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武将画像没肌肉肚子还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GerrardTorres


中国古代比不上现代人们的饮食条件,将军肚代表着分量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当时的人们很少吃肉,而真正能吃到肉食的人都是一些有条件的人。

就比如说当时的将军,在整个国家来说,这些将军代表了国家的存亡,所以,这些将军的火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而对于一些平常百姓来说,他们的饮食条件就比不上将军了。

在古代,体型高大且肚子很大的人,一般都是将军。平常百姓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的,所以说古时的将军肚子上一般没有肌肉,却依然很大,这只能说明将军在古代火食好啊。

因为是国家的栋梁啊,只有把身体养好了,才有能力打仗啊。那么古代的将军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张飞身高八尺,骁勇善战

张飞在三国时期的一名大将,他身高八尺,英勇无比。对于张飞来说,他庞大的身型,就是他上战场杀敌的最大的筹码。

张飞的英勇被后世称赞,他骁勇善战,是三国里边的一员猛将。在《三国志》里,有关张飞勇猛的记载,说他与关羽二人被称为“万人敌”,他还有一个虎将的称呼。

张飞在攻打吕布的时候,将吕布战败,吕布此人也是英勇无比。足见张飞比吕布还要强,所以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就派张飞去帮助周瑜攻打南郡。

此段在《吴录》中有相关记载,就是说张飞带兵打仗像猛虎。“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从而体现出张飞英勇善战,并没有因体型硕大而影响打仗,相反的是因体型硕大才能制敌。

关公体型胖,耍起大刀更有力

有关关公的体型,在后人的眼里,都认为关公体型太胖,但这一点并不是后人凭空想象来的。而是有真凭实据的,关公与张飞同为刘备手下的五虎之一,可见这几位大将的体型都差不多。然而关公身高有一米九的样子,大概体重也就在二百多斤的样子吧。

对于他的体重,有相关记载,就是他对曹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贱躯颇重,马不能负”。意思就是他要上马的时候,要先看看这匹马是不是能载得动他,可见他的体重最少也得二百多斤吧。

而对于二百多斤的大胖子关公来说,上战场杀敌会显得非常轻松。关公轻易不上战场,上战场就会拎起他的大刀,一刀一个。

其中在《三国志》中,对关公上战场有相关记载。“关公真的斩杀了颜良,羽望见颜良宝盖,匹马刺良于万众丛中”,可见关公之勇猛,并非因体型阻碍,反倒是因体型而战胜的。

隋唐英雄里的程咬金则是反例

说起古代体型硕大的大将军,除了那些英勇无比的将军以外。还有一个特例程咬金,他在《隋唐英雄传》里的形象是一个十足的大胖子。

像他这样的胖子,上战场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虽然他也可以在战场杀敌,但他的能力还是有限。在电视剧里看到程咬金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憨厚的,上战场的话,并没有三国里边的那些英雄那么勇猛。

所以说,程咬金是个反例,他就被自己的身体反累,因为一身的肉,所以行动起来真的不方便。

不像三国里边的张飞跟关公两人,可以在战场上尽情杀敌,程咬金就是一个会被将军肚所累的人,古代的将军带将军肚上战场的话,并不是都能不被将军肚所累的。


大国布衣


肌肉男,是为了健身的效果。而古代打仗是性命相搏。真正的重量级拳王,那个不是一身肉啊。世界的大力士,也是肚大腰憨。所以健身是给人看的,和古代的武将没法比。我曾在以前工作的小区,见过某肌肉男,腰细,上围粗,甚至有些不成比例,此人还爱穿紧身衣,就为了显示自己。但是我看他,脚步发虚,步伐散乱,腰太细,难以发力,自觉和我交手,我能让他十秒倒地……所以有肌肉不见得有力量。


清泉3132


首先,大肚子不是不能上战场,比如安禄山,就是个三百斤的大胖子;还有如董卓,也是个大胖子,他被吕布杀死后,百姓在他肚脐上插上灯芯,以他的脂肪作为灯油,居然可以燃烧很久。但据《后汉书》记载,“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

