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劉盈死的時候,作為母親的呂太后,為何哭聲中沒有悲哀之情?

歷史提問官——不死太


母親,是個極為神聖的詞語,純潔無私。即便受環境影響附加了諸多的外在條件,母親眼中的子女,依然是生命的全部。

可是,在《史記》的記載中,呂后面對唯一的兒子劉盈的早亡,僅僅是在裝樣子,沒有中年喪子的應該有的樣子,更沒有哀痛之情。劉盈之死彷彿不是呂后的所作所為暗含的深意,卻被張良的年幼庶子一語道破。

呂后母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母子之間應有的天性蕩然無存?

如果僅僅歸罪於權利的影響,怕是不能說的完全。

劉盈,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所生的嫡子。劉盈的出生在當時看來並不合時宜,正處於是劉邦創業初期的初期,是劉邦樹起反旗的初期,不僅三餐不繼,而且需要深藏大山之中,期間還需倚仗呂后的長途接濟。

歷經八年的征戰,劉邦於公元前202年一統天下,作為劉邦與呂后的嫡子的劉盈成為太子,此時劉盈僅有六歲。之前,一向是年幼的劉盈最大倚仗的呂后,因劉邦大敗項羽於彭城而禍及家門,呂后和劉太公被項羽擒拿。過去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因劉邦與項羽的和談,受盡苦楚的呂后才得以迴歸。

緊接著,性格仁弱的劉盈不受喜愛,劉邦生出廢除的心思,改立趙王為太子,引發曠日持久的太子之爭。年輕漂亮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劉如意行事“類劉邦”,成為太子劉盈最大的競爭對手。劉盈面對這樣的挑戰幾乎是束手無策,唯一能做的就是坐以待斃。

性格剛毅的呂后,既恨鐵不成鋼,又愛子心切,想法設法力抗劉邦和戚夫人組合,劉盈的太子之位依然岌岌可危。直到呂后派遣孃家兄長呂澤強迫張良獻策,請到了劉邦一直無法染指的“商山四皓”之後,使得劉邦認為劉盈的勢力已經穩固不可動搖,這才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心思。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逝,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呂后成為皇太后,號令一出太后。

劉盈即位之後,剛剛16歲的他也是想要有一番作為,想要改變自己在國人和母親心中的形象。然而,理想並不是僅憑一腔熱血就可以實現的,也需要竭盡全力的努力以及與生俱來的天賦。

劉盈即位的第二年即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4年),為大漢定下與民休息政策的元老蕭何離世。臨終前,漢惠帝徵詢蕭何接任相國的人選,蕭何推薦了與自己有過節的曹參。歷史上有名的蕭規曹隨由此誕生,為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

可是在初期,曹參這一執政理念並不為漢惠帝所理解,曹參終日無所事事,招朋呼友,日日宴飲。對此,漢惠帝的做法並不是不問結果,直接強硬的將其免職,而是存留雙方的顏面,派曹參的兒子從側面打探曹參的意圖,招致曹參大發雷霆,將自己的兒子一頓棒打,並且怒罵兒子不遵循律法,干預朝政。這時,漢惠帝才從幕後走出來,坦言曹參的兒子所作所為出自於他的授意。漢惠帝的確是個年紀輕輕的仁主卻並不昏庸,也不是什麼不理朝政,只是性格使然。這也造成漢惠帝在執政期間並不能完全迎合母親呂后。

在呂后母子與戚夫人母子爭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中,對於呂后有莫大幫助的首推張良和周昌。張良由於自身性格和看待權利的獨特觀點,在幫助呂后成功衛冕之後,便以體弱多病的藉口漸漸淡出政壇。

而獲得呂后下跪感謝,仗義執言勸阻劉邦打消改立太子的周昌則因秉持劉邦遺願護佑戚夫人母子,遭到呂后的痛斥進而免官回鄉。

戚夫人母子相繼被害之後,漢惠帝接受不了呂后殘忍的一面,開始沉迷於酒色之中。即便如此,仁弱的漢惠帝依然派出使者問罪呂后。

蕭何離世不久,劉邦的“外婦子”劉肥按照慣例進京朝請,增強藩國與長安之間的聯繫,加深同姓皇族之間的感情。卻因劉肥未審視和注重他與漢惠帝之間的君臣關係,使得在場的呂后勃然大怒,勾起了呂后的殺心,借賜酒的機會,要毒殺劉肥。不知情的漢惠帝執意要和劉肥一同飲酒,呂后不能坐視自己的兒子也因此喪命,遂出手打翻了酒具,劉肥又裝醉這才逃過一劫。

