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抓到的俘虏有什么用?

不123298572


战俘这一特殊的产物属于战争中的必然,因为一旦双方开战就肯定有没有被打死而被生擒的士兵。在古代,由于那时候还是粗鲁的封建奴隶制时代,所以战俘的结局一般都是比较悲惨的。比较著名的就是,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四十万赵国军队,最终秦国取得对赵国的彻底胜利。但我们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再加上有众多对战俘保护的国际公约存在,任何存在残杀虐爱战俘的国家都会受到全世界的唾弃。所以,一般的文明国家是不会太为难战俘的。
交战中,只要对方放下了武器就不再属于战斗人员,这时候就不可以再继续对手无寸铁的俘虏进行杀戮。往往对于战俘,还要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因为他们如果有什么损伤最终都会落在俘虏一方上,一般国家根本背不起虐杀战俘这样的罪名。尤其是我军,对待战俘是出了名的好。无论是抗日战争中被我军俘虏的日军还是解放战争和韩战中被俘虏的国军美军,我军都有非常优待。据悉,韩战时被俘虏的美军在俘虏营里边不仅有白面米饭吃,而且还特地从国内运来了烤面包机和西餐牛排等东西,总之是好吃好喝供着。而我军呢,长期能吃的只有全国人民的干炒面。据说战争结束后,战俘营里的美军竟然都长胖了。
一般被俘虏的士兵,最大的祈祷就是不要被杀掉,至于吃饭住宿这些能过去就行了。但如果遇到一些不遵守公约的不文明国家,这些被俘虏的士兵可就遭殃了。二战中的日本,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因为日军残杀虐杀了许多战俘。比较出名的就是1941年日本对菲律宾的袭击作战,那场战争结束后日本一共俘虏了7.8万名美菲士兵。为了达到折磨震慑的目的,日军对这不到8万的美国和菲律宾士兵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待。一个变态的做法竟然是,强制性要求战俘穿越巴丹半岛茂密的原始森林到达120公里外的战俘营,而且全程不给任何吃的喝的,所以有些人就渴死饿死了,还有很多人走不动被日军直接杀死,最终到达战俘营的士兵不足6万。
不过日本人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战争后期苏联也曾经在东北俘虏大量日军,并且战后并没有立刻释放他们。苏联人直接把这些战俘弄到国内搞基础设施建设去了,还有一些是从事艰苦的挖煤、挖矿作业,最后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折磨致死。除此之外,抓战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可以用来交换,当对方也有自己战俘在手的时候,双方就可以进行交换。
通过交换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应该就属当年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个以色列的那次交换了,哈马斯在一次空袭中成功俘虏了一名年轻的以色列士兵,最终迫使以色列释放了被关押的1000多名哈马斯战士。不过对一般国家来说,还是不太愿意抓战俘,因为毕竟要浪费自己的人力物力去照顾,而且还要让对方尽量少减员。

科罗廖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抓战俘毫无用处,还要好吃好喝的养着。

根据目前的国际法,不得虐待战俘,不得让战俘从事危险或者强度大的工作,当然更不要说杀害战俘了。

同时,战俘的待遇是有一定标准的。

一般来说,不能明显低于普通士兵的供应。

所以,文明国家不愿意抓战俘,抓了以后没好处。

尤其是受伤的战俘,还要为他治疗和养病,万一死了就说不清楚。

如果抓到一些女战俘,更是头疼。

看看萨沙的文章,中越战争的越南女战俘。

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我们俘虏了117个女越军。由于越军中女人很少,只有十几女战俘是正规军,其他都是民兵之内。

她们都很年轻,年龄在18到25岁。

解放军,有优待女性战俘的传统。以前解放战争时期,我们俘虏的国军女战俘,只要不是军官,一般就地释放了,还给路费。

越南女俘进所后,除按上级规定发给被服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外,还发给她们梳子、镜子、发卡、卫生纸、 内衣、内裤等妇女生活用品。

