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做CT能查出来吗?

樱粟花开3


脑梗塞CT可以检查出来,但脑梗塞检查应该首选MR,尤其是早期或超早期脑梗塞,MR是更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可以完全没有任何异常,但MR可以检查出异常。为什么,简单讲下主要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脑梗塞,脑梗塞也叫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第二,CT的诊断主要利用组织的密度差,不同组织密度不同,正常组织跟异常/病变组织的密度不同,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当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梗死时,正常脑组织跟梗死脑组织的密度不同,从而可以做出诊断。但是,正常脑组织从血液循环障碍到脑梗死引起密度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在还没出现密度改变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也就是我们说的早期或超早期脑梗塞,CT检查发现不了明显改变。这时候就要做MR检查了。也就是第三个问题。MR诊断,对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引起的早期病变非常敏感,可以很好做出诊断。图一,同层面CT(左)跟MR都可以看到梗塞(箭头),而且MR显示更清楚;图二CT看不到梗塞,MR看到梗塞(箭 头)。




影医C浩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超早期的脑梗做CT查不出来。脑梗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脑细胞已经有缺血梗死的表现时,CT才能看得出来。所以一般建议怀疑脑卒中的,先做个CT检查,如果没有明显的脑出血,又看不到明显脑梗塞的,可以做磁共振。或者临床严重怀疑超早期脑梗塞的,可以直接做磁共振。

什么是脑梗塞?

临床上的脑梗塞是指血管闭塞了,导致所供应的脑组织开始出现水肿。如果缺血得不到缓解,脑细胞就会缺血坏死,可以是大范围的,也可以是小范围。大范围的叫脑梗塞,小范围的叫腔隙性脑梗塞。

这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区的供水水管,无论哪一条大水管或者哪一家哪一户的水管堵了,导致家里缺水,都可以叫梗塞。临床症状可以不明显,很多老年人都只是头晕而就诊,严重会出现偏瘫、口齿不清等表现。



CT看不到超早期脑梗塞,要做磁共振

上面说了,脑细胞缺血,首先是出现脑细胞的水肿,单纯的脑细胞水肿,做CT看不出来,磁共振可以看的出来,也不是所有磁共振序列都能看到,非常早期的脑梗塞,只有DWI序列才能看得到。下图红圈很亮的就是磁共振下超早期脑梗塞。

如果水肿得不到缓解,继续缺血,脑组织就会缺血坏死,脑细胞死亡。那么这时候在CT上就显示为低密度,脑细胞坏死的越明显,CT上显示越低,就是看起来越黑。最后,如果不治疗,那一块缺血的脑细胞全部死亡烂了,那个区域就形成了一个"坑",CT上看起来就很黑,就是一摊的水,这就是影像报告上常说的"软化灶"。



脑梗塞需要尽早诊断,尽早处理。发病6小时内的溶栓,可以挽留大部分的脑组织,后期恢复的效果也非常好。我见过很多治疗前CT上明显的低密度的脑梗塞,经过治疗后,脑组织密度明显回升了,说明治疗有效。

很多老人家头晕头痛、偏瘫、失语就诊,医生严重怀疑脑卒中,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首先要做一个CT检查,排除脑出血。如果没有脑出血,那么可以观察,或者急诊做磁共振检查。有人会说了,为什么不直接做磁共振呢?因为磁共振不适合做急诊,检查时间长、预约等待的时间长,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是脑出血,就会严重耽误了病情。并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磁共振。而CT检查,是随来随做,很多医院晚上不开急诊磁共振。


小影大夫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


头颅检查最常见的有头颅CT和头颅MRI。

头颅CT在诊断急性脑出血有非常好的价值,头颅MRI在诊断脑梗塞方面也有不错的价值。

头颅CT有什么价值呢。

头颅CT能够诊断脑出血、脑梗塞、脑出血、脑戳裂伤、包括颅骨骨折都能够诊断。

头颅CT诊断脑梗塞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头颅CT的价值是24小时内都有效,尤其是排除脑出血检查最为有效。60%的脑梗塞的3-6小时以内都可以通过CT检查,24小时内几乎所有的脑梗塞都可以发现。


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考虑颅脑疾病大的患者,我们可以首选CT进行排除检查。

而且,相比于头颅其他检查,头颅CT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

如果通过头颅CT考虑脑梗塞可能性比较大,小眼睛医生建议你完善头颅MRI,能够更加详细明确你的血管情况。

我是小眼睛医生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小眼睛医生爱运动


中老年人怀疑急性脑血管病,一般首先做急诊CT,目的有两个:一是明确有无脑出血;二是观察有无急性脑梗死的征象,同时排除有无脑肿瘤等其他情况。

脑出血和脑梗死,治疗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什么是脑梗死?为什么要先做急诊CT而不是磁共振?

