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俄罗斯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巴哈利亚精英马穆鲁克


别列佐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寡头,曾经和叶利钦私交甚笃,还曾经支持过普京,但是后来却逃亡英国,最终在伦敦附近的公寓内自杀身亡。那么这位寡头是如何暴富,又为何凄凉自杀呢?



别列佐夫斯基原来是一个应用数学教授,但是他发现做这一行根本挣不到什么钱,于是转行做了汽车销售,很快,他就成为了汽车联盟最大的中间商。两年就赚了几亿美元,方法就是通过低价购入汽车,以近乎翻倍的价格卖出,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先让打算买车的车主交定金,而当时严重的经济膨胀,他拖延几个月给工厂,使得这笔钱让他得到了半辆汽车的利润,另外他还涉嫌走私,从中获取了大量利益。

他还和俄罗斯原副总理一起创建了全俄汽车联盟,向俄罗斯人保证会和美国合作生产新的汽车,然后从他们那里进行了大量的集资,承诺这些钱以后会用汽车来顶账,但是后来这个项目搁置了,全俄汽车联盟最终也只集资了5000万美元,并和芬兰的一家公司建立了年产50000辆的组装9型汽车。



除了在汽车领域做的风生水起,他还在石油部门不择手段的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股票,通过控股俄罗斯公共电视台,达到为叶利钦私人工作的电台,因为两人关系很好,后来俄罗斯换届选举,别列佐夫斯基还拉拢各金融,工业集团联合起来支持叶利钦,而叶利钦也成功当选,别列佐夫斯基成为叶利钦核心政治圈的人物之一,成为国安会副秘书以及车臣的首席谈判代表,一度成为俄罗斯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但是他的好日子从普京上台之后开始发生变化,当时叶利钦表达了自己想要辞职,让普京做总统的想法,别列佐夫斯基为了可以在普京当政以后仍然可以做“红顶商人”,所以就让自己名下的电视台对普京进行全力支持,而普京在竞选总统时,向民众承诺自己会大力打击寡头,他认为自己曾经帮助过普京,所以觉得普京不会对自己算账。


但是他没有想到,当时普京正在整治“不听话”的寡头,要求寡头们不许挣不正当的钱,也不许他们染指政治,别列佐夫斯基却并没有当回事,结果很快,他就被金融诈骗和贪污腐败等罪名起诉,甚至还在2000年库尔斯克号沉没时的时候利用自己旗下的电台全面打击普京,结果普京只说了一句话,要么俄罗斯电台归国家所有,要么坐牢。他看到苗头不对,立即变卖财产逃亡英国,寻求政治庇护,并在那里定居,并且在那里高举反俄的大旗,组建了“自由俄罗斯”政党,而他也成为俄罗斯通缉的对象,涉嫌在2007年时雇佣克格勃前少将刺杀普京,还宣称要武力推翻普京。



俄罗斯曾经要求英国引渡别列佐夫斯基,但是被英国拒绝,英国给他提供了政治避难,但是在2006年,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一家酒店被人投毒,而他是别列佐夫斯基的好朋友,时候他指责是俄罗斯投毒,但是俄罗斯否认了指控,反驳他是蓄意制造事故嫁祸俄罗斯。



一年后他声称自己遭到了暗杀,凶手有可能是杀死利特维年科的人,而他缺席的来自俄罗斯的审判,足足让他得到了六年监禁的罪名,罪名是侵吞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的资产,而别列佐夫斯基则说这是政治迫害,而2009年莫斯科又判了流亡英国的别列佐夫斯基15年监禁。

在英国流亡的13年间,别的佐夫斯基的私生活非常奢华。他在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拥有房产,出行都是坐在有装甲防弹的迈巴赫豪车上,从海边的郊区别墅到顶级酒店开商务会议,还经常招揽很多年轻的女孩儿到自己的公寓里开趴,他和妻子的离婚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贵的离婚案,分手费高达2.2亿英镑。



在人生最后阶段,别列佐夫斯基心情非常抑郁,特别是在他和曾经的合作伙伴打官司时输掉了60亿美元,就让他陷入了极度抑郁,虽然接受过冥想和心理治疗,但是效果不大,最终他还是选择吊死在了自家豪宅的浴室里。