平时在时间安排上,也适当多给她们时间用来梳头、洗澡、洗衣服。同时,针对她们年轻好玩的特点,组织她们开展文娱活动,尽量消除她们的敌对情绪。

虽然不算当姑奶奶一样供起来,待遇真的很不错了,女俘普遍表示满意。

女战俘丁氏梅回国后说:这些天在中国吃不忧、住不忧,穿不愁。一日三餐有米饭,也有面食,每餐都有肉,还有鱼吃,有时还有蛋。我身体不好,比别人得到特别照顾,还吃了几次鸡肉。没有挨打受骂,遭虐待。中国人对我们和和气气,很讲道理。我在越南当兵期间,整天就是吃木薯,米饭不常吃,更别说肉了。

出于一些考虑,看守越军女战俘的都是解放军女兵。毕竟解放军战士都是20岁左右,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越南战俘也是同龄女孩。

干柴烈火整天在一起相处,恐怕迟早会出事。

可是,毕竟解放军女兵有限,营外的哨兵还是男兵。战俘营要定期检查房间,都是由男兵来检查,这就有了和越军女战俘接触的机会。

非常搞笑的是,最初越军女战俘特别害怕中国男兵女越军开始看到中国男兵就发抖,目光都不敢对视,有的甚至吓得偷偷哭。

在越南,越军长官对女兵们宣传,说中国兵对越南女人特别残暴,抓住女兵就先轮奸再活埋或者烧死。

越军女兵都是少女,没什么文化,也没见过世面,上面怎么说她们就怎么信。

哪知道,一个月内,越军女战俘根本就没事。

解放军男兵们从没越轨举动,甚至见到女战俘有些畏畏缩缩,不好意思。

女越军们的态度,瞬间开始出现180度的转变。

大家也许不知道,怀春少女最常谈论的就是男人。

这些战俘营的男哨兵,多是20左右的强壮小伙子。中国人的身材普遍比越南人高大一些。

很快的,越南女战俘就开始谈论哪个中国男兵长的帅,哪个气质好,哪个看起来顾家。 又过了一个月,越南女战俘的恐惧心理不见踪影,反而肆无忌惮起来。

以往,她们尽全力躲着中国男兵,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她们居然主动接近,甚至开始调戏男哨兵。

这些男兵,还真的架不住这种事!

当年中国很保守,城市里面谈个恋爱都要向组织上汇报。婚前性行为叫做流氓罪,可以入狱。

那个年代,南京专门有民兵,在夜晚9点以后去公园抓年轻男女,只要拿不出结婚证就先拘留,等着领导第二天来接人。

那么,农村就更保守,有点什么作风问题甚至可以批斗游街。

这些男兵都是些刚成人的小伙子,有的才十七八岁,百分之百没性经验,绝大部分连女人手都没有摸过。

遇到这些嬉皮笑脸的女越军,他们瞬间吃瘪了。

中国女看守曾经向上面汇报,认为越南女战俘:

第一,不老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不交代军事情报;

第二,自私自利,自己的财物看的很重,很少和别人分享;

第三,比较风骚,见到中国女兵就板起脸,见到中国男兵就嘻嘻哈哈,抛媚眼,语言挑逗。

有一次,姓黎的广西男兵,在中国女兵的陪同下检查床铺。这个男兵相貌英俊,被女战俘们封为第1帅哥。

在翻越南女战俘的被子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有个26岁的女越军,突然从后面抱住了他,丰满的胸部压在他的后背上,还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小伙子,你家里有老婆没有?

男兵一下懵了,手足无措。

倒是傍边女看守怒喝:你干嘛?快放手!!!

这个女越军一点不怕,还嬉皮笑脸的说:女人抱男人,(然后说了一句越语,意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随后,她才慢慢的放手!

