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财力在现在社会是什么样的水准?

天之蓝178885359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曾出现了三位风云人物,他们混迹黑社会并成为当时上海滩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位,和其他两位相比,杜月笙似乎更有影响力,也更有钱。他在当时还有一个通俗易懂的称谓:“上海土皇帝”。


我们知道和皇帝挂钩的,一般都非富即贵,有权有势,而杜月笙也确实符合这些条件,不仅有钱,还有势力,有人脉。本着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的想法,杜月笙有超过一半的钱都用在人情世故上,所以,他几乎和上海滩的人都有些交情。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他这个人很慷慨,慷慨的前提必须是有钱,那么杜月笙到底有多少钱呢?


  • 据有关资料表明,杜月笙所居住的房子,光是在设计方面,就花费了将近30万美元,而且是高价聘请从法国而来的设计师为其设计风格。

杜公馆采用中西合璧式设计,将花园与住宅连为一体,被称作梦中巴黎,成为就上海最豪华的私人公寓。而杜月笙居住的公馆除了他们个人的日常花销之外,还要聘请佣人,车夫等等。光是一个杜公馆,一年大约需要花掉200万大洋。而在民国时期,也就是大约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年间,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400元人民币,那么200万大洋也就是八亿。况且这只是他家里人的年均花销。


  • 1912年的上海,总共才有1000多辆汽车,而杜月笙一人就有九辆。

20世纪的上海,连买一个车牌都要用黄金来计算,更何况是一部车。据了解,当时一个好的车牌要二三十两黄金才能够换到,就算是这样也是“一牌难求”,光有钱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权势。所以像那些好的车牌都是上海滩有名望的人的。在当时一两黄金大概是30块银元,所以一个车牌的价格是900银元,也就是现在的36万元人民币。


再来看看杜月笙当时的座驾雪佛兰。因为当时杜月笙买雪佛兰的价格已无法考证,所以我们就来推测一下。据了解,1917年雪佛兰490轿车以490美元的定价推出,成功帮助雪佛兰公司将销售量提高到19万辆,那么就假设杜月笙当时的座驾价值490美元。而杜月笙有九辆车,如果把他们都比作是雪佛兰的话,大约是4410美元。不过当时的杜月笙,还雇佣司机和助理18个,贴身保镖十几个左右,再加上平时对车的保养,汽油什么之类的,至少也得6000美元。如果把美元直接当做大洋来算的话,杜月笙花费的金额就在240万左右。但在当时美元肯定会更加值钱,所以,他的话费是超过240万人民币的。

  • 此外,杜月笙虽然本人是一个文盲,但他却比较爱惜有才之人,所以平常会豢养门客。

因为杜月笙这个人本身就很仗义,而他自己又是穷苦出生,所以在养门客的时候不会单单只看他的才华,相反,杜月笙的门客包含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什么三教九流之类的都有。因为这件事,还被当时的人戏称为“春申君”,而养门客自然也要花费大量的钱。要知道,在古代养门客的基本都是些贵族,单是看别人对杜月笙的称呼就看得出他门客之多,所以平时的花销肯定不会少。假设一个门客需要花费100块大洋,杜月笙有门客500个,那么他就一共花费了50000块大洋,也就是现在的两千万人民币。



  • 综上所述,杜月笙在当时的花销基本相当于现代社会亿万富翁的水平,而且这还只是他平时在生活方面的花费,如果在加上其他的社交,捐款之类的就更多了。据相关资料表示,1935年, 杜月笙曾订购了120架军用飞机捐赠给国民政府,当时的国军仅有150架飞机,其中的120架还是杜月笙买的。

小姐姐讲史


杜月笙的财力有多少?先看几个数据:

  • 1935年,杜月笙向美国科蒂斯-莱特订购120架军用飞机,全部捐给国民政府。算上这120架,蒋介石一共才150架飞机
  • 杜月笙公馆一年花销两百万大洋,当时上海普通人一年花销不过100个大洋。做个简单的算法,杜月笙公馆一年的开支可以让近2万上海市民过的滋润。以1949年官方公布的1块大洋兑换200块算,就是4亿人民币!
  • 国民党军统香港区长王新衡从商,没有启动资金,杜月笙爽快答应借出200根大黄鱼,也就是金条。

种种事实表明,杜月笙真的是非常的有钱,富得流油。杜月笙的财力水平应该分为两部分:社会地位及单纯的金钱水平。

(杜月笙左一)