纵观别列佐夫斯基的一生,从一个普通的数学教授,到在俄罗斯呼风唤雨的超级富豪,最终客死异乡,孤独老去,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寡头,最终还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河流中去。


风云一点通


俄罗斯已经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国家体制了,各行各业都被寡头垄断属于正常现象,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这样,有什么特殊,有什么奇怪的?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

马克思早已写得明明白白,难道忘了?所以叫你们要多学习马列主义。


远方167427784


我是七哥

俄罗斯寡头别列佐夫斯基被称为“克里姆林宫教父”,他一手将俄罗斯带入经济寡头统治的巅峰时期,随后也伴着寡头时代的落幕而死亡。他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因叶利钦而达,因普京而亡。

而对他的评价,可以这样说:在叶利钦时代,他是一个投机取巧、贪婪无度的商人、政治家;在普京时代,他是一个典型的克格勃式的坚定复仇者。

苏联时代,别列佐夫斯基在科学院担任数学家,学术能力褒贬不一,但他组织能力较强,交友广泛,结交了一大批政界人物。因为出色的人际表现,别列佐夫斯基荣幸加入苏联克格勃情报机构,担任特工。

克格勃特工的具体经历,外界无法得知,但确定的是,这段特工经历,给他的处事风格、为人态度刻下了深刻的克格勃痕迹。

1989年,正是苏联末期风雨飘摇的时刻。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正面临经济、政治体制上的巨大变革。与领导这场变革的上层领导紧密接触,别列佐夫斯基嗅到了巨大商机,决意下海经商。于是,在这一年,别列佐夫斯基与好友一起创办了,苏联第一家汽车经纪人公司,即洛戈瓦兹公司。

洛戈瓦兹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汽车的倒买倒卖业务。别列佐夫斯基以各种手段,从国外进口、走私一批低价二手车,运到国内,转手在莫斯科以3倍的进价价格售出。在没有经济法律的时代,别列佐夫斯基第一次感受到了金钱的魅力,依靠汽车销售业务,大发一波横财。

很快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整个国家在开始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将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国有资产大面积私有化,实行“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结果,使得俄罗斯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批俄罗斯财团寡头开始浮现,而普通大众的生计则越发艰难。

这正是俄罗斯混乱的时刻,也是商人们投机取巧的最好时刻。(倒卖汽车)

面对俄罗斯惊人的通胀率,别列佐夫斯基一面不断扩大自己的汽车销售业务,成立“全俄汽车联盟”,不断吸纳资金;另一方面开始多领域侵吞国有资产,成立银行财团,贱买国有资产,如与其他寡头财团合作以极低的价格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并控股51%。随后,别列佐夫斯基逐渐掌控俄铝业公司,航空公司,媒体公司,逐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别氏商业帝国。

一番商海沉浮,别列佐夫斯基以及积累了大量财富,但他依然不满足,伺机寻求更大的财富。几年的商海经历,别列佐夫斯基深知,如今俄罗斯混乱不堪,要想发大财,只有投资政治,才能换来更大的经济收益,“政治才是财富的最好来源以及保护伞”。于是,别列佐夫斯基开始寻求政治上的投资,作为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变革的掌舵人叶利钦,就成了他要拿下的猎物。

1993年,别列佐夫斯基交上了一位年轻作家好友瓦伦汀·尤马什夫。瓦伦汀·尤马什夫正是叶利钦的干儿子。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别列佐夫斯基积极帮助瓦伦汀·尤马什夫,也就打通了通往叶利钦友谊圈子的大路。对此,瓦伦汀·尤马什夫也是心知肚明,积极为这位好友铺路,最终帮助他一步步进入叶利钦的核心朋友圈。

有了叶利钦干儿子的帮助,别列佐夫斯基逐渐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

1994年6月,叶利钦的女儿迪亚琴科举办慈善晚会,别列佐夫斯基积极参加,并在晚会中积极响应迪亚琴科的号召,出钱购买儿童福利医院的大部分设备。福利医院开张的时候,别列佐夫斯基亲自参加剪彩,给足了迪亚琴科面子。别列佐夫斯基的积极行动,赢得了迪亚琴科的好感,因而他成为迪亚琴科宴会的常客,经常到克里姆林宫参加宴会。至此,别列佐夫斯基步入了叶利钦的核心朋友圈。(叶利钦与别氏,成为核心朋友)