由于脑血管闭塞,引起供血区的脑细胞缺血、水肿、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头痛,眩晕,失语,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等。

而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有些CT检查不出来,磁共振可以诊断,但磁共振扫描时间长(需要平卧15分钟以上),这类病人常常表现烦躁,无法配合检查,而CT只需要十几秒钟。

这种时候急诊CT的作用:

1.可以除外脑出血,医生结合症状诊断,可以在6小时内做针对性抗凝、溶栓治疗,大约30%的病人可以成功溶栓

,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并发症。

2.CT可以发现一些脑梗死的早期征象。



像这位69岁老太太,头疼、右侧肢体发麻无力,急诊CT排除了脑出血,同时发现左侧丘脑和内囊密度略减低,提示脑梗死。

5天后复查,更典型了:

这种小范围脑梗死,治疗效果一般都很好。

这位62岁的病人,凌晨被家人发现昏迷,急诊CT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呈致密征,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8小时后病情稳定下来,磁共振明确诊断,同时明确了梗死范围:

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很关键,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权衡利弊,选择适宜的检查。


影像科豪大夫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脑梗即脑梗塞,根据发病的时间,脑梗塞分为: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急性期(6-72小时),亚急性期(3天-10天),慢性期(10天以后)。CT检查不能显示超急性期的脑梗塞,而对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脑梗塞是可以检查出来的。

1、超急性期:CT平扫一般没有太多的直接征象,部分患者可有一些间接征象,如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岛带征等,但诊断起来相对较困难;其诊断主要依靠MRI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

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在CT平扫上我们可以看到正常脑实质内的片状稍低密度影。

3、慢性期:在CT平扫上一般表现为较急性期密度更低的影像,部分甚至接近于脑脊液的密度。

总的来说,CT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和分期较为粗略,对于脑梗塞,最佳的检查方法是行MRI(核磁共振)扫描,核磁共振的多参数成像,能够对脑梗塞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期。

我是影像科刘医生,专注分享医学相关知识,欢迎关注、留言,有问必答。


影像科刘医生


你好,我是影像技师vivi!意见供您参考

可以,但是针对小脑梗可能CT的优势不是特别强,有一定几率漏诊。所以建议您还是扫脑部磁共振,增加DWI序列,还能查看脑组织水肿范围。

但是磁共振检查时间会相对CT要久,针对病人的状态已经疾病的急缓斟酌选择。


同一病人

下图是CT图像,脑梗术后两天,左侧基底节可以看到高密度影

下图是MR图像,术后左侧额颞叶脑梗塞

广州/上海/杭州/成都/想预约影像检查,部分项目可打折。

有问题想问的请私信或留言,我会尽快答复,只解答有礼貌的宝宝,谢理解。


心脏磁共振技师vivi


临床上如果怀疑患者有脑血管病变(脑出血和脑梗死)一般首选CT检查,它的优点在于检查速度比核磁快、价格比核磁便宜,对脑出血很敏感,也能发现大部分脑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超急性脑梗死,CT和核磁T1WI是显示不清楚的,核磁的DWI成像很清楚,呈明显高信号(相对于周围组织更亮)。早期脑梗死CT平扫能出现一些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脑实质低密度征,局部脑肿胀征。慢性期脑梗死CT上就很明显了,呈低密度,和脑脊液相似。脑出血在CT上表现为均匀高密度影(很亮,白色),首选CT检查。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脑梗塞是指颅内的血管狭窄闭塞后,所导致的脑细胞缺血坏死。脑梗能不能通过CT查出来,得分不同的情况。如果是发生了一两天之后的脑梗塞或者陈旧性脑梗塞,在CT上是能够看出来的。当梗塞发生24小时后在头颅CT上,梗塞部位会呈低或混杂密度区,大面积梗塞常并发脑水肿和占位表现。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4-6周则变为低密度软化灶,病侧脑室扩大。增强扫描梗死三天至六周时,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块强化。如果是腔隙性脑梗死CT上可以见到脑实质里出现了一个或者是多个圆形、卵圆形或者是长方形的低密度病灶,并且边界非常清晰,也没有占位效应。