其次,“中国古代的武将画像没肌肉肚子还挺大”,这种说法有些以偏概全。事实上,画像中没有大肚子的武将,比比皆是。如下图(霍去病画像):

通常情况下,年轻武将的画像,一般是没有大肚子的。而画像中挺着大肚子的武将,通常是中年将领,或者画像中的形象为中年。不过,也有不少例外,比如戚继光的这张画像,便没有挺大肚子。

当然,在流传下来的武将画像中,挺大肚子的画像居多。那么,画像中的武将为何大多是大肚子呢?

首先,画像中的武将以中年男性居多。男性到了中年,在营养丰富、没有过度劳累的情况下,通常会发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年轻时是胖子。

其次,挺大肚子其实是一种意象的画法。也就是说,画像中的武将可能并没有大肚子,但画家有意将他的肚子画大。

至于画家为什么把武将的肚子画大,这与当时的审美观有关。肚子微微隆起,显得更老成持重,更有威严感(即使今天看来,那些略有将军肚的武将,看上去确实比精瘦的武将更威严)。另外,古人的服装是宽衣博带,身体略胖才能撑得起这种服装,太瘦反而有些沐猴而冠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画像中的审美观。在现实中,从务实的角度上说,古人对武将的身材并没有特别的偏好,身材与战斗能力不是必要关系,所以史书上形容武将战斗力强,往往不会形容他身材如何好,而是说他身材如何高大、膂力过人(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武将,应该是形容武将实战能力强次数最多的词语)、猿臂善射等等。

史书中确实有时也如此形容武将,如“猿臂狼腰、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等,但其侧重点不在身材,而是体现出该武将像猛兽一样强悍有力。


周知惟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问题问的有点没见识了,您以为上战场那都是肚脐眼上整八块肌肉的样子货?这帮子从健身房出来的家伙,整匹马上去,分分钟钟就让人给剁了。

咱打个比方,搁古代像洪金宝那体型,那是古代将军们的最爱,那叫灵活的胖子。战场是啥玩意?那是拼耐力和力量的地,就你那肚皮没二两肉,上去挥舞大刀片子整上俩小时,脸都是绿的,为嘛?饿的!您瞅那大腰子比屁股都粗的人,越打越精神,为嘛?抗饿!

说道这里估计有那小伙伴就说了:“不就是饿吗?那有啥?抗会就过去了!”

你快拉倒吧!你是没有挨过饿!这玩意俺最有发言权,当年俺小的时候最不喜欢整的就是青菜,有一天把俺妈给惹急眼了。

“你不吃是不是?行!俺天天给你整青菜!吃不死你俺不是你妈?”老妈火了。

俺的火气更大:“只要打不死就不吃!”

俺们俩人就掘上了,齐活,三天,俺妈天天青菜,俺天天不吃就整凉水塞牙。第三天中午的时候,眼瞅着到家门口一百米的距离,呱嚓一下俺就整地上了。当时就感觉腿软,眼跟前冒着绿火星,大脑壳像是被一双大手玩命的捏,不痛就是难受,话都说不上来,缓了老半天,把气缓匀了挪着步回家。您别说青菜,筷子头都被俺给咬折了,那大米粒还半生的,这顿糟。把俺妈吓的,好悬没伸出手指头从俺嘴巴里抠那大米粒。

打那天起,家里的饭只要不是馊了,俺都能给你整下去,饿死了!