1995年,别列佐夫斯基帮助叶利钦家人购买法国昂蒂布角风景区的一套别墅,并且成为叶利钦家族的金融顾问。叶利钦家族与别氏集团已经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这才是别列佐夫斯基想要的。俄罗斯迎来了真正属于别氏的时代。

1996年,俄罗斯总统换届选举。大选中,叶利钦表现糟糕,即将被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取代。情况危急,叶利钦找来别列佐夫斯基等核心好友商量对策。

很快,叶利钦与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等等俄罗斯商业巨头达成合作:别列佐夫斯基帮助叶利钦赢得选举,叶利钦庇护别列佐夫斯基等商业巨头的经济利益。同时叶利钦一再要求,别列佐夫斯基这些巨头不能干预政治。但这条要求,对别氏而言,已经是玩笑了:叶氏的政治生涯都是我给的,那政治上还由得你吗?

合作确立之后,别氏购买了正在亏本的公共电视台,把它变为宣传叶利钦的有力武器,大力向公众宣扬叶氏的政治主张,抨击其他竞争者。很快,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纷纷抛弃了叶氏的竞争者,让叶氏再次获选。而为了叶利钦选举临时购买的这些宣传媒体,也成了别列佐夫斯基最大的政治筹码,哪里有反对者,就把媒体的矛头指向谁。

1996年到1999年,是别氏最辉煌,叶氏最猖狂的岁月。西方媒体对此时的俄罗斯政体,有这样一副漫画,意味深刻:在克里姆林宫里,叶利钦正在对着镜子照相,而镜子里却折射出另一个人,而这镜子里的人,正是别列佐夫斯基。

俄罗斯这些巨头们联手花费1.4亿美元,才帮叶利钦得来了总统宝座。自然,面对这些金主,叶利钦已然无法割断彼此的联系,只能在政治上,对别氏这些寡头处处让步。有了总统好友的妥协,别氏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开始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先被叶利钦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随后出任独联体执行委员会主席,甚至一度混进了具有刑事豁免权的国家杜马。

同时,别氏进一步敛财,甚至向自己的好友下手。1997年,别氏被任命为俄罗斯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煤气公司Gazprom的董事长,而这家公司的政府负责人,则是俄罗斯前总理姆索夫。面对这一纸任命,姆索夫拒绝签字,知道别氏想侵吞国有资产,随后便出使中国了。但别氏依依不饶,甚至亲到北京,强迫、恐吓他签字,同时控制媒体ORT在新闻节目上,大肆抨击姆索夫,最终使得这位威信颇高的青年政治家、威严扫地。(别氏与好友古辛斯基)

只要阻拦别氏敛财的人,都是他的敌人,即使是他的好友、合作者古辛斯基。别氏和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同时看上了Channel 1媒体,面对这位巨头,别氏别出心裁,不想伤筋动骨花大钱来竞争,便直接教唆政治上的助手科尔扎科夫,让他安排军队或者警察刺杀古辛斯基。很快,古辛斯基被安全部门的秘密警察逮捕到警察局。可能是古辛斯基听闻风声,很快就逃到了国外,躲过了生死大劫。与此同时,Channel 1媒体的控制权就已经落入了唯一的竞标者,别列佐夫斯基手中。

在叶利钦的庇护下,别氏的非法勾当得以肆无忌惮的施展,这也使得别氏逐渐滋生了一种狂傲的心态,自认在俄罗斯,没有谁能打败自己。

但很快,他命运的死对头普京来了。

而别氏与普京,都是克格勃特工,在上实际90年代就已经熟识,而且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两人关系相当不错。普京担任莫斯科市长时,别氏就曾经邀请普京一起滑雪游玩。

1998年,普里马科夫即将接任叶利钦的大位,而此人与别氏有过交情,别氏曾经为他效力过。但普里马科夫很快就表露了对俄罗斯寡头的不满情绪,不等上位,就通过俄罗斯监察总署,对别氏下发逮捕令,控诉他的非法勾当。

(普里马科夫下发逮捕令)