倒是这个男兵满脸通红,也没顾上继续检查,匆匆离开了。

后来这个女越军被惩罚了一下,也就是批评教育一通而已。

这种惩罚,压根就没作用。


写到这里,萨胖义愤填膺,快放开那个帅哥。。。


萨沙


战场上抓到俘虏有什么用?我解放军的一贯政策是,让他们调转枪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早在建军初期,1928年2月,我军在井冈山上就提出了优待俘虏的政策“不打骂俘虏,受伤者给予治疗,愿留的收编入伍,要走的发给路费。”到了古田会议后,更是把这件事当成了制度化下来,当成了我军的既定政策。虽然后来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杀了张辉瓒造成很大被动,可是后来的事实表明,我们的俘虏政策贯彻实施得更加有力。

红军时期的俘虏政策,常常是给大多数不愿意参加红军的俘虏直接发还路费。红四军的军饷发放标准是每人每日一角五分大洋,而发给俘虏的遣散费则有2块大洋,相当于十几天的军饷,这些俘虏兵,不管是回老家还是重新回到原部队,基本不成问题。实话实说,这种俘虏政策,除了赔本赚吆喝,基本没有啥用。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俘虏政策基本没有变化,甚至包括对日本俘虏上。1940 年 5 月, 朱德在一次谈话中提到: “我军对俘虏兵的政 策是,凡没有不良嗜好、品行端正、自愿留在 我们部队服役者,可以收留; 其余一律遣送回家。宁缺毋滥。”典型例子就是黄桥战役后,新四军对国军俘虏不杀一人,不管多反动多顽固,一律释放。

对日本侵华士兵俘虏,我们也实施优待政策。正是如此,大量的日本俘虏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营中受到影响,开始加入反战联盟,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影响巨大的“日本八路”现象。在新四军的车桥战役中,就有一位日本反战士兵阵前讲话招降负隅顽抗的日本兵,被枪杀。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俘虏政策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采取了“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的方针。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国民党士兵在被俘虏后很快加入解放军,调换枪口,有的甚至比老红军老八路还积极。从本质来看,这就是我军俘虏政策的巨大成功。

解放战争后期,不管是解放区还是国统区,战争破坏十分严重,生产状况惨不忍睹。抓来的俘虏,如果释放,没有生路,多半就会加入国军或者被抓了壮丁;而解放区的动员能力也达到了极限。这种情况下,抓来的俘虏,基本不释放,全部补充到前线部队,大大增强了解放军的战斗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如何让解放战士迅速加入解放军,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新的生力军?这方面我军总结出很多优秀经验。通常来说有这样几个:

1, 解放战士分到连队中,连队开始组织诉苦会,老战士诉说自己被地主压迫的经历,信赖的解放战士也有同感,然后也加入诉苦。通过诉苦,解放战士们逐渐知道为谁打仗为谁扛枪。

2, 老战士和新来的解放战士朝夕相处,注意感情沟通,在生活、行军和战斗中建立浓厚的战友情。解放战士逐渐体会到解放军内部的官兵平等、军民一致原则,实现了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3, 经过长期的事件,新来的解放战士越来越发现,解放军内部太多和自己出身一样、走错路当过国军的经历,也就放下的思想包袱,加入了解放全中国的行列。得到家乡分得土地的消息,更是作战勇敢,多多立功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据统计,1950年解放军总兵力达到520万,其中解放战士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算起来大约有400万的国军将士反戈一击成为解放事业的主力军。可见,我军的俘虏政策有多成功!

正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俘虏政策的特别成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全国各地建立战犯管理所。原本那些与人民为敌、罪大恶极的国民党将军、特务和战犯,被集中起来进行学习改造,实现了从人民公敌到人民一分子的巨大蜕变,开始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新生。

《特赦1959》,讲诉的就是国民党将军们从不服到服气,从抵制改造一心求死到获得新生的过程,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历史知事


反对所有说抓俘虏没用的回答。

俘虏相当有用!比如:

抓俘虏可以降低敌方抵抗意志,减少己方战损

想象一下,假如交战双方都不抓俘虏,就相当于取消了投降这一选项。对战败方来说,既然不能投降,就只有死战到底。

想象一下吧,如果白起不接受投降,那必将面对四十万赵军的亡命一搏,秦军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获胜?

作为筹码交换己方被俘人员

交战双方互换俘虏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行为。上战场的人,谁敢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被敌方俘虏?如果不幸被俘了,还可以等着己方用俘虏把自己换回去。如果战友不抓俘虏,拿什么换你?

获取敌军情报

嘴硬不肯交待?满清十大酷刑了解一下,哈哈,开个玩笑。这点很好理解,不作详述。

扩充己方实力

梁山108将中的许多好汉就是战败后被俘上山的,如果不抓俘虏,梁山怎么做大做强?

