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专门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

蒋光登


中产的消费陷阱,应该是先给甜头,然后不堪重负的那种。

比如孩子教育,比如炒股。

1、子女兴趣班军备竞赛+不合理的出国留学

小朋友学点兴趣班,一线城市一个月大约都得2000元往上走,然后再来个暑假游学,那价钱就海了去。

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做好留学规划,为了规避高考,就忙不迭的送出去,很多小孩除了吃喝玩乐,还真没攒下什么,有时候连大学毕业证都拿不到,最近三年废品率高达五分之一以上。仓促回国又没有同学和校友圈的人脉加持,很是被动。

2、炒股

炒股是一个只有10%人能赢的市场。然而由于流动性太好,所以大多数人乐此不疲。

牛市一开始,大家对于牛市状态是否确立的观点是分歧的,到底投资是否是十分犹豫的,于是行情就在拉扯中展开,等大家投一点钱是发现很赚,慢慢的,不止强势股,连垃圾股也能涨上天时,再追加一点投资还涨,到后来,甚至连中石油这样的大象都开始跳舞了,于是中产终于下定决心,追高把全部身家投进来时,那个时候,已经是牛市的尾声,面临满仓暴跌的风险了。


锦鲤学社


中产的门槛说法儿各一,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有以50万为门槛,有以100万为门槛,有以1000万为门槛,当市场需要你当韭菜的时候,你就是中产,当市场不需要你当韭菜的时候,你就不是中产。

至于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我稍微说一些:

(1)宜家和无印良品。远在宜家、无印良品之前,国内的二元店、十元店就泛滥成灾,各种小物件的价格低的令人发指,消费者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淘到很便宜的物品。随着中产概念的兴起,以宜家、无印良品为代表的品牌迅速崛起,并逐渐取代了二元店、十元店,而宜家、无印良品里的商品价格并不算高,以床为例宜家里面,便宜的一两千元也可以找到,贵的近万元也有,非常符合“中产”们的需求,无印良品里的衣服、柜子、餐桌、书桌等则用“极简”的风格来吸引消费者。

当消费者逐渐成长以后,一切趁早和繁复的东西都可以剥去,“极简”成了消费者们的追求,宜家、无印良品突然就成了消费者的最爱,实际上如果自己去逛过家具城的人就知道,宜家、无印良品的产品和性价比究竟如何,中产,就是“韭菜”。

(2)电动牙刷。号称是中产必备的电动牙刷绝对是另外一个消费陷阱,各个零售平台都会大力推荐电动牙刷的好处,但实际上电动牙刷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初次用的时候,会有点牙齿打颤的感觉,从电动牙刷换回自己常用的软毛牙刷也毫无违和感,而从软毛牙刷换到电动牙刷,就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性。

普通牙刷20元——50元以内,电动牙刷,200元——2000元之间。

(3)民宿。旅游并不算中产消费的陷阱,旅游的目的有很多,可以选择去也可以选择不去,不去也没人逼你,而且,旅游主要还是看心情。在旅游方面,与中产划等号的就是民宿,一方面,如家、汉庭、速8等快捷酒店开拓的区域仍旧非常有限,一些偏远地区的快捷酒店很少,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如家、汉庭用户体验很差,跟一二线城市的如家、汉庭差别巨大。但凯宾斯基、兰博基尼、凯悦、希尔顿、香格里拉、万豪等酒店的价格又比较高,旅游区域的价格一般在800以上,这对于普通的中产来说又有点儿小贵,并不是住不起,而是舍不得。

这个时候,民宿就比较符合中产的需求了,民宿既不是标准化的快捷酒店,同时又满足了中产的小资心理需求,比如房间布局、环境等,非常适合拍照,另外,民宿的价格也不贵,比快捷酒店略贵,比凯宾斯基、兰博基尼、凯悦、希尔顿、香格里拉、万豪等酒店的价格又略便宜,一般在四五百元左右,尚能让人接受。

可为何说民宿是中产的坑呢?民宿除了环境上海不错之外,其他的硬件配套设施普遍跟不上,比如洗漱用户、毛巾(洁癖用户估计自己会常备)、拖鞋、床(民宿的床很多都是硬板床)等,都是为了刻意营造一种民宿的氛围,而在实用性上就差了点意思,床还是星级酒店的软床睡的舒服。

