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为大秦丞相的甘罗最后结局如何?

别酒流年


十二岁的甘罗并没有为大秦丞相,而是官拜上卿,是历史上的神童,经常被拿来教育贪玩的孩子。



甘罗是曾是秦国左丞相的甘茂的孙子,自幼接受甘茂教育,聪明机智。甘茂被排挤逃出秦国,甘罗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门下,做了门客。

甘罗出名主要因为两件事,一件是甘罗和与自己差不多大的秦王嬴政一起阅兵,秦王心血来潮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谁能在击掌十次之内分出是士兵多还是面前的一堆兵器多!”各大臣都面面相觑,而甘罗则胸有成竹的站出来说自己三次击掌就可以解决问题。原来他让士兵听口令,每人拿一件武器回列,最后发现有空手站着的,所以人数比武器多,秦王大悦。


另一件事是出使赵国,小小年纪在别人不敢去的情况下,有魄力主动请缨,更让人佩服的是在赵王面前,竟然可以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让赵王亲自把打下的燕国城池送给了秦国一半!秦王大喜,甘罗拜为上卿。

自从甘罗被封尚卿以后,历史上就很少甘罗的记载了。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甘罗虽有才但太过傲气,看不惯秦王后,故意摸她的脚表示羞辱,最后被秦王赐死;也有说吕不韦嫉妒甘罗的才能,怕对自己不利谋害了他;更有不愿承认他死讯的人说他隐居山林的……

这些都是后人对神童的猜测,真正的历史真相或许只有他墓前那颗古柏知道了。


墨梅逸清寒


清明节放假,我没有多余的钱去外地转,待在家里没有事,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年龄大了不比年轻的时候瞌睡也少了很多,睡的多了浑身难受的,感觉坐在家里憋的脑都大了,就和老婆说去近处转一转,老婆说交口河镇上有一家面皮好吃的很,不如去吃碗面皮,再顺便去哪里看看。现在是老婆天下第一的时代,老婆的话就是错的都要听。我吃了碗面皮也没有觉得有啥特别出色的味道,就和老婆说咱两去弥家河转转,一能看看洛河水,二能看看火车,三能看看甘罗的故居,四看能不能拾一些野菜,这一举四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我们来到弥家河村,看到村里没有几个人,才知道人都搬到了前面的小区里住了,我坐着河边看着滚滚而去的河水,就想写一写这个十二岁的宰相——甘罗。

甘罗是大秦帝国一位具有传奇性的少年,是今天陕西省洛川县弥家河村人。现在的弥家河已经没有姓甘的人,但是弥家河人为了纪念他们村出过这么一位杰出的人物,把村子改名为甘罗村,以前村子的山坡上有甘罗墓清晰可见,现在略存轮廓,但是甘罗十二为宰相的事迹依然随着洛河水漂上来的雾气,在洛川大塬上流传的风风火火。洛川国家黄土地质公园有一湖,湖水四季清澈见底,蛙声一片,相传当年甘罗在湖中戏水一饮马,所以被称为甘罗湖。

甘罗之所以被后世誉为神童,并推举为“最强大脑”,这和他十二岁就成为秦国宰相有很大的关系。人家十二岁就能横扫六国,我十二岁还背着书包屁颠颠上小学,时不时还躺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你说甘罗这样的娃厉不厉害。

甘罗的事迹被记载在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据说甘罗他爷叫甘茂,甘茂就是秦国有名的将军,为了秦国的扩张南征北战,深得秦武王的信任。一日秦武王想去洛阳欣赏牡丹花,顺便会会周天子,看周天子沟子下的龙椅能不能借他坐上几天,别人都劝说不能去,只有甘茂一个人大力支持,结果秦武王和为了和别人打气憋举鼎送了性命。满朝文武都把矛头指向甘茂,甘茂没有办法就跑到了齐国,最后也死在了异乡。甘茂跑了,丢下的一家子就成了别人的出气布袋,或许是甘茂这个人太厉害了,他的儿子却碌碌无为平平一生,在甘茂去世之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在吕不韦家中做了一个门客,可怜的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有一点这里说一下,甘茂贵为将军,也可以称为军事家,但是在电视剧《芈月传》里的形象让平常人难以接受,简直就是一副小人嘴脸,为了巴结芈姝做出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这个形象我们可以笑一笑就行了,不要太认真了。

