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節後返崗,這份疫情防控指南請收好

【科普】

門把手上檢出病毒?廣州疾控專家釋疑

南方plus客戶端消息,2月3日,廣州首次在門把手上發現病毒蹤跡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記者從廣州市疾控中心獲悉,新型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存活只有48小時,在空氣當中2小時以後,它的活性就明顯下降。此次檢測到病毒陽性的門把手是在確診病人家中,而不是大家生活的普通外環境。

專家表示,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在病例家中門把手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陽性也只能說明確診病人的個人衛生和環境消毒做得不到位,沒有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從另外一個角度提示居民不要疏忽大意自己的個人防護以及衛生清潔的好習慣。

熱點問答

問:門把手上發現病毒的意義是什麼?

專家:首先要說明這個說法“門把手發現病毒”並不準確,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在病人家裡的門把手上檢測出病毒的核酸片段,並不是檢出完整的活病毒。

此次在門把手上採集標本,是衛生部門處置疫情的一部分工作。在常規的疫情處置病家疫點需做的一項工作內容,疾控中心常常會在病例居住的地方採集一些環境樣本,目的一是為了確定汙染範圍、來源,第二是用來證實傳播路徑,如提示家庭聚集性傳播,以確定下一步處置措施。

夜读 | 门把手上检出病毒?广州疾控专家释疑 | @重庆人!节后返岗,这份疫情防控指南请收好

問:公眾應該如何認知門把手上有病毒

專家:首先,本次檢測出來的門把手上的病毒的標本是採集於疫點(病家)。病家家居物品上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並不罕見。就目前所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的,因此按照常理可以推測,在病例經常接觸的地方,特別是病例在家裡沒有嚴格佩戴口罩和經常洗手的情況下,會有很大可能性將自身咳出的飛沫沾染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在病家環境中檢出陽性並不罕見。

其次,本次檢測報告的方法是核酸檢測技術,檢測病毒的核酸(基因片段),而不是用病毒培養的方法獲得活的病毒。也就是說檢測陽性只能說明在該次採樣中的標本有病毒的基因片段,但是否是整個完整的病毒,是否仍然存活尚不可知。

第三,據目前所知,病毒只有在存活的條件才能傳播疾病,而新型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之中,它的存活時間也只有48小時,並且在空氣中暴露2小時後,它的活性就明顯的下降(成都商報,國家專家組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所以,此次採集的標本很大程度上只是採集到了病毒“碎裂了的屍體”。

問:公眾場所中的門把手被沾染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

專家: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不能忽略病人用被汙染的手觸摸公共場所的大門門把手,而緊接著很快隨後被其他市民觸摸到了汙染的地方,然後再觸摸了自己的口鼻和眼睛而受到感染。

因此,我們仍需要呼籲,請大家一定要經常清潔雙手,在未洗手前不要觸摸自己的口鼻和眼睛。另外,公眾場所的管理者需要按相關指引,對門把手、電梯等進行規範和及時的消毒。

問:市民需要特別關注公眾場所中哪些可能汙染的地方

專家:實際上就是一些大家可能觸摸到的公眾設施和物品的地方,如出入口、洗手間的門把手,水龍頭等,收銀臺刷的信用卡,籤賬的筆等凡是可能和他人通過物品接觸的地方。因此,應儘可能的避免接觸這些地方非常重要。

問:門把手上發現病毒,對我們的防控策略有何影響

專家:其實這個陽性結果是意料之中的。現在以防控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措施依然是有效的,我們今天向市民公佈這個結果的最重要的目的也就是想請廣大的民眾充分重視個人衛生,認識到在防控疫情中“勤洗手”和手衛生的重要性。

問:病家、疫點如何消毒和處理

專家:病例一經被診斷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當地疾控中心就會按照相關防控方案的要求對被病人汙染和可能汙染的物品、環境進行終末消毒,既一次性徹底的消毒此類場所、空間和物品中殘留的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達到淨化目的。

夜读 | 门把手上检出病毒?广州疾控专家释疑 | @重庆人!节后返岗,这份疫情防控指南请收好

【實用】

@重慶人!節後返崗,這份疫情防控指南請收好

【煲雞湯】

一晃就老,別總爭爭吵吵

夜读 | 门把手上检出病毒?广州疾控专家释疑 | @重庆人!节后返岗,这份疫情防控指南请收好

1

走在人生路上,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面對的事情越來越複雜,追求美好事物的慾望越來越膨脹,以至於常常浮躁,失去了曾經那份孩子般簡單的快樂。

一生不過數十個春秋,我們又何必爭爭吵吵,給自己留下很多煩惱和遺憾。與其耿耿於懷,不如學會原諒。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駱駝行走在大漠中,被一小塊玻璃硌到了腳。駱駝很生氣地把玻璃踢開,反而被玻璃割傷,流出來的鮮血滴在沙漠中,最終血的味道引來了它的天敵。

生活中,我們不也常常糾纏於一些很小的事,對過去的錯誤耿耿於懷,對毫無意義的爭論懷恨在心,斤斤計較、捨本逐末,從而讓自己失去了更多的機會與快樂。

俗話說: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會吃虧是生活的一種睿智。在為人處世上,不妨學著寬容些,不再去牢記生活裡的不如意與傷害,不再把別人的詆譭都放在心上,以平和寬容的心態看待周遭的一切。

當我們不再那麼計較,能把心放寬,去發掘生活美好的一面,享受其中的樂趣,人生的道路同樣也會越走越寬,未來的日子便晴空萬里。

2

人活得累,一是想要的太多,二是什麼都不想放棄,簡而言之,都是控制慾在作祟。

然而,很多東西,我們越想控制,其實被束縛的反而是我們;什麼都想要,反而什麼都做不好。比起無節制的貪心,我們更應學會放下。與其牢牢不放,不如學會取捨。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魚技術嫻熟,但每釣上一條魚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裡。

路人不解地問:“別人釣魚都是越大、越多越好,怎麼你是反其道而行呢?”這人輕鬆地回答:“因為我家的鍋子只有尺這麼長,再大再多的魚也沒用啊。”

的確,慾望本是溝壑,難填滿。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知足,不放任自己的慾望,不過度與人攀比。無論何時,都要明白我們真正需求的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活得簡單輕鬆。

3

與其處處不滿,不如學會珍惜。

一位丈夫在工作崗位上被同事發現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離世。他的妻子後來發佈一封信,充滿了自責。

她痛苦地責問自己:為什麼在他對我說自己好累的時候,沒有摸著他的頭說我們不走了?為什麼在出事的前一天還在和他爭論吵架?為什麼對他從來只有責備,沒有體諒?

可惜,丈夫再也不能給她第二次機會,讓她去釋放自己的關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與朋友、愛人還是親人相處,難免會發生一些隔閡與摩擦。比起責怪與抱怨,不如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多包容、多感恩。

相處是緣,說不定哪天就永遠分開了。別等人走了,才幡然醒悟;別等心傷了,才急於彌補。該說的話,好好說;該體諒的,別猶豫,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4

正所謂:寧靜的人行深遠,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爭吵,只會消耗我們彼此的感情。不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會在爭吵中變得暗淡。

一直記著那句歌詞:“外面紛紛擾擾裡面亂亂糟糟,我們別再鬧了。現實生活本來已很累了,把你的手給我吧……”

人生寶貴,一晃就老,別總爭爭吵吵。懂得寬容、知足與珍惜,才是保持生活幸福歡喜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