总而言之,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活人都比死人有用。至于具体怎么用,那就要由胜利者自由发挥了。


剑起红休


传统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待投降和俘虏问题上,有些截然相反的态度。因而俘虏的意义自然完全不一样。

传统东方文化通常认为,投降是耻辱,被俘虏,就是偷生,就是懦弱,就是失去气节。只要是俘虏即便战后被释放回来,也会受到严格审查,甚至会背负一生耻辱,受到歧视。所以每次战争下来,具有战争荣誉感的东方军队,很难被大规模抓到俘虏的。


而西方军队则完全不一样,当弹净粮绝,或者明显处于战场劣势的情况下,西方的军队会很轻易地放下武器,举起白旗。一点都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认为在战场上自己尽力了,然而战争输了,自己投降、被俘虏,不丢人。而且对方军队也更愿意通过谈判、交换等手段换回俘虏。

随着现代战争文明的发展,国际公约要求不能虐待俘虏,不允许做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甚至要给到一定质量的生活待遇。


然而这个在战争环境下,实际上是得不到战士们呢理解的,所以虽然像美国这样标榜自由民主的国家,却更容易发生“虐囚丑闻”。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美军在伊拉克虐囚的照片公之于众,顿时举世震惊,舆论哗然。

所以俘虏对待西方军队除了战后做谈判筹码之外,几乎就是负担,没有任何意义。

而东方军队之间的战争中,正因为战场上俘虏少,所以善待俘虏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几乎是很难俘虏到活着的日本士兵,一场战争结束,处于绝境的日本士兵要么战死,要么自杀。


但是到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日本国力变弱和日军的战斗力变弱,就出现了不少俘虏。

而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从内心深处彻底感化日本俘虏,为大量的日本俘虏加入了“日本反战同盟会”,站到了侵华日军的对立面,为八路军工作、服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9年1月2日,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在由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召开的庆祝元旦集会上,3名日军俘虏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

这三个人就是最初成立“日本反战同盟会”的最初的三个日本战俘。到抗战结束前,在华的日籍反战人士保守估计近1500人。主要是对日军宣传侵华的非正义性和给他们个人及家庭带来的灾难。他们在战争结束后回到日本,继续从事反战和对华友好工作。


2015年9月抗战胜利70周年,超过40个曾经的日本八路军、日本新四军、日本解放军,在以小林宽澄为团长的带领下,应邀参加了我们的抗战纪念活动。


炒米视角


俘虏是战争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产物,是一个既有好处也充满麻烦的产物。古代人战争抓俘虏有什么好处?扩充生产力,抓捕的俘虏你可以充当奴隶,所以被当作是战利品对待;麻烦的化可以就地解决,比如杀神白起坑杀赵国二十万降卒。但随着文明的进步,俘虏的麻烦来了,按照国际法规定,不得擅杀、虐待俘虏,要保证其最基本的人权。

这个最基本的人权指的是什么,不得歧视给予俘虏最基本的尊严,不得从事苦力劳动,在生活起居上要最低达到普通士兵的待遇;更不要说虐待或者杀害俘虏了,这叫反人类行为,是要承担战争罪行的,接受审判的。

既然俘虏抓了这么麻烦,为什么还要抓俘虏,建设战俘营这些基本设施呢?前边提到了俘虏是战争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不是说你不想要俘虏就不要,有时候俘虏放到你面前,放了不符合战争法则,不放你就必须把他带回去,就这么简单的思维逻辑。

不过话说回来,俘虏还是有很大好处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是情报获取和政治。

先来讲讲情报获取。讲个通俗的例子吧,在我军传统中都有一个“抓舌头”的东东,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抓舌头”就是侦察部队人工获取情报的一种方式,所谓的“舌头”就是指俘虏。侦察分队越境抓舌头回来,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取特定区域、特定目标的实时情报。

通常带回来俘虏后,第一件事就是确认俘虏的身份,随后从中获取一些情报信息,尽管此处的俘虏与前面提到的“舌头”不同的是,俘虏的涵括范围比较广,军衔等级范围大、工作的范畴也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一个问题,很多情报的实效性和密级问题。因为“舌头”不是出去随便抓一个回来,而是有特定的目标的。