吕不韦,战国末年的一位商人、为了当官把自己的老婆送给了秦国一个叫异人的王子,并帮助异人做了秦王,被封为相国。结果异人没有当几年王就去世后,年幼的太子嬴政成了新的秦王,称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这也是吕不韦权力的巅峰时期,为秦始皇吞并六国做了很大的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受到了牵连,被免除丞相职务,吕不韦在万般无奈之下服毒自尽。

甘罗生在何时,死在何年没有人能知道,但是人都知道甘罗十二为宰相,这是什么原因?我记得我的小时候过于贪玩,晚上太累了睡在炕上一动不动,第二天起来一看,给褥子上印了一个“地图”,爷爷看后骂我说“你都十岁了,看看人家甘罗十岁的时候,皇帝问甘罗大要公鸡蛋,甘罗大知道皇上在为难自己,但是没有办法应付。甘罗第二天就替他大早朝,皇帝问你大咋没有来,甘罗回答说在家里生娃,皇上急了说男人还能生娃,甘罗赶紧对付说男人不能生娃,公鸡难道就能下蛋,甘罗这么一说皇帝才绕了甘罗他大。

话说当时,秦始皇还是一个岁娃娃屁事都不知道一个,由他妈和情人吕不韦把持朝政。吕不韦这个人好大喜功,物欲极其膨胀,一心想攻打赵国扩充自己的地盘,于是他就选择了“远交近攻”这个方针,就想和赵国的邻居燕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准备联合起来攻打赵国。就想派一个叫张唐的人说和这个事。吕不韦没有想到他把嘴皮子都磨破了张唐就是找借口不去。吕不韦唉声叹气的时候,甘罗就自告奋勇说他能说动张唐,吕不韦把眼前这个碎娃看了又看心想“碎仔娃,走的路都没有我走的桥多,我都说不动,他能听你嘣怂”,又看甘罗这个娃挺自信的就想到“死马当活马医”这个词,就让甘罗去说和这件事。

甘罗到了张唐屋里对张唐说:“你有战神白起的本事大吗?”张唐说:“我没有涅的大。”甘罗又说:“当年和嬴政他爷好的范雎与如今的吕不韦相比,谁的势扎的更硬?”张唐说:“吕不韦扎的势硬。”甘罗接着说:“想当年范雎让白起攻打赵国,白起哈好就是不去,结果让范雎给弄死了。”张唐听后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就背着铺盖卷去了燕国。

吕不韦看见张唐走了,就对甘罗说:“没有想到,你个碎娃,本事还大的。”甘罗用手把头发往上扶了扶说“这算个啥事,我能不费吹灰之力问赵国给你要块地盘”,吕不韦惊奇了一下说“说你脑大,你还说正长哩,你要是能要回来我让秦王封你当宰相”。

甘罗来到了赵国对赵王说:“大王听说燕国太子到秦国当人质这个事情吗?”赵王说:“早都听说了。”甘罗接着问:“那你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也听人说过。”甘罗又说:“你知道为啥吗?就是两个国想合起来揍你一顿”,赵王听到后吓得腿都软了忙说:“甘老弟,快救救大哥吧!”,甘罗哈哈一笑说:“秦国打你其实就是为了得到几座城池,你不如主动割让,秦国不是就不打你了,然后你再打燕国夺几座城池,秦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有看见”,赵王想了一会觉得自己国家弱得罪不起秦国,只好照甘罗说的办法做。

