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代要分封和郡县并存的制度?

薛佩萁


如果你是刘邦,大概率也会做同样的决定。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韩信是因为功劳太大,且在刘项争霸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彭越、英布本来就不是刘邦的部属,是刘邦的同盟者,是独立的山头,在刘邦与他们合作之前,肯定就他们将来的地位达成共识。刘邦战胜项羽之后,必须尊重他们的利益,否则战争又起。这是分封异姓王的现实基础,迫于形势,不得不封。二、分封刘家子弟为同姓王,是有鉴于秦始皇的教训而有意为之。汉初针对秦朝的得失做了许多针对性的改变,这里只说关于权力制度不同: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上,本人能力足够且勤政,当然没问题。可当他死后,赵高、李斯联手,长子扶苏死了,军方大佬蒙氏兄弟死了,始皇其他儿女,除二世外都被杀了,全无反抗之力。刘邦为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才分封同姓王。这样,朝堂权力由皇帝掌握,如果皇权被乱臣贼子窃据,地方上还有势力雄厚的刘家子弟来制衡,这就是刘邦的初衷。

我们不要只看到七国之乱,就认为刘邦错了,您想想,吕后专权时,如果没有刘家在地方上的王爷,会是什么结果?宗室可能会被杀的十不存一,国家改姓的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啊!从这个角度讲,刘邦分封同姓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是成功的。


读出历史中的不得已



秦朝的崩溃就意味着郡县制的失败,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六国贵族就已经纷纷复国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很快就控制了自己原来的地盘。到陈胜吴广死后,就更加如此了,连首先举起反秦大旗的楚国也恢复了原来贵族为王的状态,原来一些陈胜所立的诸侯王也很快纷纷被杀,大体上就回到了秦灭六国之前的状态。

到刘邦和项羽奉命北上救援赵国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是六国之前的格局了,章邯在击败楚军,击杀项梁以后,大体上就是沿着之前秦灭六国的路线,继续向东进攻,只要击败当时相对实力比较强的赵国,关东各国抗秦就没有主力了,只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击败了秦军,又迫使章邯的二十万人投降,情况才逆转了。

之后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者为王,项羽率军与章邯的秦军对峙,刘邦则率兵直接进攻秦国关中故地,最终成功突破秦军的防线,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出降,秦国灭亡。按照之前楚怀王的约定,那么就应该刘邦为秦王。项羽却表示不服,率兵击败了刘邦派到函谷关的守军,并且拆毁了函谷关,进入关中,大肆焚掠,之后又大会诸侯,调整了各国封地。


因为项羽调整各国封地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其它各国,所以原来各国都被拆分了,而他留给自己的是楚国比较核心的地盘,他自己为西楚霸王,所以导致他刚一回到都城彭城,其它各个诸侯国就开始相互攻击,天下再次大乱,而项羽则先率兵北上进攻齐国,刘邦乘机从汉中返回关中,消灭三秦,派韩信率兵进攻赵国和齐国故地,他本人则率兵直奔彭城。

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各国诸侯也在项羽和刘邦之间选边站队,刘邦一边拉拢那些反对项羽的诸侯,一边消灭仍然站在项羽一边的诸侯,最终连项羽自己分封的九江王英布等诸侯都背叛了项羽,众叛亲离的项羽最终在垓下之战中被韩信击败,他本人在逃到乌江边后自杀。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告终,而这时候仍然保留了大量之前的诸侯,以及他自己册封的齐王韩信等诸侯。


所以,在击败项羽之后,刘邦接着就开始进攻异姓王,最终消灭了韩信,英布和彭越为代表的异姓王,而将他自己的子侄派到各地作为诸侯王镇守,并约定非刘氏不得王,否则就天下共击之。这时候刘邦分封的诸侯王,越往东南,地盘越大,而大多数诸侯王的地盘都是只有之前项羽分封之后的地盘大小。

刘邦定都关中之后,能够直接控制的关中地区和中原大地上的一些地区,主要是韩国和魏国的一些地方,能够直接控制的基本上都采取了中央直辖的管理方式,也就是郡县制,而其它那些中央当时还鞭长莫及的地方,则保留了分封制,但是诸侯王都是刘氏子侄,以保持全国的稳定。也就是说,汉初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并不是刘邦设计的,而是历史遗留问题。


萧武


刘邦之所以要分封和郡县并存关键在于,刘邦认为东周亡于分封,而秦代亡于郡县。为了避免相同的历史重现,刘邦采取了分封和郡县并存的政治制度。意图使得大汉王朝千秋万世。而事实却证明了刘邦的想法是自以为是。最终还是导致了七国之乱。

