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龙江将军能调动多少军队,为何丧失了60多万领土?

Linfeel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了“

行省+将军辖区+驻藏大臣辖区”的制度管理全国。也就是说,清王朝最初只在传统的汉地设省,而在边远地区设立将军辖区,黑龙江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共设置了14个驻防将军,分别是盛京(辽宁)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绥远城将军、江宁将军、福州将军、杭州将军、荆州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伊犁(新疆)将军、成都将军、广州将军、乌里雅苏台(外蒙古)将军,级别都在九大总督之上。

不过,只有黑龙江将军(黑龙江)、吉林将军(吉林)、乌里雅苏台将军(外蒙古)、盛京将军(辽宁)以及伊犁将军(新疆)这五个将军的辖区与行省差不多大,因此相当于是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其他9位将军的辖区都很小。


“黑龙江将军”是清朝在黑龙江地区设立行省之前(清末设黑龙江省),黑龙江境内最高的军事长官,而且主管军政一把抓,直接对清朝皇帝负责。不过,有关资料并没有记载黑龙江将军手下到底有多少兵马


根据《黑龙江驻防八旗兵额考述》讲解,黑龙江将军在康熙年间掌管着不到3000名八旗铁骑,在乾隆初年掌管着8557名八旗铁骑,在嘉庆年间掌管11432名八旗铁骑,在同治年间掌管12626名八旗铁骑。士兵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增加,但这只是统计的八旗兵的人数。

在黑龙江将军麾下,还有达斡尔族、锡伯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组成的士兵与其他的绿营兵马(尤其是清末增多)。

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在不同时期掌握的兵马数量不同,但没有具体的记载。

清朝咸丰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两国舰队逼近京津,同时东南地区又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作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沙俄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以武力胁迫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割让给沙俄。事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还特别晋封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斯基伯爵(即黑龙江伯爵)。

因此,《瑷珲条约》也是清末丧权辱国的标志之一。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清朝已经陷入内忧外患中,所以只能坐视沙俄吞并黑龙江流域以北地区(包含在原黑龙江将军辖区之内),而不是因为黑龙江将军兵少的缘故
(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人签订条约)


历史的荒野




黑龙江将军,是康熙二十二年设立的职位,官阶正一品,权力很大,整个就一个土皇帝,不过,能管辖的军队确实不多,也就一万来人。

咸丰年间,从1855-1859年之间的黑龙江将军叫奕山,作战一般,管理风格和做事风格不硬朗,就是在他任上丧失了60多万领土,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黑龙江将军奕山的早期风格不硬朗



奕山是满洲镶蓝旗人,是爱新觉罗姓,这是皇姓。奕山本人是道光帝的族侄,侍卫出身。曾经担任过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伊犁参赞大臣、伊犁将军等职。

奕山具有民族偏见,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军务大臣琦善被革职,奕山被任命为靖逆将军。奕山在此地大放厥词,说“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并招了些福建未经训练的士兵,然后就在空时饮酒作乐。

这样的将军能打硬仗才是怪事,果不其然,1841年5月21日,奕山组织人和英国干起来了,过了五天,兵败投降。

1851年,奕山二次担任伊犁将军期间,和沙俄科瓦列夫斯基在伊犁谈判。谈判过程及其屈辱,奕山一让再让,除了没有答应喀什通商一事,其它统统答应了,当年8月6日,双方在《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上签了屈辱的一笔。这样的将军如果不是皇族,早就下课了。

但是,东北大地非常不幸,在1855年迎来了这人,他成为了黑龙江将军。

黑龙江将军奕山妥协退让,60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此归了沙俄



1855年奕山到了黑龙江,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打响了。这个时期内,沙俄从边界不断蚕食土地。

1857年8月,沙俄打着“助华防英”的口号,大军向大清边界靠近,同时,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跑来与奕山谈判,穆拉维约夫要求“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谈判过程中,黑龙江沿岸沙俄的炮声隆隆,大有,如不答应就打过来的架势。

奕山很恐惧,而且也不愿意边关再起狼烟。于是在咸丰八年四月(1858年5月),和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从此,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进了沙俄的“口袋”,乌苏里江以东的区域为中俄共管。

共管纯属扯淡,奕山走了后,乌苏里以东区域和库页岛等还是被沙俄“抢”了去。



《瑷珲条约》签订后,奕山也觉得不好意思,也曾经找借口,向咸丰诉说自己的无奈,说老毛子实在野蛮,扛不住,但咸丰没有谅解他,于是最后被革职,无奈地回到了京城。后来,又复起用,1878年病死在北京。