甘罗是咋死的史记上没有记载,司马迁也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但是民间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说甘罗为人正直,看不惯那些王孙皇族骑在人民头上胡作非为,他很气恨秦王妃子狐假虎威欺负老百姓,就乘和嬴政下棋的时候摸了一把秦王妃的脚来羞辱秦王妃,结果让嬴政给赐死了。民间传说应该没有什么可信度,但是他葬在洛川弥家河的山峁边,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抹去的事实,他的故事我们洛川塬上一直都在代代相传,洛川人用甘罗传奇的故事激励着他们的世代子孙。

我漫步在甘罗村的道路上,望着滚滚而去的洛河水,看着经过千年冲刷的河岸,脚踏着河岸的鹅卵石,这里的一切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弥家河在大秦帝国时的辉煌的岁月。我寻找不到甘罗遗留下的任何东西,只能挥手送别渐渐远去的洛河水。我们应该庆幸,庆幸我们遇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如今弥家河村人已经搬到了更加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家家户户住进了楼房,也实现了“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的小康梦想。经过移民搬迁,产业带动等手短和人民的艰苦努力,古老的弥家河村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家家的门缝里都能流露出炒菜的香气。

悠悠岁月,不停歇的流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蕴藏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进步的脚印,厚重的黄土承载着洛川儿女勤劳致富的梦想,秦相甘罗的传奇故事依然像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照耀着中国人的梦想。


珊瑚树


甘罗在名将名臣灿若流星的战国时期,确实是一个异类。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依仗着秦国的强大国力,轻松为秦国兵不血刃的讨来了十几座城池,被秦为拜为上卿。

至于当秦国丞相,那只是秦王的夸奖,说他有丞相之才,实际上,甘罗根本没有当过秦国的丞相。

这事情之后,甘罗就在秦国的历史上,消失了。坊间传言,说是甘罗太聪明了,直接白日飞升了。这种话,不可信。

真实的情况是,以甘罗之能言善辨,并且准确判断七国形势的脑袋,如果能够活着,封君封侯,肯定毫无压力。

可他消失了,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被杀害了。杀害的可能,极有可能是东方六国的刺客所为。

想一想,苏秦不就是秦国人,派人在齐国杀害的吗?苏秦当时在干什么,游说合纵六国攻秦,而且效果很明显。

甘罗为秦服务,被东方六国派人杀害,太正常了。秦王肯定很心疼。


董江波


吕不韦家臣

甘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丞相,小小的甘罗出身名门,是秦朝左丞相甘茂之孙。有了丞相血脉的甘罗,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政治头脑,加上他过人的智慧,让甘罗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崭露头角。

在很早的时候,甘罗就在吕不韦的府内做少庶子,所谓的“少庶子”指的是年轻的家臣,甘罗身为吕不韦的家臣,一直在吕府生活。

为吕不韦解忧

吕不韦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他早就不满足自己封地的大小。于是吕不韦处心积虑的想要攻打赵国,扩大的地盘。

吕不韦虽然有野心,但是吕不韦并不急功近利,而是缓缓图谋,早在三年前,他就安排了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臣,经过三年时间,蔡泽不负众望,终于说服燕国和秦国联盟,让燕国派遣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然后秦国便可以全心全意的攻打赵国,免除了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吕不韦找来了张唐,他让张唐去燕国当丞相,张唐一听,赶紧拒绝了,他的理由很充分,当年他带兵打过赵国,赵国恨他恨的牙根痒痒,他去燕国必然会经过赵国,他害怕被赵国半路给截杀了,说什么也不同意,搞得吕不韦一点办法都没有。

甘罗见吕不韦愁烦,想要为吕不韦出力,劝说张唐去燕国任职。吕不韦怒斥甘罗:“我说话都不好使,你去就好使了吗?”最后在甘罗的坚持下,吕不韦决定让甘罗一试。

甘罗见了张唐,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甘罗问张唐:“你觉得你和白起谁更牛?”张唐一脸无语,他说白起比我牛。第二个问题甘罗问张唐:“你觉得范雎和吕不韦谁更牛?”张唐一脸无奈,他说吕不韦肯定比范雎更牛啊,这还用问吗?这和你让我去燕国有啥关系啊?甘罗接着说,范雎当年要攻打赵国,白起不干,范雎把白起给弄死了,今天吕不韦让你去燕国任相,你难道真的不去吗?张唐一听,大惊失色,立刻准备行装,让甘罗回禀吕不韦,他同意前去了。