最終,重視兄弟情誼的漢惠帝也無法阻止呂后對劉肥的擠兌,劉肥只得破財免災,獻出其名下數座城池與呂后的女兒,漢惠帝的姐姐魯元公主。呂后這才就此收手。

相對來說,劉肥還算是外人。漢惠帝作為一國之君,雖然一向以“仁弱”示人,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執政時間和經驗的增加,漸漸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主見,接連出現的事情,漢惠帝母子之間的感情越發淡薄。

之後,呂后為了加緊對漢惠帝的控制和掌握,逼迫漢惠帝娶了魯元公主女兒張嫣,並冊立為後。

張嫣與漢惠帝之間的關係,是舅舅與外甥女的關係,類似這種親上加親的聯姻在古代比較常見,這種有悖常理的結合更多的是為了利益。以現在眼光看的話,不僅僅是有些亂倫,更是在壓榨漢惠帝身上的政治價值。一向以血緣關係為重的漢惠帝,在情理上也根本無法接受,世傳漢惠帝至死都沒有臨幸過皇后張嫣。

至此,漢惠帝無論是國政還是個人生活處處受制於母親,貴為天子卻只能沉迷酒色打發日子。母子之間的應有的和睦關係,幾乎蕩然無存。

在漢惠帝病逝前夕即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呂后倚重的武將,自家妹妹呂嬃的丈夫有上將軍封號的樊噲病逝(時任相國的曹參也離世)。

當時漢朝掌控大權的三公,分別為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御史大夫任敖。

除了任敖與呂后有些淵源,曾在劉邦起兵初期,救助過深陷牢獄的呂后。周勃,陳平和王陵都是劉邦遺留下來的老臣。最為關鍵的是,呂后的兄長及子侄等親屬卻依然官爵低微。

漢惠帝七年,漢惠帝病逝。發喪,太后哭,泣不下。

留侯子張闢強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陳平曰:“太后獨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陳平曰:“何解?”闢強曰:“帝無壯子,太后畏君等。今請拜呂臺、呂產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軍,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脫禍矣!”丞相如闢強計請之,太后說,其哭乃哀。

綜上所述,呂后在親子漢惠帝葬禮上沒有表現出悲傷之情,一是母子二人因過往種種理念不合,使得感情越發淡薄。

二呂后作為剛毅的女政治家,擺在首位的不是兒子的突然離去,而是兒子不在,皇位該如何安穩的按照她的意願傳遞下去。

三如何在功臣系和同姓王共同掌控權勢的情況下,為家族也為自己尋求兩者都滿意的平衡點。


唐代丹藥


劉盈是漢高祖劉邦和呂后(呂雉)的兒子,劉邦駕崩後,他的嫡長子,16歲的劉盈繼位,史稱漢惠帝。

然而,劉盈只做了7年皇帝就死了,時年23歲。

有關劉盈去世的原因:一說是縱慾無度,掏空身體而死;一說是母后呂雉非要讓兒子觀看她的傑作“人彘”,被活活嚇死了。

原來在劉邦死後,呂后為了報復情敵戚夫人,把她四肢砍去泡在了酒罈子裡,美其名曰“人彘”。呂后為了羞辱戚夫人,讓兒子參觀展覽,由於劉盈寬厚仁慈,被母親慘無人道的做法活活嚇死了。

不管怎麼說,年紀輕輕的劉盈確實死了,作為母親呂太后一定會傷心欲絕,必定會嚎啕痛哭。

(劉盈)

然而,在劉盈的靈前,呂太后卻乾嚎不掉眼淚,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許多大臣都看到了這一幕,人人自危卻不知太后所思所想。這裡面也包括時任丞相陳平

【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漢書》】

到了晚上,留侯張良之子,15歲的張闢強找到了丞相陳平,當時張闢強官職侍中,和陳平同殿為臣。

他見到陳平說:“丞相大禍不遠矣!”

