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看書只看圖,百頁書5分鐘“看”完,家長裝作看不見,快被憋出內傷!你怎麼看?

A媽說教育


解決孩子只看圖不看字,大幅度翻書的問題,有兩大招,可以一試,親測有效!第一,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能絮絮叨叨,念著孩子要他看字,強迫閱讀,這樣會適得其反。孩子也許以後書中的圖都不想翻了。如果孩子還不能獨立閱讀,那麼父母是需要通過朗讀、講故事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如孩子已能夠勉強看懂一本書,這時父母可以先給和孩子一起閱讀,讀到精彩處,父母可以假裝忙,讓孩子自信行去讀,孩子急於知道下面的情節,會花精力去了解下面的內容。閱讀本身就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過程,孩子閱讀越多,識字就越多,識字越多,就對閱讀更加感興趣,最終形成好習慣,閱讀一多,理解分析能力自然強大。第二,給孩子選書很重要,不能死盯著學校指定的書目,選擇孩子愛讀的優秀書籍,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非常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然會涉獵百家,大有增進!


晴天橙子


養了這麼多年孩子,有人問我,為啥不喜歡買書,喜歡帶孩子去圖書館借書。

我說為了避免扔書。

中學時期,學校會出一張書單,要我們家長買。買書沒問題,這種書買回來,就是扔的。孩子大部分一頁都沒看過。偶爾有一兩本,他喜歡的,他會翻來覆去的看。比如這本。

這本書我忘了是三年級還是四年級買的,孩子跟我說,他至少看了十次。

題主說的,給他一本書,100頁,五分鐘看完。說明一個問題,你那本書是你挑的,不是他挑的。

我兒子七歲的時候,應該說是四五歲開始,他喜歡看這本

雜誌。我記得是週刊,每星期一本。賣八塊多。放學路上,出新的,他就會買來看。最早他扯著我,指著圖念給他聽,慢慢大一點了,他就不要我了,自己拿著那本漫畫書看。看的津津有味,很入迷的。

對於家長來說,書有兩種。對學習有幫助的,對學習沒幫助的。

對於孩子來說,書其實也只有兩種,他喜歡看的,他不喜歡看的。

這就是矛盾。

那應該看有用的書,還是看孩子喜歡看的書呢?

你要搞清楚,誰看書。

是孩子看書。

他不喜歡看,他看不進去,你的書都有用,最後都是沒用。

我們家孩子穿甲哥,昨晚又有新作。我把他的文章發了朋友圈。朋友問我,你兒子才大一,讀的還是語言類學校,為啥寫軍事文章這麼厲害?我說那傢伙讀了很多軍事書。朋友問我,軍事書對學習也有幫助嗎?我說,不管什麼書,寫書的能把書寫出來,那人都有寫文章的功力,都是好書,都能潛移默化讓孩子學會寫作。

有道理不?


春暖花開003


有一種好,是家長覺得好。

王先生是個文學愛好者,平時喜歡寫寫畫畫,偶爾有文字發表。王先生有一個兒子,今年35歲。孩子小時候,王先生買來一些大部頭小說散文之類的書讓兒子看,說文藝細胞要從嬰兒開始培養。

可是,孩子偏偏喜歡小人書。

還特別喜歡足球。

禮拜天家裡就找不到人影,不在足球場就在去足球場的路上。

王先生大為惱火,為此用皮帶抽打過兒子。王先生的心情可以理解,怕兒子玩物喪志,他一直認為,讀書考學是正途,踢足球是學習不好的孩子乾的事。

孩子升入高中以後,在老師的干涉下,王先生才放手讓孩子去學習體育,放開腳步踢足球。

現在王先生兒子是當地教委主抓體育的負責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7歲的孩子就讓他看100頁的書,孩子心裡會說“我太難了!”望子成龍也不要拔苗助長。被強迫讀書的孩子最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一旦厭學心理產生,家長後悔莫及。


紅石榴ar


孩子只看圖不看字,說明他還不太認識字,不能理解、體會文字描述帶來的樂趣。

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時期之一——大家應該都知道,以後的語文學習,海量“閱讀”是個重點——不要太過苛責孩子,以免毀了他閱讀的興致。

