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那些逆行的最美身影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緊牽動著佛山各界群眾的心,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大愛”和“擔當”卻從未缺席。無論是醫護人員勇敢逆行的背影,還是公安民警舍小家顧大家的抉擇;無論是佛山文藝家為戰“疫”鼓勁創作的歌曲,還是環衛工人捐出千元生活費的大愛……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抗擊疫情的道路上,有責任、有擔當的佛山人,正譜寫出感動你我的動人篇章。


環衛工捐款千元,稱“不值一提”

“你是做保潔的?要捐1000塊,是吧?”

“對,我把這存摺押著,空口說話無憑。我現在取不到錢。”

這是2月2日早上,順德北滘63歲的環衛工人張全僧和上僚村黨委副書記麥少健的對話。當天,張全僧拿著存摺來到北滘鎮上僚村委會,執意要捐款1000元,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最終,順德農商銀行北滘支行上僚分理處網點經理決定借1000元給張全僧,先完成捐款事宜,待網點營業後張全僧再到營業廳還款。

戰“疫”,那些逆行的最美身影

捐款千元的環衛工人張全僧。


看到疫情就想著要出點力

2月3日下午,面對來訪的記者,張全僧連連擺手稱“不值一提”。

來自河南省南陽市的張全僧,在順德做環衛工近三年,已在順德過了三個春節,但這次春節有點不一樣,“工作之餘在村裡幸福院看電視,看到疫情就想著要出點力。”

“後來就有了捐款的想法。”張全僧說,他不會玩智能手機,身上也沒有現金,於是他來到上僚村委會,想讓村委會工作人員幫忙捐款,“他們都很好,信得過!”

麥少健介紹,當天張全僧一早就來到村委會,因為銀行網點未營業取不出現金,他就提出把存摺押在村委。“他說口說無憑,我就收了存摺,看到存摺存款還有3236.26元。”麥少健說,順德農商銀行北滘支行上僚分理處網點經理被這個善舉感動,決定借1000元給張全僧,幫助其實現捐款的願望。

“捐點錢,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就是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要大家團結起來,我就不相信戰勝不了這個困難、戰勝不了這個疫情。”張全僧說,“捐款沒和家裡人說,他們肯定也會支持的。”


心存善念回報社會

張全僧在上僚村做環衛工,每月收入約2500元,生活費支出約1000元,他為什麼要捐款?

張全僧說:“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有3個孫子,老家蓋房子的錢已經還完了,現在有點餘錢,生活過得還可以,捐款不會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這裡的村民待我很好,就想著力所能及為抗擊疫情做點事。”

“順德是個好地方!我的出租房裡還有大家給我的魚、蔬菜,很多給我東西的人,我都叫不上他們的名字。”張全僧說,他在上僚村租房居住,村民待他非常好,很感謝他們,也相信他們。

“我記得,有一次村黨委書記還帶著志願者做服務,清掃不少我們難以清走的垃圾,當時書記還生病呢。”張全僧說,“春節還收到村裡人給的利市,房東還說要免了我這個月房租,我說還是要給的,房東說‘堅決不收’,大家都太好了。”


傳揚大愛抗擊疫情

“越樸實的人心越美,好人一生平安。”“大爺好樣的!”不少網友得知張全僧捐贈事蹟後,紛紛點贊。

今年63歲的張全僧,走南闖北,在很多地方工作過。他說,接下來他要打掃好自己負責的清潔區域,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他的同事梁順蓮說,“老張工作認真負責,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本分。”

“張全僧作為環衛工人,這麼樸實的善舉,這種大愛的精神值得讚揚。”麥少健說,面對疫情,村黨委第一時間召集黨群先鋒隊隊員和年輕黨員,全部集中並由村黨委統籌,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民警推遲婚禮:疫情結束再來娶你

2月1日原是高明公安指揮中心民警袁武舉辦婚禮的日子。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袁武和妻子毅然決定延期舉辦婚禮,一起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

