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同堂的老人过世,直系亲属有二十几个人没回来参加葬礼,是家教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用户6723595980


我想他们一定是🈶原因,不然不会无故不去的,互相理解一下吧人以死了。活人就不要因此产生隔阂了路很远慢慢处吧!


用户妙音水莲


这个问题不能道德绑架吧,跟家教家风还是有区别的。此外,我们也要区别对待。

几年前,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她妈妈当时去世的时候90多岁了,她60岁不到,刚好她妈妈去世时她身体状况很差。而在她妈妈生前,听说她有好几个兄妹,只有她尽心尽力照顾年迈的妈妈,无论物质还是生活方面,她都照顾得很好。

她妈妈的葬礼,只有她老公带着自己的小孩去参加,因为身体不允许她就在家没去。所有人都没有怪罪她,也没有说她任何的不是。

可她其他兄弟姐妹回去送她妈妈最后一程,哭得稀里哗啦的,但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是装的,生前不孝顺,不关心,死后做给谁看呢!

我不知道到底巧不巧?她说她妈妈去世后不久,竟然她姐姐一个儿子,也就是她的外甥,才20来岁,婚礼举行后第五天,因车祸去世。新进门的媳妇背着婆家人打掉了怀孕七个月的BB,听说还是一个男宝宝。从此,她这个姐姐家到现在都一蹶不振。

还有她妹妹家,她妈妈去世三年多,她妹妹因为意外致残,每天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反倒是她,30多岁一直病殃殃的,现在却能同时带两个孙,从家务到孙,她都一个人做。而之前,她是连厨房都不进的,尽管还是家庭主妇,但她真的是什么都没做过。

因此,有很多东西,我们都要分情况而定,不能一味地总是用教条和框框来限制。



YY时尚在线


说到这,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没见过,爸爸和伯伯是兄弟,和两个姑姑是同父异母的,还有俩舅舅。我的长辈只有他们,没嫁人前亲戚去世肯定都去送的,

我爸爸非常重情分,这边原本女儿出嫁后都不和姑姑舅舅他们来往的,去世去送他们就更不会去了,爸爸说姑姑年龄这么大了,那你每年去拜年,能去几次,你能用到几次钱,舅舅和妈从小相依为命,妈妈也走了十年,所以每年也会去舅舅家拜年,维持好关系,伯伯都不想让堂姐和姑姑来往的,因为伯伯把钱看的非常重,看到我跟姑姑来往那堂姐不来往他脸上也过不去

嫁人后亲戚里陆续走了好几个,婚后第一年上半年大姑父去世,爸爸说不回来就不回来吧,说要是以后姑姑走了肯定要回来,就打了份子钱让爸爸给,

下半年堂哥尿毒症晚期,已经被医生判死刑送回家,家里催我和堂姐赶紧回去见最后一面,(我独生女,小时候都堂哥堂姐带着我玩,所以感情深)爸爸打电话就当晚买到十点半的站票回去一晚上站六小时确实挺难熬,家里人一直在家里守着他,一周后走了,

这四年里两个姑姑去世,也都80了,俩姑姑去世时爸爸都在,姑姑一走我爸就打电话来了催我赶紧回来,我估计姑姑在外的子孙都没有我知道的早,爸爸是那种很命令的语气打电话催赶紧回来,赶紧回去见姑姑最后一面,恨不得就马上出现到他面前,这点我很反感,因为姑姑是三四天后出葬,想出葬前一天到家,(因为店里都是做定做的东西都是我做。老公只负责材料那些,)爸爸听到我那么说那种要断绝关系的语气都来了,“你回来就是是想见个棺材是吗”他其他意思就是我这么不进人情,小时候俩姑姑都疼着你,姑姑走你见都不见最后一面,真的要出葬前一天回的话就别回来,(我这很委屈啊,又不是不回去送,反正非要我当晚买着票回去见着遗体)

