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西方世界的精神領袖

最近在讀史書,所以想寫一點自己對歷史的見解。

亞歷山大大帝和亞瑟王一樣,連存在與否都令人質疑。不過我還是願意相信他是真實存在過的。

由瑪麗瑞瑙特女士的三部曲入坑,再從斯通導演的《亞歷山大大帝》一片完善。我久久不能忘懷亞歷山大的形象。

雖然說西方人有誇大歷史的嫌疑,但是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帶著數萬將士走了很遠,征服了許多地方,即使他的龐大帝國在他死後沒幾年就四分五裂,然而他已經將思想和文化傳播到更深更遠的地方去了。

關於他的許多故事都有一定的神話性,首先,其父菲力二世就已經是一個很傳奇的帝王,由質子到雄主的成長之路令人側目。當然,比較起父親,他更出色。

拿破崙曾說亞歷山大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他可以令被征服地方的人信任愛戴他。他的東征帶來了毀滅,但是也給被征服地區帶去了新的希望。他曾經把戰勝的財物全部分給將士們。他們問他為自己留下了什麼時,他回答留下了希望。我有一種猜想,他這樣孜孜不倦地去征服,只是因為他享受這個征服的過程。

亞歷山大大帝--西方世界的精神領袖


我想我大概明白偉人為何偉大了。偉人常常是如流星一般盡情地燃燒以釋放璀璨。而凡人只要跟隨著偉人,都會被那璀璨而震撼。怎麼會有人可以既孩子氣又堅毅?既迷信又接地氣?既敏感又堅韌?

他記得住許多兵將的名字,與他們同飲同住,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所以馬其頓人作戰情緒高亢也是很有其原因了。

但是正像許多人所想,他在政治上的能力遠遠及不上軍事上的能力。這也為他死後帝國的分裂混戰埋下了伏筆。

作為一個嚴格管束兵將在被征服土地行為的國王,他似乎不應該被稱為暴君。但的確有相當部分人如此認為。他的狂暴,在於他既可以極溫柔仁慈,也可以暴躁瘋狂。他極力對抗馬其頓舊貴族對東方的蔑視,卻也可以因為一個東方貴族的一句嘲笑把精美絕倫的宮殿付之一炬。他可以善待兵將,卻也會因為酒後的紛爭殺了曾經豁出命來救他一命的朋友。如果他長壽,不知史書又會如何評價他。

斯通導演的這部電影一上映就惡評如潮,如今看來的確冤枉了他。只是雖然很考究,演員們演的也很賣力,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即使是導演剪輯版還是略遜於《天國王朝》的導演剪輯版。對於科林,我倒沒有評論區那麼大的怨氣。畢竟大帝去世時只有33歲,肯定要年輕人來演。那時候的囧林片場外還是個壞小子,遠遠不能與歷史上的大帝相提並論。但也願意在大好年華花半年去學習,努力去演。至少他展現了一個更具人性的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西方世界的精神領袖


對於亞帝而言,他的父親母親都是愛他的。可他們的愛讓他痛苦。母親野心勃勃對他寄予厚望,父親既為他的志向和能力而自豪,又糾結於他的來歷。他想成為神話裡一樣的英雄,也做好了為志向犧牲的準備。卻在成年後為了這個志向走的越來越遠,正如影片裡說的那樣,他走了那麼遠的路,是不是就是為了逃離?

不過,他有畢生所愛。似乎偉人是雙性戀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許多藝術品都在竭力淡化這一事實。但是亞赫這一對已經被史學家蓋章。首先,在那個開放民主的希臘,男人間的友誼很常見。而且雖然亞帝有老婆有男寵,但這一對依然很真。因為他最珍視的依然是與赫菲斯提安之間的感情。他是萬軍之首,是遼闊大地的君王,卻也是個敏感的人。只有他可以是他心靈暫息的港灣。

亞歷山大大帝--西方世界的精神領袖


想看戰爭場面的人可以退了,此片除了一頭一尾有兩場大戰外並沒有什麼戰爭場面。亞帝之死一直都是謎團,而本片採取了衝擊力較大的一種說法。明知酒裡有毒還是飲下,一是因為他已經不願再去懲罰不忠的將領,二是想追隨誓言隨他而去,三是因為他明白自己征服世界的夢想已經讓許多有夢想的人看不到每明天,而只要他活著,就不願意停下。

生命短暫,有生之年,把握住了值得的人,做了值得的事,已是不易。

他來過,帶去無盡希望,他走了,留下無數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