杜月笙原始财富积累,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为什么说财力水平还涉及社会地位呢?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点毫无疑问。他也正是因为有钱,才进入了上流社会。可以说杜月笙有着上海教父称号,完全是踩着鲜血上位。1902年,杜月笙踏进青帮,上海第一黑帮。很快他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看管赌场。随着自己的人脉不断扩大,1925年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鸦片运输,勾结军阀。这就是杜月笙发家,财富的原始积累的开始,就此平步青云。同年他能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评价他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就此他的社会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他也是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主要首脑之一,他杀害过共产党人,但他也是积极地抗日分子,他用着之前的金额财富购买飞机,药用物品,不得不说给抗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很多人都说这是他洗白的一种手段,不可否认,当抗日战争结束后,满心想着蒋介石会给自己一官半职的杜月笙最后离开了上海,他自己都说像是蒋介石的夜壶,用完就算藏着都嫌臭。

所以杜月笙的财力给他的社会地位带来非常大的好处。哪怕在现在的社会,有钱人好办事,这点不过在哪都很行得通。

杜月笙的财力水平,在现在社会的金钱水平怎么样

可以从他的住、行、两点可以看出:他住的杜公馆是高价从法国请来的设计师,专门为杜月笙量身定做的,造价30万美元。他有汽车9辆,哪怕现在,有人有9辆车都觉得是打土豪,更何况在1912年整个上海滩才1000多辆。同时还有一个数据,当时北京一套四合院才几十个大洋就可以买到,如果杜月笙知道100多年后的北京房价,如果花一半的资产去买地契,那是不可想象的巨额财富。

虽然杜月笙很有钱,但是在他临死前却让家人将欠条烧掉了,因为他知道,他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远远不行了,如果他的子孙拿着欠条要债,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留给子孙的钱也只有十几万美金而已。但是他这种钱财散尽的行为,也确实报了子孙的平安。

如果从现在角度来估算杜月笙的财力水平应该是难算的明白,但从他的车、他的杜月笙公馆、他借出去200根金条来说,估计世界首富他是没跑了!


历史每日说


关于杜月笙的财富,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好奇的问题,这个曾经上海的土皇帝,究竟有多少财产呢?要是放在今天这些财产又是什么水准?

我们今天评价一个人的财产通常就是豪车、别墅以及流动资金等,所以今天我也从这些方面来对杜月笙的财产进行一个估算,让大家知道杜月笙的财产放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水平。


一、豪车9辆

1912年的时候,上海总共只有1400辆汽车,那时候的汽车可比现在贵多了,随便买一辆普通汽车都相当于今天买一辆劳斯莱斯或者宾利。

到了1930年左右的时候,杜月笙的杜公馆有9辆汽车,并且其中有一辆雪佛兰车牌号是7777,因为杜月笙觉得七上八下,所以用纯数字7来代替自己的地位。


我们可以大概换算估值一下,9辆汽车,就按照4辆劳斯莱斯,5辆宾利来算,劳斯莱斯大约700-1000万,4辆就是2800-4000万,宾利一辆按照300万来算,5辆就是1500万,还有那个7777的车牌号估计值1000万左右,单纯从豪车而言,杜月笙的资产就有5300-6500万之间。


二、豪华杜公馆

关于杜月笙的别墅,我们不说其它的,单纯说一个杜公馆,当时杜月笙到法国高价请设计师过来设计,总价花了三十万美金左右。

按照今天的汇率,差不多就是210万,当时杜月笙每个月还要在杜公馆额外开支200万大洋(当时一个普通上海人一年的开支就100大洋),当时的一套三进三出的大房子,也就是不到3000大洋,就按照100平米保守计算,210万可以买700套100平米的房子,200万又可以买600多套,我们按照一万一平米(如今上海房价远远高于这个数)的房价计算,杜月笙当时盖房子加一年的杜公馆支出,就估值约1.3亿。


此外,他每年在杜公馆支出200万大洋,就相当于六千多万,一年单纯住宿开支就是六千多万,是什么水平,顶级富豪啊。


三、对女人大方

杜月笙对待女人也是相当大手笔,比如他在1947年追求孟小冬的时候,直接派专机去接孟小冬到上海,再带孟小冬去自己豪宅,然后送孟小冬很多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艺术品的价格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艺术品比如名画,随便一副拍卖就是几个亿,可想而知杜月笙多么富裕。