(4)巴黎水。一种含有气泡的矿泉水,单瓶售价在10元以上(小瓶容量330ML),据说某互联网公司的大佬就比较喜欢喝这个。巴黎水的口感其实并不好,略带点苦味,其次就是矿泉水的味道,嗯,会有气泡。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其认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这些碳酸饮料会导致人发胖,而巴黎水不含糖分,纯粹是矿泉水,但也能够跟汽水一样含有气泡,就比较有意思,至于巴黎水本身是否好喝,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一种含有气泡的矿泉水。

中产消费陷阱的核心是,要满足消费者的自我意识,让其感觉到跟普通人不一样,但是价格又不能太贵,太贵的话,中产们舍不得买,要是这些人舍得买,又能体现逼格才行。生活中并不少见,韭菜太多,割不过来。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郭静的互联网圈


郭静的互联网圈


最近大火的COSTCO,我觉得就是一个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

望眼欲穿的COSTCO

COSTCO属于会员制的仓储式超市,向来以“优质低价”的口碑在消费者中口口相传。它的定位就是中产,因为去逛COSTCO只能开车。在COSTCO没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之前,网络上就活跃着大量的COSTCO代购,所以中国的消费者早就久仰大名,望眼欲穿了。

毕竟,现在新零售喊得热热闹闹,可是零售链条上的经销商、分销商一个不少,层层加价的现象根本没有得到改变,假冒伪劣产品就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消费者买东西时仍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所以,COSTCO简单的“优质低价”四个字就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又快、又狠、又准!

但是!COSTCO会是中产消费者的救星吗?----NO!

COSTCO其实不是零售商,而是批发商。它优质低价的前提是:

1、低SKU。COSTCO的SKU也就4000左右,也就和便利店7-11类似,而沃尔玛的SKU超过了2万个。低SKU意味着每一种品类,只有一两种商品可以选择。

2、大包装。COSTCO的日常消费品,都是大包装。肥皂、洗衣液你想一袋一袋买?不可能。羊角包28个太多了,想买少一点?不可能。所以说COSTCO是批发市场,而不是零售超市。

只有做到以上两点,COSTCO才能保证所有进场的产品都能获得天量的销售,从而有底气去和供应商谈低价。

COSTCO的陷阱

1、会员制。一旦买了会员,你就会告诉自己,买得越多,赚得越多。再加上COSTCO位置偏远,花了那么多油费,总得赚回来啊。

2、大包装。3斤的烧鸡只要30来块钱,28个羊角包,只要43块钱不到,多划算,买啊!可是家里也就2-5个人的组合,能吃得完吗?

3、消费冲动。定位中产的COSTCO,很多价格可不低。从上海COSTCO爆出的图片看,茅台酒、新秀丽的箱包、爱马仕、MCM、李维斯牛仔裤,虽然相较其他渠道更便宜,但绝对价格都是比较高的。中产并没有富裕到可以闭着眼睛买东西的程度,平时买这些大牌,心里都得反复掂量掂量。但是到了这一看,比商场便宜啊,比网上都便宜啊,消费冲动立马就起来了,赶紧买啊,买到就是赚到。实际上呢?你多花了很多你原本不会花的钱。


阿呆迷


记得以前有这样一句话:你有2万元,什么都不敢干,不一定能应对家庭的以外变故,你有20万,什么都想干,好像自己很有钱,可以开个小店、饭店什么的,想想都挣钱,不知该干什么,当你有了200万,什么都干不了,小生意不愿干,大生意不能干,还整天担心别人骗你钱,当你有2000,万的时候,你的钱是大家的,你不一定说了算!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中产阶级占据中国主流人群,双职工家庭,小生意老板,手里有个20–30万的人不在少数。

针对这些人主要的消费有:

1、房地产:以前有房子的,换新房,甚至多买房做备用,,给孩子将来结婚用。

2、股票:家有闲钱,很多人在股市投资,这也是中国股市最坚实的散户。敢放长线,也能短线,跟风炒作现象普遍。



3、汽车:反正不贵,出行方便,又能充当门面。看别人有车,不买不行的占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就这样,凡事爱讲个面子,自制能力差,表现能力强!

4、保险保全:自认为很安全,算些蝇头小利,居安思危,对将来做打算。前几年也很有面子,津津乐道,闲来讨论一下自己的保险。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


5、教育攀比:中产阶层的家庭,对孩子的将来给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投资上,不惜血本,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进行全能的培养。家长、老师、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发生,就是最好的明证。

6、保健美容化妆,奢侈品的诱导,给中产阶层的家庭消费,带来无限的憧憬,好像买一件奢侈品就是有钱人,吃保健品就好像生活有品味,美容化妆一切向有钱人看齐,在表面上不甘人后。


这是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的陷阱,就像永远够不着的馅饼,本来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就是无限的欲望陷阱!


