠提高評賞者的審美水平,從而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發展。


濯清齋馮毅


我個人覺得書法的價值大題分為一下幾個方面。

(一)創作者的身份,比如現在中書協會員,隨便一幅作品都要成百上千。而民間書法愛好者寫的再好也值不了太多錢,這就是身份與地位的差別。

(二)書法作品的內容,欣賞一副勵志內容的書法作品,可以使人心神安寧百看不厭,特別是那種大篇幅的行草書法和大字榜書作品。

(三)章法佈局的安排,比如一幅長篇作品要做到筆墨濃枯配合,字的大小錯落有致才能讓人看的賞心悅目。下圖是我收藏的書法作品供大家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