陳平驚色問:“賢侄為何有此一說?禍從何起?”

張闢強說:“你知道太后為何靈前乾嚎不落淚嗎?”

(呂太后)

陳平說:“我也覺得奇怪,不知為何?”

張闢強道:“太后難過不掉淚,是因為兒子死了,她擔心將來朝中沒有自己至親之人,權力岌岌可危。而高祖劉邦生前制定了‘非劉不能為王’的規定,並殺白馬讓大臣們盟誓,誰封異姓王人人得而誅之,這就是白馬之盟。

呂太后擔心子侄們不能為將才悲而無淚。

經張闢強一提醒,陳平恍然大悟。

原來呂后兒子死了,將來誰接班還不一定,呂后感覺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呂家子孫有劉邦的規定不能成為朝中重臣,這是呂太后擔心的地方。

由於心事重重、心煩意亂,腦子裡揮之不去‘讓呂家子孫掌權’這個問題,因此乾嚎而不落淚。

此時陳平問如何避禍?

(丞相陳平)

張闢強急忙獻計道:“丞相趕緊向太后提出加封呂后的侄子呂臺、呂產、呂祿為將,掌管朝中大權,尤其是掌管禁衛軍等要職”。

隨後陳平採納了建議並向呂太后進諫,呂太后很快頒佈懿旨,呂家子孫大權在握。

到了出殯那天,人們看到呂太后一把鼻泣一把淚哭得很痛快……


秉燭讀春秋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說下跟呂后齊名的另外一個女人,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了皇后之位,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對比一下,對呂后來說,兒子是自己病死的,又怎麼可能做出悲哀之情。

劉盈的性格和所作所為都讓呂后很失望,完全不能給呂后掌權提供幫助。

首先,劉盈性格仁弱。劉盈5歲時(前205年),劉邦被項羽打敗逃跑,遇到兒子劉盈和女兒,帶著一起跑,可是楚軍追趕速度太快,為了不被追上,劉邦多次把兒女踢下車,多虧夏侯嬰把兩個孩子抱上車,而因為這個劉邦憤怒多次要殺夏侯嬰。雖然最終一起逃到了沛縣,但楚軍追到沛縣後,劉邦拋下家人自己逃走,呂后及全家都被楚軍俘虜,直到兩年後(前203年),楚漢議和才被楚軍放回家,這兩年的經歷導致了劉盈的仁弱性格。

其次,劉盈的所作所為讓呂后很失望。

易儲風波劉盈完全幫不上忙。

劉盈為太子時,劉邦因為深寵戚夫人,又不喜歡劉盈仁弱,就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說:“如意類我”。劉盈沒有主意,呂后惶惶不安,派人威脅張良想辦法,張良獻出“商山四皓”出山的計策,使得劉邦消除了易儲的想法。

劉盈繼位後多次跟呂后作對。

一、劉邦去世後,呂后要加害戚夫人和劉如意。劉盈知道後,就時刻保護劉如意,兩人坐臥同席,讓呂后找不到機會下手。一天劉盈外出,心疼劉如意,讓他多睡會,被呂后抓住機會毒死。

二、呂后大壽,劉盈和劉肥、呂后一起飲宴,劉盈尊劉肥為兄長,請其上座,呂后看到後大怒,就偷偷安排上毒酒毒死劉肥,劉盈察覺後,就端起毒酒裝作飲用,呂后趕緊打掉毒酒,劉肥雖然不知道怎麼回事,但也不敢飲酒。事後劉肥知道情況,非常害怕,把城陽郡送給魯元公主後,呂后才放過他。

三、呂后想要立魯元公主的女兒張氏為皇后,希望親上加親。但張氏年幼,無法成婚。再加上有違倫理,劉盈非常尷尬,始終無法接受,直到劉盈去世,都沒有寵幸張氏。

鑑於以上情況,呂后讓劉盈觀看“人彘”。

呂后命人把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掉鼻舌、燻啞戳聾,做成人彘放到茅廁裡。然後派人請劉盈觀看,劉盈看後詢問才知道是戚夫人,失聲大哭,回宮後大病一場,自此日日借酒消愁,最後抑鬱而終最後,劉盈去世後,呂后臨朝稱制。