平易八梅


生活中的消费陷阱还是很多的,我来说4个,肯定很多人都遇到过。


第一个消费陷阱和信用卡相关,信用卡有一个天坑叫信用卡免息分期。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信用卡“免息”,但不“免费”。


我们在进行大额消费时,比如iPhone XS,最后支付的时候,一定会蹦出来一个链接:建议你用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并且一般银行会把免息后面再写上一个大大的“0”。


利息,确实是不收的,但银行会跟你收“手续费”。而手续费可能比利息还贵!!


举个栗子:

你做了12000元的账单分期,12个月还清。

银行就按照12000元来算手续费,月费率0.6%,每月手续费72元,一年的手续费就是72X12=864元。

这个0.6%的手续费,收得比0.6%的利息狠多了!

因为你每个月都会还掉1000块本金。如果是每月收0.6%的利息,那么,已经还掉的本金,是不会再产生利息的。所以,利息会越还越少。

如果是每月收0.6%的手续费,手续费不会逐月减少,是按你贷款总额来收手续费的!

所以,表面上是免息让你买iPhone,实际上你付出的真实成本,相当于一年13%的利息!


有人说,我压根不用信用卡,我用支付宝花呗、借呗。这就涉及到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消费陷阱了。


但我要特别提醒你们,使用这些消费贷,一定要及时还款,否则会影响你买房买车。


过去,央行征信只接入银行的数据,只能查你在银行留下的记录。但现在,腾讯微粒贷、支付宝借呗、苏宁任性付等,也接入央行征信的数据库了。


花呗这种消费贷的数据,央行征信系统也是不定期抽查。在这些地方借钱,虽然比刷信用卡门槛低还方便,但是,你是没有逾期还款的宽限期的。


比如信用卡还款,超过最后期限3天,银行才会上报征信,记一次逾期。这3天之内,都是给你的宽限期。


但是,你借那些网络消费贷,超过规定期限哪怕1分钟,就给你记一次逾期。


所以,要特别注意按时还款。别买买一时爽,弄坏了征信,将来买房子买车办不下来贷款,麻烦就大了。


第三个消费陷阱,就是各大商家看似诚意满满的“满减预售”。


就比如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的倒计时预售,先付定金再付尾款,定金膨胀、抢现金红包等等,这些噱头事实上都是一样的,就跟钓鱼一样,先丢个饵给你,等你咬钩了,就一下把你牢牢勾住。


比如预售制。预售的东西,你都买了,花钱自然是跑不掉的。要是你没买,比如,预付款付得太多,忘记了,或者不想买了,这钱就白送给人家了。


有一年双十一的招数是「购买小套装送双十一优惠券」,就是,先买指定的试用装,确认收货后就给你代金券,双十一那天可以用。

科颜氏天猫店20元买一套小样。买之后送20块双11券。相当于试用装不要钱,双11当天买200-20。去科颜氏门店买东西,跟柜姐多唠两句,她都能送你个试用装。

类似满300-30、满500-50这种的套路,还起了个唬人的新名字,叫「购物津贴」。

但是,所谓的满减、津贴,是绝对不会帮你省钱的!那都是引你越买越多的套路。

如果商家计算出,过往交易的订单,平均金额是250元,那么,你领的优惠券,最低使用门槛一定会被设成“满299元”。

你买了250多块的东西,一看还差40多块才能用优惠券,就继续往购物车里加东西凑单。

但你怎么加,也不可能刚好加到299元,然后你就发现,再买点能到399元,就可以用更大额的优惠券。

于是,你不知不觉,又把购物车金额加到了400多……就这样,店家慢慢地,温柔地,让你越买越多。


最后一个我要讲的消费陷阱就是营销洗脑。

种草容易,拔草难。但实际上,那些容易让你心动的东西,80%你都不需要。

你相信我,时间会证明一切。

比如在朋友圈刷屏的戴森卷发棒,种草效果好到什么地步呢?我周围所有的女同事,都真心诚意地认可:如果你男友/老公没有给你买这一支卷发棒,他一定不爱你。


类似的情况,还有这种虽然不贵,但是让你产生美好生活幻想的东西……比如,懒人沙发。

你会发现如果你家没有三室两厅,你根本没地方放它,最后只能把懒人沙发放在沙发上。


还有就是热爱囤货的朋友们,一赶上双十一双十二,就恨不得把明年、后年、大后年的东西一次性屯到位。价钱是划算,但买得太多,结果就是用到天荒地老……看着省钱,其实是在浪费钱。