奕山的一生是富贵的一生,也是耻辱的一生,也许曾经有过些许功劳,但60万土地的失去,让国人确实无法原谅他。


蓝风破晓


黑龙江将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普通将军职务,在清朝时期,这个官职所能蕴含的能量是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

不过在确切讲到黑龙江将军之前,我们必须得先了解一下黑龙江将军中的“将军”在清朝是一种什么样的职务。

清朝的驻防将军

黑龙江将军中的将军其实讲的就是清朝时期的驻防将军,在清朝建立之后,他们为了更好地监督全国各地的汉人军队们,他们就分别向全国各地的重要城市、地区中派去了14位驻防将军。

这14位驻防将军是完全独立于汉人军队的体系之外的,他们来到当地之后,会在当地的城市或者地区里修建只能由旗人居住的旗城,然后统帅着清朝皇帝交由他们掌管的八旗军队。

如果单纯论地位来说,这14位驻防将军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在乾隆皇帝给他们降级之前,他们的品级一直都是最高的正一品,即便乾隆后来对他们的级别作出了调整,他们的品级也保持在了非常崇高的从一品。

在他们驻扎地方的时候,如果他们与同一地区的总督同时向皇帝呈上了奏折,那么皇帝第一时间看的就会是他们的奏折,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以及他们地位的崇高。


普通驻防将军和边外驻防将军

只不过这14位驻防将军之间也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在驻防将军之中一般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普通意义上的驻防将军,另一种是驻扎在边外的驻防将军。

普通意义上的驻防将军一共有9位,他们分别就是驻扎在西安、江宁、广州、福州等内地城市的驻防将军,他们的权力并不是特别大,只能掌管一个省份中跟八旗军队有关的军务。

除此之外,还有5位将军就是我们所说的边外驻防将军,他们分别就是我们提问中所说到的黑龙江将军以及吉林将军、盛京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


他们5人所能掌握的权力是要远比我们以上所说那些将军大上许多的,在他们所驻扎的地区里,他们既是当地独一无二的地区司令,同时也是当地权力最大的行政长官,仅从军政一手抓的情况来看,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和寻常只能接触八旗军务的驻防将军们区分开来。

边外驻防将军们实力薄弱

而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也不要迷信于他们的地位崇高,虽然说他们的地位确实很崇高,但实际上他们所掌管的人口以及军队数量是非常少的。

与内地省份到处都是人的状况不同,这5个地区在清朝时期的人口极度稀少,如果在这些省份中行走,想找个有人聚集的地方其实非常困难。


而他们手中掌握的军队也很少,在那几十万到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中,谁能想到他们每人维系边疆安稳的军队竟然只有几万人?

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实际实力的薄弱。

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丢失

正因为他们的实力实在太薄弱了,所以才导致了清朝中后期一件悲剧的发生。

在英法联军入侵清朝之后不久,沙俄也趁此机会对清朝出了手。

在沙俄出手之前,黑龙江将军所统辖的领地非常广大,除了我们现如今的黑龙江省之外,还有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以及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

而在沙俄出手之后,清朝彻底丢掉了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以及失去了一部分对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掌控权。


只不过与大家想象中不同,从沙俄出手到清朝丢失这些辽阔的土地,双方间其实一直没有发生太过于激烈的战斗。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跟当时黑龙江将军奕山的妥协有关。

在沙俄发起了战争威胁之后,奕山深深知晓着自己手中那零碎几万人根本不是沙俄军队的对手。

连能不能守住黑龙江以南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守住黑龙江以北以及乌苏里江以东的那些辽阔土地了。

实力不足,是他选择向沙俄妥协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清朝内地的战事紧张,当时清朝正在小心应付着和英国、法国之间的战争,他明白,就算自己向内地发出了请求,自己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帮助。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的相加,奕山才会在恐惧沙俄、没有知会咸丰皇帝的情况下把那些土地出卖给了沙俄。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由于奕山事先并没有和朝廷商谈过,所以清政府根本就不承认奕山和沙俄之间签订的协议,一直到了1860年、在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之后,迫于巨大的压力,清政府才不得不承认了奕山和沙俄之间签订的协议。


孤客生


这个题目指的应该是《瑷珲条约》的签订吧。1858年5月28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代表中方与俄方在瑷珲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

也是这个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令人疑惑的是,区区一个黑龙江将军哪来这么大的权利把60万的领土转赠他人?

关于黑龙江,远的暂且不说,咱先说下这近的――清朝,提问里说为何黑龙江将军权利这么大?