四、借钱大手笔

杜月笙是一个慷慨之人,朋友有难,倾囊相助,据说王新衡因为没钱去找到杜月笙,杜月笙直接一次性借给他200根金条(也有说500根),这些金条的价格,更是不用说,今天的的金都是按照克来算的,一克都要四五百,何况是200根金条,那更是一笔巨款。



五、最后遗产

到1951年杜月笙去世之前,只有11万美金分给自己的5个太太和10个儿子,还有一大推借条,但是借条都被杜月笙烧掉,他不希望子女们坐吃山空,关于这一点不得不说杜月笙确实做得相当优秀。

即使是11万美金,在当时也能换大约73公斤黄金,按照400一克来计算,73公斤黄金也有2920万,然而这些财富相对于杜月笙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结语

虽然杜月笙确实很富,要是放在今天,肯定在富豪排行榜上能排前十,可是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有多富有,与他同时代的黄金荣也很富有,但是后人歌颂黄金荣的很少,却对杜月笙情有独钟,归根到底,最主要的还是杜月笙重感情,为人直爽。

相比于后人的赞美,区区那些钱财,对于杜月笙更是微不足道了,因为他想要的就是名垂青史!



嗔痴历史观


杜月笙的名气不可谓不高,他的财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杜月笙的财力放在现在是什么样的水准呢?金兔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1.小儿子杜维善捐了18亿人民币


杜维善是杜月笙和四房太太姚玉兰生的最小的儿子,他也是一个古钱币收藏家。

1991年起,杜维善前后七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大量的古钱币,合计2128枚,包括丝绸之路古钱币和很稀有的萨珊王朝银币,据统计,这些古钱币的价值超过18亿人民币。

而杜维善能收藏如此多的古钱币,并且都价值连城,自然离不开杜月笙的帮助,杜月笙的财力之雄厚,由此可见一斑。

2.杜公馆每年的开销为200万大洋


杜公馆,杜月笙旧居。这是当年杜月笙居住过的地方,是杜月笙花重金从法国请来的设计师为他量身定制的,造价30万美元。

整个杜公馆一年的开销为200万大洋,200万大洋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当时上海的普通市民每年的生活费能有100大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杜月笙每年的开销,是他们的两万倍。我们可以简单假设一下,假设现在上海市民每年的开销是10000元,而杜月笙是他们的两万倍,也就是每年2亿元。

现在一年生活费2亿元,你说是什么水准?

另外,杜月笙还有九辆车,配有司机和助手18名,有保镖二三十人,而杜月笙喜欢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车牌号是7777。当时的汽车不比现在,当时拥有汽车的,都是洋人或者国内的顶级富豪,而杜月笙不管是车本身还是车牌号,那可都是最顶尖的。

3.捐了120架军用飞机


1935年,杜月笙向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订购了120架军用飞机并全捐给国民政府。

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一共只有600来架军用飞机,其中300架掌握在东北空军手中已经全部丧失,有差不多150架掌握在广东陈济棠的粤军手里,而蒋介石所能控制的大概也就150架左右,其中120架是杜月笙捐的,其财力之雄厚由此也可知晓一二。

4.去世前,将所有的欠条都一把火烧了


在杜月笙去世前,他把别人借钱时打的欠条都烧了,整整一保险柜,而且杜月笙还告诫后人不许向他们讨债。其中,光是王新衡一人,就欠了杜月笙五百根金条。

虽说杜月笙去世前手里只有11万美元,但这也是一笔不少的财产。要知道,二战期间美军的飞行员的月薪也不过150美元。

总的来说,杜月笙巅峰时所拥有的财产,放到现在,也能让他成为最顶级的富豪。


金兔历史


“蒋介石拿我当作夜壶,用过之后,就要火速地藏到床底下去。

这句话是上海黑帮大佬杜月笙,在描述自己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时说的话。

描绘“鸟尽弓藏”的无奈与凄凉有很多种意象,杜月笙偏偏用了“夜壶”,如此自嘲还不算,他还强调蒋介石用过之后,会“火速”地藏在床底下,生怕别人看见。

杜月笙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地步,被当做“火速藏在床底下的夜壶”,恰与他“黑帮大佬”的身份有关。