戰“疫”,那些逆行的最美身影

袁武用鏡頭記錄抗“疫”故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力量提振信心。/受訪者供圖


袁武和妻子袁梅鳳在1月初登記結婚,原定2月1日(正月初八)舉辦婚禮。夫妻倆一個是民警,一個是政府工作人員,並且都是黨員。疫情來襲,他們立即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並把延期舉辦婚禮的想法告訴了家人,雙方父母也十分贊同。

作為一名宣傳民警,袁武走遍了全區戰“疫”一線的各個戰點。他用文字記錄感人的故事,用鏡頭捕捉難忘的瞬間。經過袁武和同事的挖掘報道,一大批抗擊疫情的故事在多個媒體平臺傳播,感動了萬千網友,紛紛留言點贊。

妻子袁梅鳳同樣參與了這場“戰鬥”。她駐守村居,排查可疑情況,做好防疫宣傳,守護村民的安全。

這段時間,兩人的工作都異常忙碌,見面的時間少之又少,有時甚至難得說上幾句話。

婚禮雖然延期了,但他們更加懂得體諒、理解和支持對方。“外出注意安全,記得戴口罩勤洗手。”這是他們最近時常叮囑對方的話,也是這個特殊時期最為真摯的情話。

“等疫情結束,再來娶你,可好?”這是袁武在微信上發給妻子的一段話。他說,在這個特殊時期,每個人都在奉獻和付出。他希望繼續通過筆和鏡頭,凝聚力量,提振信心,戰勝疫情。

用歌聲傳遞信心和力量佛山文藝家創作歌曲《逆行而上》致敬最美逆行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佛山文藝家的心,由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出品,作家周崇賢創作的歌曲《逆行而上》向戰“疫”人致敬。這首歌初稿由作者年初二在返回佛山的動車上創作,佛山青年音樂人湯劍明演唱,2月3日完成錄音製作,將陸續在酷狗、QQ音樂等平臺上線。

戰“疫”,那些逆行的最美身影

掃一掃,聽歌曲《逆行而上》,為戰“疫”加油


被一張照片感動而來的靈感

談起創作靈感,周崇賢說是從被一張照片感動而來。

1月18日,84歲高齡的鐘南山乘高鐵趕往戰“疫”最前線,臨時上車的他被安頓在餐車一角。那張照片就是他坐在高鐵餐車一角閉目小歇的樣子。“他叫別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不顧生死逆行而上。”周崇賢說,“看到這張照片,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湧了出來。”

不過,他最初的想法卻是創作一個音樂劇劇本。“劇本名字都想好了,叫《生死逆行》。”周崇賢說,“一個84歲高齡的老人家,不顧生死逆行而上,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我尊敬這樣的人。”

然而,隨著疫情的發展,他意識到,現在已不適合任何創排演出,於是暫時放下音樂劇本創作。在從貴陽返回佛山的動車上,周崇賢用手機創作了《逆行而上》的歌詞初稿。“初稿完成後,我戴著口罩一句一句地哼唱定調。”他說。

“我不是你說的天使,脫下徵袍,也是爹孃的孩子;我不是你說的英雄,災難面前,擦乾淚水必須堅強!”歌詞用最質樸的語言,寫出疫情面前,敢於迎難而上、負重前行的最美逆行者的情懷。周崇賢說,“創作這首歌的邏輯就是——我們不是天使,不是英雄,但是,為了親人的歲月靜好,迎難而上,負重前行,我們心甘情願。”


文藝家攜手創作鼓舞力量

歌曲在後期製作上,得到佛山市藝術創作院院長夏金旺的力挺。除了為該歌曲聯繫編錄製作方,還多次召開創作視頻會,以這首歌為例,鼓勵該院各門類專業人員積極行動起來,投身疫情防控的文藝創作,用優秀的文藝作品鼓舞群眾的信心和力量。

