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驻足--


我是2017年春节前去泉州,就住在西街的一家民宿。

西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很多家代代传承的老店。

说到古城商街,并不罕见,每个城市都有。不过多数商街以外乡人经营为主,开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谋生计,哪里赚钱去哪里,什么好卖卖什么,本地居民日常消费不会来这里,大家全指望做游客的生意。

为什么泉州西街打破了我对古城商街的认识,在此介绍几家西街老店,您一定能略微感受到西街的与众不同。

鹏山堂草药店

鹏山堂草药店主营吊膏和草药, 是块百年招牌,至今已有三代传承。

旧时泉州走南闯北打拳卖艺者很多,其中名声最大的就是威震当年晋江地区的刘鹏山南拳和他的中药吊膏,吊膏用于跌打损伤,有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的功效。在当地很有名。

老板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调吊膏的工艺很复杂, 第一要配药, 其次是掌握火候, 什么样的火候要下什么样药, 是要胸有成竹的, 所以只能是一代传一代。

鹏山堂的传承,一来说明店家手艺了得,药效奇特,二来也说明中医在泉州是非常普及的,才让这种老药店有了传承动力。

另外在泉州,你会发现基本所有的西药店都有中药专柜。见微知著,可见外界说泉州人传统文化传承的好,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西街老布店

西街老布店, 店铺最早是80年开的,老板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生意,84年在西街开业,最长经营的店铺是西街142号,开了20多年。店面早年是做布匹买卖和衣服裁剪加工的,现在只做床单被套了。

其实很难想象,这样一家店铺在西街开了30多年。老板说现在生意比以前差很多,生意最好时候是八九十年代,那时候还请了七八个工人,到90年代末,生意就不好做了,店面经历了几波裁人,现在就他自己, 但他打算还是继续经营下去。 后辈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 所以也没有想到要改变现状。

这种门店恐怕在全国都不剩几家了,未来的经营并不乐观,大概老板目前也是因情怀守着这份家业,一来年岁大了有点事做,二来不忍心关掉一辈子经营的招牌。

升文老字号扁食店

升文扁食, 这个店是85年开业的, 到现在经营大概有24年了, 老板年轻时在泉州当过兵, 通过战友介绍来西街做扁食生意, 刚开始是在马路边摆摊, 1989年开始有了门店。扁食手艺, 传承自父亲。

他的店面通常早七点营业, 晚上十二点关门,每年春节放假一个月,平时基本上不休息。

主要经营扁食、小笼包, 拌面和水饺。这里扁食最大特点就是人工擀皮,皮薄, 口感好。 另外肉馅儿新鲜,当天买当天用,只用前蹄肉,因为前蹄肉比较嫩。

一家不起眼的扁食店,甚至连招牌都模糊不清了,只因为好吃,还会吸引外地人买生的扁食带走,有些在泉州工作生活过的人,也会专程再回这里买扁食,回忆当年的味道。

亚佛春饼老铺

这家店铺知名度比较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经营至今有100年的历史, 傅亚佛是第三代传人。店面就是一家人在经营,傅师傅负责做饼皮,女儿负责包春卷,媳妇招呼客人。

老板说以前开店是为了谋生,现在因责任继续坚守。

女儿是大学生,从小跟父母身边做春饼, 后来有了自己工作,一开始只在节假日会来帮忙, 因为父母年事渐高,却还坚持开这家店, 所以女儿选择辞职回来帮助父母并接手店面, 用现代的模式继续经营, 传承家族手艺。


上面介绍四家老店,无一不是代代传承。并且都经营了30年以上。

这仅仅是西街老店的几个代表,还有不少藏匿在古厝街巷,不打眼的招牌,过时的门面,不耽误他们守着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小生意,安度余生。

泉州西街历经1300年,到今天依旧聚集着一群纯粹本分的小生意人。

我想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源于泉州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这里传承成为一种习惯。

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信仰,就是一辈子心无旁骛,一心做好一件事。


慢吞吞的小鱼


泉州西街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美食,这里人来人往,一整条街弥漫着“吃货”的“味道”。最近抖音上,泉州火了,作为一个泉州人,身为一个吃货,讲起美食来,绝对滔滔不绝。

在西街,总能看到挤满着人群正在排着长队等待着的手工麻糍,每一个都是现包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口味,手工揉捏的糯米团裹上芝麻粉和脆皮收口包紧,在花生粉里滚上一圈,就成了。

再看看附近的“甜丫丫”,那真的是吃多了也不腻的泡芙。我做过最频繁的事就是,一到西街就是去“甜丫丫”买点泡芙,边走边吃,真的是很享受啊。

还有那个小巷子里的四果汤,一份五块钱的四果汤,料却加的满满的,刚刚好的蜂蜜,刚刚好的甜味,让人无法忘怀,曾经带着闺蜜来西街吃了一次四果汤之后,闺蜜回家之后每次聊天都在想念着西街的四果汤,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一碗四果汤是不过瘾的。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妈妈做的润饼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已经懒得再做润饼了,还好!没错!还好!在西街!还有着润饼!这家有着百年经营,传承三代,亚佛润饼皮无疑是老泉州人对古早味最好诠释。“舌尖上的中国”也曾到此拍摄,人气自然是旺,门口排队的人总是络绎不绝。那嫩嫩的口感还是和小时候的一样!

西街的美食太多了,怕是一天也不足以让你全吃一遍,但是如果来泉州,请一定来到西街尝一尝这里的美食,那将是件美好的事情。(闽南网 岳萍萍)


福建闽南网


西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小巷子,各种红砖古厝,出砖入石,燕尾脊,名人故居,老手艺传承人。



西街是很具有闽南古早味的一条街道,早在宋代就是很繁盛的一条街,至今也有千年的历史,到现在也依然保留着他的繁盛,以前很多人约会的集合地点就现在西街,一问在哪等,都说是西街吧。可是说西街在泉州是非常有历史地位的一条街道,在人们心中有着很特殊的意义。



西街不像其他城市那种步行街、购物街,变得很商业,这里还有很多住户,很多居住了许多年的居民,每天行驶在这条老街上,骑个电动车,亦或是自行车,日出日落,来往于西街,市井民生,人生百态。



看过老照片的朋友,能够感受到到现在西街还是那个样子,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太多的变化,斑驳的砖墙还在、巷口的古榕树还在,西街那个魂还在,真好。


外地人在泉州


印象就是破烂+小吃一条街!


名可名40857345


吃的太少,而且贵。而且有点破旧。胖子的褔音。但是人挺多,看帅哥美女还是可以养养眼,散步还行。吃的吧很一般。


筱沁沁


又破又挤而且还贵


用户3531284623164


建筑没有统一规划,有的政府改造,有的现在刚装修,有的还在装修,有的以前的建筑,看起来乱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