另外一个政治博弈。今年年初的时候,印巴在边境展开空战,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飞行员跳伞落入巴基斯坦境内,被巴基斯坦军民俘虏,而后被巴基斯坦愤怒的民众一顿乱揍,而后在舆论战之后,巴方在取得舆论战的胜利后,释放了被俘的印度飞行员,在国际上得到一致好评。

这就是一个政治博弈的典型例证。每当战争结束后,一般交战双方都有一场有关双方俘虏问题的政治谈判,在战争的结束阶段,俘虏问题将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国民。国际一个交代。

所以说,俘虏这个问题对于交战双方来说谁都不可避免,后续的细节问题还需理性看待,上述的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鹰鸽分析


战场上抓到的战俘有什么用?有的战俘有用,有的战俘没用,有的战俘的命运比较悲惨,有的战俘的命运还比较过得去。

如果在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时代,若被项羽俘虏了,那么很快就会遭到杀戮,身首异处。原因一是项羽自己对待战俘的态度,怕战俘人多了不服管理,发生叛乱更麻烦。二是他没有那么多吃的喝的供着战俘,自身的后勤保障都困难,别说再给敌人吃喝用了。

(项羽)

汉武帝时,李陵自请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遭遇了匈奴主力。在与匈奴激战数十日,援兵不到的情况下,李陵降了匈奴。

后来,汉武帝派人去刺探李陵是真降还是假降,结果去的人没有调查清楚就说李陵在匈奴正给匈奴人练兵,果然是投降了。汉武帝一气之下,灭了李陵三族。

《汉书·李陵传》记载李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李陵降匈之后,杀了帮匈奴练兵的李绪。后来还奉命去劝说苏武投降,而苏武坚决不投降,在匈奴受到了十九年的迫害,最后才荣归故里。

(苏武)

李陵投降后,与汉朝有过一战 ,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叁万馀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汉书·匈奴传》)。

结果在匈奴占据足够的优势,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汉朝却取得了胜利,大多数人认为李陵在战中严重放水,明显是故意而为之。

在汉武帝时期,俘虏了匈奴的王子金日磾。当时霍去病征战匈奴,俘虏了金日磾,就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开始,金日磾给宫廷养马,因为马养得肥,人又威严,被汉武帝看上,当上了御马总监。后又金日磾的官职迁升至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要职。

(汉武帝)

但金日磾虽然得到皇帝的宠信,但从不恃宠而骄。刘彻对他更加宠信,出则让他同乘一辆车,入则让他随侍左右,赏赐的黄金无数。

后来,金日磾的儿子也很可爱,受到汉武帝的喜爱,也让他们常伴自己左右,但是他的儿子却不像他金日磾一样自律,有些放荡,在一次与宫女的调情时,被金日磾看到并且杀了儿子。汉武帝得知实情后,是更敬佩金日磾了。




(金日磾)

历史上的战俘像金日磾这样升高官,并得到皇上倚重的,真是一种福气。而对像苏武这样被俘后,却宁死不降的义士,坚守自己的气节,也是值得人尊敬的。

而在我国古代战争中,一些女性被俘后,貌美的女人命运还不错,比如袁熙的小妾甄宓被曹丕纳为小妾。东汉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长得非常漂亮,曹操打败了吕布之后,立刻霸占了杜氏。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倒戈降清,又把陈圆圆给夺了回来。

(陈圆圆)

发生在北宋末年,1126年11月份的靖康之难,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围了汴京城,把宋徽宗、宋钦宗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等数名人一起俘虏并押解回金国。

途中,女人们遭到强暴和蹂,而经过长途跋涉到了金国之后,也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开封府状》的记载,女俘多达11635名。其中半数遭虐待、奸杀,剩下的一半,被赶到金国,进入所谓“浣衣院”从事着一些没有尊严的生活。

