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打赢心理战“疫”丨新型肺炎--心理调适篇

众所周知:以往的浏览器和各大直播社交平台热搜榜上面,首推的无疑是明星/网红八卦。然而,自2019年12月以来,打开手机后无处不在的头条热议内容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医生、护士、口罩、体温/感染、确诊、首例、新增x例/新型肺炎防治深度报道、实时播报新型肺炎疫情/封城、停运等等的灾难性信息。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身处疫情的中国人民陷入在或多或少的应急情绪中。头脑混乱,不安躁动,惶恐、紧张、失眠,甚至会愤怒易激惹。那我们该如何在疫情面前做到不添乱,做好自我照料呢。当我们面临疫情时,会出现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危险面前正常反应是消除危险和逃离危险。在疫情防控期间您不妨这样做:

1、消除/减弱疫情威胁:做好家庭和个人卫生防护;不轻信网络舆论。

2、远离疫情威胁: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往往会更多地注意负面的信息和事物称为:“负性偏好”,并且强化这种负性不良体验,因此人应该尽量减少疫情信息的接受,及时止损;不去刻意关注疫情动态;不夸大疫情危害。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你我他。

3、避免被疫情压垮:增强自我承受力;不做温室花朵!

①读书:感兴趣的书籍

②运动:打开抖音搜索-输入--运动--跟着扭动身体跳一跳健身操。

③倾诉:向亲朋好友诉说自己的担忧和害怕情绪,得到支持和安慰。

④规律作息时间,按时睡觉

⑤平衡膳食等等

4、了解适度的应激反应是有利于维持人体心理稳定的。积极地识别负性情绪,并接纳它。然后给予处理。找一个贴心的信任的人诉说你的体验,表达你的需求。例如:妻子对丈夫说:“亲爱的,在疫情面前我确实感受到了恐慌,我需要你在我身边陪伴,如果不能请每天发微信安慰我。”具体的要求某个人怎么帮助你。再或者听一段放松音乐,做一顿自己喜欢的饭菜等等。

5、警惕网络疫情信息:选择关注来源较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的疫情信息。例如: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