大汉初立,在采取何种“政体”问题上,朝堂上下不同看法,有的说分封制有利,有的说郡县合理。“打江山易,守社稷难”,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新建立的大汉王朝也会重蹈大秦帝国的覆辙,随时都有被颠覆的情况发生。而刘邦最后采取了两者兼顾的制度。即部分宗室封建地方为诸侯国,其余地区实行郡县制。让两个政治管理制度并存,共同发挥作用护卫大汉王朝,但问题是这两种制度是无法兼容的、二者属于天然对立。

我们也必须承认,刘邦在当时采取兼収并用郡县制和分封制确实有他的高明之处。分封制可以有助于稳定国家政局,防止新的叛乱以及旧贵族的重新崛起可以起到巩固国家的作用。周代无疑是分封制的顶峰,但由于周王室的衰落,导致了最终秦朝灭六国取代周朝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由于认为周朝亡于分封,而彻底采取了郡县制。秦始皇一死,由于陈胜吴广起义,秦朝无宗室在地方就藩。一旦起义如燎原之火熊熊而起,六国纷纷复立。秦国骤然而亡。

鉴于周朝和秦国的亡国教训,所以刘邦采取了二者并用的措施,实际上这也是刘邦的无奈之举,在楚汉相争之际,刘邦必须要整合所有的利益集团共同对付项羽,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列土封疆。封王拜侯。所以才不得不咬着牙封韩信为齐王,只有提高这些人地位,给足利益。他们才会共同抗击项羽。而项羽却没有这一点眼光和政治智慧。所以刘邦最初分封是时候有七个异性王。

在汉朝建立之后,异姓诸侯王成了刘邦的心头之患,也是刘邦必须铲除的政治不安定分子,所以刘邦在铲除英布、彭越、韩信,张敖,卢绾之后,定下了“非刘姓不得封王”的规定。宗室就藩地方成为定例。铲除异性王首先就是刘邦卸磨杀驴的帝王阴暗面因素,更多地是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为了家天下顺利延续而做出的必然决定。但刘邦意料不到的是,由于刘邦给予诸侯王的巨大权力和地位。导致诸侯国实力极具膨胀。而汉朝中央政府衰弱,削藩就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 七国之乱的爆发就也就是必然。待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郡县制就一直成为封建王朝统一的政治制度

汉代的社会形态已经与周朝和秦代有所不同,贵族已经失去了他的历史舞台。地主阶级的兴起促进了郡县制的发展。也就是说郡县制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刘邦分封制并没有保证汉朝内部长治久安。倒是郡县制延续了汉朝的寿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周朝施行分封制,结果把自己给玩儿没了;秦朝废了分封制,结果最后没人来救。汉太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后想来想去,干脆分封制跟郡县制一起施行好了。

分封制的利弊

商朝开始,就出现了分封制,而周王朝建立之后,为了控制管理经营辽阔的疆域,根据宗法制的规制施行分封制,将周王室的同姓子弟还有部分的功臣、前朝后裔、先贤后裔,分封到天下各处建立从属于周天子的诸侯国。最开始在分封制下,大量的诸侯分散到各地,服从天子号令,定期朝贡并且提供赋税力役等,的确很好的拱卫了周朝的江山。

然而,诸侯们在各自的封国之中享有世袭王权,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兼并,很多的大诸侯实力不断增强。而周天子,土地越来越少,实力越来越弱,威望越来越低,到了西周后期周王室的王权受到严重削弱,分封制受到破坏。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基本已经沦为中看不中用的象征性存在,诸侯们平日里做事,压根就不理会周天子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春秋时代的楚国诞生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县,而秦穆公时代秦国出现了最早的郡,郡县制开始萌芽产生。郡县的产生与当时诸侯国的情势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土地私有制与按田亩征收税赋的发展,分封制时期的采邑制、世卿世禄制已经不能再适应当时的需要。所以,当时的诸侯开始在新征辟的土地上设立郡县,由国君直接派人管理。

秦王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深感当年的分封制弊端诸多,分封诸侯最终尾大不掉害了周王室自身,所以干脆就废除了分封制,将秦王朝土地分成若干的郡县,由皇帝直接派遣官吏进行管辖。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进行任免,同时也不得世袭,如此一来使得皇帝手中的皇权得到极大的强化,理论上有利于安定与发展

汉朝郡国并行

汉朝不同于之前施行分封制的周朝,也不同于施行郡县制的秦朝,而施行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列的“郡国并行制”。汉朝在继承秦王朝设立天下郡县的基础之上,又大量分封诸侯,将同姓的刘氏宗亲分封到各地为诸侯。

