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汙染環境罪將如何判刑?

案例:

在安徽蕪湖“1·29”跨省非法傾倒固廢汙染環境一案中,被告人曹某、胡某等11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傾倒、處置有害固體廢物,以汙染環境罪判處各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至一年一個月不等,並處罰金二十萬元至二萬元不等;對各被告人的違法所得予以追繳。收集工業固廢非法處置的浙江兩公司也被重罰。

被告單位嘉興市綠一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犯汙染環境罪,判處罰金人民幣四百萬元。被告單位杭州沃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犯汙染環境罪,判處罰金人民幣七百萬元。

涉嫌汙染環境罪將如何判刑?

汙染環境罪立案標準

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應予立案追訴:

(一)致使公私財產損失三十萬元以上的;

(二)致使基本農田、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五畝以上,其他農用地十畝以上,其它土地二十畝以上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

(三)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四)致使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一人以上重傷並且五人以上輕傷的;

(五)致使傳染病發生、流行或者人員中毒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Ⅲ級以上情形,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

(六)其他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情形。

汙染環境罪量刑標準

汙染環境罪該罪具體的內容包括“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汙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汙染環境罪中的犯罪故意的認定
  根據刑法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在具體認定汙染環境罪時,不僅要求行為人故意實施了汙染環境行為,而且對於汙染環境的危害後果至少具有放任的故意。
  對汙染環境罪犯罪構成要件的認識
  1.對於行為違法性的認識。從汙染環境罪的罪狀看,要求行為人的行為“違反國家規定”。從教化國民確立守法意識看,應避免“不教而誅”現象的發生,尤其是在涉案罪名屬行政犯時,更凸顯了這種必要性。然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常常以此為抗辯,司法機關往往很難證實其是否知曉相關法律,簡單地要求被追訴方一定具備違法性認識,會導致國家刑罰權的落空,這有損於法律的權威性。因此,目前多數國家刑法包括我國刑法在內,均認為對行為的違法性是否具有認識並不妨礙犯罪認定,但可以在量刑時予以適當考量。


  2.對於汙染物的認識。從規範意義看,對汙染物認識與否,直接影響到對行為的定性,如誤認農藥為普通飲料倒入湖泊造成嚴重汙染,因為主觀故意被阻卻,依法不能認定為汙染環境罪。但汙染環境罪對於汙染物的界定,帶有規範層面的含義,部分還需要結合危害後果來認定。一方面,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的反規範性較為明顯,且多數從其性狀上較容易辨別,也容易為普通大眾所知曉,可以直接推定行為人明知其為汙染物,但允許反證;另一方面,“其他有害物質”比較寬泛,只要排放、傾倒或處置等行為會造成環境損害的皆可認定。
  3.對於汙染行為性質的認識。汙染環境罪為故意犯罪,行為人對其環境汙染行為的性質至少需要有概括性故意,否則將無法認定行為人及行為具有反社會性,進而失去了適用刑罰的基礎。實踐中,具有以下行為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主觀上明知,但有合理解釋的除外:(1)汙染防治設施以及其他生產設備發生故障,發現後放任汙染物排放的;(2)根據其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必然會產生汙染物,但沒有處理、淨化設備,或者雖然有這些設備但沒有開啟的;(3)汙染防治設施以及其他生產設備發生故障,在故障發生後的合理時限內未處置的;(4)上下家涉嫌共同犯罪的,知道下家無資質處理、無經營許可證或者超過經營許可證範圍,且支付的處理費用明顯低於市場價的。

  (二)對於犯罪構成要件的意志
  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對於排放、傾倒及處置汙染物行為的意志,二是對於汙染結果的意志。
  關於第一點,從語義學的角度分析,“排放、傾倒或處置”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在確認行為人對於汙染物具有概括性認識之後,結合其排放的方式、傾倒的時間、路線、頻率以及事後是否採取應對措施等,可以直接推定其是否具有實施上述行為的故意,除非對方確有證據反證。
  關於第二點,是爭議的集中點。從司法實踐看,行為人對於環境汙染的結果往往持放任心態,只有在發生了相應的犯罪結果後才能證實其具有主觀上的故意。但汙染環境案件中尤其難以證實汙染結果與汙染行為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係。既然難以確定汙染行為所對應的汙染結果,那麼也同樣難以證實附著於汙染結果之上的主觀故意。如幾名行為人同時排汙才造成環境汙染後果,且無法區分認定排汙行為與汙染環境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係的,可以阻卻汙染環境罪的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