留点钱理财不好吗?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使用三天冷却法——

把东西放进到购物车,先别下单付款,放3天再说。过了3天,那些你不需要的东西,就会失去吸引力。

那怎么避开这些陷阱呢? 就两招,跟我做。

1、打开支付宝-【我的】-【花呗】-【设置】-【额度设置】,不管三七二十一调到最少就是了。(注意花呗额度一个月只能改一次。)

2、【是否卸载淘宝、天猫、小红书……】-【是】


你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土豪。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其他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万能的老左


对于中产阶级最大的消费陷阱就是所谓的:消费标配。

中产其实有时候是蛮尴尬的,《格调》里面更是直言不讳的说,中产阶级和贫民阶级其实就是一线之隔。贫民阶级可以逆袭成中产,中产也会掉落成贫民。所以在所有阶级中,中产阶级是最焦虑的,上行特别艰难,下行特别容易。

如何缓解中产阶级的这种焦虑呢?消费升级,全面升级,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什么是更好的生活,当然是比现在更贵的生活了?

什么让你怦然心动,略超出你消费能力的东西?

如何证明你是一个中产?你吃的、穿的、用的和贫民都有差别。洗脸,贫民用大宝,你用雅诗兰黛;度假,贫民周边游,你的出国;吃饭,贫民大排档,你的去相对环境好点的餐厅。

单一样消费,可能增加的没有很多,但是数种消费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笔大数字。所以你的收入可能是贫民的十倍,但是你的开销可能是贫民的二十倍,加加减减,你除了努力工作,不敢随便生病,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途径了,毕竟各种消费之后,你可能就是一个空壳子,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你重回贫民阶级。


白水90944696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王天天:


其实在消费里面,根本没有什么中产的概念,该你消费了,你就是中产

其实在商家眼中,所谓的中产和身份,地位,收入基本没有关系,它只是一种方式和档次,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各种网红打卡地

举例来说,前些日子在南方街上溜达,看到了一家狗狗咖啡店,周六下午门口排满了人,店面的装修就是狗主题风格的,里面散养着十几只柯基狗,我们出于好奇,排队进去看了一眼,里面咖啡奶茶小吃的价格基本上是普通咖啡店的两倍以上,并且味道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目前全国出现了好多这种店,小红书上或者微博上各种打卡地,咖啡厅,民俗,以较高的价格售卖一些文艺或者吸引人的IP,这种虽然在文艺青年眼里,或者是时尚方面,都是一个不错的东西,但是在市场消费方面,更像是给中产阶级设计的一个消费坑了

各类高端的生活消费

例如在一些消费较高的理发店染烫头发,很多女生做一次头发的价格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甚至更高,完全是付出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很多类似的按摩养生,美容保养以及很多打上大IP的商品,甚至抖音上面火爆的小玩具,都有着这些隐患

综上,其实有很多行业就是强行将一个人打造成中产,类似于当年走西藏线,或者去丽江大理的文艺洗脑,强行说一些没有去过西藏,就不算到过天堂,就不算真正活过的话来吸引一些人对此趋之若鹜

所谓的中产消费,就是指凌驾于基本需求之上,以较高的消费去实现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大家可以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下到底什么行业是中产消费陷阱了


家族财富密码


先来看看,中产阶级的定义:

中产阶级,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

也就是说, 指的是不需要担心吃住问题、同时社会地位得到大部人认可和尊重的人, 常常指白领、工程师、老师、医生等群体。


了解完,什么是中产阶级后,我们再聊聊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

我看了很多回答,其中包括什么电动牙刷、苏打水、民宿、整形整容等等,其实消费在哪里并不重要,消费观念才最重要。

最大的陷阱其实是长期被植入的消费主义观念!

什么是消费主义观念?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社会大多数人的多数行为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消费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是,攀比心理在作祟!不是需求促进了消费,是阶级攀比心里激进了消费!

