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上海一半的小孩考不上高中,这是真的吗?

酒囊王老板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上海的学生情况应该比其他地区还好一些,因为上海的教育资源更丰富,出国读高中的人数也比较多。

其次,我们要知道的是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这两种,国家正在大力普及的高中教育,其实是就这两个方面来说的。普通高中针对的是综合类大学,而职业类高中则针对专业类大学,两个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我们一般人眼里,所提到的高中大多就是指的普通高中,而职业类高中则根本就没算在里面。

最后,我们要知道的是,不只是上海,其他地方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一般也就是在50-60%左右。我是在山东的一个市,中考的上线率一般就是维持在这个水平,只是有的学校升学率高点,有的学校低点,但平均下来就是如此。因为每年高中招生人数除以初中毕业人数一算就可以算得出来。说起来,只有一半的小孩考上高中也算正常现象,毕竟,即使再多的人考上高中也只能还是那些名额上大学。


元元,文学硕士,九年教师经历,用文字温暖心灵,用心灵感受生活。


栖心小筑


不夸张的

我11年参加了上海中考,那个时候我考了我们学校54名(我们学校初三一共120多人),然后我连我们区(徐汇)最差的公办高中都没考进,只进了个民办。(这里说一下,上海中考一般以本区学生考本区学校为主,考外区学校是有名额限制的。我们初中算是一般的公办初中,除了名额分配以外很难有学生能裸考进四校这种水平的高中,不过徐汇区教育质量在上海最好,一般来讲徐汇区好一点的公办普高就比得上别区比较一般的区重点了)

顺便讲下高考,我14年参加上海高考,上海那年5.2w人参加考试,最后一本录取1w,二本录取1w8,本科率超过一半。那年是总分600,一本线421分,考国内前几的学校要考500以上才行。

供参考

以上


膝盖中箭的Dovahkiinn


一线城市都是这样的,真的不夸张

目前国国内的一线城市现状就是这样的,学生能考上公立学校的机会少得可怜,50%是常态,很多时候50%都达不到。这是因为大城市里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根据2016年的数据,上海的人口达2400万,参加中考的人数在7-8万之间,而同期的公立高中的数量2017年的数据是248所,明显这么多的中考学生,公立高中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短时间内也无法建太多高中,一是土地资源有限,二是财政上涉及一系列的费用,这钱花完短时间内也见不到经济效应,况且高中也并不是义务教育,所以动力也是不足的。结果就是大量中考学生上不了高中,竞争相当激烈。

学区房、学位房、补习等一系列现象就是激烈竞争的结果

考上普通公立高中都是竞争激烈,要是考个重点高中甚至名校,那拼成绩就难了,很多名额都被学区房、学位房占掉了学位,普通人考上重点学校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普通人只有拼成绩这一条路了,所以上海的补习现象也是相当激烈的。当然这种现象其实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开来,归根结底还是学校资源的缺失,名校资源更是如此。这种现象暂时无解。


学霸数学


这是事实。

我第一次去我老公(上海本地人)的小姨家,就非常吃惊为什么一个87年的孩子,居然上的是中专。这个名词仿佛是在我的父母辈比较流行的学历,这以后怎么办?

然后小姨就跟我解释了,上海的中专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差,反而有不少对口的工作安排,比如表弟读的中专,之后就可以进入水利部门,虽然一开始是做最基层的测量工作,但工资也不见得低,而且参加工作早,工龄长,也稳定。对于他这样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的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在上海,50%的比例在中考时被刷下,去各种中专、职校,或各某出路。所以上海的教育竞争也是非常极其特别的激烈。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上海的父母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血了。


独立人养成号


看到这个问题之后,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上海中考录取情况,结果确实是这样的。

2015年上海参加中考的人数是77,566人,其中提前批次招生的人数是7914人,同一批次招生人数是43,991人。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是66.9%,2016年的情况大致也是这样的。

并且,在网上找到了一份2011年上海18个区县中考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其中黄浦区录取率是85.56%,而松江区奉贤区,录取率只有41.12%。整体上的平均录取率,确实只有50%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上海市对初中生强制分流。其实很多省份都有这样的政策,通过采取强制分流来减少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

很多地方的中考录取是按照1:1的比例,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一半的人就读普通高中。