家長此時“裝作看不見”是不行的,反倒應該走到孩子身邊,陪他一起看書——將書中的文字念給孩子聽。

孩子一邊看圖、一邊聽,相信很快就會被文字內容所吸引。因為一幅小小的圖畫,是不可能裝載那麼多信息量的。

一旦孩子被豐富的文字內容吸引之後,就會主動探索——一開始可能還會依賴家長念給他聽,但是隨著識字量的增多,他就會主動找機會嘗試自己閱讀。畢竟找家長讀書也比較麻煩(家長總是有事,沒工夫)。

通常來說,一個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剛開始或多或少都有家長的引導。教育孩子,想偷懶是不行的。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為父筆記


這是正常現象,我的孩子6歲,我習慣帶他去圖書館,他也是隻看圖,每次都挑奧特曼這類的書。我從來不管他,因為低年齡段的孩子自控力能薄弱,知識鏈短;圖片精美之類題材書,是他們的首選。

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前,我沒有過多幹涉孩子的選書的種類,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干涉的過多,孩子的興趣就會減少。我堅信,只要孩子可以堅持閱讀。這個習慣一定可以培養成。


孩子們的朋友


小夥伴看到這個題目是不是身有同受啊。是的,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你的問題。

7歲是什麼概念?兒童,確切地說是少兒期。我們說,少兒期有什麼特點呢?就是認知同青

少年時期有很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子來說吧,我們的手在老式日光燈下晃動,是不是看到的是不連續的圖像呢?那是因為我們的眼睛不適應50赫茲的快速光閃,我們也成為光柵。問題來了,7歲的孩子看到的是圖片,他們對圖片非常感興趣,為什麼呢,因為圖片有滯後反應。我們總覺得哪兒不對勁。是的,孩子看動畫片就是因為有滯後反應(也就是暫短的停頓)因此,孩子看動畫片就很感興趣,而對新聞類,電視劇類並不太感興趣。所以說7歲的孩子愛看動畫片就不奇怪了,如果一個成年人整天看動畫片你一定會懷疑,這個成年人的智商大概在6-7歲左右了。

5分鐘看完百頁的書,大概插圖也不會太多。

一般來說,有好多書有插圖,但並不多。那是因為這些書是給成年人看的,主要是理解書中的內容,讀的是書中的細節。有的書必須有插圖,比如專業的醫學書,動物學書,少兒讀物,生物學書等等。除了少兒讀物插圖特別多,文字特別少以外,其他的書大都是以文字敘述的(除繪畫作品)。

那麼孩子看書只看圖,還那麼令人吃驚嗎?

其實,我們的家長應該多多換位思考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年齡的差距問題,思考的角度問題,思考的層面問題,思考的範圍問題等等都不相同。我們7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呢?我這個年齡在7歲的時候,能有一本小人書看那就美死了!

家長看到7歲的孩子看百頁的書,用時5分鐘,那是什麼概念?------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的。

如果一個成年人看百頁書用時5分鐘,那一定是囫圇吞棗地看了看,連大概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兒童就不一樣了,5分鐘看完插圖,他會有個大概的聯想。而我們成年人無論如何也是辦不到的。

終上所述,還有一層意思,家長有“伴拔苗助長”的嫌疑,家長裝作看不見,還是看見了。

“快憋出內傷了”,說出了家長的心態有多麼操之過急啊。

引導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逐步漸進,快不得,快了那叫“鞭打快牛”。結果適得其反。事物的發展會走向反面。本來孩子很喜歡看書,只不過看的角度與我們成年人不同罷了。如果橫加阻攔,結果失去了看書的樂趣,這對孩子的今後發展會留下陰影。而這種陰影,很可能滯後到14、5歲,逆反心理由此產生,那後果會怎麼樣呢?

慶幸的是你“裝作看不見”,沒有造成今後的後果。

教育孩子是需要科學的引導的。在現代社會,大家十分重視教育。真正的投資,是對教育的投資。沒有了教育這把尺度,今後會怎麼樣呢?

小夥伴,我在這裡說了一堆,也希望你們發表見解,共同教育好孩子。


任哥論道


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否則因此憋出內傷,也只是因為不理解孩子而導致的夠由自取。一個7歲的孩子,他能有多少的識字量?又是否能流利的拼讀成句,進而理解課本內容的意思?