有说我不进人情,说嫁人不和那些姑舅姨亲,我家亲戚少每年都有去姑舅家拜年,我这边就是这样出嫁的女儿是不和姑姨舅来往的,我伯母是本村人,堂姐也没和她舅姨来往。而且伯母和他哥就是前后屋。老公的姐,堂姐堂妹五六个都没有去过姨姑舅家,公公兄弟五个。那些堂姐妹也不互相去叔伯家,我的好多朋友都嫁人也是一样,本村嫁本村离的够近吧,也一样不和舅姨来往,最多去叔伯家,我姑姑也有女儿他们也从来没来过我家,只每年去姑姑家才见到表姐,两个姑姑女儿也一样互相不去姨家

很多人都质疑我这么不近人情,不跟姑姨舅亲跟谁亲,我是江西人,反正我这边都是这样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都这么接受的,婚丧嫁娶,全国各地习俗都大不相同,居然这么多质疑[翻白眼]


珉茗


正常情况应该请假回家奔丧,毕竟是老人家最后一次。特殊情况如生病,特殊岗位没有参加也可理解。我父亲16年去世,我唯一的姑姑的两个儿子都未到场,说是远了(两个老表在外地上班,离武汉约1000公里)。他们结婚十几年了,过年来给舅舅拜年我印象中没有一次,我们兄弟可是年年给姑姑拜年,因为他离老家远,我们兄弟从来没有计较。这次果断和姑姑家断绝来往,既然外甥眼中无舅,我心中何必有姑。


ZYW7号


我父亲是老大,弟兄六个,侄子侄女15个,老人在世时特顾家,我父亲就我一个女儿,还是抱养的,平时对他们侄子辈特好,希望我有事时,帮帮我,没想到,我父母不在时,有两个侄子没有回来,他们都是当兵转正的,当兵走时都是老爸拖人办的,能怎样?


蓝天白云141979949


这问题我觉得没必要在这里定论对错,因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对错的做法,只有妥当的行为。

全国这么大,很多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对这个问题看法也不一样,而且农村和城市也有区别。有些地方老人过世,女儿这边只能是女儿和女婿回来参加葬礼,外孙不能回来参加;有些地方外孙和孙子、孙女都一样,都可以回来参加葬礼,这也是大多数城市的习惯;不少农村是男女有别,孙子、孙女基本都叫回来参加老人葬礼,外孙也可以回来参加葬礼,但是没有明显的强制要求;还有就是每个家庭不同,这个主要是说平时跟老人关系如何,如果平时是来往比较频繁的,应该参加葬礼,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平时基本是十年都没见一次面的,不参加葬礼也正常。

至于问者所提的家教原因也有,毕竟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形成的价值观念也有区别,所以这也是一个原因。比如说“娶妻看丈母娘,嫁人看对方父母”,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个人情况不同,有些人在比较远的地方谋生,或者从事比较特殊的职业,因而不能回来参加葬礼。在广西上林县,有些村就有很多人去非洲淘金,这肯定没那么容易回来吧?有些在比较远的省份,因为节假日不好买车票,坐飞机不打折话来回就一万多,因此不回来也理解。

我身边的也出现有九十甚至近百岁的老人,也是四代或五代同堂,有些直系亲属多达百人左右,一般作为老人儿女无论如何都参加葬礼,孙辈或者重孙辈不参加也有,估计是有些原因,外孙很多不参加的,而且家人也没叫外孙回来。


蓅影2017


五代同堂的老人去世,直系亲属20多人不来参加,这中间肯定是有问题了!为什么?5代同堂代表下面有曾祖父一辈,祖父一辈,父亲一辈,孩子们一辈,算起来大家庭会有1.2百人了,除去不懂事的,年老有病的,伺候病人的都不算,其他特殊情况的也可以排除,那也不应该有这么多不来的,何况像这种大家庭的并不在多数,那么情况就说明更加严重,除非有极其特殊情况外,否则,家风绝对有问题。