如果是在二战时期,重要人物被俘虏情况就不一样了。苏德战争中,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俘虏后,德军如获至宝,反复做雅科夫的工作,让他投降。在德军没有得逞后,一计不成之后,德军又生一计,他们开始印刷大量的传单,假称雅科夫已经投降,并且给斯大林写了劝降书,目的是扰乱苏军军心。



(斯大林)

敌人出招,斯大林只好拆照,没办法,为了给广大苏联人民一个交代,他只能将计就计,抓捕了儿媳和儿子雅科夫的舅舅,姨妈等人。因为如果只是给雅科夫洗清的话,可能会越更糟糕,为了革命的胜利,只能让这些亲人做出牺牲,告诉他们这就是叛徒的下场。

而在二次大战期间,苏联出兵我东北 ,狠狠的打击了日本关东军,俘虏了50多万日军。然后把他们带回苏联,强迫他们从事一些战后的繁重体力的劳动。可以说这些日军战俘对苏联的战后的重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方是优待俘虏的,在对越自卫战中,俘虏了越南的近百名女战士,对他们是非常礼遇的。有吃有喝,还有生活用品发着,她们都有乐不思蜀的感觉,因为在她们国内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秦宜禄夫人杜氏)

在战场上抓到的战俘有什么用?说实话,像这样好吃好喝的待乘着,真的没有什么用,但是既然投降了,就应该得到优待。不像在二战时期有些国家还对俘虏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立冬把他们迫害致死。

在我军抗美援朝过程中有一些被俘人员,遭到了美国的不公正的待遇。虽然国际法不允许虐待战俘,但我方战俘张子龙却不屈服敌人的淫威,被拷打,被虐待,被割了部分器官,被凌辱而死,但他始终没有投降。

做了俘虏无非是几种下场,或者被杀,或者在敌国被迫从事着繁重的没有尊严的劳动,或者投降,或者受虐待多年后回到故土,或者受到优待。但不论怎样,被俘终究不是一个光彩的事情。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历史漫谈君


俘虏的用处很多,最常见的作用就是审问军事情报。例如80年代中越战争时期,我军曾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老山前线云南边防某部侦察连5班班长李方正,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李方正是老山前线著名的侦察兵,整个防御作战中先后五次执行潜伏任务达五十多天,三次参加捕俘战斗。有一次他甚至带病连续潜伏15天,一直坚持到任务结束。

1984年10月,老山地区进入旱季。越军的进攻和偷袭屡遭挫败之后,仍不肯罢休,企图在旱季向我军发动大规模反扑。为了及时弄清越军的军事企图、进攻路线、战术手段、火力配置和进攻时间,上级指示侦察连——再前出设伏,争取活捉越军俘虏。

10月下旬,侦察连开始实施捕俘行动。经过4天的侦察,我军发现一伙越军每天都到541号高地东南侧挖防空洞和交通壕。掌握这一情况,侦察连马上向上级请示——在541号高地设伏,伺机“抓舌头”。李方正主动要求参战。上级决定,就让李方正当捕俘手,另外三名战友配合他组成捕俘组。

10月25日凌晨,捕俘组出发了。上午8时,捕俘组经过几个小时的匍匐行进终于到达了潜伏位置。10点20分,他们发现32名越军沿着交通壕开始向我军的伏击圈运动。进至捕俘组前方约50米时,有的越军坐下休息,有的越军开始挖堑壕,还有两名越军一前一后继续向我军的伏击圈走来。前面的那名越军左手拿铁锹右手拿探雷针,边走边敲打堑壕壁。走在后面的那名越军,则手提冲锋枪警戒。

第一名越军走到李方正前方仅两米时,突然发现了潜伏在草丛中的我军侦察排长。那名越军一声惊叫,掉头就跑。排长向李方正打个手势,李方正当场扑了出去。那名越军将身体向后一闪,举起探雷针向李方正的面部打来。李方正左手一挡,右手对准那名越军的脸部就是一记冲拳,将那名越军击倒在地。与此同时,李方正身后的战友一个点射,击毙了后面警戒的那名越军。

李方正骑在第一个越军身上,双手紧紧卡住越军的脖子。那名越军拼死翻滚挣扎,还企图拉响挂在身上的手榴弹。旁边的战友大声提醒:“手榴弹!手榴弹!”李方正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个越军的手腕。几乎在同时,战壕里又冲出一名越军,举枪企图向李方正射击。侦察排长反应更快,一个点射将这名越军击毙。