面对普里马科夫的指控,别氏很快与叶利钦联合,通过控制的媒体机构,将矛头直指普里马科夫等反对者。随后,普里马科夫要求普京严加管控工商界的舆论,但普京拒绝了他。最后,普里马科夫无计可施,扳倒寡头的计划就此失败,无缘总统大位,而他主导的通缉令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在这场对决中,普京的表现赢得了别氏的喜爱,两人的蜜月期开始了。别氏开始支持普京上位,并组建俄罗斯统一党,而这个政党唯一的纲领,就是支持普京。

2000年,普京上位。(普京上位)

别氏帮助普京赢得了大位,因此别氏自认为,普京是自己权力的忠实拥护者,绝不会触碰自己的利益底线。而事实上,刚当上总统的普京,在初期,也确实积极拉拢别氏,曾三次亲自前往别氏的乡下别墅,去拜见他。但随着两人的分歧住户建增大,普京终于与别氏决裂。

普京当政三周后,开始实施自己的政治纲领:加强中央政府集权,限制地方恐怖势力以及分裂势力,同时,寡头阶级的特权必须被逐渐限制。于是,普京先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寡头会议,知会他们,提出上述要求。随后,对于一些不配合的寡头,开始积极进行违法犯罪调查。

(别氏发动媒体攻击)

别氏第一次感受到了挑战,但他绝不认输,很想与这位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总统较量一番。很快,一次机会来了。一艘库尔斯克核潜艇在实习演练中突发事故,造成118名士兵意外死亡。别氏得知消息,立即控制自己的传媒集团,大肆攻击普京政府,要求普京为这死难的士兵负责。一时之间,俄国民众群情激扬,直指政府、普京无能。

面对别氏的反攻,普京异常愤怒,在10月份接受了法国《费加罗报》采访时,他表示再也无法忍受寡头对政府的干扰了:

“政府与寡头并非势不两立的敌人。在我看来,政府手持大棒,只需一下,就能击碎其脑壳。目前我们还没有动用大棒,只是举着,已足以引起公众注意。一旦我们真的动怒,将毫不犹豫砸下去。”

很快,2000年10月19日,俄罗斯联邦司法查封了别氏在莫斯科的住所,以及部分资产,使他成为“在莫斯科无家可归的人”。

此时,别氏正在法国昂蒂布,当得知普京的采访评论时,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决定逃离俄罗斯,前往英国政治避难。从此,别氏再也没能回到俄罗斯。(别氏出逃俄罗斯)

逃离俄罗斯的别氏,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扳倒普京。为此,别氏开始了一系列的反俄政府政治行动:

2004年,总统换届选举,在别氏的授意之下,前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被推举为总统六大候选人之一。但雷布金实力太弱,根本无法撼动普京的地位。初战不利。

同年,他积极支持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及其政党“我们的乌克兰”的组织,并提供大量资金援助,最终成功扳倒亲俄派亚努科维奇。对此,别氏十分开心,干掉俄罗斯政府的一个亲近势力,就削弱了一分普京的力量,“下一个就是俄罗斯”的普京倒台。

此外,别氏秘密访问了动荡不安的格鲁吉亚,与格鲁吉亚的反俄势力建立了良好关系······

在海外政治避难的数年间,别氏日复一日的思考着,各种政治计划、军事行动,企图一举扳倒克里姆林宫中的普京。2007年,接受《卫报》采访时,别氏直言自己要资助反俄势力,武力推翻普京政府。

随着反对普京的计划一一流产,别氏的资产也随之大幅缩水。面对这样现实的问题,别氏终于渐渐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开始以各种方式,再次聚敛财富。

2007年,别氏与阿布拉莫维奇在伦敦司法对峙。阿布拉莫维奇曾是别氏的心腹,在别氏逃离俄罗斯时,一手打理了别氏的生意,仅仅几年时间,阿布就倒向了普京,将别氏曾经侵吞的国有资产尽数出售给政府。对此,别氏十分恼怒,认为阿布背叛了自己,从此开始长达数年的法庭纠纷。

别氏本想借着这场官司,打败阿布,捞回几个亿资产,但被英国法官一口驳回,输了官司,自己赔了上亿美元,还要赔偿30亿英镑。随后,别氏又与妻子离婚,又支付了上亿美元的赡养费。(别氏与前妻)

