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婆婆笑了,媽媽卻哭了”

前陣子,一段“107歲的媽媽給84歲的女兒捎糖”的視頻,暖哭了全網萬千網友。

去參加婚宴分得了一袋糖果,這位媽媽一個也沒有吃,全數帶回了家。

回到家就給女兒送去了,老人顫巍巍地從兜裡掏出糖果給女兒的模樣,刺痛無數網友的心。

女兒接過糖果一臉幸福與滿足的模樣,更是暖翻了每一個為人子女的心。

網友們感慨:只要有媽在,不論年齡多大,是個孩子。

的確,人到中年當媽後方才覺得,叫一聲媽媽還有人回應,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婆婆笑了,媽媽卻哭了”

01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還要為我哭一次

綜藝節目《新生日記》中,記錄了這樣一段畫面:

當李艾在產房內忍受劇烈宮縮和撕心裂肺的疼痛時,產房外有一位白髮老人,竟也在默默地抹著眼淚失聲痛哭。

這個老人,就是李艾70歲的母親。

後來,李艾在看到這一段錄像時,感動到哭。

她說“我媽當時這樣啊!我是第一次見到媽媽哭。”

在李艾的記憶裡,媽媽是一個堅韌剛強的女人,熬過了無數艱難困苦的歲月都不曾流露出一絲脆弱,哪怕在父親的葬禮上,媽媽也不曾流淚。


“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婆婆笑了,媽媽卻哭了”

偏偏在女兒生孩子的時候,卸下了一直以來揹負的鎧甲,情不自禁地展示出柔軟的一面。

而這一切,僅僅只是因為心疼女兒生孩子的痛和身體遭的罪。

果然,生孩子的痛只有媽媽才懂,心疼你的永遠都只有媽媽而已。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包貝爾曾提到孩子出生後,他看到手術門被打開的那一刻的場面:

“我岳母跑進來的時候是哭的,我媽跑進來的時候是笑的。”

產房門外,婆婆的心情永遠都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悅,而媽媽的心情則永遠都是我的寶貝閨女捱了一刀子的心如刀絞。

或許這就是婆婆與媽媽之間,永恆的不同及不可調和的心理落差。

媽媽的一句:“孩子,千萬別生閨女!”

是無數心疼女兒的媽媽們心底強烈的共鳴,只因為她們不想有個女兒將來要經歷和自己一樣的分娩之痛、哺乳之痛。

李艾說:

“在產房外的母親,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軟弱的樣子,那個當年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哭一次。”

是啊,那個當年為我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們哭一次。

只要媽媽在,我們永遠都是個有人疼有人愛有人寵的小公主,即便為人妻,為人母,可在他們眼裡,我們依然是他們的小寶貝。

正如韓劇《請回答 1988》中所說:

“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依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觸動心絃,依舊力大無比。”

02所有人都只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只有媽媽,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溫馨友愛的畫面:

晚飯時間,一家人都圍坐在飯桌前。那個年輕的媽媽,端著飯一口一口喂著坐在學步車裡的女兒。

而姥姥擔心自己的女兒會餓肚子,夾了滿滿一碗菜,站在一邊,一口一口地將飯菜往年輕的媽媽嘴裡送。

就這樣,媽媽喂女兒一口,姥姥喂媽媽一口……

每個女人當媽以後,都不自覺地將所有目光及愛意傾注到了孩子身上。

可是對於媽媽而言,我們也是她們的孩子,是他們願意傾注心力去守護的人兒。

我們在擔心稚嫩的孩子會餓肚子,媽媽又何嘗不在擔心我們會餓壞了胃呢?

今年六月底,我在醫院生孩子的時候爸媽因為家裡走不開所以都沒有來到現場。

當時我一度難過失落,心中有些怨父母在面對我生孩子這麼大的事時竟能無動於衷。

所以那幾天我都不怎麼和爸媽聯繫。

但其實在我生完孩子的那段時間,真的過得特別特別難,肚子陣痛了三天三夜才最終生下孩子,產後自己身體十分虛弱,經歷了一些變故,孩子又住院兩週,每日以淚洗面,還得了產後抑鬱。