1. 看圖,符合一個7歲孩子的閱讀習慣

孩子在沒有認識文字之前,畫像就是他們獲取信息的第一方式,例如一個嬰兒他獲取信息的方式就是觀察對方的表情。

這一方式,孩子一用就是7年,已經是駕輕就熟,同樣也是孩子的思維定式,這是他們所掌握的最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了。

2. 改變需要一個過程

看書只看圖是一個閱讀習慣,看書看字又看圖同樣也是一個閱讀習慣,這個轉變是一個過程,需要逐漸適應,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我舉個例子:筷子。

在所有的餐具中,在熟練掌握之後,筷子是最高效的用餐工具,但外國人並不這樣認為,習慣了使用勺子的孩子同樣不這樣認為。

讓美國人放棄刀叉,讓印度人放棄用手抓飯,進而改用筷子,這就讓他們顯得非常難受。

本質上,這需要他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拋棄自己的慣用方式,學習更高效的方法,這個過程就需要經歷不斷地失敗、挫折,不斷地練習。

孩子讀書同理,他必須放下自己的舒適閱讀方式,首先要記憶文字,進而要區分文字,再把文字連貫起來成句子,句子再成段落,最後理解書本所描述的意思。

3. 如何讓孩子準確閱讀

孩子看書只看圖,不能稱之為不認真--他畢竟認真看圖了。個人實踐比較有效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以圖入手,增加閱讀興趣,是為伴讀。

孩子認字不足,但他們能看圖就有閱讀能力,強迫一個連圖片內容都理解不了,僅僅停留在色彩上的嬰幼兒閱讀是不合理的。

在此階段,更重要的是結合圖片和孩子解釋課文內容。實際操作中,圖片所能給出的信息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疑問,這些疑問只有與圖片匹配的文字能解釋。

把他們的疑問轉移到文字中去,讓他們明白文字的意義(即幫助他們更好的閱讀),提起他們對文字的興趣

第二步:有意識的積少成多,潛移默化

即便是7歲就能認3000字的孩子,也是一個字一個字記憶著來的。有意識地在閱讀的時候,讓孩子認字,從常用的字入手,從少量字數入手。

在一本書中,甚至一段文字中,會有高頻字的存在,這些高頻字就是常用的字;

孩子的接收量有限,一天教100個字,孩子可能只能記住兩三個字,而且數量太多目標就會非常明顯,孩子可能會因此而抗拒認字,進而抗拒閱讀。

在我們家,每次閱讀就記3個字(兩個孩子5歲和6歲半),結合一些字卡做遊戲:

把三個字寫出來,教他們讀音和意思,然後把這三個字放置到字卡里面(字卡沒有的就手寫自制字卡),隨機抽卡,如果是剛剛認識的3個字,就讓孩子舉手示意。

答對的加一分,這一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也不能換取什麼玩具、糖果,只是一個鼓勵的意思,孩子總是以此為榮。

特別強調:實際上孩子一開始並不奢求什麼物質獎勵,認字是一項能力,每一次認識到一個字就是對這項能力的一次強化,強化他們對這項能力的成就感,這是他們最好的動力。

第三步:設下“圈套”的融匯貫通

即便他們逐漸認字了,也不代表他們就願意用到閱讀裡面,畢竟單個字和一句話是兩碼事。

但是當他們掌握了認字這項能力,掌握了一個新的字,在閱讀過程中,一旦他們發現這個新的字就會手舞足蹈特別高興--孩子總是喜歡炫耀自己的新技能。

而隨著字認識地越來越多,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就會不自覺地發現自己又有一項新能力:好像,我不需要爸爸媽媽讀都可以自己看懂書中文字了!