一连串的失利,让别氏的资产大幅缩水,还欠了一大堆债务,也使得他想扳倒普京的梦想越来越遥不可及。

面对现实的窘境,别氏又想到了普京,认为自己如今的落魄,都是普京一手造成的。为此,别氏找到俄罗斯独立电视台,希望发布一封公开的忏悔书:后悔自己当年,扶植普京上位,才造成了自己今日的灾难。但电视台拒绝了他,主编回敬道“别再像小丑一样了”。(结束了,寡头的时代)

别氏绝望了,开始大肆出售资产,期望弥补债务,但一切为时已晚,他的财富已经逐渐枯竭。到了2013年,这位曾经高居福布斯榜单的俄罗斯寡头,已经排不上名号了,再加上身体衰老,政治上反普京的一系列失利,别氏已经心力交瘁。

3月22日晚上,也就是别氏死亡时的前一天,他接受了《福布斯》的采访:

“我的生命已经没有意义。对于我来说,没有比回俄罗斯更渴望的事情了。我从没意识到俄罗斯对我来说那么重要。我不能再以一个移民的身份生活下去。”“我低估了俄罗斯的惰性,也大大地高估了西方。”“我再也不想和政治扯在一起了。我不知道接下来我可以做什么,我已经67岁了。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转发!关注我,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认知!


岁七夸父


2013年3月23日夜里,别列佐夫斯基自杀了。

他死在自己位于伦敦哈罗区的高档公寓中。伦敦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他便已经凉透。

在他自杀的前一天,他告诉来访的《福布斯》记者泽古列夫:“我的生命已经没有意义。”

他很想回到俄罗斯,他说:“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回到回到俄罗斯更有意义,我从没有感觉到,俄罗斯对我是这么的重要。我不能再以一个移民感到身份活下去。”


在死去的前两个月里,别列佐夫斯基给他讨厌的死对头普京连续写了好几封信。在信中,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言语犀利,也没有了一点神气。他说自己“会为曾经的错误道歉”,恳请普京允许他回国。

这些信件全部石沉大海。

在逃往英国的十三年里,他感到抑郁,感到烦躁,他渴望回到俄罗斯继续作威作福。在他的一处办公室里,叶利钦和他亲密交谈的照片引人注目。他努力维持着在英国的奢侈生活和排场,也让英国人留下了俄罗斯寡头财大气粗的印象。

他的妻子嘉琳娜.别沙罗娃于2008年同他离婚,分得2.2亿英镑的财产。而在死前的两个月,前女友戈尔布诺娃请求法院将他的2亿英镑冻结。

以往的伙伴阿布拉莫维奇也在诉讼中击败了别列佐夫斯基。他总是害怕有莫斯科来的人要杀他,于是雇佣了一批退伍军人进行护卫。

在去世之前,别列佐夫斯基的财产大幅度缩水,卖掉了好几处房产,还有收藏的名画。
别列佐夫斯基是犹太人,他在1989到1991年期间改头换面,从事汽车行业,赚了几亿美元。在这期间,他吞并国家资产,逃避海关税收。

1993年,他又创立了全俄汽车联盟,实际上用非法集资的手段聚敛了一大笔钱。他又将自己的事业扩展到私人银行。随后又涉足石油行业。1995年,他以抵押拍卖的方式收购了51%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股权,这家公司是几个月前才由叶利钦建立的。这次“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事件是别列佐夫斯基蛇吞象的典型案例,也让许多人批评他破坏俄联邦的法律法规。

他又控制了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的部分股份,而这也是俄罗斯的国家财产。
叶利钦曾经警告俄罗斯寡头们,不要干涉克里姆林宫。但别列佐夫斯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1995年,叶利钦被久加诺夫险些击败,他不得不低头找到别列佐夫斯基和他的伙伴们。最终,叶利钦被他们送进了克里姆林宫,在剩下的五年里,俄罗斯寡头享受了“最后的辉煌”。

2000年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别列佐夫斯基把宝压在了叶利钦青睐的继承人普京身上。他向普京提供资金和宣传支持。在普京当选总统后,别列佐夫斯基高兴坏了,他曾说,如果想让一只猴子当总统,他也能办到。