甘罗复命之后,吕不韦觉得甘罗很厉害,从此甘罗走进吕不韦的视野。甘罗还请命让自己出使赵国,并承诺给秦国带回几座城池,吕不韦哈哈大笑,就让甘罗前去一试。吕不韦次日便将甘罗推荐给了秦王,他这一做法大有深意,吕不韦扶持甘罗,是看甘罗和秦王年龄相仿,他想安排甘罗走到秦王的身边,作为他的眼线和卧底。

少年甘罗不动一兵一卒得十六城

秦王听说甘罗少年有为,就同意了让他出使赵国。甘罗到赵国,见到了赵国的赵悼襄王,甘罗对赵悼襄王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您知道燕国派了太子丹到秦国当质子了吗?”赵悼襄王回答知道。甘罗又问第二个问题:“您知道张唐去燕国当官了吗?”赵悼襄王表示也知道。甘罗接着说,这两件事情说明秦国和燕国目前关系极好,他们联盟,只有一件事要办,那就是攻打赵国。您如果愿意给我5座城池,我答应你让秦国将太子丹遣送回燕国,一旦秦燕之好破裂,您就可以放心攻打燕国,只要拿出一部分您抢来的城池给秦国就行。赵悼襄王一听大喜,随即给了甘罗五座城池。

甘罗回到秦国,带着五座城池归来,这让秦王对他大加赞赏,甘罗说了他的计划,秦王和吕不韦都觉得可行,于是送回太子丹到燕国,赵国随后攻打燕国,抢夺36座城池,将其中的11座城池交给了秦国。

于是,甘罗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城一十六座,秦王对甘罗大家赞赏,甘罗在吕不韦的支持下,顺利来到了秦王嬴政的身边,成为秦国的上卿(相当于丞相)。

身死

一次秦王和王后下棋,一枚棋子落到地上,甘罗去拾取棋子,在甘罗弯腰捡棋子的时候,看到了王后的脚,平时甘罗对这个王后就有点反感,此刻就顺手掐了一下王后的脚,王后当即大叫。

秦王了解后,解围道:“甘罗不是故意的”。甘罗却说:“我就是有意为之。”一听此话,王后恼怒,要按照律法处置甘罗,掐王后的脚,这可是重罪,按律当斩!秦王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去请教了吕不韦。

本来甘罗是吕不韦安排到秦王身边的人,但是吕不韦发现,甘罗虽然年龄小,但是并不好摆布,为人正直,隐隐有占在秦王一边的迹象,此时甘罗和秦王年纪尚小,未来如果二人成长起来对付自己,那可就糟了,想到这里,吕不韦下定决心除掉甘罗,于是他对秦王说:“若人人如此,秦王尊严何在?当斩之,以儆效尤!”秦王一听,大感无奈,只好斩了甘罗。


甘罗为人聪慧,又是名门之后,只可惜年龄尚小,不知道收敛锋芒以待时机,被吕不韦所忌惮,最终落得身亡下场,史书从此对甘罗再无记载。


野史日记


中国历史上有八大神童,分别是孔子的老师项橐、十二岁当丞相的甘罗、称象的曹冲、写了《鹅鹅鹅》的骆宾王、英年早逝的王勃、泯然众人的方仲永、不太出名的夏完淳和铁齿铜牙纪晓岚。

今天说一说甘罗。


甘罗十二岁的时候干了一件大事,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凭空得到了十六座城池。

甘罗不是一般人,他的祖父甘茂曾经是秦国的宰相,后来遭到政敌迫害,逃到了魏国,最后客死他乡,甘氏自此家道中落。

吕不韦喜欢养门客,家中门客三千。甘罗是吕不韦诸多门客中的一员,籍籍无名,默默无闻,苦无出头之日。

后来,秦国准备联合燕国一起攻打赵国,燕国答应了,为了表示诚意,特意派了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礼尚往来”,秦国准备派大臣张唐到燕国当相国,说是相国,其实也是人质。