本来在楚汉争霸之时,当时的刘邦为了聚拢更多的力量,所以答应分封韩信等功臣为王,然而狡兔死走狗烹,汉朝正式建立之后,刘邦又以各种借口与方式将这些“异姓诸侯”纷纷剪除,再分封同姓的皇族子弟进行代替,最终除了长沙国之外,汉朝诸侯国均为刘姓同族

郡国并行的原因

最初,汉朝在施行郡县制的同时又保留分封制,的确是权宜之计,毕竟刚开始为了对付项羽,刘邦想要拉拢更多的六国遗臣,当然要给予适当的好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裂土分封,让他们能够在地方上成为一方诸侯。不过,这毕竟也只是一时之策,当汉朝江山坐稳之后,刘邦剪除异姓诸侯之后,依旧还是保留了这种制度

在刘邦看来,完全施行分封制的确很容易重蹈覆辙,就像当年的周王室那般,最后反倒是被诸侯们给欺负得惨兮兮;而郡县制虽说很好,可完全施行郡县制好像也不行,当年秦王朝没有诸侯王,结果危亡之际孤立无援,那干脆就两者一起施行。

另外汉朝初期,天下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朝、楚汉争霸这数百年的乱世,早就已经是凋敝不堪,汉朝推行郡国并行之制,给予诸侯国很大的王权不加干涉,也是当时汉朝施行“无为而治”之思的表现,汉朝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地方上的恢复发展。


澹奕


这个应该是刘邦在充分考滤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后做出的决定。

先来说说分封制

分封制指的是帝王为了统治广阔的土地而分封诸侯国的制度。分封制始于商朝,后来在西周之时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或有功之臣!

分封制的好处

在商周那个极其不便利的时代,中央王帝要想亲自管理与统治广阔的疆域是极其困难的,而分封制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周天子做为天下共主,将比较远的统治区域分封给自己的王室子弟与有功之臣,让他们去独自治理,从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且每当中央王室有难,则通知各个诸侯国前来支援,以此来确保大周的长治久安!

分封制的坏处

我们知道,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私欲与野心,拥有自己领地的一方诸候更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发展,周王室的实力与影响力渐渐变弱,各方诸候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慢慢不再受中央王室的控制!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自诸候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征战,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名存实亡!!

再来说说郡县制

秦国一统六国之后,正是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所以始皇帝嬴政听信了李斯的建议,改分封制为郡县制。

采用郡县制的秦朝,中央高度集权,地方不曾拥有任何势力,从根本上消除了秦皇室被地方势力架空的危险。

然而,楚汉反秦之时,面对刘邦与项羽的攻秦大军,咸阳危难之时,秦国的地方政府却没有任何实力对中央施以援手!!

正因为如此,惜日强大的秦帝国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崩塌!!

分封与郡县并存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在决定使用何种管理制度之时肯定有做过全面的思量。他深知周朝的分封制使东周陷入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

同时,大秦帝国中央危难之时,因地方无力救援而迅速败亡的过程也给刘邦敲了一记警钟!!

正是出于各方利弊权衡之下,最终汉代选择了让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统治方式!

事实证明,也正是因为两种制度并存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救了汉朝:

刘邦建立汉朝不久就驾崩而去,之后就是吕后专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吕后正是因为对各个刘姓诸侯的忌惮,才没有将大汉江山的姓氏由刘改成吕!!毕竟,每一方诸侯都手握重兵!

后来吕后过世,掌握了一定兵权的吕氏家族也正是因为担心其他刘姓诸侯的讨伐而不敢篡位!!


暗夜思考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但是答案可能和历史教材中给出的有些不一样。刘邦之所以选择郡国并行制,主要还是受到了形势的裹挟与推动,与他的本意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刘邦自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正式参与角逐天下之后,就一直想要恢复秦王朝的郡县制,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打下三秦地区,便在这里实行了郡县制。他向东讨伐,消灭了西魏国建立了河东郡,兼并了河南国,建立了河南郡,可以说在这一阶段,刘邦根本没有考虑在自己的国家内进行分封。可是随着战争情况的不断转变,韩信、彭越、英布纷纷以王位、土地为交换条件和刘邦讨价还价,不分封土地他们就不出兵帮助刘邦。所以刘邦不得不把大片土地分封给他们建立王国,汉朝也就开始并存两种制度。

随着刘邦统一全国后逐步剪除异姓王,刘邦也发现了郡国并行的好处。刘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吸取了周天子和楚霸王的教训,在分封时将疆域最大、人口最多,地势最险要的一部分留给了自己。史书记载:“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可以说是囊括了天下所有的军事重镇,中央得以长期享有优势地位。

