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狮子岩清凉寺

狮子岩“清凉寺”其位于和平县最南端的丰岭村,背靠观音障,脚踏莲花山,独蹲其顶,势若飞鹅夺珠,巨石开口,上岩下岩形如笑口狮子,狮子岩因此得名。上岩正中建有佛主正堂,故名狮子岩“清凉寺”。 狮子岩正前方是“卜鱼山”,左前方有“卜鱼锤”,右边是“申告石”,殿堂内有自然生成的“石棺材”, 狮子岩外有“石鱼”及“石龟”, 狮子岩洞穴高大,气势磅礴,高大雄伟,洞前余坪宽阔,可容千人集拜。洞内岩壁上有露珠滴落形成多股涓涓细流,汇聚成小湖,水质甘滑可口。狮子岩“清凉寺”气势谤薄,寺前方的下岩到上岩有百米的羊肠小道,四周有茂密成林的观音竹。据老人们说,以前的狮子岩“清凉寺”清晨和傍晚钟声悠扬,雾霞缭绕,香火鼎盛,真是存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的好地方,是一个成态自然的佛教场所。和平县政府志载清康熙年间(即1710年)建成了此寺院,至现在已有300余年历史。

和平县狮子岩清凉寺


据传,狮子岩“清凉寺”地朗岗脚下,有一个天然猪腰型的石仙潭,不远处还有一个莆勺型小石潭,每年的七月初七日,便有一群仙女下凡在地朗岗石山上游玩,然后轮流下石潭拿着瓢勺倒滔水洗澡,洗完澡之后就在地朗岗石板上晒大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七月初七日,七仙女下凡在此处洗澡时,被山牛精偷窥,守护的土地爷看见了,便追杀至山背猫公径里,见其遁入石洞里面,土地爷奋力一剑,山牛精不见了踪迹。

于是,仙女们与铁拐李、铝同宾等八仙商议,决意要在此修一座石桥,并造渡引水直通南海,把这美丽的猫公径化作一汪碧水,使山牛精浸没在石洞里,永不让其转世。

和平县狮子岩清凉寺


八仙们连夜作战,从山上搬来巨石,分别在猫公径深坑上垒砌桥墩。正当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土地爷得知事情不妙,一旦仙人架桥成功,这一带便成为一片汪洋,土地爷就会无阴官可做,情急之下,他忽然想起仙人们干事都是在夜间,与凡人不共天日,阴阳有别,于是土地爷赶紧学鸡鸣、犬吠,八仙一听鸡叫了,狗吠了,马上就要天亮了,只得草草收兵西去,仙人桥没有建成,但高约数丈的巨大桥墩已经建成,立在俩山坑的中间,现在其迹仍然可见。

和平县狮子岩清凉寺


在造渡搭桥的同时,“仙人”早已备好鲢鱼石,石海龟,准备搭桥成功,就把鲢鱼石及石海龟往桥下一扔,下面即刻就可成为泽国,水流之处,就是一条大江,可直通南海。狮子岩口至今一块“鲢鱼石”和一块“海龟石”便成一个极好景点。鲢鱼变成死鱼, 海龟变成死龟,两石均堵在狮口里。

和平县狮子岩清凉寺


狮子是有灵性的,便闹到阎王爷那里,阎王爷看到狮子这么狂妄,便派夜叉打掉了狮子的一棵门牙,并砍断一只右瓜,狮子断牙脚和断右瓜的形迹仍隐约可见。一首流传很久的打油诗为证:“仙人造渡起风波,狮子因情闹阎罗;鲢鱼水龟塞岩口,生成狮岩景致多”。仙人为了灰复狮子灵性,在岩内安奉西方三圣,岩内置放一座石棺材,为狮子赎罪忏悔, 狮子岩“清凉寺”建成后民间香火鼎盛,出家和尚初一、十五念经为鲢鱼、海龟造度,以祈它们早日转世,也为当地百姓造福。

和平县狮子岩清凉寺

已拆


据丰岭村老人讲述,解放以前住有三十多住僧人,山林、水田共千亩, 解放后僧人被遗散, 因历史变故,历经仓桑,备受冲击,最后毁于文革年代,1953年山林、水田分给附近村管理,后来寺院改为学校。

改革开放恢复宗教政策,狮子岩寺,于2005年8月份中旬由黄忆远.王迪建.王志强.王少治居士等人再次缘起重修,后报批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管理到2011年1月份,通过多种缘份结识一位师傅,从此后寺院财产无尝移交给五台山寺院下来的释顿静法师为狮子岩寺住持,宜后将“狮子岩寺”更名为“狮子岩清凉寺”。


山门联:紫气金光:

和平县狮子岩清凉寺

重建后的 狮子岩“清凉寺”


望上望下祥云捧月游客到此心旷神怡真浴几分仙气。

看前看后山清水秀驻足欣赏如登天堂恰似老僧入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