黑帮之所以会被称作黑帮,离不开一个“黑”字。

这个“黑”字,可以理解为黑色产业、黑色收入、黑心辣手等等。总之,就是通过非正当竞争手段,或者涉足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牟取暴利。

杜月笙所做的营生,包括贩卖鸦片、开设赌场、组织卖批、欺行霸市等等。

那年月,挣钱的行当不多,杜月笙这些赚钱的营生一个个都上不得台面,能够将其做的风生水起,背地里,离不开国民党的支持。自然,这些“支持”也不能白支持,国军除了从中捞取好处,每当有棘手的事情,杜月笙就得倾力出面解决。

通常,杜月笙解决的方法,大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因为杜月笙除了有钱,他能拿出手的东西,国民党一样都不缺,而且还能比他做的更“完美”。

比如说,1929年上海法租界水电工人罢工。

本来这件事挺容易解决的,给工人加工资就行。可是,法租界的资本家一分钱都不想多出,上海市的官员更是一毛不拔,罢工就这么陷入僵局。一连几个月,法租界终于吃不住,威胁老蒋立马解决此事。

以老蒋过去的手段,定是派出武力强力镇压。可是,这次罢工是在法租界,老蒋纵有万般手段,也不敢管。

于是,老蒋将此事吩咐给戴笠,戴笠又找到杜月笙,并对他说:“杜大哥,国家现在刚刚步入正轨(东北易帜、全国统一),你的地盘就出了这么档子事,如果再这么闹下去,蒋先生估计会不高兴。”

话都说到这种地步,杜月笙要是敢装傻充愣,恐怕,明天的太阳就见不到了。因此,戴笠的话还没讲完,杜月笙就立刻表态,表示会尽快处理此事。

杜月笙回去之后,一边是威逼利诱,迫使工人复工;另一边,到法租界送了无数人情,请求他们给工人加一些工资。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工人复工,租界加薪。

但是,工人罢工这几个月的工资,全部算到了杜月笙的头上。

当时参与罢工的工人一共12000人,罢工一共持续了8个月。就算每人每月10块大洋,杜月笙这一次也得掏近百万大洋。不过,这钱也没白花,罢工事件结束之后,杜月笙得了个“大善人”的美誉。

很多人遇到困难时,都会去找杜月笙帮忙,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回。

两年之后,即1931年夏,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流域普降大雨,波及17省,全国总人口的25%受灾,国民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水灾救济委员会,联合各个慈善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募捐赈灾。

图为杜家祠堂落成

彼时,杜月笙主持建造的杜家祠堂刚刚落成,连盖房子加请客吃饭,杜月笙已经花了几十位大洋,算是刚刚破了财,手头正紧呢。

杜月笙还没从杜家祠堂的喜悦中缓过劲儿来,水灾救济委员会就下了一个通知,特聘杜月笙为常务委员(黄金荣、张啸林等黑帮大佬也在内),负责在全国各地募捐,而且还规定了额度。

这个常务委员,杜月笙是真的不想当!

捐钱可以,捐再多都无所谓,可是这么个高帽往头顶一扣,他们要多少,杜月笙就得掏多少呀!这谁顶得住?

从1931年7月,杜月笙“高高兴兴”地赴任,一直到九一八事变为止,杜月笙组织参加大大小小的募捐活动40多起,共募集资金261万,其中杜月笙个人捐了53万;国民政府还从美国赊了小麦45万吨,利息4厘,本金虽不用杜月笙掏,可利息“转让”给了几个黑帮大佬。

水灾平息之后,杜月笙因为在赈灾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国民政府特意为他颁布了三等采玉章(黄金荣也荣获此章)。从此以后,杜月笙成了民国时期有名的慈善家,但有灾难,都需他出面解决“困难”。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当这个慈善家,就得花钱。杜月笙想不想当这个慈善家呢?以杜月笙的情商,他不会告诉任何人。

事实上,杜月笙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虽然被人“戏称”上海皇帝,可戏称终究还是带了一个“戏”字;到头来,不过别人床底下的夜壶罢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自己最后得了几个子儿?

1951年,杜月笙临终之际,只拿出11万美金分给5个妻子、10个儿子。虽然这11万美金在当时可以兑换73公斤黄金,可是对于散财无数的杜月笙来说,这笔钱还是太少太少,甚至不够一次“捐款”。

唉!有些人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揍。杜月笙若真的有很高的地位,蒋介石也不会拿他当夜壶了,至少得说他是一把“弓”吧?