这样的强制分流最早出现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强制分流的初衷,一方面是优化人才结构,为社会培养专门的职业技术性人才;另外一方面是缓解普通高中的办学压力,如果有大量的学生引入到普通高中,会造成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会加剧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

但在实际中强制分流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心态极为矛盾,想让孩子学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但又害怕做蓝领,薪资待遇比较低,没有社会地位。而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开始疯狂的考证。

中考的强制分流的确拓展了职业教育的生源,但并没有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比如之前山东省菏泽的一中学汇报,为了完成分流任务,学生禁止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中考,让这些学生提前回家。

家长宁愿让孩子上私立高中,宁愿交高额的学费,也不愿意让孩子积分上免费的职高。一方面的原因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祟,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

比如上文说的德国的强制分流,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实施,是因为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要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反倒是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考上大学之后找不到工作。

第二,上海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进一步压缩了通考生的录取比例。

提前招生就是高中通过自主招生提前锁定生源。

自主招生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家长对自主招生考试的质疑,除了考试的公平性之外,更多的是觉得自主招生的比例过高,相当于变相提高了中考的门槛。

知名教育学者黄永峰在谈自主招生政策的看法是说,自主招生考试的比例维持在5%是正常现象,在大部分学校特长生的比例一般都是低于这个水平,厄如果把自主招生考试的比例扩大到20%,甚至50%~60%。这么高的比例就不再是自主招生了,而是通过自主招生提高招生门槛。

而之前上海的中考就面临这个状况,由于竞赛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上海好的民办初中和好的公办高中理科班的学生,才能够达到这一条件,所以大部分市区的重点高中的生源,主要是来自好的民办初中和好的公办初中的理科班。

而那些一般的公办学校的初中生只能够选择职校和技校。不过好一点的是上海市教育管理部门也发现了这个问题,2018年3月上海市发布了中考改革方案,进一步降低了自主招生的比例,重点高中在录取时将实施名额分配方案,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大部分招生名额,分配给区内的所有初中。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


升学与考试


据我上海的朋友反映,这个说法基本属实。

但对这种现象还是应该正确评价:从上海本身来说,中国一线城市,又是经济重心,有那么多人上不了高中,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位置有点不相称,而且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持续力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我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去读职业技术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高中教育应该是基础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没有接受完基础教育,去学其他专业的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初中毕业年龄这么小,到底去学什么职业技术院校好,主观意识都还没有形成,难以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要走的路形成正确判断。

但话又说回来,让读不了高中的家庭从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负担和生活压力,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为了读高中而费尽心肌,也不会让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再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对身心健康发展有利。


开伟观察


这个描述基本属实。

只要在上海参加中考的基本都知道,上海每年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考不上高中,普高升学率基本就在50%左右,重点高中升学率大约有10%。

也就是说,不算中专职高等学校,上海有一半以上的人考不上高中是会存在的。

一、上海试卷的难度简单

上海中考试卷是相对简单的。简单到什么水平呢?

上海市语文的诗歌鉴赏与其他省份都不同,数学的题目对学生思维的要求降低了很多,英语的阅读量相对外省也不是那么大,理化的题目也没那么扩展。

如此看来,上海市中考几乎每一门学科都跟其他省份有一些差异,相比难度的确是简单了不少。

二、上海不容易考进重点高中

上海中考总分是63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化150分,体育30分。


上海市最好的高中是上海中学,每年一本达线率都在99%以上,它对学生的录取分数是怎样的呢?


本区学生要求中考至少要599.5分,也就是所有科目连带体育加起来最多扣30.5分。


零志愿分数线是605,也就是所有科目加上体育,最多只能扣25分,如此才有一丝机会进上海中学。


要知道,各科试卷就算是很容易,简单到全是课本原题,也很难每一道题都答到点子上,错一道选择填空题就扣4分,更何况还有作文这种主观性和随机性都很强的题目,还有体育很少人是文武全才,这些地方稍微扣点分就上不了上海中学了。


但是如果你考上上海中学,回报也是很丰厚的,基本全是985和211,哪怕年级垫底也能远远超过二本线。

三、上海市学生分类扎堆

上海市中考人数少,这是事实,按理来说,竞争压力应该比那些人数多的地方要轻松一些。但是,架不住上海的高中招生限制,上海一所顶尖高中,每年只收大约300人。


在别的省份,一所普通高中基本都是按千人算的,顶尖高中更多,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加起来有6000多人,毛坦厂中学更是“万人送考”。