劉盈去世後,呂后乾嚎不流淚。被當時的侍中張強發現,對丞相陳平說:“孝惠帝死了,太后害怕了。你現在應該去請求封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后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倖免於禍患。”陳平趕緊照做,呂后果然高興。自此,呂后臨朝稱制,成為中國太后專政第一人。

張強為張良之子,當時年僅十五歲,其他老臣都沒有發現呂后的問題,只有張強知道緣由,我們不能不猜想這是呂后在背後主導的。正所謂“天家無親情”,呂后是出色的政治家,不會因為兒子的去世而放棄追逐權力的機會,再加上母子親情淡薄,所以呂后不會出現悲傷之情。


朱君看史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太子劉盈繼位。儘管劉盈是子承父業,可他的國家因飽受戰亂,依然是殘垣斷壁、百廢待興的狀態。由於國力、民力羸弱,朝廷與百姓之間存在著矛盾,且大漢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糾葛不斷。而劉盈作為劉二世,當時只有十六歲,顯然擔當不起這份重任。

熱衷於政治的呂雉當仁不讓、粉墨登場了。兒子劉盈繼位這一年,她只有四十七歲,此時她已有了一定的政治手腕與謀略!她後來執政期間:西漢政治穩定,經濟得到了發展,於國於民功不可沒。

當然,她性情殘忍、濫殺無辜、重用外戚、罔顧人倫。也留下了很多負面的東西。

1.殺劉如意,劉盈看出了母親的陰暗。

劉盈知道呂后是睚眥必報的人,遲早會置趙王劉如意於死地的。劉如意來京城後,劉盈天天讓這位同父異母的弟弟跟在身邊,二人同吃同睡,不要呂后鑽空子。有一天,劉盈早起辦事不忍心叫醒還在酣睡中的弟弟,可一回來,劉如意就已經死了。

原來,長袖善舞的呂后派人日夜盯防,劉盈和劉如意兄弟一旦分開就痛下了殺手。劉盈深知母后手段狠辣,但也莫可奈何!不過對老媽的不良印象算是形成了。

2.折騰戚夫人,劉盈罵了母親。

趙王劉如意的生母、高祖的愛姫戚夫人押入宮內掖庭做奴僕後,呂后泯滅人性,動了慘絕人寰的酷刑。把個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砍去手腳,挖掉雙眼,割去舌頭,燻聾雙耳,然後扔進廁所。呂后還讓兒子劉盈來觀賞。秉性仁慈的劉盈看到這一幕後,內心充滿了驚訝、疑惑與憤怒,當場說不出任何話。事後,讓人帶話給母親:“這不是人能做出來的事!”。

經過一驚一恐,劉盈精神受到了強烈剌激,開始逃避現實。從此,他不理朝政,縱情燈紅酒綠與聲色犬馬之中。這樣,朝廷所有權力都落到了呂后的手中。 在劉盈心中,母親已失去了人性。無人性的人為什麼還要尊重好呢?呂后精明強幹,對兒子的想法一清二楚!二人產生了嚴重的隔閡。呂后更是看不慣兒子的怯懦與悲憐。

3.呂后亂點鴛鴦譜,讓自己的外孫女嫁給了自己的兒子當皇后。讓劉盈心生怨恨。

劉邦和呂后育有一對兒女,女兒是魯元公主劉樂,兒子就是漢孝惠皇帝劉盈。魯元公主嫁給了宣平候張敖後,為他生下了女兒張嫣。張嫣應該把劉盈叫舅舅。可在張嫣12歲時,呂后竟罔顧人倫,把張嫣嫁給了劉盈。劉盈自是懂得這則婚姻違背了道德,對母親充滿了怨恨,也曾經強烈地反抗過,可最終改變不了現狀。劉盈懂得廉恥,終生未碰張嫣。