祗树



杜月笙是旧时代上海滩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他目不识丁,但是却有过人的胆识。从一文不名的小混混开始,最终成长为上海皇帝,威震整个长三角。

要知道杜月笙有多少钱,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数字。杜月笙创办的三鑫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大约是3000O万银元,另外杜月笙每年收保护费就有100万块银元。

在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禁赌禁抽大烟。在当时占全国鸦片生意份额最大的杜月笙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但他也只能顺应时代潮流,开始转型。



杜月笙和别人合伙开了银行,并收购了轮船公司,还有面粉厂等很多实业。有很多公司都要求杜月笙入干股,为他们公司提供担保和保护。

现在的人可能对过去的银元没有什么概念,当年鲁迅先生花了3700块大洋在北京购进了三进三出60多间房子的四合院,这个四合院目前价值几个亿。从这里我们就不能推断出银元有多值钱,杜月笙的财产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只是因为杜月笙的钱基本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黑道上搞出来的,见不得光,因此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但根据当时的规模来看,他应该是民国的首富,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杜月笙身材瘦小,原本不是混黑社会的料。但杜月笙头脑非常聪明,极有商业天分。在民国这样的乱世中,他认为钱是王八蛋,没有还可以赚。但只要有庞大的关系网,就必然能够赚来更多的钱。

尽管杜月笙收入不菲,但杜公馆每天的开支却像流水一样。在民国时期,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有很多军阀和政要今天还在担任要职,明天就只能躲在租界里苟延残喘。

因为上海滩的租界面积非常大,上海也是中国最开放的地方,因此有很多军阀和政要在失势后都会躲在上海滩。杜月笙就会拿出大量的金钱来打点和结交这些社会名流,为自己提供保护伞。



杜月笙给当时的很多社会大佬每月都是几百块大洋,要知道当时的两三百块的大洋已经是顶薪。当时的国民政府中有很多人也是杜月笙的好友,比如宋子文和戴笠,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都是要打点的。

杜月笙没有念过书,更没有理财的概念和能力。尽管他收入多如流水,但他对财产没有概念,这就导致他多次入不敷出,差一点破产,但都凭借漂亮的拆东墙补西墙度过了难关。


杜月笙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是回到老家重修了杜家祠堂。他宴请了当时的社会名流,并聘请当时国内最好的名角来演出。表面上的风光掩盖不了背后的巨大开支,从杜家祠堂的建成到最后的庆典大约就花掉了上百万块大洋。

杜月笙家乡的人每个月都可以找他来领一笔生活经费,并且他还乐善好施,在国内做了很多的慈善事业。在抗战期间,杜月笙还自己花钱,组织自己的门下弟子参加抗日战争,配合军统在敌后刺杀汉奸。


真正让杜月笙最后面临困境的是,当时有很多人都找他借款,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数目非常巨大,但总数量不详。杜月笙在香港认识的时候,存款只有10万美金,所有的欠条都被他一把火烧掉了。

总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杜月笙大手大脚的花钱,喜欢一掷千金的去施舍,杜月笙当时的财富放在现在,肯定是世界首富,就算是比尔盖茨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论。


新知传习阁


杜月笙一生散财无数,到了1951年在香港病逝的时候,遗产却只有寥寥的10万美金。

各房太太平摊下来其实也很少,著名的京剧名角,孟晓冬,曾经和梅兰芳有过一段感情,后来成为了杜月笙的姨太太,深得杜月笙宠爱。

却最终也只不过是,得了1万美金和一样杜月笙的遗物留作纪念,那是一条金钥匙链。

所以杜月笙这个人,虽然一辈子名震上海滩,生前家财万贯,但但着实没给家人留太多遗产,相比于杜巅峰期的来说,十万美金,真的是不值一提。

那么杜月笙巅峰期,到底有多么有钱呢?