在比如,当兵到了部队里头,玩手榴弹,最恨的就是那长的乌漆嘛黑的黑胖子,满脸横肉那肉缝里的小眼睛瞅你,一颗手榴弹给整出大老远,还拼命的要和你比。

当时恨不得踹死他,可这黑胖子整整一天挤上跳下就不见喊累。

还有那打篮球那奥尼尔,胳膊比脑瓜都粗,把那上衣聊起来,肚皮上一圈的大肥肉,就没有瞅出来有啥腹肌。

有喜欢搏击的,那种不设上限搏击选手,那些个有名有姓您自己个瞅瞅,他们那肚皮上有没有啥八块还六块腹肌的,压根就没有,全是汽油桶一样肥肉。

那PRIDE无差级无敌王者,有着号称六十亿最强男人称号的菲多.艾米连科,那肚子厚实的用俩手指头才能扣的动的肚脐眼。

UFC里边还有个绰号大肚佛的尼尔森,那肚皮都下坠了。还有那大力士比赛,那个大力士肚子不得整几圈大肥肉,没这肥肉您都挤不上去,不够看的!

所以啊,肌肉他不等于战斗力,那些个顶个漂亮的健美先生,他那爆发力不咋地,和练习散打的整一场,分分钟钟给他就整趴下了,给他一把锄头玩耐力和农民伯伯比锄大地,没二十分钟就得累趴下,农民伯伯擦把汗能溜一天。

啥腹肌那是骗女人的,题主这老头很坏,信不得!

以上都是举例说明,咱从生理的角度整个道理瞅瞅。话说咱人类腹部整点脂肪那才是正常的,为嘛呢?头一个对抗寒冷。比如天一凉那瘦子整件单褂冻的腿肚子都抽筋,回头就跑肚拉稀,而胖子同样的衣服整身上,还得来把扇子扇扇。

第二个呢,还能给你储存热量抵御饥饿。所以这肚皮上的脂肪那是亿万年来咱进化过程中那DNA告诉咱,就得这样,不这样的都死在进化的半道上了。

而现在认为的肌肉男,尤其是从健身房出来的,那都是通过降低脂肪,来凸显夸张的肌肉,青筋暴起的效果。

再有这脂肪很能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样一个瘦子一拳打上去立马趴窝了,而胖子那脂肪可以吸收那些个动能达到抵消伤害的目的。

如果套上铠甲,不管是啥武器怼上去,他内脏受到的伤害总比瘦子少。就算是开了锋的大刀片子划拉到肚皮上,您没脂肪这皮就薄,一家伙下去,零零碎碎全得露出来,您如果拿那八块腹肌去抗,得,这肌肉就得断裂,这筋骨整不好也得玩完,弄个胳膊不举的残疾啥的那也很有可能。

所以战场上不论从那个角度来说,这大肚皮的生存能力就是比肚皮上整八块没用的腹肌要强。

所以脂肪可以给肌肉提供防护力,使肌肉得到支撑,在受到冲击的时候还能够得到缓冲。

当然您也不能说健身房出来那的些个肌肉男没用,但至少在真真的格斗中是没有用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实际上我们拿中国古代武将的画像和欧洲的雕像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

欧洲的男人、英雄、战神,都是身材健美,匀称,有着明显的肌肉。

而中国画里面的武将通常都是“大肚子”。

欧洲人的肌肉、中国的大肚子,归根结底都是对力量的崇拜。

只不过欧洲人认为力量来自于肌肉,而中国人传统认为力量来自于“气”。气力、气力,没有气哪来的力?气又是哪来的呢?肚子!大肚子,是气很足的象征。

小说里经常介绍某个猛将:肚大十围。肚子很大,就是说这个人很有劲。应该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吧,像日本的相扑选手,蒙古的摔跤选手也都腆个大肚子,一副雄赳赳的样子,这边自古没有练肌肉的。

这个力量到底是来自于肌肉还是气,还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按照科学来讲,确实是肌肉产生力量。但就我个人感受,跑步没劲的时候,并不是说肌肉不行了,就是感觉“没气”,气虚,气不够了。明显能感觉到肌肉还很有力量,但就是感觉气不够,就跑不动了。

欧洲人喜欢热情,中国人喜欢稳重。就像中国人认为少年老成是夸奖年轻人的。而西方的名言是:年轻人就应该犯一些年轻人该犯的错误。而浑身精炼的肌肉,一条条,明显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轻浮。大肚子,端端正正的往那一坐,多有派,多威风。

咱们回到问题里说的:大肚子将军能上战场吗?