我想这和黑龙江的历史地位有关,《瑷珲条约》的签订是在清朝后期,而清朝的祖先正是来自于黑龙江的满族。

清朝时候,曾将黑龙江作为起源禁地。隔绝了汉人,同时也将这里作为犯人的流放场所。

今天的黑龙江省会,清朝时候叫做宁古塔。顺治四年时,开始设官治理。

黑龙江将军是清代时期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官阶最初为正一品,乾隆时改为从一品。

也就是相当于省长一级,除最后一任程德全是汉人外,均是清朝的宗室、旗人。


黑龙江将军的管辖,上到军政、旗务,下到民政事务,大大小小,火器银库,权利非常大。

其次条约中之所以能割出六十万土地给人家,前提是有这么多土地。黑龙江是清朝五大边关中人口最少的地区,不过虽然人少,领土却不少。

黑龙江将军辖区东至额尔白克河二千二百里宁古塔界,西至喀尔喀九百余里撤陈汗界,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宁古塔界。

北至外兴安岭三千三百余里俄罗斯界,西南至盛京一千八百余里,又西南至北京三千三百余里。

黑龙江将军的军权

黑龙江将军权利虽然是很大的,不过手下军队人数却并不多。

由于黑龙江对汉人的抵制和本身地旷人稀(天气环境恶劣)的原因,真实上黑龙江将军能调动的军队全盛时期不过两万余人。

这包括主力军――满洲八旗,以及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编军,还有在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汉人组成的汉军绿营和少量水军。

另外,军队士兵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也使得面对沙俄的挑衅进攻时,黑龙江将军奕山恰似一出“空城计”,想打也是力不从心。

黑龙江将军奕山

条约的签订人,就是咸丰朝第二任将军奕山。清朝宗室,侍卫出身,先后担任过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伊犁参赞大臣、伊犁将军等职。

1859年五月,革职留任,同年八月被召回京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沙俄坐不住了,于是趁机蚕食黑龙江。彼时清朝正忙着与英法交战,面对沙俄挑衅也无动于衷。

沙俄见机得寸进尺,占领土地后又以“助华抗英”为由,企图进一步与中方签订《瑷珲条约》。

这个条约公平吗?显然是相当不公平,奕山也清楚,所以沙俄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时,奕山也曾口头反抗过。

他说,中俄两国的边界早就根据《尼布楚条约》进行划定:

“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

不过,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堂堂将军靠一张嘴企图抵抗,很不现实。

于是俄方用火炮说话,如此逼迫之下,奕山乱了阵脚。这个空有权利,实则懦弱的黑龙江大将军最终选择了投降卖国。


《瑷珲条约》的签订,其实是奕山自作主张,未经清朝同意就签订的结果,同时也喂大了沙俄的野心。

奕山的擅自做主的行为,无异于卖国,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抵抗抨击,同时他也遭到了大臣们的弹劾。

压力之下,道光帝只好罢免他黑龙江将军的官职,但由于他清朝宗室的身份,即使卖了国,法律也奈他不得。

奕山后来曾多加说辞,说侵略者如何蛮横残暴,企图获得咸丰帝的原谅。不过无济于事,这可是六十万领土,不是芝麻豆丁。

所以说,权利过大是有风险的,黑龙江将军一职无异于土皇帝,又有宗室外壳保护,如此一来更加肆无忌惮。


史之策


这件事说到是满清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主导此事的清政府将军,是负责黑龙江防务大臣奕山。


奕山是个满族人,而且是皇族的直系后人,是康熙的嫡玄孙。他的起点不低,是侍卫出身,很早的时候就在广州一带负责防务。这之前,满清已经经历过了鸦片战争,因为皇帝的无能,导致了很多很有才能的大臣被罢免,东南很多地方迅速被列强霸占。后来官民都对朝廷的无能表示不满,于是奕山就被调往广州。但是他对敌的办法很特殊,他认为列强是“邪物”,所以将马桶这种污秽的东西放在船上,以此来“去邪”,结果当然被打得大败。在他的无能的统帅下,列强找到了借口向满清索赔巨额白银。为了避免自己被处罚,他向朝廷谎报说是别的地方需要白银,但是不久被大臣揭发,被抓后遭到关押。

不过他并没有被关多久,后来又被派去新疆搞防务,过了几年又被派往黑龙江做将军,负责那里的防务。黑龙江临着太平洋,对于出海有着重要的作用。沙俄看中了这点,所以一直都很想得到黑龙江,甚至为此专门成了了部门。后来西方列强再度来袭,满清无力应付,沙俄就趁机带着战船过来,说可以出兵帮忙,但是要满清割让黑龙江一带。因为当时满清连西方列强都没法应对,对于沙俄更是无力抵抗。而沙俄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一直催促奕山签字,甚至经常放炮示威,吓唬满清。