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那就是在1947年,杜月笙和孟晓冬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暧昧期,为了追求美人,杜月笙很懂如何用财力满足女子虚荣,他的做法很是展现了自己钻石王老五的实力。

他首先是派专机,将孟小冬接到上海,然后立刻住进自己的豪宅别墅之中,孟小冬是文艺女孩,不爱通俗的脂粉珍珠,杜便送她各种各样珍贵的艺术品,个个价值连城,名贵之极。

专机,豪宅,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试问在今天又是什么水平……

当然对于这种上海滩枭雄来说,女人,不过只是人生的点缀,所以花在女人身上的的钱对于杜老板来说,也并不算是钱。

因为上面只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杜老板的身家……

1911年杜老板加入八股党,得到黄金荣的赏识,1925年与黄金荣及青帮名人张啸林开始三鑫公司垄断上海法租界的各种交易,并称上海滩三大亨。

1911年他还担任了上海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

由此发迹成为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

1912年上海滩的汽车数量达到1400辆,那个年代有汽车的人,要么是洋人,要么是贵人,要么是像杜月笙这样暴富起来的人。

那个时候他刚刚起势……

而杜月笙一个人就拥有汽车数辆,并且杜月笙的车牌是7777,取自七上八下之意,要知道车牌向来是身份的象征,好的车牌更是千金难换,不仅仅说明杜月笙有钱,还说明他确实是地方一霸。

到了30年代的时候,杜月笙的公馆里已经有了9辆豪车。

除了豪车出行之外,最出名的就是杜公馆的花费。

据说杜公馆的开销一年就高达200万大洋,要知道在当时的中产之家,一年的消费也不一定会超过100大洋。

为什么这么说?

鲁迅先生在北平,全家之力买了一套三进三出的大房子,也就是不到3000大洋,后来与周作人闹掰,又买了一套小户型,也不过才800大洋。

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有钱的人了。

而杜月笙在30年代竟然光一年的开销就高达200万大洋,这简直是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数字。

他的杜公馆是高价从法国请来的设计师,造价将近30万美元,奢华程度无与伦比。

一生有五位妻妾,其中不乏著名的当年戏曲界名伶,比如说孟晓东,姚玉兰,如果杜月笙不是一个财力足够雄厚之人,又怎么可能会得到这些女子的高看,并且愿意为妾呢?

所以说他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但是杜月笙向来信仰的是财散人聚……

晚年杜月笙去了香港养老,在香港的时候有人找他借钱做生意,他一声不吭就把200根金条借给了这位老朋友,他临终的时候让儿女拿出来的不是他的存款,而是他一摞又一摞的借款单据。

最终他命人把这些单据都给烧了,这些单据中也许有着庞大的资产,但是他说自己不希望儿女们依靠这些欠条度日,终日追债,绝非易事,也非好事,不如自食其力。

所以拢共给家人留下十万美元的遗产,一切就此泯灭……


历史好奇怪


说杜月笙是民国隐形富豪丝毫不为过,是不是首富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他从事的生意比别人来钱都快都狠,而且是一本万利。


在说杜月笙之前,可以先看看最近的大新闻,墨西哥大毒枭古斯曼住监狱了,在他的住所搜出的现金有10亿美元。

他的儿子奥维迪奥被墨西哥的警察局抓捕,他的手下则是围攻警察局,进而与前来增援的安全部队发生激烈枪战,造成警察和安全部队多人伤亡。

最后为了平息事态,墨西哥总统亲自出面,一方面宣布安全部队撤离,一方面释放奥维迪奥,缓和与“毒王”家族的激烈矛盾。

事后古斯曼家族的律师还公开发表意见,说是会补偿那些死伤的警察和安全部队,不得不想问一句:你们一定是分赃不均才走到这一步的吧?

总统向毒贩和黑帮妥协屈服,好莱坞电影都不带这么演的吧?

再反过头来看杜月笙,显然他在处理与军警的关系上则要圆满的多。

在1920年代前后,杜月笙已经控制了上海滩烟土贸易的上下游渠道,直白点说他是最大的烟贩也不为过。


比如说江浙战争前杜月笙与卢永祥合作,鸦片是民国明令禁止的生意,因此不管是军政大员还是地痞流氓,都不敢明着干。

但禁止的范围只包括北洋政府控制的范围,那些不受他控制的范围,比如说杜月笙所在的租界,就可以大行其道。

杜月笙早已将烟栈土行开满了法租界的大街小巷,但是上游渠道,比如说运,租界弹丸之地,开几个烟栈土行绰绰有余。

运销路线则显然鞭长莫及,运烟要经过北洋政府控制的势力范围,江浙战争前与卢永祥合作,战争后与孙传芳合作,大家互动频繁,各安其利。

杜月笙干的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他主持的三鑫公司一年的进项在五六千万银元,1927年之前他的事业中心主要在烟和赌上。

赌不计的话,就烟来说,三鑫公司杜月笙占、黄金荣、金廷荪各占三成,五六千万银元除去买路费,打点运烟通道上的军警和盗匪地痞等,大概落进三人腰包的在一千万上下。

杜月笙得三百余万,鲁迅先生一千多块大洋就买北京两进两出的大四合院了,放现在是个什么水平,恐怕能把北京所有的四合院都买下来吧!