也就是,張嫣至死仍冰清玉潔,仍是處女。

4.劉盈雄後,呂后心中裝著權力,所以,哭聲中無悲哀之情。

公元前188年,劉盈駕崩,年僅23歲。 劉盈之死,與呂后的倒行逆施、胡作非為密切相關。呂后是瞭解自己的兒子的,在善良、軟弱的兒子還活在世上時,就實現了自己的大權獨攬。

本來劉盈想而一番作為,可勵精圖治還沒開始就糟蹋了自己的身體,還失去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甚至,連自己的皇后也要屈從母后的意願。這讓劉盈對人生心灰意冷,對生活萬念俱灰、毫不留戀了。

呂后在劉盈面前沒體現出中華婦女傳統中善良、賢惠的美德,讓風華正茂的兒子產生了絕望!…… 劉盈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劉盈撒手人寰後,呂后送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應該愁雲慘霧,痛哭流涕,甚至嚎啕大哭吧!可在滿朝文武和皇親國戚的注視下,呂后有乾哭,沒掉眼淚,無絲毫悲傷,她心中裝著權力,她關心的是誰來做皇帝能實現自己的垂簾聽政。

這個時候,呂后不是一個母親,是政治家!她眼前浮過殺死劉如意時,兒子絕望的眼神。耳邊迴響著讓劉盈參觀“人彘”後,兒子帶來的侮辱性極強的話語:“這不是人能做出來的事!”,她不悲傷!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惠帝劉盈死的時候,作為母親的呂太后,應該放聲大哭,悲不欲絕,呂太后就這麼一個兒子,怎麼光乾哭,沒有悲哀之情呢?要說不傷悲哪是假的,必經呂太后就一個寶貝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能不傷心嗎,哪到底為什麼讓她乾哭不悲呢?

  • 首先,惠帝的死,呂后沒有哭的悲哀,有一種原因就是呂后恨鐵不成鋼的念頭。當初,呂后為了保住太子之位費盡心計,然而讓呂后不理解的是,惠帝真象劉邦所言仁厚軟弱,為了增強他的堅強一面,讓他看了一下做成“人彘”的戚姬,便嚇的生病不起,還怪罪老孃慘忍,老孃慘忍不都是為了保護你的帝業嗎?你說這呂后越想越氣不恨惠帝嗎?呂后剛毅的性格,能不怪軟弱的惠帝嗎?自己帶大的孩子,不為娘著想,確為別人著想,要不是老孃帝位到你嗎?你確好連個子女也沒留下死了,到手的帝位又讓給別人,讓人家看咱娘倆的笑話,你死了活該,你說呂后能不生氣嗎?謁於別人的看法,不得以乾哭幾聲,其實心裡恨死惠帝了。
  • 其次,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太后這一反常舉動,讓一位15歲的侍中給看出來,此人不是別人是留侯張良的兒子張闢強,問在一旁的丞相陳平。

“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陳平說:“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你知道麼?”張闢強說:

“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乃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

張闢強不愧為是帝師張良的兒子,能洞觀出太后心思,是啊太后能哭的痛快嗎,唯一的皇帝兒子死了,太子還小,怕的是太子駕馭不了這些老臣,我怎能不擔憂呢?陳平按張闢強的說法去做了,請求太后拜呂家人員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二軍,再把呂家人員請進宮,入朝為官,任重要位置掌握大權。太后聽後非常高興,哭的非常傷悲。下葬惠帝,少帝繼位,呂后臨朝執政,行使皇帝權力號令都有她出,自此呂氏權勢由此而起。

總結,呂后使自已欲哭無淚,哪都是惠帝太軟弱了,太不給她爭氣了,這麼早就撒手而去,辜負了她的一片苦心,連個子女都沒留下,爭來的皇權又落到別人手裡,所以越想越氣,心中怨恨惠帝,呂后對皇權太有慾望了,兒子死了還不忘哪皇權。後來,呂后把呂家人封王封侯,開創了外戚專政的先例,同時也打破了劉邦的誓約:“非劉氏為王,天下共擊之。”呂后這種冒險的決定,在她死後便召來了呂家滅族的慘局。


趣談漢史


朋友們別搶,這個問題我來答:



導語:“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描寫的正是兒行千里母擔憂;

《勸孝歌》裡所說的“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說的也是這個理。所以說,天下父母心,哪有母親不疼兒子的。作為漢朝皇帝劉盈來說,殯天的時候,身為母親的呂雉卻沒掉落一滴淚,木訥彷徨,亳無表情,實在令人不解。俗話講:天下一大傷心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可呂雉這怪異的神情到底是因為什麼?

