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說起非遺,大家可能會覺得離我們很遠。其實,許多非遺就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就穿在我們身上。在大理鶴慶甸南,就有這樣一種非遺——甸南刺繡。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在甸南一帶,刺繡一直流傳於廣大的民族女性之中。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小孩的用物,另一類是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新娘裝。具體而言,又包括:實用型的鞋子、帽子、腰帶、手絹等;觀賞性的衣領、帽花、荷包、衣袖等;禮儀類的壽帳、楹聯、字畫等;用刺繡塑造佛像、裝飾寺廟殿堂等宗教用品。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楊文煥,是鶴慶縣金墩鄉化龍村的一名白族婦女,自幼深受母親的薰陶,5歲開始跟母親學習刺繡,對刺繡情有獨鍾。

在母親的影響下,對刺繡有著特殊情感的楊文煥七八歲時就能幫母親做一些簡易的刺繡工序,九歲就能單獨完成一雙繡花方口鞋,十八歲左右就掌握了甸南的整套傳統白族服飾技藝,在當地頗有名氣。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我們小時候娛樂少,玩具也少,就喜歡做一些刺繡、布扎小玩具。媽媽只要有時間就做針線活補貼家用,我受她影響,拿一些小碎布做小布人。後來,開始學習製作複雜的東西,到17歲,就跟媽媽學會了製作一整套的傳統白族服飾製作。”談及自己刺繡的經歷,楊文煥說。

1976年,楊文煥學會了整套甸南新娘裝的刺繡工藝,隨後,自己琢磨著做出了十二生肖帽,搶救還原了太子帽、牌坊帽、紫金冠、八卦帽、童子採蓮帽等精品工藝。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飛針走線間的錦繡情懷 是穿在身上的溫度

楊文煥製作的服飾,深受大家喜歡。在追求藝術審美的同時,她堅持走傳統路線,力求完美。

製作中,不論面料、材料還是工藝,她都有嚴格的標準,堅持用真絲繡線繡花,不辭辛苦從蘇杭一帶的專業繡坊去配線,並以同樣的規範來要求她的學生。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對於甸南新娘裝,楊文煥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她認為在鶴慶所有的民族服飾中,當數甸南白族新娘裝最漂亮。甸南新娘裝根據服裝、配飾以及色彩和工藝的不同,有著嚴格的等級之分,穿戴過程中特別講究搭配,遵守其嚴格的規矩。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當新娘穿上刺繡婚裝,蓮步輕移、身姿婀娜、倩影搖曳、環佩叮噹,這樣的場景,讓人遙想起宮廷景象和遠去的古典時光——盤盤帽、翡翠耳環,點綴出甸南白族婦女的美麗臉龐;纏繞在領口的獨特盤扣,襯托出新娘“領如蝤蠐”的玉頸;黑紅兩色坎肩和一串珊瑚珠,雍容典雅;層層交錯的疊袖中,手如柔荑;黑色圍腰配精緻腰帶,左邊用繡有花色的三角形方巾點綴;黑褲子配白襪子;用黑色的紮腳帶束緊腳踝,穿著精緻的船型甸南繡花鞋……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這就是甸南最生動的風景,是華美絢爛的民族文化名片。

甸南白族婚服:源於宮廷 融入地方

鶴慶甸南白族新娘裝獨具民族特色,做工考究,頗有晚清宮廷服飾遺韻,色彩明麗,黑與紅的基本色調,寬鬆大方的款式特徵,彰顯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閨秀之態。

據考證,在清代,鶴慶人大多在朝庭為官和在京城經商的,其家屬把宮廷服飾和京城市面上流行的服裝於偶然間帶回鶴慶,漸漸被周邊群眾吸納,溶入到本民族服飾中,經過長時期的溶合演變,形成了今天的鶴慶甸南白族服飾。

整套甸南新娘裝,分帽子、襯衣、馬褂、鞋子等幾大部分,服裝上的花卉圖案和裝飾都是純手工刺繡,帽簷、坎肩、袖套、圍腰等部分上有牡丹、鳳凰等圖案,鞋子如船型,又叫船鞋,在鞋子上會繡上精美的圖案。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新娘裝寬袍大袖,大鑲大綰,以黑色為主,配有粉紅、粉藍、大紅和翠綠等顏色,對比鮮明,看上去莊重穩沉,由圓盤帽、長衫、團花坎肩、圍腰、褲子、繡花鞋和飾物組成,除了長衫和鞋子,其它均為黑色。