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苦楚的童年时代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出生于原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浦东新区)。杜月笙的父亲杜文卿是一个小商贩,开了一家小米店,勉强可以维持家庭开支。在杜月笙一岁的时候,上海阴雨连绵,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防疫能力差,还发生了让人感到无比可怕的瘟疫(可以参考“非典”的可怕程度)。

杜文卿的米店也同样受到阴雨天气的巨大影响,因为空气潮湿,大米很快就发霉变质无法再出售获利,这对于一个小店经营的杜文卿来说是个致命打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杜文卿一家很快就到了“无米难以下炊”的窘境。

为了缓解生存危机,杜文卿只能去洋人的工厂打工,依靠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人。在杜月笙2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难产,再产下一个女婴后就离开了人世。杜文卿带着杜月笙和妹妹两个幼儿,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工作赚钱养家,权衡利弊之后,他把女儿送给了一个在上海经商的外地黄姓商人,从此杜月笙与妹妹再也没有相见过。


杜月笙14岁时开始在上海“混社会”,后成为上海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在14的时候拜在上海小东门一带称霸的陈世昌为老头子,而陈世昌的师父则是青帮中“大”字辈的人物。后杜月笙因陈世昌的引荐,进入上海青帮龙头人物黄金荣的公馆。杜月笙为人机灵、聪明好学、领悟能力强,很快就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和信任,委派他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

后来杜月笙不甘于过着平庸的生活,他开始纠合同伙,并拉拢勾结军阀,做起了贩卖鸦片的事,之后他还专门成立了“三鑫公司”来贩卖鸦片,这成为了他赚取大量钱财的一个主要手段。随着杜月笙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高官都成为了他的门客。杜月笙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了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滩三大亨。


杜月笙在上海滩风光无限,那么他的财力如何呢?

作为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的财力如何,也很难具体拿来和现在的富豪进行详细的对比,但是我们可以从杜月笙的一些事迹中窥探一二。

  • 《旧上海的帮会》记载,杜月笙在1928年后,开始不断结交上流人士,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1931年,杜氏祠堂落成典礼,当时政府高层和北洋军阀各系头目都以及各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都送匾作颂或者亲临祝贺。排场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 杜月笙靠着一张巨大的关系网,通过软硬兼施以及巧取豪夺的手段,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几十家企业,同时也拥有了许多董事长、理事长、常务董事、常务理事、董事、理事、监事头衔,成为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实业家”。

  • 《旧上海的帮会》记载,在1932年11月,杜月笙在陆京士等人的筹划之下成立了恒社。在1934年的恒社名册中有社员324人。到了1947年时,杜月笙的恒社人员更是增加至1500人左右。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我们不说其他的,单单就是在生活经费上的开支就是巨大的,再加上活动经费以及薪资也是需要花大钱的。
  • 1935年,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的飞机被毁严重。为了响应抗日号召,杜月笙出资从美国购买了120架柯蒂斯-莱特军用飞机,捐赠给国民政府作抗战之用。
  •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逝世,在去世前,他把手中就剩下11万大洋,8个儿子每人分到1万大洋,两个女儿,结婚了的女儿给4000大洋,没有结婚的女儿给6000大洋,其余的给了妻子。


观景说:

杜月笙在临死之前让家人把别人的欠条全部烧毁,这些欠条中最少的都有数额好几千美金,数额巨大的有500根金条。这个时候杜月笙认为钱只是个数字,留下这些巨额欠条,在还不是很太平的年代,只会给他的后代带来灾祸,把它们全部销毁,还能换来一些所谓的“人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杜月笙得势之时,以他的资源换成钱也是难以计算的,客观的来说,杜月笙的财力放到今天,也是能排进全国前十的。


观景说史


杜月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响当当的人物,他要是跺一脚,整个上海滩都会抖三抖。人们称他为“乱世枭雄、流氓大亨、土皇帝”等。