張良的兒子給出答案:

“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

此後,呂雉才一路大哭。

這也難怪呂雉,惠帝一死,她成了孤家一人。惠帝在時,她可以為所欲為,耀武揚威,幕後垂簾聽政。不管做何事,名正言順。而劉盈一死,面臨重新擇帝,可呂雉又只有劉盈一個兒子,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難免憂心愁眉思慮著自己的未來。

想想自己乾的那些事,把劉邦的兒子殺光了(除了漢文帝),最痛恨的戚姬也做成“人彘”,所有反對自己專權的人統統收拾掉。而劉盈一死,不免自己也落個身首異處,被他人除掉的結果。



在這些複雜的情緒下,腦海裡有的就是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力,哪有心思掉淚。

所有的大臣相互愕然,茫然持疑呂雉為何如此冷漠,就連老奸巨滑的陳平都一臉困惑。而張疆的一席話使得茅塞頓開。

於是陳平上奏呂后,奏議封呂產,呂祿及諸呂為朝中重要人員。此話一出,呂后內心的疑慮擔心皆化為虛無,豁然開朗。

那如果不上此奏章,結果會如何?張疆也說出了結果,那就是眾臣引來殺身之禍。

對於有權,又面臨失權的呂雉來說,想要保住自己的權勢,唯一的途徑就是翦除構成威脅的一切勢力。早年為了太子位,倍受劉邦冷落,也少不了受戚姬的氣。本來善良仁慈的呂雉一步步明白,幸福只能握在自己手中。而誅滅其他藩王,也是為保護劉盈的帝位。

逐步轉性的呂雉,再也不想過那受人奚落,冷嘲熱諷的生活。她要主宰自己的人生。還好陳平提議呂家人掌權得勢,否則的話,呂雉定會痛下狠手清除舊臣,委任新人,培養自己的勢力。

從一件事就看的出來,穩定局面的呂雉,有一次議論呂姓封王的事,宰相王陵拒絕,理由是高祖白馬盟誓時說的話,非劉氏者不得為王。沒多久,王陵下臺,陳平上位。也就說,呂雉對不服氣自己,與之相抗的人,都會毫不情面的收拾。



這就回到前面說的呂雉不哭的問題,一個對生死未知的女人,既便兒子死了,也沒心思哭,不知哪天也隨兒子去了,心中只有悲愴淒涼和苦楚。一個內心裝著事的女人,又怎能哭的出來,想想一路來的委屈,多年籌劃的太子位及實現心中所想的成就感,在面臨著即將回歸原型,隱入崩蹋的時候。恐怕,任何人也做不到完全釋放情緒吧!

本篇結束!


銘豪談史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

這是《史記》中描述呂后在惠帝劉盈死後的一個細節,白髮人送黑髮人按照常理應該是悲痛無比才是,為何呂后乾哭不流淚呢?這要從惠帝之死說起。

惠帝之死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逝,年僅十六歲的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其母呂雉也順理成章的成為皇太后,達到了個人權利的頂峰。此時的呂后一心只想報仇,她要報復那個給自己帶來無數苦難的人,這個人就是劉邦生前的寵姬——戚夫人。

呂后極其怨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如意,太后的位子還沒坐穩,第一件事便是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內對其實行折磨。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在永巷內想著自己的命運,流著淚創作了一首流傳千年的《戚夫人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這首歌傳到呂后的耳朵後,瞬間引起了呂雉的怒火。

她先是把趙王如意召回京城,並“使人持鴆飲之”毒殺了趙王。她還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做完了這些,呂后還特意命人邀請惠帝過來觀看她的傑作,誰知惠帝性子柔弱,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美嬌娘變成如此血肉模糊的一個肉球,瞬間精神受到刺激,痛哭不止。自此後惠帝像變了個人,再也不過問朝政,整日飲酒作樂,六年後年僅二十三歲的惠帝便過早去世。

呂后恐怕到死都沒有想到,她報仇的同時也害死了自己的親兒子,不知道她是否心中有愧?