佛山青年音樂人湯劍明接到編曲製作任務後,立即投入團隊工作,3天時間就拿出了伴奏版。“我從來沒試過3天出作品。”他感慨道。

此外,佛山音樂人李進一、黃偉成、郭宏波、陳天明等也對歌曲的製作積極相助。“特別是郭宏波老師,都沒謀面,就作曲唱出了一個小樣;陳天明老師讓我把定調清唱的主旋律給他,加班加點打出一個簡譜。”周崇賢說,經過幾天緊張製作,歌曲2月3日完成最後製作,將在酷狗、QQ音樂、蝦米音樂、全民K 歌、中國原創音樂等平臺上線。


佛山市中醫院禪城高新區醫院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6小時不吃不喝

1月30日下午,在對疑似病例取樣中,佛山市中醫院禪城高新區醫院急診科護士何風珍為節省防護服,獨自前往抽血及取咽試子標本。由於取咽試子時病人會摘下口罩,她面臨的感染風險大大增加。看著何風珍的背影,急診科的同事不禁直呼:“英雄出征,勇氣可嘉!”

戰“疫”,那些逆行的最美身影

身穿防護服的市中醫院禪城高新區醫院急診科護士何風珍獨自前往為疑似病例抽血並取咽試子標本。/受訪者供圖


防護服是一次性醫療物品,穿戴6小時或穿脫一次後必須更換。為節省緊缺的物資,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往往不吃不喝不拉,直到4~6小時才更換。

1月23日下午,佛山市中醫院禪城高新區醫院接診了一例來自疫情發生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急診科負責病人留觀,排查疫情。急診科醫生宋歡與急診科護士張怡萍作為第一批值班人員,穿著防護服在隔離室裡一待就超過6小時。晚上,宋歡休息了5個小時後,第二天凌晨又穿上新的防護服,返回隔離室繼續上班。

連續悶在防護服裡6個小時,穿戴期間不吃不喝不拉,這種感受常人難以忍耐。但宋歡卻說:“選擇學醫,就要對自己面對的一切情況有心理準備,我和同事們只是忠實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後來,經過專家會診和相關檢測,這名患者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並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順德海關工作人員:記錄戰“疫”點滴堅信我們能贏

“我看見了不顧個人的奉獻,看見了毫無怨言的加班,看見了空前的團結和互助。我相信,我們會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無數海關人員奮鬥在一線。近日,佛山海關駐順德辦事處旅檢科副科長彭慧,寫下了6篇日誌,記錄戰“疫”中的點點滴滴。

“我已經7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堅守旅檢一線的彭慧說,今年她早就與武漢的家人商量好,打算帶孩子回家過年。在孩子放寒假的第二天,彭慧就託朋友將孩子帶回老家,自己也滿心歡喜地規劃著接下來的回家行程。沒想到幾天後就傳來疫情的消息,彭慧立即取消自己的所有行程,堅守崗位。

在緊張的工作和對家人的擔憂中,她見縫插針,有時間便簡短地記錄著戰“疫”中的點點滴滴。

“從年廿七開始上班,從防護培訓到物資調配,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人心:口罩要用起來,《健康聲明卡》要一份一份收取,通道不能擁擠,送樣要及時……每一個指令都下達得快速又準確,顧不上去想其他的事情。”

“每當我累得感覺支持不下去時,同事的那句‘沒事’總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我的親朋好友都在疫情最嚴重的地方,而我的身邊,又有這麼多的同事同疫情抗爭,我一定也可以的。”

“隔離並未隔心,家鄉人民總會給我以各種驚喜:媽媽說她的《全民K歌》已經練到了12級,叫我不用擔心她……雖然並沒有回家過年,家鄉人民也在隔離中,但總會不經意間給我帶來一些家鄉聲音:他們都在安心等候。”

……


黑夜過後,將是黎明。在最新一篇日誌中,彭慧寫道:“共同戰‘疫’仍在進行。在這次防控工作中,我看見了不顧個人的奉獻,看見了毫無怨言的加班,看見了空前的團結和互助。我相信,我們會贏。”


文圖 | 佛山日報記者覃徵鵬、陳志業、黎紅玲、黃群飛、楊婷 通訊員李學燕、蘇婉妍、高公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