到了大肚子的境界,到了讲派头的层次,这个将军也就不能再打冲锋了,那得稳稳的坐在胡床上,后面压阵。稳啊!不动如山。一个胖大的将军在后面压着,还是能镇住局面的。要是前面士兵一回头,看见自己主帅长的跟时迁儿似的,信心先没一半。

现在的审美都喜欢尖嘴猴腮的,60后的时代,像样的男人都得是大脸盘子,胖哒哒的,声音洪亮,挑媳妇也得选腿粗手厚屁股大的。


比尔第一提莫


题主观察的很仔细。中国古代将军的画像,很多都是大腹便便。俗称“将军肚”。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大肚子很实用,古代的将军可能真是这个形象。

按照现代搏击的实战经验看,真正扛打的搏击型身材,就是这种大肚子、短脖子,脂肪很厚的身材,看起来不好看,但是非常实用。厚厚的脂肪,能缓冲外力的打击。面对刀剑的杀伤,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内脏的伤害。

现在很多健美冠军,练出来的宽肩乍背、八款腹肌的身材,看起来很好看,真打起来一点都不实用。因为脂肪太少,不扛打。

第二,武将在谋不在勇,身材不重要。

岳飞讲,将在谋不在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才是优秀的将领。他们不需要亲自冲锋厮杀,身材什么的就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脑子好用就行了。

第三,武将营养好,大肚子多。

古代物质匮乏,普通人大多营养不良,瘦瘦巴巴。一般的小兵平时都吃不上肉,只有当了敢死队,临战前才能吃上一顿肉。

武将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高热量高蛋白,平时又不健身,肚子能不大吗?

正因为古代人大多饿的很瘦,认为又胖有大才够强悍。把武将画成大肚子的形象,也能凸显他们的威猛。


上将嗳福斯


关于这个问题,我从历史、生理和健身三个角度去切入。

如果题主看过大力士比赛,应该会有个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大力士都是有肚腩的,他们个个五大三粗,一看就是强壮有力的,但是却没有健美先生那样的精致肌肉。


想想我国古代是怎么形容一个勇士或者武将非常勇猛的,用的词的都是像什么五大三粗、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等等,试想老虎的背是个什么样,熊的腰又是个什么样,整个形象下来就是个胸背厚实、肩膀厚大、腰腹粗圆的样子。

我们说古人对有力的评定可能更多是经验之谈,但是现代人有着现代的生理学作保证,能够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可以说,大力士有着跟健美先生一样强健的肌肉,甚至可能还要更大,但是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脂肪的多少。


像那些腹肌明显发达的健美先生,体脂率标准大概在8%左右,高一点的14%已经是能看到较为清晰的腹肌(还得是天天训练)的极限了,像小编的腰腹体脂率在18%,每次只有练完腰腹才能隐约的看见腹直肌,但是用手摸的话,还是非常厚实的。我们说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当运动时肌糖原不够用的时候,人体就会开始分解脂肪来供所消耗。

如果经常去健身房你就会发现,一般体脂率很低的人有个特点,就是肌肉耐力不如体脂率略高的人,当然这不是胖子和长跑运动员的比较。这一点表现在所撸的铁越重,这个现象就越明显。打个比方题主可以搜个视频,看一下那些深蹲大佬们,个个都是腿上的脂肪不少,要也是肉嘟嘟的。反倒是健美先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蹲举这么重的铁。这里是因为,当举重特别沉的物体时,肌肉所要承受的压力特别大,因此耗能居多,一般来说肌肉内的肌糖原会很快消耗完,这时就需要脂肪来紧急供能,如果你的大腿和腰部这些核心力量区和主要发力肌群周围的脂肪量足够消耗,那么你就有机会把重物蹲起或者举起。你像古代的将军(这里指的是武官,不是调兵的文官),通常骑马打仗的时候,要挥舞兵器很久,身上还穿着40斤以上的甲胄,有时候仗打起来就是一天两天的,如果身体每个强大的肌肉耐力撑着,自然是早就累躺下了。