直隶河间


应该主要是家教家风问题。这家子孙从此由盛转衰。

1、老人再不好,也主要是儿女、儿媳有意见,到孙子辈已无成见,只有亲情了。而这个不回来的应该主要是孙子和重孙。

如果是家教好、家风好的家庭,都会尽量回来的,甚至克服各种困难回来的,每个自立家起码回来一二个代表。

2、现在的人忙的多,可是,也分什么事。一般对家里的老寿星格外重视的。几个不回来属于正常,二十几个就反常了。

3、有些媳妇,甚至女人气的男人,把自己辈的怨恨和误解,不厌其烦的向自己的后代灌输。这其实是一种泼妇做法,一种傻瓜做法,一种破坏性做法,也是一种失策做法。因为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和误会,自己化解不了,传到下代毫无意义,只能是一种破坏性。

二十几个后代不回来,这一点应该是主要原因。家里进了败家的,有多少人能抵制得了。

4、也可能与跟老人过的这一家人有关系。五世同堂,老人起码己八十几,一般应该是九十、一百了。儿女也应该是七十几了,也很可能走了部分了。做为后代来说,回来奔丧,应该忽略下辈关系,关系好相处一下,关系不好应付一下或不打招呼。何必躲呢?!实话说,留的遗憾是自己在之后慢慢承受着,别人代替不了的。


鱼磊卫静


我认为这和家教没有多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家教都是可以的,如果有老人去世,无论是直系亲属还是亲戚、邻里相亲都想送老人最后一程,大家趁这个机会才可见见面,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这种愿望的,如果条件允许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现在社会的发展,一般人都在外边发展自己的事业,工作节奏都很快、工作压力很大,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不容易,干出成绩更不容易,一般没有什么要紧的事,自己不会请假,单位也一般不会轻易批假,如果请一段时间假,自己的工作必定会受到影响,快节奏的工作请一次假,工作会脱节一次,回来以后又得了解适应,重者会失掉工作。

我在外面工作了20多年,我对请假这个事是深有体会的,在我们单位曾经发生过,有同事家里来电话说父亲病危,要求回去,请假后回去,但是父亲病情又有好转,假期到了又回到了单位,但没多长时间父亲又去世了,这时他去请假,领导说你前边已经请假了,处理父亲的事情,现在你又请假,假期已用完,在批假影响工作不说还要扣工资,后来虽然回去了,但是工作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外边工作请假,也是要很慎重的考虑才决定的,不是,家里一有事就要请假,更不是有事就可以请得下假的。

在家里生活的人,体会不到在外边工作人的艰难。我认为五世同堂的老人去世。直系亲属二十几个人没回来参加葬礼,这是很正常的。不能用家教的的观念去评判,要用现实情况去理解。

参加老人的葬礼固然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儿孙们过得非常好,去世的老人也不希望看到,由于自己的去世影响了儿女们的正常工作和前程。如果老人去世能回去的人一定要回去。由于工作关系回不去的,那就好好的工作。也是对老人孝敬的一种形式。如果儿孙们生活过得好了,那么老人的在天之灵也会得到安慰。

前段时间我一个93岁的姨姨去世了,我一个60多岁的表哥在北京,没有回来参加母亲的葬礼。我父亲给我说起这个事,流露对我这个表哥很有看法,认为母亲去世了,而儿子没有回来,有些大逆不道。后来我给我表哥打电话才知道表哥当时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状况很是不好,所以他全面考虑,才没有回来参加母亲的葬礼。但是家里就有一些人,认为儿子没有加母亲的葬礼,对这事是很有想法的。

但我很理解表哥的做法,他身体不好,刚做了搭桥手术,如果回到家遇见母亲去世这种悲痛的事,万一他再出了差错,这不是悲上加悲了吗?

所以我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要看表面现象,都要发现深层次的原因,一切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活,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都是好事,大家要互相理解,就没有偏激的看法了。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这要看在什么地方,风俗习惯不同,所谓直系亲属,在徐州周边就是算很亲了,一脉相传下来,亲兄弟,叔本兄弟,很近的堂兄弟,其他的再多堂兄弟都不算,如果下边子,孙,重孙多就不必计较了,年轻人大多都不在家,都有自己的事业,脱不开身也是难免的,跟前有七八个男人至亲就可以了,当然都来显得热闹,老人这样也是半喜半忧,装出来都是给外人看的,没什么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