李方正还在跟那名越军扭打,顺着陡坡向山下滚去。滚了十来米,他们被一块石头挡住了。李方正还死死扭住那名越军的手腕不放。最后,李方正在三名战友的帮助下,将那名越军打昏,铐了起来。排长负责火力掩护,另外两名战友押送俘虏后撤。这时李方正才发现自己头部被探雷针打伤,鲜血直流。

李方正他们才后撤几十米,138号高地的越军便追了上来。李方正不顾流血,上去一起火力掩护,让战友背着俘虏继续后撤。我军炮兵也迅速以猛烈火力阻击敌人,让李方正他们能够安全撤回。1984年12月18日,昆明军区签发命令,授予李方正“侦察捕俘英雄”荣誉称号。让我们牢记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解放军英雄传 老山 者阳山 自卫还击作战英雄专辑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战争史


纵观历史,人类的发展史更像是一场战争史,曾经有学者做过不完全统计,在有史记载的5000多年人类历史上,共计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接近1.5万次,而且平均每2.6年便有一次大型战争发生。可以说人类一直处在战争之中。

有战争也就意味着有俘虏,那么,数量庞大的俘虏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些俘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提到俘虏,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可能是长平之战的赵军俘虏,或者是秦末农民起义时,项羽俘虏的秦军。没错,这些俘虏的结局都是被坑杀,不过他们都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

实际上,在大部分时候,很多俘虏并不是这样的命运,他们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说,对于征服者的国家和军队而言,俘虏敌人远比杀死敌人更有价值。

最典型的就是凯撒征服高卢

众所周知,古罗马建立了人类最早的民主制度,国内的官员基本上都是通过人民选举产生,和现代的选举制差不多,众多有实力的人纷纷参选。



在这种情况下,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各个候选人想通过各种非常规的手段成功竞选,比如抹黑对手、贿赂议员,花钱结交一些上层名流,甚至是采用暴力手段威胁对手。

但是要做这些事情,那必须要有钱。也就是说,所谓的民主,实际上很大程度取决候选人是否有钱,或者是背后是否有大财团的支持。

凯撒小同志也不例外,他虽然出身贵族,然而他并没有足够的资金竞选。为此,他努力的结交金主,并且借贷!没错,就是向一些有钱人借钱。据说,凯撒的债权人曾经高达1300多人,而且罗马的大富豪克拉苏也是凯撒背后最有力的支持者。



终于,凯撒依靠着借来的钱混得风生水起,而且升任执政官,后来还做了山南高卢的总督。这时,凯撒随即发动高卢战争,从高卢抢回了大量的美女,另外还有上百万的俘虏。

对于这些俘虏,凯撒将他们全部变卖为奴隶,从而赚的盆满钵满,不仅还完了所有的欠债,而且依靠着这些贩卖俘虏赚来的钱财组织起了强大的军队,之后还发动了罗马内战,强迫元老院的议员选举他成为了独裁者。

实际上,很多战争都是如此,大部分俘虏在征服者眼里都是有用的。不仅古代,现代也是如此。



二战时期,德国强迫苏联的战俘做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做各种人体实验。而苏联也是如此,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另外,苏德双方也会围绕着俘虏的高官做文章。比如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被德国俘虏后,希特勒努力拉拢雅科夫,企图让雅科夫叛变苏联,但雅科夫始终无动于衷。眼见于此,希特勒开始用雅科夫大作文章,在德国的各种报刊首页上刊登雅科夫的大幅照片,伪造雅科夫给苏联人民的叛国公开信。

种种的行为,目的就是要鼓舞德国士兵的士气,同时打击苏联士兵的心理防线。而苏联也有样学样,俘虏了德国保卢斯元帅后同样如此。

苏德战争结束后,苏联出兵我国东北,瞬间击溃了日本关东军。之后把59.4万的日本关东军押往了西伯利亚,他们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说用生命为苏联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当然,他们不是自愿的)




