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钢琴是西方音乐的“琴王”,西方音乐以职业为主,在西方,只要是一位从事音乐工作的——不管是作曲,理论,指挥,演唱,演奏,不能不会钢琴。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却是最为普及的乐器,它位列知识分子“四大修养”——琴棋书画之首,古代知识精英十分热衷于它,甚至宣称“君子无故不撤琴瑟”。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一.古琴有3组八度的音,钢琴有7组八度的音,显然在音域方面,古琴是无法与钢琴相比,但在音色方面,钢琴同样也无法与古琴相比。古琴在散音、实音、泛音音色各具特色,钢琴音色就比较单一了,这是西乐重音域而中乐重音色的一种体现。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二.钢琴演奏手法固然很多,但它每个键盘所弹出的音都是固定而且静止不变的,古琴则通过左手的吟揉倬注等手法,使每个音弹出来是可以随着演奏者的控制而变化多端的,每个音都是运动变化的,一个单音的丰富化可以引起每一句旋律每一个乐段固定不变的旋律,装饰音与骨干音的界限并非绝对不变。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中国民族音乐大量存在着“一曲多用”的形式,即是这种现象的产物。中国传统音乐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作曲,而是群体创作,在乐曲流传过程中被不断的演衍,各个演奏者都可以真正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习惯溶于音乐旋律中,去操作音乐。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三.古琴与钢琴所使用的乐谱不同,钢琴采用的五线谱是非常严格的音阶谱,古琴使用的减字谱是非常细致的手法谱。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乐谱作为一种文字是记录音乐旋律的工具,但这只是文字(乐谱)的显性功能。更重要的隐性功能是决定人的思维的,所以,采用何种语言,文字(乐谱),实际上并不单单是一种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采用哪种思维方式的哲学、文化问题。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四.古琴文化与西方职业演奏为主要功能的音乐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古琴文化的非职业特征。


涨知识丨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应该准确反映人为自身希望与情感,而这种要求只有在艺术创作中彻底抛却世俗功利心才能达到,演奏者对音乐的感情才可能完全投入,反之,心里想着这次创作和演奏会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利益,只会给真正的艺术创作带来负面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