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蔡崇信要放棄百萬年薪,去馬雲手下當“小弟”?

老郎中財經


"放棄百萬年薪″為什麼?還是沒放棄賺錢,而且是為了賺比百萬年薪多得多的錢。

這個提問,和悟空問答下的另一個提問——"蔡崇信為什麼不自己創業而加入既沒有資金又沒有技術的阿里″——提出的問題,幾乎是同樣的。

加入阿里前,蔡崇信是瑞典AB投資公司的副總裁,負責亞太業務,年薪70萬美元。

到阿里後,蔡崇信實際上只是放棄了高薪而已,依據主要有4個。

第一,蔡崇信也是創業者,18位創始人之一,雖然是以馬雲為首,但自己比在AB公司時的地位高了一截;

第二,是實際上的"二哥″,即連"高位″都沒有放棄,而是仍然像在AB公司一樣,僅僅在老闆——馬雲1人之下,炒了個大哥、投了個大哥,而從後來僅僅自己跟馬雲同為阿里永久合夥人來看,簡直同是"一哥″了,根本不屬於"小弟″;

第三,只是換個地方重操舊業,根本就沒有放棄原來從事的投資業務,乾的還是老本行、原專長;

第四,是十八羅漢以及阿里人當中唯一的一個已經成功者,放棄百萬年薪是真,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也是真的,阿里當時根本給不起百萬年薪還是真的,最關鍵的是,在當年每月拿具有象徵性意義的500元實屬需要、必要、重要,必須與其他創始人包括老大"共苦″嘛,否則就不會有同甘。

由以上4點看來,蔡崇信僅僅放棄了高薪而來到阿里,是因為認識到那百萬年薪很可能不過是一筆小錢、快錢,尤其只是一筆雖然可以穩賺卻又很可能不增、不漲的錢。這個,是問題的關鍵!

蔡崇信於是放棄了,把專業性的眼光投向了很可能掙錢大大超過百萬年薪的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事業。

來到了阿里,也只有到阿里來,當時中國沒有第二家。也就是說,來阿里不僅是共同創始電子商務公司,還是共同開創中國電商事業,2個首創。而首創,往往是最具有長遠錢途的,蔡崇信作為成功的專業投資人一定是清楚這一點的。

蔡崇信最清楚的是創業、首創所立足的項目。中國當時沒有別人做這個項目,外國則已經有人做成功了,而對於外國人是怎麼做成功的這個問題,蔡崇信要比馬雲以及其他共同創始人更明白。

眾所周知,好的項目是創業成功的基礎,具有決定性意義,是各行各業風口上的最佳立足點,站上了,豬才會乘風飛起、飛高、飛遠,掙錢多多、源源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阿里初創,資金和技術全都沒有,而把資金弄來正是蔡崇信的專長、強項,在阿里18位"老闆“當中無人可比、無可替代。否則,蔡崇信也就絕不會來阿里,任擅長鼓動、勵志的馬雲說得多麼的天花亂墜,專業人士蔡崇信也不會來。

果不其然,蔡崇信一共幫馬雲做過4次重要增資,每一次都讓阿里脫胎換骨,這證實了個人來阿里所基於的那份專業自知、自信,只是,前提是對那個項目蠻有信心,建立在獨立、獨到的專業判斷之上。

在商界,專業人士也同樣主要適合於做專業的事,做了才會做到不可替代。不宜於當掌門、抓全面——這是馬雲型非專業人士的長項,否則難免被替代,無論是投資領域還是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士。蔡崇信來阿里,在馬雲為首的創始人團隊中坐第二把交椅,很相配、很明智,況且,也不是主要奔著馬雲才去阿里的。

來阿里,也不是奔著做技術,那不是蔡崇信的專擅,另有其人去做了。


肇俊武


談到阿里巴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馬雲,但是在馬雲的背後卻有一個男人對他來講至關重要,那就是蔡崇信,當年如果他沒有加入阿里巴巴,可能也就沒有現在的阿里,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阿里剛創立時,並沒有什麼規章制度,一直都是以“感情”、“理想”和“義氣”在維持著公司的運轉,每個人的職責和利益也都不明確,這種“家族式”的企業如果說是小打小鬧可能還會成功,但是想要發展壯大很難,而蔡崇信當年加入阿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忙把公司規範化運營,以正式的合同把18羅漢的利益綁定在一起,分工明確,這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為阿里未來能成為國際化的大公司打下了基礎。

其次就是為阿里拉來第一融資,在蔡崇信未加入阿里之前,馬雲曾找過當時在金山當總經理的雷軍還有聯想的柳傳志,想讓他們投資阿里,但是都被拒絕了。而被拒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的阿里並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成功的案例和數據,更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優勢,可以說屬於是“三無團隊”,所以這也是馬雲被拒絕的主要原因。而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之後,為阿里拉來了第一筆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天使投資,可以說這第一筆500萬美元的投資比後來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都重要。

當然後面的多筆投資收購也都有蔡崇信的身影,比如孫正義當年本來打算投資4000萬美元,想佔更多的股份,而馬雲口才可能比較擅長,但是財務這方面不行,關鍵時刻還是蔡崇信阻止了孫正義的要求,改為投資2000萬美元。2004年又主導了8200萬美元的融資,2005年又主導了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和雅虎投資10億美元投資阿里的談判,可以說阿里的融資史背後都有蔡崇信的身影,畢竟他就是靠著這個吃飯的,所以蔡崇信對馬雲來講可以說是至關重要,沒有蔡崇信,可能就沒有現在的阿里,那為什麼當年蔡崇信會加入阿里呢?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蔡崇信的年薪就已經達到70萬美元,按照90年代的匯率計算,差不多幾百萬年薪,而加入阿里巴巴每個月的工資才只有500元,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蔡崇信怎麼那麼傻,放著幾百萬不賺,而去拿500元的工資,難道馬雲的魅力真的有那麼大嗎?