呂后之憂

惠帝駕崩發喪時,呂后扶著棺木大哭,卻無眼淚流出,落得個白髮人送黑髮人,呂后就沒有一絲母子親情嗎?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此時的呂后,正是心急如焚之時。惠帝死時,皇后張氏無子,漢朝江山沒有了惠帝一脈繼承人,對於呂后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劉邦其他兒子虎視眈眈,朝中大臣位高權重,本計劃讓張皇后假孕生子,奈何子沒生而皇帝駕崩,國又不可一日無主,如果惠帝發喪下葬,朝臣必然要在劉邦諸子之中推舉新皇帝。呂雉該怎麼辦呢?此時她感到從未有過的無力。

她必須要考慮出路,必須要在群臣之間找一個權利支點,那就是讓呂氏家族在明面上進入權利中心,才有機會保證自己手頭的權利不受到威脅。但劉邦在“白馬之盟”中曾規定“異姓不得封王”,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才是當前最緊要問題,所以呂后才會出現“太后哭,泣不下”的狀態。

幸好留侯張良有子張闢強頗有眼力,看出了呂后的擔心,他對張良說出了一番話才算道出了其中真正的原因。

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

其實,本來南北軍權,朝中機要位置都是呂后本族之人,張闢強的提議只不過讓呂氏子弟從幕後走到臺前而已,從根本上並沒有改變什麼,僅僅能讓呂后安心而已。於是陳平接受了兒子的建議,與眾臣一起向太后奏請,於是“

太后悅,其哭乃哀。”這才算放下心來,痛哭哀悼死去的惠帝。

綜上所述,呂后乾哭不淚並非對劉盈沒有感情,那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白髮送黑髮就算在毫無情義的皇家也是一種莫大的悲痛。究其根由,還是權利在中間作怪,因為權利不僅可以征服對手,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護自己。

結語:在歷史中,呂后得評價往往都是譭譽參半,歸根結底她的惡名有一多半是因為“人彘”而得。她是愛權,也貪權,但她在臨朝稱制期間,少刑罰,少賦稅,與民休息,從民之慾,是難得的守成之主,可以說呂后對的起大漢,更對的起天下蒼生。


望風瑟瑟



濟世論事


W一家之言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兒子死了,呂后為什麼哭聲中沒有悲哀之情?這段往事記載於史記呂太后本紀原文是"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意思就是兒子死了,母親只是乾嚎,沒有眼淚。這是呂后對自己兒子沒有感情嗎?我來分析下

呂后是一個強勢的女人,是一個政治女強人,權利慾望及強,所以才會在劉邦死後成為漢朝實際的掌權者。孝惠帝在他面前只是兒子,空有皇帝的名頭,確沒有權利。

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但是無論孝惠帝如何不願意執掌朝政,他仍然是國家的皇帝,呂后的權利來源最大的倚仗仍然是皇帝。呂后在劉邦晚年及孝惠帝時期殺戮過重,誅殺的大臣也多是出於呂后之手。“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出力”所以在孝惠帝死後,呂后首先想到的是呂氏一族的命運,自己的權勢,朝臣的反擊。眼淚從來都是弱者的安慰劑,它不屬於呂后這樣的強者,呂后這時候想的的如何走出困境。於是有了後邊的“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危機解決了,這時候想起喪子之痛,其哭乃哀。

不是不傷心兒子的離世,不是和兒子沒感情,是因為有更加危險更加急迫的事情沒有解決。

孝惠帝的死亡讓呂后自此無所顧慮的掌控朝政,呂氏封王封侯,幾乎改朝換代,最終給呂氏一族帶來了滅門之災。


W一家之言


劉盈是漢朝繼劉邦之後的第二個皇帝,當他已死時,事情已成定局,其母呂太后,見事已成定局,無法挽回,所以無有悲傷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