圓盤帽一般用金絨和燈草絨製成,圓盤則用鐵絲或竹子盤成。帽子的左邊有一朵由寶石、亮片等串綴縫製而成的帽花,又叫葵花。

長衫有粉紅和淺綠兩種顏色,上面還有式樣各異的暗花。長衫上帶有袖套,是新娘裝中最有特色的地方。袖套是活動的,為盤金袖套,一般在穿的時候才根據不同身材釘上。袖套長約25釐米,寬約20釐米,有兩層,外層一般為黑色隱花緞子,內層較為隨意,起到襯布的作用。袖套上有用金絲銀線盤成龍、鳳和花的圖案,金光閃閃,十分耀眼。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這種叫富貴三多,這種叫鳳穿牡丹,這個袖套繡起來是比較麻煩的,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繡好,目前很多地方已經沒有繡了,這種都是自己一針一線繡的,價格稍貴,一對可以賣到一萬六。”楊文煥拿著已經繡好的袖套給大家介紹。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團花坎肩有團鳳的、團龍的、團“福”字的和團“壽”字的,坎肩前襟的長短和長衫前襟的長短差不多,後襬比前襟稍長。

圍腰上邊及左右兩邊為直線,下邊是一道緩和的弧線,差不多長及膝下。緊接在圍腰上端左右兩邊的是紅色飄帶,紅色飄帶末尾接著的是兩條長約80釐米的雙層布帶子,帶子的末端做成一個頗尖的三角形。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婚服的褲子相對來說較隨意,兩邊褲角上有褲套,和袖套相仿,也是活動的,繡著花,上端有線一直拴到腰間。

整套的婚服還搭配有繡花鞋,在甸南一帶繡花鞋又叫幫尖鞋,多為粉紅或大紅色,左右腳不分,鞋身狹小,繡有花,鞋後跟上方包著一個繡著蜜蜂圖案的菱形鞋提,很是好看。

“一整套的婚服可以賣到三萬塊,因為製作工藝比較複雜,都是純手工的,現在有很多人都在我這裡預定了婚服。”當被問到一套婚服的價格時,楊文煥說。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甸南新娘裝可以說傾注了許多人性的價值追求,是甸南一帶父母們留給子女“最走心的禮物”,穿在身上,已不僅僅是一套衣服,而是父母對子女最美好的祝福和無盡的牽掛。

技藝傳承 讓指尖更有溫度

多年來,楊文煥一直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她製作的甸南白族婚服很受歡迎,許多人慕名前來定製,登門學習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在刺繡的這些年,楊文煥也收了很多徒弟,有從廣州慕名而來,也有當地來學習的。楊文煥說,“他們只要是來學習的,不管學習的時間長短,我都會認真地教他們。”

在楊文煥的小院裡,我們看到楊文煥和她的徒弟正在認真地刺繡創作。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我和楊老師學刺繡已經五年了,與刺繡結緣是在我初中那會,看到新娘子結婚時穿的婚服很好看,於是就對婚服的刺繡有了興趣,然後有幸拜到楊文煥老師門下,師父將她知道的所有東西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了我。我認為傳承就要有傳有承,師父將她的知識教給我,我也有責任再繼續傳承下去。我現在還是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的學生,學校有刺繡協會,我以後也會成立工作室,將甸南刺繡繼續傳承出去。”楊文煥的徒弟施達說。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2012年7月,楊文煥被授予鶴慶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3年被授予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5年10月獲得大理州旅遊工藝品創意設計大賽銀獎;2015年12月被授予大理州民間藝術大師,同年獲得鶴慶縣“十佳鄉土人才”稱號;2016年8月,獲得“雲南省民族民間刺繡高手”稱號。

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溫度,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可以說,甸南新娘裝是白族服飾中最為華美的瑰寶。華美的婚服,一針一線間都是楊文煥對甸南刺繡的熱愛,飛針走線間的錦繡情懷,創造著楊文煥刺繡的匠人精神和屬於她自己的時代印記。

她的刺繡新娘裝最美,一針一線間感受非遺傳承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