所有的苦,都只能憋在心底自己硬扛著。

也就在那個時候,爸媽的一句關心,就讓我心底的防線徹底崩盤。

我在電話這頭哭得泣不成聲,媽媽也在電話那頭偷偷抹眼淚。

第二天,媽媽就帶著兩大箱土雞蛋、好幾只已經殺好的雞、一大包燉湯泡澡的草藥、幾袋孩子穿的衣服被褥等一大堆東西趕到了廈門。

近三百公里的路程,天知道,完全沒出過遠門又是暈車慣犯的她,是怎麼熬過來的。

她沒什麼文化,也不知道該如何買票、坐車、轉車,一路上都需要靠問。

當得知我在生完孩子出院的當天又暈倒了被送進急診室時,媽媽再也控制不住情緒了。

她不斷地向我懺悔,說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沒能在我生孩子的時候趕到現場。

我知道,但凡知道我生孩子這麼遭罪,即便天大的事也擋不住她。

後來,從產後42天開始,我就自己一個人帶娃帶到五個月。

在那期間,我每天忙得像個陀螺,顧不上吃飯,也沒時間上廁所,一天只睡四個小時,每天都累得腰痠背痛,還三天兩頭就感冒咳嗽。

沒有人關心我累不累,被問得最多的話就是“奶水夠不夠吃?你要多吃點多喝點寶寶才有奶吃。”

只有媽媽,問得最多的是:“累不累。”

再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在醫院痛的死去活來的那個夜裡,遙遠之外的媽媽,也正在失眠。

或許,這就是母女連心吧。

三毛曾說過:

“真正瞭解人生的人,是母親;真正走過那麼長路的人,是母親;真正經歷過那麼多滄桑的,全然用一輩子的愛來回應子女的人,也是母親。”

董卿也動容地說:

“母親,是這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為兒女榨乾最後一滴血的人。”

如果可以,母親一定是那個最願意為了孩子犧牲一切的人。

因為比起她自己,媽媽們都有一個更想要守護的人,那就是她們的孩子。

“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婆婆笑了,媽媽卻哭了”


03媽媽在,一生都有人懂你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個戳人心窩的片段,讓我印象極其深刻。

有一次,善宇的外婆要從鄉下來看望他們,善宇媽媽不想讓媽媽知道自己過得並不如意,於是便費盡心思偽裝成過得很好的樣子。

她穿上平時都捨不得穿的最好的衣服,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向鄰居去借來食物裝滿自己的冰箱。

她以為自己偽裝的很好,孩子們也配合得天衣無縫。

可是,自己的女兒過得好不好,媽媽又怎能看不出來呢?

臨走前,媽媽悄悄留下了一封信和一筆錢,信中寫道:

“給乖巧又漂亮的我的女兒,媽媽沒有什麼錢,沒能放多少,女兒你買件漂亮的衣服穿吧。不要畏縮,你沒有做錯什麼,注意身體。”


“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婆婆笑了,媽媽卻哭了”

短短的一句話,瞬間讓人淚如雨下。

善宇媽媽在這部劇中一直都是很“硬漢”,面對生活的苦難和婆婆的刁難,她都不曾哭過,卻在看完信、拿起電話喊出“媽媽”的那一刻,所有的堅強外殼瞬間崩塌,心也跟著軟化。

或許,只要媽媽在,她永遠是那個最懂你的人。

有些事,無需多言,她早已看穿;有些話,不用多說,她早就明白。

不論何時,媽媽永遠都有一雙溫暖的手和一個溫暖的懷抱,給我們前進的力量,為我們的人生聊以慰藉。

媽媽的愛,像陽光雨露一樣,滋養著子女的心,支撐著我們挺過人生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波折與苦難。

可她們,卻從未想過回報。

媽媽在,家就在。有媽媽在的家,才是真正的家。

父母在世,人生尚有來處;父母離開,人生只剩歸途。

或許,媽媽的愛,對於子女而言,註定是一場無法輪迴的辜負。

而被辜負的人,永遠是媽媽。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歲月不饒人,命運並不因為誰善良偉大就優先眷顧誰。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所以,趁著媽媽健在的時候,常回家看看,好好地花點時間陪陪她們吧。

媽媽陪我長大,我陪她變老,願我們成功的速度,趕得上媽媽老去的速度。

往後餘生,願每一位媽媽和媽媽的媽媽們,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

關子陌,完美主義的文字愛好者,左手生活右手夢想的斜槓青年,能柔能剛能至善,有情有義有才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