对于普京,别列佐夫斯基没有在意,他说:“瓦洛佳绝不会背叛我。”
是他背叛了普京,而不是普京对不住这位名过其实的“克里姆林宫教父”


普京不喜欢,也不需要喜欢干涉政治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吃得太多,还吃相难看。他成为了普京的目标。

2000年,他被以金融诈骗,洗钱,贪污等罪名起诉。他被迫辞去了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的职位。而国家杜马议员有刑事豁免权。面对古辛斯基,斯摩棱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同伴的倒霉下场,别列佐夫斯基害怕了。他先是逃亡法国,随后逃亡英国申请避难。俄罗斯警方随后向他下达了通缉令。

在英国的那些年里,他经常出来指责普京,批评普京。他卖了很多财产,时常带着保镖在伦敦寻找刺激。

2007年,他甚至表示,要组织前克格勃的少将去莫斯科刺杀普京,或者在俄罗斯发起军事政变。

但他也只能说一说了。
对于别列佐夫斯基的死,普京的新闻秘书长曾在他死后表示:“像他这样的人,死了没什么重要。”


朱兴子


寡头——是一种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它通常代表这独裁者,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的经济大头。他们通常可以垄断一个行业,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在俄罗斯富豪一般都叫寡头,与日本的“财阀”性质相似。
别列佐夫斯基是俄罗斯联合银行的总裁,俄罗斯七大寡头之一。作为数学家出生的他,有着非常强的逻辑经济头脑。他第一次下海做汽车行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很快便赚了几亿美元。

1993年,别列佐夫斯基建立的全俄罗斯的汽车联盟。这个所谓的联盟不过是别列佐夫斯基的一种非法敛财手段罢了。之后他开了一家私人银行。在这种非法手段的操作下,他的商业帝国不断壮大,于是他开始涉足石油领域。

他收购了由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创建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一半以上的股权,这是明显的侵吞国家财产,破坏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控制了俄罗斯一部分电视台的股权,这些都是他侵犯国有财产的表现。

在自己不断壮大的时候,别列佐夫斯基开始有点飘了,他甚至想干预俄罗斯国家内政。叶利钦曾今警告过他许多次,不要干涉内政。但叶利钦也拿这些寡头没有办法,他们的势力非常之大。而别列佐夫斯基我觉得自己无事不能,给他膨胀的日子也不过是叶利钦最后在政的这五年里。

2000年的总统大选,叶利钦必须要下台了,所以别列佐夫斯基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有新的邻导人来继续支持他的非法集资。他花了大量的资金在叶利钦的继承人普京的身上,并为他的选举做了非常大的宣传。

普京如愿的当上了总统,这时的别列佐夫斯基可真的飞上天了,大言不惭的说“我可以让一只猴子都当上总统。他太小看了普京了,作为特种兵出生的普京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你要敢当搅屎棍,我就要你好看。
普京最讨厌那些干预内政,还大口狂吃的寡头。他背叛了普京,所以普京要对他下手。2000年他被起诉,起诉的罪名是他贪污、非法洗黑钱、套取国家财产、进行金融诈骗。有人说是普京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可难道别列佐夫斯基不是在利用普京来让自己的罪恶行为继续下去吗?

被迫辞去了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的职位的他害怕了,他一开始逃往法国,然后又跑去了英国。之后在英国的十三年,他开始疯狂的评击普京,当然普京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2013年在遭受妻子的离去,前女友的起诉,以及生活的种种压力之下,他终于扛不住自杀了。别列佐夫斯基获罪逃离俄罗斯,在英国待了13年之久。对于他的辞世,路透社不无感慨地表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是一个寡头独裁时代的结束,标志俄罗斯的政治不在掌握在经济大佬的手中,将政治经济分开来。


史之策


2013年3月,俄罗斯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被发现死在伦敦附近的寓所内。

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别列佐夫斯基的死,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在普京上台前,俄罗斯50%的经济被掌握在六个私人财团手中。他们分别是:别列佐夫斯基、波塔宁、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阿文和弗里德曼、斯摩棱斯基七人领导的六大金融集团。