那么如此厉害的杜月笙,他的财力在现代社会属于什么水准呢?让小编告诉你。

时局紧张,乱世发家史——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前期做小伙计,后来入了青帮,由于做人上道,办事能力高,逐渐在青帮有了自己的威望,与黄金荣、张啸林成为当时上海黑帮的三大巨头。




杜月笙前半生靠贩卖鸦片(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开设赌场、码头、商场等起家。后半生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的发展。

杜月笙在人生鼎盛时期开设了恒社,从此进入了上层社会。他结交的权贵包括国民党高官,市政府、社会局,新闻界、电影界等。最多发展门生3万,势力遍布大半个中国。

当时上海可以赚大钱的营生基本上都被他们垄断了,杜月笙以此积累了大量财富。

有钱就得花,生活极尽奢靡

杜月笙说:“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有钱人的大手大脚完全显露出来啦,当然了,这是因为财富水平不在一个阶级,这在现代社会是一样的,富人买套房就跟穷人买把葱一样,自然而然。

杜月笙发迹之后,在家乡买了五十亩地,兴师动众、耗费巨资,给祖先建了杜氏祠堂。落成后,在当地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词”典礼。光花钱请的仪仗队就有5000人,上海巡捕开道,大摆宴席三天,每天千余桌酒席。

杜月笙邀请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等57位京剧名家前来演出,史称“天下第一堂会。 全上海有头有脸的人物悉数到场,排场宏大,挥金如土,极一时之盛。



杜月笙的私生活也是很丰富的,由于当时一夫一妻制还没有完全普及,所以这些富老爷还是可以妻妾成群的,像杜月笙就先后有五个姨太太、子女众多,杜公馆每年需要200万大洋(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有20亿元)花费在家庭生活中。

男人都希望有自己的豪车(有钱之后,没钱也就想想而已),杜月笙自然也不例外,但杜月笙不仅有豪车,而且还有9辆。杜月笙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车牌7777,并配有司机和助手18人,贴身保镖10个。当时整个上海滩有1000多辆小轿车,他就有9辆。

为人大方,虽为黑帮老大,但爱国之心尚存

人们记忆中的黑帮老大一般都是压榨百姓,杀人放火,自私自利,有的可能还变态。但杜月笙却不是,有可能是从小做起,自小便很会做人,这也为他积累了大量人脉,以至于黑白两道都很吃得开。

杜月笙乐善好施,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必定出面组织赈济。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购买食品、毛巾、香烟等大批组织物资,进行劳军慰问。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说部队急需防毒面具,他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赠送给八路军使用,他还捐款150多万用于抗日救国。



只要有朋友向他求助,无论是借钱还是出面摆平事情,他都会办的妥妥当当的,像曾经轰动上海滩的“卢筱嘉暴打黄金荣

”一事,就是由杜月笙亲自摆平的。

事件是这样的,黄金荣捧红了唱戏的露兰春,军阀卢永祥之子卢筱嘉色心大起,想一亲芳泽,结果露兰春根本不搭理他。 卢筱嘉便在戏院给露兰春合倒彩出她丑。黄金荣派手下打了卢筱嘉,卢筱嘉便找人绑架了黄金荣。之后杜月笙利用自己庞大的人脉圈,花费了300万大洋,赎回了黄金荣的一条命。

杜月笙巅峰时期,日本人也有所畏惧他的黑帮势力,费力讨好,想以软性政策收买杜月笙。蒋介石到上海也要拜托杜月笙摆平一些事情,解放上海时,有黑帮势力闹事,也是中央托人去香港找杜月笙搞定的。这才是真正的大佬啊!

人情世故,至死仍然遵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杜月笙

1951年,杜月笙病危,自知大限将至的他第一时间命其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取回一包东西,里面装的全是别人向杜月笙借钱的证明。

这些借条中,价值足有数亿之多,光是王新衡一人就欠他500根金条,然而杜月笙就这么云淡风轻地烧掉了,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借条蕴含着多么大的价值。但在杜月笙眼里,这些借条对于自己已经毫无用处了。

最终在香港去世,杜月笙传奇的一生就此结束了,但正因为杜月笙坚守自己的做人原则,所以杜月笙的结局算是比较好的,留下的子女也得到了好的结局。



可以说,杜月笙虽是黑帮,富可敌国,但只是一个身份,而后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他没有只是自顾自的享受,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帮助抗日,可谓“出淤泥而不入”。这大概也是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