他們會再次炫耀,此時我們就可以設下“圈套”,讓他們反過來給我們解釋文中的意思。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是非常推崇家長裝傻的。


淅爸育兒記


“快憋出內傷的家長”,讓孩子認真看書其實很簡單。

一句話:“書非借不能讀”。

“書非借不能讀”的本意我們不必去探討,只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就能解決問題。

就是要讓孩子想要借書去讀。

怎樣才能讓孩子讀書做到這種狀態?先分析一下,現在不願意讀書或者讀書不認真的原因。

看書不認真的原因

老師家長的硬性規定,讓孩子有完成任務的感覺。

可以這麼說,孩子對所有家長老師的硬性規定都沒有興趣,哪怕原來很感興趣的東西。興趣也是需要動力,當這個動力不是出自本身,就變成壓力。

雖然壓力也可以轉變為動力,但是更可能轉變為負擔。當孩子把讀書當成一種負擔的時候,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應付。那麼孩子只留意插圖,不去讀內容就無可避免。

家長心氣高鴻篇鉅著,不能引起孩子興趣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好高騖遠,認為自己孩子是天才,在挑選書的時候,專挑那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名著、偉人傳記、深奧的學術著作等這種類型的書。

哪怕天才也是有童年的,童年就要去讀童年才理解和感興趣的知識,去做童年應該做的事,成人都難以理解的書籍,是無法吸引孩子產生興趣。

孩子受到其他干擾。

比如作業、電視、遊戲。這也是通常某些家長容易出現的錯誤。“你看完書就可以看電視”,“看完書就可以玩手機”,類似於這種你看完書就可以做什麼,這樣情況怎麼會讓孩子安心讀書?

買書過多,種類繁雜

書貴精而不貴多,一句話就能成為人一生的座右銘,何況是是書呢?

有些家長給孩子買書,於是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童話詩集,還有百科全書,彷彿書讀得越多,說明孩子越聰明。

在我上學的那個年代,書籍還是比較匱乏,讀書要花錢到書屋去借閱。我有個初中同學,在學校期間曾經把一個書屋裡面的書都看了一遍,那是什麼概念,上萬本書全讀了一遍,也應了書非借不能讀這句話,最後考技校進廠,到現在還是一名工人。可見沒有選擇地讀書,讀得再多是沒有益處的。

讀書獎勵問題

讓孩子讀書並且給予獎勵,對低齡兒童來說是不錯的方法。讀書最好的獎勵就是書,其他獎勵都會讓讀書性質發生變化,也會讓孩子對讀書產生歧義。要讓孩子正確理解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才是對孩子讀書的鼓勵,而不會讓孩子認為讀書只是一種途徑。

你說的不認真讀書的孩子,是不是有以上所說的狀況呢?

分析出了原因,相信每個家長都能拿出自己的解決辦法。我就不再贅述了。

“書非借不能讀“就是要讀自己想要讀的書,讀書是孩子的請求,而非硬塞給孩子的學習任務。家長買書對書的選擇,能夠正確引導讀書方向。

一本好書,就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就能讓孩子開啟智慧,就能讓孩子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一本好書也會讓孩子收益終生。


再學二十年



今年央視9月1號的《開學第一課》中,有一段話在網上非常流行: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會在哪方面收穫,孩子的教育時效性太短,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孩子優秀了,你留錢做什麼?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錢做什麼!”

這段話非常有道理,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和共勉。

我家大寶剛六歲,明年上小學,每天晚上她都會讀書30-60分鐘。我給她的《米小圈》系列,她已經讀完兩套了,現在在讀第三套(三年級系列)。

大寶一邊讀書,一邊記錄,又不認識的字就標出來,有成語也標記出來。而是因為有拼音註釋,所以也會讓大寶練習拼音的拼讀。

大寶現在能認識一兩千個字,拼讀也很好。平時,帶她出去的時候,路名、路牌、公交車站牌、店鋪的名字、酒店的菜單等等,她大部分都可以認識的。

孩子的學習是需要家長的重視和引導,以及良好的學習氛圍的。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打不好基礎的話,以後學習起來也會非常吃力的。

7歲孩子看書只看圖,百頁書5分鐘“看”完,家長裝作看不見,不贊同家長這樣的做法。

家長首先自己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再強調給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去學習,比如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孩子去圖書館,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看書等等。

我是暉雪琳源,歡迎關注我的日常生活,每天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共同成長。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收藏,私信!


暉雪琳源


7歲孩子看書只看圖是正常現象。當孩子認字多了,對文字理解有感覺之後,就會逐漸從只看圖過渡到既看圖又看字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