奕山也知道签订这样的条约,对自己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于是他还一度拿出《尼布楚条约》来抵抗。在这个条约里,双方已经明确地划分好了边界,黑龙江是属于满清的,但是过了百余年,此时的满清国力远非当年,所以沙俄坚持索要这里。在这样的压力下,在1858年他终于没有忍住,还真的签了条约。在这个条约里面,黑龙江北部的60多万平方的国土,被完全让给了沙俄。两年后沙俄又找借口再次索要土地,这次从库页岛往东的地区也落入俄国的控制,满清只有部分呢权利。前后两次签订的条约,让满清一共损失了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奕山私底下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当然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他多次向朝廷说明原因,想为自己开罪。但是不管他怎么说,卖国条约的签订是事实,所以朝廷最终没有原谅他,直接把他召回了京城,并且夺去了他的职位。

但是奕山签订这样的条约,影响的不仅仅是黑龙江地区,更为后来的许多不平等的条款的签订开了先河,从此以后,满清落入列强的魔爪,屡屡被攻打,在战败后就必须要签署外国人的无理要求。除了许多国人战死外,还要赔偿列强大量的白银, 更有很多地区被租用、占领,满清从此彻底走向了衰亡,所以此人的“贡献”真的是很大。


小镇月明


清朝时的黑龙江将军,最多调动兵力,包括满族八旗为主力兵力,以及达斡尔、鄂温克、赫哲、鄂伦春、锡伯等少数民族编入八旗军队,加之东北已存不多的汉人组成的汉军绿营、再加上少量江河水军,不过二万人而已,而卫护的领土面积超过上百万平方公里,请问,可能吗?

一、黑龙江将军的辖区。

中国清朝时的黑龙江将军,管辖的地域相当广大。

清朝时的黑龙江将军管辖的地域,与现在的黑龙江省辖区面积不可同日而语。

清朝时的黑龙江将军管辖的区域,为现在俄罗斯外兴安岭以南、现第二松花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比现在黑龙江省辖区面积二倍还多,多的多咧。

二、黑龙江将军辖区地广人稀。

清朝入主中原后,满族军民随之大量入关,进驻中国各地,使本来人烟稀少的东北,人口骤降。

加之,满清视东北为龙兴之地,严禁汉族移民进入,人口更加缺少,以至黑龙江将军辖区,地广人稀,可以动员投入作战的兵员自然不足。


清朝的黑龙江将军辖区,北至现俄罗斯外兴安岭,南至松花江,西至额尔古纳河,东至现在俄罗斯鄂霍茨克海广大区域。

三、满清的八旗军队。

清朝,满洲八旗军总兵员也就20万人,除外驻防京师的,分归14个分驻全国各地驻防将军统领。

14个驻防将军,所辖满洲八旗兵员,最多的为盛京将军,不过1万7千满洲八旗兵员,最少的成都将军,仅二千左右满洲八旗兵力;

满清统治中国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兵员广大的汉军绿营部队。



四、黑龙江将军所辖兵力。

作为14个驻防将军之一的、黑龙江将军所辖兵力,满洲八旗兵力常约3000左右。

黑龙江将军所辖八旗兵力,最高时近万人;

这里还包括打胜八旗(本为畜牧养马的打牲八旗,为炫耀而称打胜八旗)及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赫哲等少数民族编入八旗军队。

黑龙江将军所辖兵力,加上汉军绿营部队,以及从吉林调来不多的江防水军兵力,全盛时不过2万余而已。

对于黑龙江将军广大的近百万平方公里辖区而言,这些兵力,无异于“杯水车薪”!

五、外东北及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丧失的责任是满清政府。

沙俄以战争及胁迫清政府,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先后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黑龙江将军辖区约60万平方公里领土,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吉林将军辖区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总计约近百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清朝的黑龙江将军辖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领土丧失,剩余辖区大致相当于今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等区域。

丧失近百万平方公里领土,不是黑龙江将军的事情,而是腐败无能的清朝廷最高决策当局应负的责任。


z山海


满清上至皇帝下到百姓,脑海中根本就没有领土的概念!


吼吼雁


戍边的黑龙江将军奕山手下编制一万二千人左右,上下级存在吃空饷现象,实际兵员不足一万,其中锡伯族、达斡尔士兵一千多人精于骑射,此时已经调往江南大营参与剿灭太平天国之乱,剩下的都是官N代和二人转演员,挖挖人参,套套獾子还行,没有什么战斗力,黑龙江省实际上处于空虚状态,无险可守,也无后勤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