哪知道张唐是个胆小怕死之人,从秦国去往燕国,必然经过赵国,他担心被赵国捉住弄死,于是死活不愿意去,搞得吕不韦气愤不已。

吕不韦回到府内,犹自咬牙切齿,恨不得宰了这个张唐。恰好甘罗看见了,就问吕不韦所为何事,吕不韦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甘罗说:“大人,你就把事交给我吧,我来摆平!”

吕不韦哭笑不得,这毛孩蛋子,居然敢说大话,但看到甘罗镇定自若的表情,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就同意了!

甘罗见了张唐之后,开门见山,直接问张唐:“你知道白起是怎么死的吧?”张唐当然知道,当时白起不愿意攻打赵国,结果被宰相范雎弄死了!


张唐一听此言,吓得满头大汗,甘罗是吕不韦的门客,自然代表着吕不韦的意思,吕不韦要弄死他,和捏死蚂蚁一样容易,现在去燕国不一定死,不去一定是个死,所以还是去吧!

甘罗回去见吕不韦,说了来龙去脉,吕不韦大喜过望,对甘罗刮目相看,这孩子不得了啊!甘罗继续向吕不韦请求:“大人,可否让我前往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吕不韦一听,更是惊诧不已,连声答应:“好好好!”于是,派了五辆马车,拉着贵重礼品,一路互送甘罗到了赵国。

赵国国君亲自出城迎接,见面寒暄之后,甘罗开门见山:“大王知道秦国和燕国准备联合攻打赵国的事了吧?”

赵王有些吃惊,他虽然早就探知实情了,但被面前这个小孩子“一语道破天机”,居然有些手足无措。

赵王点了点头!


甘罗继续说道:“秦国和燕国两面夹击,赵国肯定捞不到好,如果赵国肯割让五座城池的话,我大秦愿意与赵国联合,攻打燕国。”

赵王思索片刻,同意了!

后来,赵国一举攻占了燕国三十六座城池,又把其中的十一座给了秦国。

秦国毫不费力地得到了十六座城池,嬴政大喜过望,封赏甘罗为上卿,相当于丞相之职。

以上便是正史关于甘罗的全部记载。

然而,甘罗此后的事迹再无记载了,好似凭空消失了一般。这令后人大呼不解,就算甘罗病死了,或者被贬了,总该有个说法,总该有个蛛丝马迹吧?



甘罗去哪儿了?野史上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嬴政杀害说。甘罗自从做了丞相之后,经常出入王宫。一日,甘罗与娘娘下棋,下着下着,突然一个棋子掉到了地上,甘罗俯下身子去拣棋子,恰巧看到了娘娘的三寸金莲,于是顺手捏了一把,娘娘羞红了脸。

哪知道,这一幕恰好被刚刚回宫的嬴政看到了,嬴政暴跳如雷,怒不可遏,一把抓起剑戳死了甘罗。

这怎么看怎么像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


二、无疾升天说。这种说法见于《东周列国志》,且说这天甘罗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天使,手里拿着一封上帝的昭命,只见上面写道:“奉上帝命,召归天上。”后来,甘罗无疾而终!

原来甘罗是天上星宿下凡,完成使命之后,就回天复命去了!

当然,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可信。我觉得,甘罗应该是死于嬴政之手。

秦国最初的军事计划是,联合燕国攻打赵国,但甘罗到了赵国之后,擅自泄露了“军事机密”,将秦国军事计划和盘托出,其罪一。

虽然后来赵国给了五座城池给秦国,但秦国此举,失信于燕国,其背信弃义之举被天下所不耻,由此导致了整个燕国仇视秦国,后来还出现了荆轲刺秦事件,嬴政差一点小命不保,其罪二。

嬴政迁怒于甘罗,于是暗中弄死了他!

