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生,成绩为年级前三,可上好高中,但是家长居然让上职校,是怎么想的?

陈天哲


家长可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普通高校毕业以后面临的就是就业和待业,现在的社会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工作,而且一部分人眼高手低,想拥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又想有位高权重责任小的职位,职校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在学校里既学习了技术,也可以找到和自己技术相关的工作,而且职校里注重的都是实操,例如铁路院校,都是根据学生自己所选专业来配备课程及真实体验,可以让孩子有更多专业的选择。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遵从一下孩子的意愿,给孩子分别讲普通高校和职校的区别,听一听孩子的意见,父母做到孩子将来不埋怨,孩子做到将来不后悔。



白猫有话说


感谢大家的回答,这是一位已经报名西安高速铁道学院的学生,我通过三次与这位家长、学生沟通交流,终于了解了他们一家人的想法!

一,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他们的家庭对当下的教育是不满意的,认为当下的教育很容易让他们的孩子学成没有执行力的书呆子,他们清楚地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执行力,往小里说是动手能力!孩子的母亲说:“我们害怕孩子到高中,又是苦学三年,习惯性培养又深了一个层次,那样更可怕!不是我们反对高中教育,而是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二,这个家庭里,孩子与家长目标感非常强烈!家长的社会层次偏高,他们知道孩子的目标是成为企业家!全家人认为,孩子当下要为目标努力,如果目标是研究人员,他们会选择高中!目标管理系统决定了他们这一环节要让孩子走进技能学习!

三,孩子说:“我还是要上大学的!但是我太清楚现在的大学生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我只是想避开这一缺陷,然后在职业院校里通过单招上大学!那个时候,我一定要比他们强!”孩子的父母与孩子观点一致!“如果孩子未来目标有变化,想考公务员,我了解到现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也可以考公务员,所以我们坚决支持他!”

总结:当下人们教育观念已经改变,不会完全跟着大潮流走。跟着大流走的人只会拿到随大流的成果!为了自己目标而选择学校,哪怕我是名列前茅都不是重要的!





陈天哲


这种事情,在很早以前,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吧,经常发生。

因为那时候的家长,有的人是很在意让孩子赶紧上班,工龄长,早早地当个工人挺好的呀,所以,经常看到学习很好的孩子,就去上技校,直接当了工人了。

我记得以前邻居家的哥哥,就是学习特别好,他父亲做主让他考了个技校,几乎是满分的状况下,他就一直是工人,最后虽然特别要强,努力上进,但一直是工人身份,最后当上了技师,虽然他也很努力,但是,如果当初他考了大学,前途一定比现在要强得多。

至于问题中的,我感觉现在的家长,这种思维不大多了,大部分都是尽量地上高中,努力地争取考个大学,虽然很多人故意地说大学多么无聊或者多么学不到东西,但我仍然认为,一个人上高中,应该是必须的,在高中阶段,养成的自律自强,是一个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是一个难得的经历,而在大学里,经历和见识的知识 ,接触的圈子,都是不可替代的。 尽可能 地在能学习的阶段多学一些知识,这是必须的!


Longsuixinyuan


我觉得这种可以和家长好好谈谈,家长可能没读过太多书,他们的想法是上个职校,然后学些技术早点步入社会工作!家长没有错,我们先不能抱怨及埋怨父母,毕竟他们也不容易!

如果父母不听劝,可以找下老师或亲戚来和父母讲讲上高中的重要性!不一定上大学就一定比职高毕业的有发展,但你的学识素质肯定没有可比性!一定要往长远看!孩子初中前三名,成绩非常好,应该让他有更好的发展,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高中不补课费用不高,大学可以勤工俭学,有奖学金!应该不是问题!

我当时1999年中考是可以考普通高中,我放弃上了中专,又考的大专,是我比较后悔的决定!四年的中专和三年的高中真的没有可比性,如果让我重来,我一定会读高中,在拼搏一次!

如果您是孩子的家长,我希望您和孩子好好谈谈,看看他真实的想法,如果孩子热爱学习,请您给他一个机会,改变他一生的机会!





飞黎阳


目前来看,大多数初中生都是能上重点高中就上重点,重点没戏就去普通高中,实在不学习,家长就让孩子初中毕业后上两年技校,学个手艺,将来有个工作干,不至于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这位家长让成绩优异的孩子,年级第三名都放弃高中,选择职业技术学校,真是令人费解啊!要知道在一些重点初中,年级一百都是可以稳稳的进入重点高中的!

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是欠考虑的!孩子既然能上高中,那么上高中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家长对国内高中教育现状不满意,也可以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么优异的成绩申请到一所好学校并不难。

还记得那个时代的中专生吗?那时候上中专可是包分配,铁饭碗。那个时候,考生中专可是一个家庭的荣誉。考不上中专的只能上高中,考大学。可是谁知道后来的大学生远远超过了中专生啊!1999年的中专生毕业后不但没有分配,好多连工作都找不到了。多少孩子为此埋怨父母,和父母生气,十几年都不回家!时代的变迁,家长的局限影响了孩子的一辈子。

其次,孩子说目前大学生,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这是片面的判断。孩子是怎么了解到的呢?孩子解除到了哪些大学呢?这些大学生是大专,一本还是一些985.211院校呢?很显然越是好学校,名校学生的学习氛围就越浓厚,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就越高,逃课,补考,混日子的就越少。

试想大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上了大学都能混日子,那一个技校学生我们又能报多大的期待呢?