再就是说,脂肪的缓冲作用却是够强,像关羽、尉迟恭这样的善于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免不了骑马冲阵,那和敌军的武器发生个磕磕碰碰就在所难免了。虽说铠甲才是保护人体免受伤害的关键因素,但是脂肪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就单是骑着马那么撞一下,又有脂肪又有肌肉的壮汉但是自己人体就有两道保护机制,这就比瘦子要强的多。


还有一点,这是作为一个医学生经常见到的现象,如果你的体脂率过低,这就很容易生病,从西医的角度上讲是你功能经常容易不足,中医上讲就是卫体屏障没有。所谓皮肤一词中的肤指的就是脂肪。就个人经验而言,身边倒是有不少体型不错但是体脂率过低的哥们儿,虽然天天锻炼也没有体力透支,但是一变天就有可能感冒发烧的。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大肚子还意味着一点,古代的将军那是真结实,可不是现在这些个虚胖人群这样,超强的运动量意味着你得能吃很多才行。而将军们的肚子表示了他们的饭量真心不是盖的,最简单的例子,古人衡量一个将军是否健朗,看的就是它的食量,要不怎么会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呢?


火器工坊


近年出了个词叫“中年油腻男”,最明显的特征应该就是一眼能看到的大腹便便了。现在管男人挺个大肚子叫“啤酒肚”,至于这个名字怎么来的,看看啤酒桶的样子就知道了。现在男人的啤酒肚自然是与好吃好喝不运动有关系,但在记忆里,就是以前一般人还喝不到啤酒的年代,人们习惯管大肚子叫“将军肚”,而且并不算贬义词,因为物资匮乏年代,谁不希望天天吃个肚满肠肥的啊。

(大肚子门神很常见吧)

皇帝一样大肚子

将军肚的历史自然是要追溯到古代了。看看以前人们家里最常用的门神,无论是神荼和郁垒,还是元代以后流行起来的秦叔宝、尉迟恭,都是一对一身铠甲威武雄壮的大肚子。

不只是武将的画像,就连“千古一帝”汉武帝,“天可汗”唐太宗,“一条齐眉棍打下四十军州”的宋太祖,以及明太祖,这些威名赫赫皇帝的古人所作画像,就算是便装也是一个个大腹便便的。

(唐太宗这肚子也不小)

肚子大不是胖是壮

古代人讲究个“面相”,大肚子看上去就是个沉稳威严,要是个尖嘴猴腮的,就算是皇帝,看上去也是不那么靠谱了吧。更何况这几位都是打天下的马上天子,炫耀武功的办法,画像偏向于武将就更直观了。

自古有“将为兵胆”之说,主将若是个膀阔腰圆的,气势上也能让士卒安心些吧。就像是因影视剧而出了名的“兰陵王”,不就因为长得太看好,怕吓不住对手也镇不住手下士兵而戴个狰狞面具上阵嘛。

(关羽杀人就是一招 势大力沉啊)

腰围一米七超过了多少人的身高

武将当然是要上战场的,就说后人尊为“武圣”的关羽,古人也把他画得是挺一个大肚子,坐像尤其明显。古时打仗有没有单挑不好说,但是武将必须冲锋陷阵是肯定的。不说《三国演义》,就说正史《三国志》:“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关羽身高体重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但是可以借鉴一下《三国志》中其他的猛将的身体值来一窥大概。

最有帮助的应该是“虎痴”许褚了,《三国志》:“长八尺馀,腰大十围。”,根据出土文物,古代一尺大约现在的23厘米左右。也就是许褚身高将近1米85。这个倒是与《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差不多。《三国演义》中,关羽是身高九尺,也就是2米06。