大家认为呢?


一半秋色


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十二拜上卿。

甘罗,生于公元前256年,现在的安徽颍上县人。

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又加上是秦国著名大臣的后代,所以,8岁的时候,就进入秦国丞相吕不韦府中,成为一名少庶子。少庶子就是年纪很小的家臣。

10岁甘罗:演兵场上显智慧,秦王大喜封郎中

秦王嬴政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还是一个小孩。

秦国丞相吕不韦,位高权重,主持大政。他家中的少庶子也有机会与秦王嬴政同时参加重大的政治活动、军事行动。

10岁那年,甘罗与秦王一起到演兵场检阅。当时,年少的秦王很喜欢提出问题。

挨挨挤挤的一大群士兵刚刚站好队,队伍旁边的武器堆成一大堆。士兵人数没有数好,武器数量也不太好清点。

突然,秦王对跟随的将领发问:谁能在击掌10次之内,就看出武器多还是士兵多?

在场的将领们心里想,这样庞大的队伍、这样繁多的武器,用上一天时间也不一定能数得清啊,何况是10次击掌的功夫!

将领们心中犯难,都没有说出来。

发现没有人站出来解答问题,甘罗走到秦王面前,说:我只要击掌3次,就可以看出来武器多还是士兵多了。

秦王看看甘罗,露出不信任的表情。但是为了国王的威严,秦王严肃告诉甘罗:如果你比较不好,本王要依照军法办事的。军中无戏言。

甘罗很自信地说:我愿按照军法处理,只要士兵听从我的指令。

甘罗连蹦带跳登上指挥台,扫视场上士兵,很认真地命令道:我第一次击掌,所有士兵每人立即去取一件兵器;我第二次击掌,所有拿了兵器的人火速站到队列中。如有违抗、定斩不饶。

所有士兵齐声应答。

甘罗第一次击掌后,士兵们快速跑到武器堆那边拿武器,每人拿一件。

甘罗第二次击掌后,拿到武器的士兵都火速回到原来的队列中。

当士兵们站好队列之后,还有几个人人站在武器堆那边,两手空空。这说明士兵多、武器少。

甘罗跑到秦王面前,大声报告:报告秦王,武器少、士兵多!

顿时,演兵场上将士们全都诧异不已。

秦王十分高兴,满面笑容,把甘罗夸赞一番。

第二天上朝,秦王册封小甘罗为郎中(官名)。

12岁甘罗:以史为鉴明事理,打动张唐赴燕国

相国吕不韦希望扩大自己在河间的封地,决定联合燕国攻打赵国。

经过外交斡旋,燕王同意与秦国联合,并且把太子丹当作人质,送到秦国。

为了进一步协调燕国与秦国行动一致,吕不韦计划安排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

张唐不敢去,因为在秦昭襄王时期,张唐领兵攻打过赵国。

赵王曾经承诺将用100里方圆的土地,重赏捉住张唐的人。张唐如果到燕国去,必须经过赵国境内,赵王一定会命令军队捉拿张唐。

吕不韦虽然不高兴,但是,没有强人所难。甘罗知道这件事后,主动请求吕不韦:让我去试一试,我有办法叫张唐到燕国去。

吕不韦对甘罗的请求不置可否。甘罗继续争取,他说:项橐7岁的时候,孔子就拜他为老师,我已经12岁了。让我试一试,有何不可?

吕不韦终于同意让甘罗去规劝张唐。

甘罗来到张唐府上,问张唐:您的功劳比武安君白起大吗?

张唐回答:没有武安君功劳大。

甘罗又问:丞相吕不韦与应侯范雎相比,谁更厉害?