加之当时正处在十字路口上,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不过数十年就亡了国,项羽实行分封制不过数年就身死国灭。可以说,两种制度都难以保证国家能够长治久安。而且当时的汉朝立国未稳,北面的匈奴是心腹大患。而中央难以将触手伸向边境的基层社会,地方势力又难以整合集中力量,所以必须依靠诸侯国作为中央的屏障在第一线抵挡匈奴。所以,西汉早期的诸侯国大多都设立在北方和沿海地区。可以说,在一定的时间和历史阶段,郡国并行制对于西汉王朝的稳定与发展是做出过贡献的。





经典守望者


分封和郡县并存的制度,一方面来自历史继承,一方面处于现实。

先说继承, 司马迁对于分封就说过:

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於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

分封制是从周开始就继承下来的一项制度,这是有深厚的历史继承的。至于郡县制,则直接继承于秦,《史记》说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那么另外一面,从现实来说,郡县制肯定比分封制更有利于维护统治,但是《史记》中也说

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意思是刘邦平定天下后,天下疆域如此之大,而骨肉同姓刘的人太少了,所以没办法,不得已广封异姓王以镇抚四海。

但是另一面,皇帝针对分封的诸侯不断调整取消,

吴楚时,前後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於汉。

这里说的是通过削藩,在汉朝开国百年之后,终于解决了诸侯割据的问题,使天下统归于中央。


老秦来煮历史百味


为何汉朝要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这样的制度,自然是刘邦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相对而言,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汉朝的立身之本。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郡县制明显是先进于分封制的制度,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就已经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国之根本制度,郡县制下,诸侯没有爵位也没有领土,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诸侯,而在楚霸王灭秦以后,分封制成为了项羽统治时期实行的制度,项羽认为,郡县制是导致秦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项羽算是开了历史的倒车,退回到了分封制。

而刘邦在打败项羽以后,认为无论是郡县制,抑或是分封制,都不能算是完美调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因此,刘邦采用了郡县制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

如何并存?刘邦的并存,简单来讲就是在实行郡县制的前提下,依旧分封诸侯,诸侯拥有封国。

在周朝时期,分封制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周王室掌管全国最富庶的领地,诸侯国则负责拱卫王室,在拱卫王室的同时,诸侯国也能够开疆拓土,开垦荒地,分封制在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却是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而秦朝时期,分封制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秦始皇正是在看到了分封制导致周朝最终分崩离析的结局下,才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采用了郡县制。

在刘邦的想法中,分封与郡县并存,不仅能够让中央掌握实权,还能够通过诸侯拱卫中央,特别是在刘邦铲除一系列异姓诸侯王以后,刘邦的目的就更加明显,刘邦一开始的目的就是通过半分封的制度躲避异性诸侯王起兵作乱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利用诸侯拱卫王室,维护刘姓王室的统治。但刘邦的想象很美好,现实却是骨干的,即使是同姓诸侯王,依旧不可能真正一心一意的拱卫王室,若非如此,也不会发生七国之乱这等祸事。

郡县制,根本上来讲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制度,郡县制的优势在于,地方掌管虽然拥有权力,但却没有封地,不会像诸侯那般起兵作乱,同时,中央也能够调配地方政务,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七国之乱爆发以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又推行了推恩令,推恩令的发布,直接导致诸侯国越来越弱,最终诸侯国沦落到了无法威胁中央的地步,这时候,虽然明显上讲汉朝依旧属于分封与郡县并存的王朝,但实际上分封失去了作用。


魏青衣


汉代在建国之初的时候,对秦国的速亡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当时作为汉帝国的最高统治集团,以及刘邦本人所得出来的结论是,秦国实行的是完全的分封制,没有进行分封藩王进行拱卫。也就是说当国家出现动荡的时候,没有藩王能够及时的来拱卫他们自己家的一个中央王权

在总结吸取了秦国速亡的经验以后,汉朝建立之初就进行了一个分封。区别在于,一开始呢分封了很多的异姓王。那么在汉高祖刘邦时代,为了更加巩固刘家的天下,他对异姓王进行了剪出,并立下了非刘姓不得为王这样的一个祖训。虽然后续呢也出现了吕姓为王,但这只是一个历史的插曲。

汉朝执行分封与郡县制并存,但在景帝时期,分封的诸王对中央政权形成了威胁,并发生了七王之乱。后来平叛后,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削藩,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





大师兄翡翠原石


周朝实行封分制,结果诸侯国比中央直辖的还要富有,还有权利,天子成了摆设。而秦国实行郡县制,结果两代就亡国了。刘邦怕了,怕出现意外,于是综合考虑,二者结合,封分制和郡县制同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