而实际上,急性脑梗塞时在头颅CT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24小时之内,部位上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此时如果患者有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意识障碍、失语、面瘫、肢体瘫、单侧肢体无力或者感觉障碍等,这时候需要急查头颅CT,有人就疑惑不是说急性梗塞CT看不出来吗,为何还要急查CT,这是因为这时候急查头颅CT是为了排除脑出血,脑出血一旦发生,头颅CT上就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出血部位高密度影。头颅CT检查快,十几秒就可完成,适合急查。排除了急性脑出血,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可以初步判断是脑梗塞,这时候有条件的话可以做CTA或者血管造影,为溶栓争取黄金时间,溶栓黄金时间是6小时之内。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在早期就看出是否是脑梗塞,如果头颅CT未发现明显病变,可以再做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脑梗塞。不过磁共振检查绝大多数医院都是需要提前预约的,而且做磁共振需要时间较长,20分钟左右,如果大面积脑梗,病人病情不稳定,急性期不适合在机器里呆这么长时间。

脑梗塞发病在24个小时之内,是不能通过头颅ct检查发现新鲜的梗塞灶的。如果在急性期想进行确定脑梗塞的发生部位,需要做头颅核磁共振的平扫或者脑血管成像CTA的检查来确定。但是如果脑梗塞已经过了24个小时,是可以通过头颅ct的检查来确定脑梗塞的发生部位和梗塞范围。


胡洋


  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从而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征。它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

  那么,脑梗能否通过CT检查出来呢?

  CT图像是根据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而用不同的灰度来表示人体组织,根据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而表现的灰度差异,临床上将人体组织分为高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三种。X线图像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如含气体多的肺、胃肠道;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如骨骼、钙化灶;中等密度介于两者中间,如软骨、肌肉、实质器官等。 CT较X线的突出优势在于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密度分辨力。CT可以很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能良好地显示病变部位。

  脑梗是否能够通过CT检查出来,其实跟患者发病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发病在24之内的患者CT平扫常难以发现病灶,因而对于发病在24小时之内的患者,CT平扫的诊断检查诊断价值有限。发病24小时之后可以较为清楚的显示梗死的部位、范围,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病灶,而且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跟血管供血区一致,多表现为扇形的病变区域。

  其实,急性脑梗塞时在头颅CT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24小时之内,部位上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此时如果患者有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意识障碍、失语、面瘫、肢体瘫、单侧肢体无力或者感觉障碍等,这时候需要急查头颅CT,有人就疑惑不是说急性梗塞CT看不出来吗,为何还要急查CT,这是因为这时候急查头颅CT是为了排除脑出血,脑出血一旦发生,头颅CT上就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出血部位高密度影。头颅CT检查快,十几秒就可完成,适合急查。排除了急性脑出血,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可以初步判断是脑梗塞,这时候有条件的话可以做CTA或者血管造影,为溶栓争取黄金时间,溶栓黄金时间是6小时之内。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医患家特约回答:急诊科欧阳医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从而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征。它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脑梗死当前作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颅内血管性疾病,而CT是快捷而又实用的临床常用检查手段,那么脑梗死能否通过CT检查出来呢?

1. 临床常用的CT专业术语解读

CT图像是根据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而用不同的灰度来表示人体组织,根据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而表现的灰度差异,临床上将人体组织分为高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三种。X线图像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如含气体多的肺、胃肠道;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如骨骼、钙化灶;中等密度介于两者中间,如软骨、肌肉、实质器官等。 CT较X线的突出优势在于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密度分辨力。CT可以很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能良好地显示病变部位。CT在不用对比剂时的检查方法称为CT平扫,而使用对比剂的检查方法称为CT增强扫描。

2. 脑梗死能否经过颅脑CT检查出来?

脑梗死是否能够通过CT检查出来,其实跟患者发病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发病在24之内的患者CT平扫常难以发现病灶,因而对于发病在24小时之内的患者,CT平扫的诊断检查诊断价值有限。发病24小时之后可以较为清楚的显示梗死的部位、范围,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病灶,而且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跟血管供血区一致,多表现为扇形的病变区域。下图为典型的脑梗死CT图像表现,图中圈注区域为梗死病灶。



3.对于CT诊断价值较低的发病24小时以内的患者,是否有比CT平扫更有效的手段?

答案是肯定的,对于发病24小时之内CT平扫无法明确查出病变的患者,可以使用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以在脑梗死发病后1小时可以发现颅内梗死部位,因而MRI是CT诊断脑梗死的强有力的助手,可以很好的弥补CT在发病24小时之内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缺点。除MRI外,CT增强扫描也可以在发病的当天就可以发现异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