除了以上普遍对俘虏采用的做法,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用处。在以下这些对待俘虏的行为中,有的异常残忍,有的则相对要幸运很多。

比较残忍的是杀了祭旗,以壮军威,或者是让士兵练习杀人手法。

另外还有用俘虏感染传染病,然后投入敌军阵地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蒙古西征欧洲时,利用感染黑死病的俘虏或者是当地染病的牧民投入敌军阵地。还有就是欧洲人发现美洲后,利用俘虏感染天花病毒,然后在美洲大陆传播,致使美洲的土著居民几乎灭亡。



当然,对于俘虏而言,除了被杀,最残忍的用处就是成为征服者的军粮。五胡乱华时,羯族曾经把汉人当做两脚羊,唐末黄巢起义时,因为战乱粮荒,黄巢的军队也曾以人肉为食。

反过来,战俘中也有一些相对比较幸运的人,他们可能会被招纳,成为征服者的附庸军队。当然如果有本事的话,也可能会飞黄腾达,比如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俘虏的匈奴王子金日磾,后来成为了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为维护汉朝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综合来说,战场上俘虏的命运,全部取决于征服者的需求。如果征服者需要的是钱财,那俘虏可能会从事免费劳动,或者被贩卖为奴隶。如果征服者需要的是士气,那么俘虏很可能会被杀,或者被征服者用来羞辱。当然,如果征服者处于巨大的粮荒之中,那么俘虏也就很有可能会成为对方的军粮了。


我是越关


俘虏是战争中的必然,不过也分为三六九等,一些军衔高的,掌握情报多的俘虏可以为己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支持,这类战俘一般都会被好吃好喝招待。而普通的士兵级战俘则只能听天由命,因为没有利用价值,只能由敌方心情决定生死,如果对方本着人道主义原则,遵守《日内瓦公约》,战俘还可以保留一条性命。如果像二战中的日本那样,完全无视国际规则,等待战俘的则只有屠杀和死亡行军!
▲美军押解日本战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派出容克86侦察机对苏联进行侦查,由于当时飞机发动机出现问题而降低高度飞行,最后被苏联防空部队的高射火炮击落,从这架飞机上搜出了大量的苏联航拍照片,并且这架军用飞机刻意经过了民航涂装的伪装,苏联由此判断德国下一个目标一定是苏联,因此也仓促做了对德作战的准备以及动员。虽然这时距离德国闪击苏联已经只剩下两个月时间,但是这次俘虏带来的消息也让苏联的长期战略预判得以扭转,最终避免了战争初期更大的损失!

除此之外,战俘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换,2006年6月25日,哈马斯武装偷袭了以色列一个边境哨所,在打死了两名哨兵以后,俘虏了一名19岁的士兵吉拉德沙利特,最后通过这名俘虏,哈马斯成功要挟以军释放了在监狱中1027名巴勒斯坦战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种战俘交换从古代战争开始就一直贯穿了人类的历史,成为战争中一种常态化行为。

当然了,如果遇到不人道的国家,战俘的下场可就没幸运了,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动物而已,其命运只能用悲惨来形容,二战中的日本就是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1941年,日本对菲律宾发动突袭,经过4个月交战,美菲联军被彻底击败,日本一共俘虏了7.8名美菲士兵,日军并没有选择就地安置他们,而是强制性要求战俘穿越巴丹半岛茂密的原始森林,徒步行军到120公里之外的战俘营,并且沿途不提供水和食物。在这一路上,只要是走不动的,都被日军用刺刀和子弹打死,最后坚持到营地的只剩下约6万人,其中1.5万人都在这次行军中被饿死、累死、渴死、打死!
但是白白将战俘折磨死其实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因为战俘通常都是年轻的士兵,能够充当非常好的劳动力使用,对于人口缺乏的国家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二战期间,日本为支撑其战时经济,将大量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俘虏的战俘送到本土从事艰苦的挖煤、挖矿作业,其中不少人都被折磨致死。而二战结束后,苏联也俘虏了日本60万关东军,为了让日本人血债血还,苏联将这些俘虏全部送往了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之中,从事伐木、石油天然气开采等作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战后苏联劳动力短缺的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