对于深陷消费主义的人来说,不消费就会焦虑,而焦虑便是资本家想看到的结果

举个例子,苹果为什么每次发新品都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除了苹果刻意为之的时长升级IOS系统导致手机运行不畅,电池消耗加快之外,还有苹果一直维护的品牌特性,拿着苹果代表着高阶层群体,买苹果的客户,有一部分人不是冲着手机去的,是冲着品牌去的。

相似的例子,可以举很多个,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其实摆脱消费主义并不是难事,最重要的是放下攀比心理。

我们在跟高阶层人群做对比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其实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社会贵族以及高收入群体,更愿意把钱花在长期有价值的事情之上,例如学习,家庭互动,锻炼等等,跟物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想要向高阶层的人群看齐,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


以上便是我的观点,如果您认同的话,请关注并点赞,我的专栏还有很多理财文章。


修行路上的韭菜


我认为的最大的消费陷阱莫过于“轻奢”品。

所谓轻奢侈品的主要含义分为两个方面,即顶尖设计师原创设计和高品质面料工艺。是一种较为小众的的消费品,绝不会像快时尚品牌那样成为街牌。与唐纳·卡兰、路易·威登、香奈尔、古驰等奢侈大牌不一样的是,轻奢侈品牌可能不会太注重于前卫设计,品质第一。当然,最大的区分在于价格,不会像奢侈品那样可望不可即,轻奢侈品牌定位一般是中高档,普通小资人群即可消费的起。

这个定义中强调两点,一它是较小众消费品、二它的价格较高

在美国,“轻奢”意为一个品牌可以使你更自信更美丽更可以将你的优点发挥到淋漓尽致,与生活态度有关。因而人们并非追求隆重的奢侈,而是愿意为了个性、舒适和时尚度付出相对可控的“更高价格”。

其强调的轻奢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理念。

为此,这种风尚从服饰、首饰等领域逐渐向其他领域蔓延,包裹手机、家居、旅行、家电产品等。

然后各种品牌打着“轻奢”二字,几乎全面侵入中产阶级的生活,捞了不少的钱。

我是美女播财经,有不足之处望在评论区不吝赐教,喜欢的话关注+点赞哦!当然,更欢迎评论!谢谢!


大灰财经


您好!

从来没有中产阶级,都是被消费陷阱误导,被“中产阶级”。


美容

美容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是非常喜好的,尤其是女性。今天去做个指甲,明天去做个按摩,后天去割一个双眼皮,spy等等。她们为了自身的外表美,不惜金钱和时间。商家也就是看到了这些,整天夸大宣传,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发育,从外表做文章。其实这些都是没有用的,人是生物,有其自然规律,如果硬性的改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伤害身体。


保健品

保健品的宣传由来已久,主要消费对象是中产阶级,有老人有中年人,因为只有多数的这些人经济能达到这个标准,而且害怕自己老,身体出毛病。商家抓住这个特征,夸大宣传,保健品可以缓解衰老,防治百病,延年益寿,更有甚者,要长期服用,才能见到疗效。我也是呵呵。


教育

都说孩子的钱好挣,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学习优秀,不输在起点上,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有运动,数学,语文,外语,美术,音乐等等。商家抓住了中国家长对下一代的期望,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教育好孩子的这个心理,这个传统,大力宣传,听起来都是很有道理,但是这个需要钱啊,他们所做的宣传都是看到了你兜里的钱财冥思苦想。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哪里有这么多补习班,不是也照样长大,照样上大学,工作,结婚,过日子吗?


理财

理财对于中产阶级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当然理财有正规理财,也有风险理财,我说的是风险理财。人家给你2分的利息,你就拿出去了钱,但是没有任何保障,只是认识人,也不知道人家那你的钱去干吗?这样风险就很大,等钱找不回来的时候,你即使能找到人,他也没有钱,也被骗了,你有什么办法?


保险

对于中产阶级,保险很有诱惑力,想着现在买保险,老了领钱,而且每个月还要不断的投入到保险当中。您现在只是买保险,是属于投资,还没有用保险,没有消费,所以您没有感觉到保险的消费陷阱。身边有多少朋友买了保险,在用的时候,保险公司用各种理由少给您报销,还有的需要钱的时候,退保,拿不会本金。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想法,建议您多到保险公司转转,就会发现许多问题。


总之,中产阶级是被消费定义的,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多体验,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就不会被这些消费陷阱所误导。

希望可以帮到您,期待您在评论区的反馈,转发。我是高工,关注可以找到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