许褚是什么体形呢,腰大十围。十围是多少,离现在最近的史料是元代《古今韵会》的“五寸曰围”,现今尺度是一寸为3.4厘米,许褚的腰围也就是170厘米。当然各朝代度制不同,换算也比较混乱,所以未必准确,但肚子大一定是真的。不然《三国志》中也不会只记载了许褚的腰围。

许褚在《三国志》里算是个例,但是放眼历史,很多人都是有“十围之腰的”。

比如说,《水浒传》里的鲁智深,“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小说不算,那么说史书。《吴越春秋》说伍子胥,“身长一丈,腰十围。”

《晋书》说赫连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

不过到了宋朝以后,除了小说之外,记载的十围腰就难觅踪影了。

170厘米的腰围感觉是不可思议,也许有人认为是夸张,但是简单比方,不是所有人都能打职业篮球,更不是能打的都能去美国职篮打攻城拔寨的中锋。要是没什么特点,还哪有流传千古的猛将兄。

(奥胖的体格)

在举个例子,说身体特征,说文人,最有名的绝对是孔子吧,《史记》说他,谓之“长人”而异之,怎么个奇异呢,《孔府档案》里说,“先圣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和姚明差不多高了。

不是特殊人才能当门神辟邪嘛

至于说武将要那么大肚子干什么,是不是因为能吃又懒腐化堕落才造成的呢。我们当然不能用现在的审美眼光去看,认为什么“虎背蜂腰”。不妨把武将看做一种特殊职业,打仗是要耗费日久的,不说人借马力势大力沉能够像个坦克似的横冲直撞,战事无常很可能断粮,肚子大自然能存储不少脂肪,说白了就是万一的时候扛得起消耗。

冷兵器时代是靠身体吃饭的,所以人更是贴近自然。大自然中的熊,冬天来临之前都会拼命吃,它们才不管天天都吃饭的人类觉得是不是不可思议。

画像中武将肚子为什么大,就是以上一点浅见。当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了,据说大肚子影响寿命长短,更何况审美上也是拖后腿的,所以该减肥还是要减的。


辽风物语


如果经常看MMA(mixed martial arts综合格斗)的话,就不会有这种疑问了。

看格斗的人都知道,重量能带来压倒性优势,所以一定要分重量级。而在战场上,可没有重量级这个说法,所以悍将清一色大块头,像布洛克.莱斯纳这种。

格斗和健美不一样,健美只要腱子肉,格斗还需要抗击打能力和耐力,而这两样都需要一定量的脂肪。所以大块头们一般都会有较多脂肪,所以像马克亨特这样的身材是常态,看起来不怎么好看,但很实用。

更有甚者,像大肚佛一样的身材,尼尔森,国内粉丝就叫他大肚佛,实力很强劲。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古代战场上没有重量级划分,所以悍将大多是大块头,而大块头的战斗力需要大量脂肪来抗击打和提供耐力,所以看到的雕塑里面武将就大多胖胖的。对这些胖子来说,肌肉其实很发达,但被掩盖在脂肪下面了。再加上中国古代的食谱相对单调,碳水化合物比例非常高,所以肚子也就很大了。

这一点不光雕塑如此,插画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大肚汉能打。鲁智深在小说里是北宋西军猛将,所以描绣像就把他画成了大肚汉。


加密货币百晓生


武将“肚子大”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的装备决定必须是这个样子的。肚子大其实不是他们自己身体的肚子,而是身穿的甲胄。

古代战争的性质决定他们身着盔甲的功能。铠甲:钢铁为铠,皮具为甲。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大家往往都是看见钢铁为主的外铠,忽视了皮具内衬的内甲。特别是当钝器为主的战斗时,金属甲根本无法抵挡巨大的冲击力,这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皮制的内衬甲,衬甲和身体其实也是有一段距离的,极大的抵消了钝器的冲击力和伤害。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武将都有个武将肚的最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