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聖經 Vol.9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Author / 蟹爪朝天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每週一我們會將Driver系列推送一篇

有很多車友都十分期待這個系列的文章

本系列對於賽道駕駛及其周邊的內容

講解的十分詳細

是十分難得的硬核內容

看不懂的車友也不要氣餒

可以先收藏後

慢慢品讀


點擊以下圖片閱讀

《Driving on the Edge》

《駕駛聖經》

全系列文章

↓↓↓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 DRIVER #

作者

# 蟹爪朝天 #


Vol.9



第三章

第四節 剎車技術(三)


原文翻譯


過大的剎車力度會導致輪胎抱死。


進彎時,前輪抱死會讓車輛保持直線運動。這時的方向盤反饋和平時不同,制動效果也會變差。


所以剎車時不能讓輪胎抱死。


輪胎完全抱死之前會有輕微的滑動,感覺到這種滑動時就需要適當減小剎車壓力了。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為了對這種滑動更加敏感,你需要不斷積累經驗,通過故意抱死來感知方向盤的反饋變化。


如果你不能發揮出剎車的全部潛力,就做不到儘可能晚的剎車。


當你忙於全力剎車時,注意力應該集中在APEX上。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短距離輕剎車時的剎車壓力


不需要消耗很多速度的時候,只要短時間的剎車就夠了。


這時要注意剎車不能踩的太多,以免過度減速或重量前移造成轉向過度——特別是駕駛大下壓力賽車過彎時。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鬆開剎車的速度取決於車輛的平衡性。


如果駕駛的是一臺轉向過度的車,需要非常迅速的鬆開剎車。如果是一輛轉向不足的車,最好慢慢的鬆開剎車踏板。


控制剎車抱死


如果沒有ABS系統,就需要知道多大的剎車力度會導致抱死。


正常的剎車平衡設定下,後輪不容易抱死。


對於單座賽車來說,可以看到前輪是否抱死。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帶轉向助力的車,方向盤提供的抱死反饋並不明顯。


因此車手可能會因過度關注方向盤反饋而導致注意力分配不當。


找到合適的剎車壓力


輪胎到達正常溫度後,在安全的剎車點用力的踩下剎車踏板。


如果剎車抱死了,馬上鬆開剎車踏板,這個剎車壓力太大了。感覺到輕微抱死時一定要立刻鬆開剎車踏板,要不就會損壞輪胎。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再用稍微小一點的剎車壓力繼續嘗試。


如果這時沒有抱死,就逐漸增加剎車壓力,直到前輪抱死。(剎車平衡一般都調整的更偏向前輪)


記住這時的剎車壓力。


剎車平衡


調整剎車平衡


  • 選擇一個距離彎道更遠的參照物作為剎車點。(這麼做之前不要忘記看一眼後視鏡,確定不會影響後車)

  • 深踩剎車直到輪胎抱死。(記住馬上鬆開剎車,避免損壞輪胎)
  • 調整剎車平衡,然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直到前輪比後輪先抱死。這麼調整時最好在低速駕駛時做,這樣可以減小車輛下壓力的影響。


調整剎車平衡中最難的一點就是判斷什麼樣的設定是合適的。從後輪先抱死調整到前輪先抱死是很容易的。但對調整有一個更加準確的感覺還需要更多的技巧。


如果只是感覺到前輪抱死,說明前輪分配的剎車壓力太大了。剎車平衡調教的最佳程度應該是車尾穩定,後輪提供一部分摩擦力拖住車輛,但不抱死。這樣才能把前輪和後輪的制動力度都發揮到極致。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在雨天,應把剎車壓力多分配給後輪一些。因為雨天較小的附著力產生的重量轉移也較小。這時候調整剎車平衡的方法是一樣的,只是後輪應該分配更多一點的剎車壓力。


關於原文的討論


剎車踏板踩下的過程應該是柔和的。


開始鬆油門時重量開始前移,剎車到最大值時重量前移接近完成。重量是逐漸轉移到前輪的,制動力也應該是逐漸增加到最大的。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踩下剎車的速度比重量前移的速度更快,就會在前輪重量載荷較小時就施加上較大的制動力,也就容易抱死前輪。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輪胎滑移角(輪胎指向和運動方向的夾角)在6到10度左右時,可以提供最大的橫向附著力。由於剎車或橫向過載導致滑移角突破上限後,輪胎所能提供的最大橫向附著力會大大降低。


前輪滑移角過大時會出現嚴重的轉向不足。


救車方法是回正一定角度的方向盤量(可能需要同時微鬆些剎車),減小前輪負載到當前所能提供的最大負載之下。待前輪恢復附著力後再重新增加方向盤角度繼續過彎。


雖然松剎車產生的重量後移會讓車輛產生推頭趨勢,但此時前輪過載的問題更加迫切,後移重心就是為了減少前輪負載。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剎車抱死前輕微的滑動指的是輪胎打滑率(輪胎接地點線速度和輪胎質心實際的水平移動速度之比),即縱向滑動情況。


打滑率在3%-10%左右時可以提供最大的縱向附著力。當輪胎抱死時,所能提供的最大縱向附著力約為正常時最大縱向附著力的70%左右。


假設直線剎車時的最大制動力是100%,剎車抱死的過程是這樣的 ——


  • 踩剎車到90%-100%時都可以算是合適的最大化剎車
  • 踩到101%時突破了最大附著力,導致輪胎抱死
  • 抱死後的最大附著力會大幅度下降,且沒有額外的附著力用於轉向
  • 此時需要減少剎車力度,將制動力降到抱死時滑動摩擦力的極限以下,讓輪胎恢復轉動
  • 重新將制動力增加到90%-100%


實際情況非常複雜,以上所有數據僅作示意


車速越大,空氣套件的效果也越明顯。所以空氣動力學比較明顯的車在高速、低速時的操控特性區別很大。這部分內容以後的文章會詳細說明。


控制制動力分配的方法,除了調整剎車油壓外還可以通過換用不同剎車盤片、輪胎來進行。


今日日籤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駕駛聖經 Vol.9 - 剎車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