其實蔡崇信之所以會放棄百萬年薪加入阿里,馬雲的人格魅力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看好馬雲手上的這個項目,放棄百萬年薪,雖然很冒險,但是如果將來阿里成功了,回報肯定會比拿百萬年薪高,事實也證明了蔡崇信的眼光獨到,阿里的成功也讓他的身價大漲,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147位,如果當時沒有放棄百萬年薪,而是一直替別人打工,現在雖然財務自由,但是可能達不到現在這樣的身家高度。

而除了上面的原因,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即使跟著馬雲創業失敗了,最多就花個一兩年時間,以自己的學歷和之前的工作經驗,想找到百萬年薪的工作也還是沒有任何問題,可以說還有退路。即使說沒有退路,之前幾年的收入讓他的個人財富在90年代已經達到了財務自由的標準,不工作省著點花對自己也沒有任何影響,未來的生活還是有所保障,所以這也是他為什麼敢放棄百萬年薪跟著馬雲當“小弟”的原因。

綜上所述,蔡崇信之所以當年敢放棄百萬年薪跟著馬雲創業,除了被馬雲的人格領導魅力所吸引外,最重要的是他之前的積蓄,工作經驗等各方面的條件都讓他有試錯的機會,即使失敗了對他的影響也並不大,當然我們也佩服他的這種勇氣和眼光,敢拼一把。


鯉行者


故事背景:99年5月,小蔡當時想要了解科技公司創業的情況,從老鄉小吳那裡得知小馬,隨後小蔡專程跑去杭州見了小馬,兩人相談甚歡……

至於為什麼放棄百萬年薪,可以這樣理解:

1.首先小蔡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能理解小馬所說要做的事,也能知道這事要是成了能做成啥樣。

2.小蔡之前在大公司做投資行業,也認識或能聯繫上一些能理解這件事並且可能願意給錢的人和機構,打算為這事去試試運氣。

3.小蔡見過一些成功人士,深知成功認識身上有哪些特性,認為小馬有做大事的潛質。但當時小馬只是有志向的"土鱉"和帶著18個"烏合之眾"而已,小蔡知道僅僅有了錢還不夠,想把事情做大還有很多事要做。

4.小蔡雖然當時年薪百萬,但也想著給自己試一次的機會,以自己的水平即使這次失敗,事後再回去也不妨礙自己成為一個高薪打工者。

5.很多人認為小蔡跟對了人,確切的說是小馬遇到了貴人,沒有小蔡也可以說沒有今天的小馬,有些事時機過了就是過了,和格局能力無關!

6.之後大家都知道了,事成之後小馬和小蔡成了永久合夥人,都雙雙退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了……

小蔡和小馬都有大格局,都懂得舍才是最大的得!


光說LEO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老的話題了,蔡崇信選擇去馬雲公司拿500,一來是因為他本人看好中國的這個大的市場,想想看,中國14億人是歐洲的總和,美國的近5倍的市場。所以蔡崇信加入馬雲肯定是看好中國,以及看好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當然他的個人勇氣和眼光也很重要。


產教探索


蔡崇信35歲時放棄幾百萬年薪跟馬雲拿500元月薪白手起家創業,說明蔡崇信的閱歷足夠讓他看見機會背後的財富,具體分析:

1、全球的投行工作經歷,35歲的年紀,蔡知道自己有什麼資源,能做什麼事業,想要什麼機會。

2、蔡看上了中國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市場的趨勢,他具有超強的洞察力和財務分析能力。

3、當年的馬雲也是35歲,折騰了10多年,具有激情和經驗的年紀,他看好馬雲,他更相信自己可以幫助馬雲獲得資金支持,全球視野。他們相互成就對方。

所以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看破事情發展規律的蔡崇信當然具有讓馬雲從無到有,從有到鉅富的視野、資源和能力。

所以他看到了未來的鉅富,當然可以接受當下的月薪500元,再說當時他也並不缺錢。


鄧冠衛


這個取決於個人魅力,馬雲是個演講洗腦高手長期的教師任職生涯使他在演講中有著非常厲害的手段,再者當時互聯網剛剛起步在國外留過學的人對這個認識很大,志同道合最後一拍即成。


胖叔叔的創業日記


我跟你聊聊,中國的互聯網起步比美國晚十幾年,馬雲當年也是去到了美國,才意識到互聯網的巨大潛力。蔡崇信首先是看中了淘寶在中國的巨大潛力,其次才是馬雲這個人,缺一不可。現實中確實有那麼一小波人先知先覺。


天道必酬勤0413


去之前他是“大哥”麼?來阿里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好麼?

開玩笑了,人家是眼光精準,看準了馬雲看準了阿里看準了中國大市場


子尚


應該是知道馬雲有知識可以學習,做他手下有發展前途吧,還有就是關係不一般,一般人也進不去吧。或者馬雲很欣賞他呀。


夢想成真79620495


懂得放棄什麼而獲得什麼,同時賭人賭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