无论是衡水中学还是毛坦厂中学,虽然人数多,办学实力强,但是一本率最多也就96%,97%,很难会有99%以上。


但是上海可以,每年上海中学的一本率都在99%-100%之间。


因为中考,就是上海学生阶级的划分场,中考的录取率只有50%,意味着只有一半的学生能上高中。


在这一半的学生里,有人可以上顶尖市重点中学,有人可以上一般市重点中学,有人可以上区重点中学,有人上普通高中。


学校的实力越强,能够考上的学生越少。


所以在上海顶尖的高中,就算是尖子生,一般的高中,就全是同样懈怠学习的学生。

所以在上海市:

中考卷子,不难!

考上高中,有点难!

考上顶尖高中,很难!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高锋老师


是的。而且这一半人才能上高中还是重点初中拉高平均数的结果,本人是普通初中,同学里能上高中的不到30%。上海的教育很市场化,有钱人有学区房,更容易上好学校,你要是没钱又祖上没传下学区房,能混个本科就不错了,估算下,普通初中30%的高中率,普高50%的本科率,虽然确实有普高大跳跃到清北复交的,大部分还是二本,也就是15%的本科率,这数字是不是很不可信?没错,穷人在上海的本科率就是这么低。


null238531809


海一半小孩考不上高中是谬论,绝对不真实。虽说国家战略是让近一半初中毕生分流上职校,但由于上海教育资源丰富,上不了高中的小孩不到40%。

、上海小孩高中出国留学的不少。明面上上海计划初中毕业生60%上普高,40%上职校。因为上海经济发达,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一部分小孩选择出国上高中,那空出来的学位会由成绩差的递补。算上出国上高中的和市内上高中的,比例绝对超过同龄孩子的60%。

、由数据分析也可得出结论。以参加2018年高考时学生来分析,出生在2000年左右,共出生9.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5万,外来人口2.23万。而中考在2015年,人数为7.5万,说明有部分孩子回原籍去上学,没参加上海中考。而2018年高考人数为5万,按政策,外地籍人员是不能参加上海高考的,也有部分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选择出国留学的,所以实际高中生是远大于5万人。就算按5万人算,5/7.5=67%,说明至少有70%的初中毕业生上了高中。


、上海学生的中考、高考压力确实相对不大。虽说上海初中毕业生也会分流部分去上职业学校,但比例应该在30%左右。而全国部分省市在40%以上。而高考上海跟北京、天津一样也是占尽优势。当然上海的学生质量肯定高,毕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又有经济能力,还重视教育。


以上是我的分析,生在上海还是有优势的,不象河南、湖南、江西学子那样苦逼。你们认为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近年来关注教育方面的东西,改变了我以前许多认识。

我家乡是一个贫困小县,现在也属于贫困县,在我读书那个年代,全县只有一所中学,大多数学生都在小学读附设初中。那时的一些情况,今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我家在县城,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妹也到了适龄年龄了,我带我妹去县城唯一的小学(也是我当时的母校)去报名入学,但没有成功,因为当年有个奇葩的规定,只招收农村贫下中农的子女,我妹是城市居民,不是贫下中农子女,所以到了适龄年龄,入不了学,直到第二年,我妹才上成学。我小学毕业那年,奇葩故事又来了,我们县唯一的中学那几年都不招生。没有办法,我们都只得上小学办的附设初中。

初升高时,就非常残酷了,全县只招两个班,一百零几人,而全县当时在县城和乡镇读附设初中毕业的近两千人,录取率不到6%。那时高中很难考,我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同班同学中,最后完成高中学业的只有四人,而且我们还是在教学质量最高的县城小学读完的,当时,有些乡镇,初升高时,录取率0%,于是当时有了个形象的说法,说是抹光头。

时间过了几十年,国家重视教育,我看到我亲人们的子女似乎都在读高中,大家平时也从来不聊初升高难不难的话题,我因此以为高中普及了,初升高已经100%了。但是近几年关注教育方面的,才知道我们全市,初升高升学率不到40%,知道这事后,我才大吃一惊。今天又看到说上海一半孩子升不了高中,看来,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我们的教育基础仍然很薄弱。如此推断,恐怕直到现在,全国每年仍然有50%以上的学生,无缘高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