再次,家长认为学生将来要做个企业家。所以要去技校学习技能。提高孩子的执行力。想法很美丽,可是现实很残酷。家长忽视了环境的影响。技校和高中,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呢?哪个环境会给学生的成长提更多积极的因素?答案一定是高中。

上高中还是技校,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家长一定认真考虑,不要留下遗憾。


肖老师英语课堂


家长让名列前茅的孩子上职校,可能是对当今教育太过失望,想剑走偏锋,达到自己的目的。

别说这样的家长还不少,且多数为不怎么富裕的家庭。举个例子,一个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考上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六七千元钱,还完房贷和养娃费用,几乎所剩无几,平时生活全靠另外一人工资,虽有心好好孝顺父母,但总有些力不从心;反观,那些高考落榜的年轻人,考A或B驾驶证,一个月也能收入八九千元,如果货车是自己的,辛苦点,一个月赚个二三万还是很轻松的,两者相比,你说做父母的该怎么选择。

也许你会说,你这是“读书无用论”,“不读书一辈子都都没有翻身之日”,但我想说,我们村里的几个大学上,父母还住在土胚房里,连翻盖房都住不上还翻身呢。


当然,我前面说的也只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家长对现在高中教育的忧虑,认为“三年的高中生活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学不了真才实学,还不如去好一点职校,为以后再谋出路。”

一般来说,这种家庭的父母多是有些文化,且家境相对殷实的家庭,他们对我国高中教育看不惯,认为这只是培养书呆子,但又出于某种原因没能把孩子送出国门,想通过相对专业的职校教育,历练孩子几年,然后跟着自己做生意,做法很有目标性和指向性,剑走偏锋而已。


不过,在我看来,虽然现阶段很多人通过简单的体力劳动获取倍数与脑力劳动的报酬,但时代的发展终归会使机器代替人力,到那时,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是很难在社会立足的,以上父母的做法无疑是短视的。

总之,能多读书还是多读一些书,能走高中大学这条路还是要走的,虽然现阶段劝不动这些父母,但迟早孩子会明白过来,那条路走的不对,会在自己后辈身上加注更多的心血去储备知识提高能力。


鹰眼看教育


一个初中生,成绩为年级前三,可上好高中,但是家长居然让上职校。该家长做法是有点让人难以理解。有可能是经济或家庭(单亲或失亲,学生中有这种情况)原因,想孩子学点技术早点养活自己。但按常理来说,孩子教育方面,家长是不管有没有条件都是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条件。这个家长估计非常务实。笔者认为:他觉得念普高再念大学没用,不如直接学技术

。每年国家产生一千多万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大都要自谋职业。自己孩子即使念了大学,还是要再回头学一门技术。如果他现在直接让孩子念职校,就是直接学谋生的技能。把可能浪费在普通高中学习的时间花在学技术上,三年之后就是个熟手。而且现在职校和普高生一样可以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深造。所以,如果他真这样想真这样做,我们作为旁观者难以简单地评判对错。就是不知道他作出这个决定有没有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自己不愿走这条路,那是害了孩子。一方面,孩子在职校那环境能不能学到技术还难说。另一方面,孩子年龄太小肯不肯静下心来学技术也难以判断。
现在很多人宣扬“念大学无用论”,但实际上,知识不能简单地把“有用”和“无用”作为出发点。另外,家长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决定孩子的人生,你帮他选的人生之路未必是他想走的。你给他生命,但没权利决定他人生,做家长的要学会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你的附属物


Scarett


很多的时候,家长的见识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他们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觉得这样就很好了。这样的家长,一般控制欲都比较强。

这一类型的家长,不仅仅是局限于农村的,很多的知识分子也是如此。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中考的时候,分数线都能够上重点高中,她的爸妈偏偏让他去月师范,学了三年后出来做幼儿园老师,我们并不是说幼儿园老师不好,而是你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为什么不争取一下呢?

很多的家长打着为了子女好的旗帜,实质上是在控制自己的子女,迫使他们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发展,一定他们忤逆了自己的意思,他们就会拿道德来绑架你,让你透不过气来。试问一下,这样的家长,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Emma老师的英语课堂


我很认同家长做法,第一,现在的社会有好多孩子是含在嘴里长大的,很矫情,在社会中没法适应社会。第二,最近有个北大杀母的案子,证明并不是高校就能出高素质的人才。第三,上好的学校娃出来大多数都是眼高手低,工资低的看不上,工资高的人家不用他,因为能力不够。2018年的时候国家已经可以开除研究生了,为什么,因为高校的娃也有混日子的。培训中心的话,是理论加实操。也可以考大学,如果娃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考大学的。从培训中心走出去的娃,第一,能快速适应社会。第二,如果娃不想再继续深造,上完就可以就业。国家对培训中心也出台了很多就业政策,保证能就业,让娃的未来不迷茫,我很支持这位家长的。




车和燕


你在县城还市地级市省会城市?县城考不上最好的学校基本没戏(硬考),地级市进不了三甲学校也没戏(硬考),省会城市进不了大之甲小三甲也没戏(硬考)。高级蓝领奇缺,如果不能硬考上名校,建议你不要追求虚名,职业教育会让你生活得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