(别列佐夫斯基旧照)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曾让许多金融工业集团在代理国家银行职能时,得到了快速的资本扩张。而别列佐夫斯基也正是在那段期间迅速发家致富的。

1989年,别列佐夫斯基还只是一名谦虚的应用数学教授。在那段动荡时期,别列佐夫斯基意识到做数学产品并不能挣到钱,于是他迅速转向了一个与数学毫不相关的行业,汽车销售业中去。

别列佐夫斯基以4800美元一辆的价格,成功搞到了“拉达”车,并以7500美元的价格卖掉。并且他还会从汽车买主手中收取定金,经过一番拖延后再付给工厂。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别列佐夫斯基可以轻易地挣到汽车一半价值的外快。

最为关键的是,别列佐夫斯基所作的这一切,都是在避开海关关税的情况下进行的。这让他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疯狂赚取了数亿美元的利润。

在赚到第一桶金后,别列佐夫斯基又把目光投向了石油部门中。1995年,他以抵押拍卖的方式,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票。但在抵押拍卖过程中,别列佐夫斯基却因为破坏政府的规定,很快被“国际商业银行”董事会告上了法庭。

本来莫斯科法院已经作出了对“国际商业银行”有利的判决。但别列佐夫斯基却利用他与政府的关系,在终审时又修改了判决结果。

为了报复,别列佐夫斯基还通过中央银行,在媒体上放出“国际商业银行”资金状况不良的资料,导致银行储户大量挤兑存款,险些破产关门。

除了工业制造和石油外,甚至连俄罗斯公共电视台也成为了别列佐夫斯基的赚钱工具。

(叶利钦旧照)

不过话说回来,别列佐夫斯基的成功,是离不开叶利钦的大力扶持的。1996年,俄罗斯进行了总统换届选举。别列佐夫斯基利用旗下的工商业集团,联合起来支持叶利钦竞选。比如俄罗斯公共电视台这样的重要媒体,就成为了宣传叶利钦的渠道之一。

最终,叶利钦竞选成功,而别列佐夫斯基也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以及车臣事务首席谈判代表。

1997年,如日中天的别列佐夫斯基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第九大富豪。

但自普京上台后,别列佐夫斯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2000年,别列佐夫斯基成为了普京政权打压的重要对象,他因为多项金融诈骗和贪污等罪名,被迫离开了俄罗斯。

去到英国后,别列佐夫斯基组建了“自由俄罗斯”政党,专门从事反对俄罗斯政府的活动。2001年,俄罗斯当局曾以欺诈、窃国等罪名,要求引渡别列佐夫斯基,但却遭到了英国政府的拒绝。这一事件导致英俄两国在那几年持续恶化。英国为了打压俄罗斯,甚至还在两年后,专门给予了别列佐夫斯基政治庇护。

(普京旧照)

2006年,别列佐夫斯基的密友,原俄罗斯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因在伦敦一家酒店喝下了一杯据说含大量放射性物质钋—210的茶后中毒身亡。这一事件使得英俄关系进一步恶化。别列佐夫斯基指认俄罗斯当局下令投毒,俄方表示否认,并指认别列佐夫斯基故意杀害利特维年科,其目的是要蓄意抹黑俄罗斯政府。

这一事件在那一年闹得沸沸扬扬,别列佐夫斯基坚持认为,这是俄罗斯政府对他的“政治迫害”。他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将会以武力的方式,推翻俄罗斯政府。另有消息称,别列佐夫斯基早已经雇佣了一名前克格勃少将,要将普京刺死。

2009年,别列佐夫斯基在不在场的情况下,被莫斯科检察官以诈骗罪名判处了15年监禁。只是没过两年,别列佐夫斯基就死在了英国。

事实上,俄罗斯也并不是针对别列佐夫斯基。在普京上台后,俄罗斯为了扭转经济的颓势,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便开始大力打压一众寡头。像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古辛斯基等人都和别列佐夫斯基一样,遭到了打击。

不过普京也没有赶尽杀绝,比如波塔宁因为悬崖勒马而没有遭到肃清,而阿布甚至在前些年还能够常常飞去伦敦,看一看自己手下切尔西俱乐部的足球比赛。

(参考资料:《普京传》《俄罗斯七大寡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