张唐回答:丞相吕不韦更厉害。

这时候,张唐想到“白起之死”。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起在秦国领兵30多年,攻占城池70多座,歼灭敌人100多万。

秦昭襄王命令军队攻打赵国邯郸,白起认为不能攻打邯郸。秦王不听,结果秦军伤亡惨重。

秦王派范雎去命令白起带兵打仗,白起生病、站立不起,没有遵照命令到前线去。

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秦昭襄王再次命令白起,即刻动身前去指挥打仗,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白起只得拖着沉重的病躯,赶往前线。白起走到杜邮(地名)时,范雎派出的使者赶上了。

使者将一把宝剑赐给白起,说是范雎命令他自杀。

公元前257年11月,白起举起宝剑,仰面朝天大喊一声:上天啊!我白起何罪之有,竟然如此凄惨!说完刎颈自杀。

甘罗看见张唐若有所思,便继续问道:现在丞相吕不韦请您到燕国担任丞相,您却不去,会有什么结果呢?

张唐沉默一会,对甘罗说:请你回禀丞相,我张唐择日启程、前往燕国。

老丞相吕不韦没办法处理的事情,甘罗替他做成功了。

12岁甘罗:劝服赵王献城池,回国秦王封上卿

张唐的思想工作做好之后,甘罗向吕不韦禀告:我愿意提前出使赵国,替张唐清除障碍。

吕不韦把甘罗的表现和智慧报告了秦王,秦王召见甘罗。经过当面考察,秦王、吕不韦一致同意派遣甘罗出使赵国。

赵悼襄王很重视甘罗造访,亲自来到城外把甘罗接进王宫。

甘罗对赵悼襄王说:燕国太子丹在秦国,燕国不敢欺骗秦国;张唐即将到燕国担任相国,燕国会和秦国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秦国、燕国结盟的目的就是进攻赵国,夺取河间一带更多的土地。

甘罗继续对赵悼襄王说:赵王如果先赠送5座河间一带的城池给我,我请求秦王把燕太子丹放回燕国。秦国、燕国不再结盟,赵王就可以放心进攻燕国了。

赵王觉得十分在理,当场拿出地图,亲自划出河间一带的5座城池,赠送给甘罗。甘罗回国后,秦王将燕太子丹放回燕国。

秦国不再支持燕国,赵王命令军队大肆攻打燕国。很快赵王夺取了燕国36座城池。

赵王为了讨好秦王,又从36座城池中划出11座,赠送给秦王。

甘罗出使赵国,没损一兵一将,前后总共为秦国获取了16座城池。吕不韦很高兴,秦王嬴政更是非常满意。

秦王嬴政奖赏甘罗,任命甘罗担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并且把甘罗祖先被秦国没收的土地、房屋,再次赏赐给甘罗。

甘罗年仅12岁,就能够使出奇招妙计,使秦国轻松得到16座城池。千万不要轻视小孩子啊!

甘罗的成功告诉我们:一条妙计,可能胜过千军万马。这件事对我们当今有没有启发啊?

13岁甘罗:嫉恶如仇捏王后,如今墓在颍上县

甘罗比秦王嬴政小3岁,两人都正处于年少青葱岁月。

甘罗被封赏为上卿之后,经常与秦王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有时候也在一起玩玩小游戏。

甘罗才智超人,也有率直秉性,看不惯世故与傲慢的小人。

有一次,秦王与王后下棋,甘罗在旁边观看。甘罗平时对王后没有好感。

秦王一扔,一颗棋子掉到桌下。甘罗弯腰,看见王后的腿脚,便用力扭了一下王后的脚,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然后,再把棋子捡起来。

王后故意大声尖叫,并且请求秦王法办甘罗。

秦王很珍爱这位任命不久的上卿,对王后解释说:甘上卿无意碰到你的。

可能是一贯厌恶王后的情感流露,加上一时的硬性,甘罗却坚持说:我就是要扭她的脚。

中国古代流行一句话:男人头女人脚,能看不能摸。男人头女人脚,代表的是人的尊严。

甘罗扭的人恰恰是一国中最有尊严的女人。按照秦国法律,这是死罪。

迫不得已,秦王只能将这件事与相国吕不韦商议。

吕不韦原来很爱惜甘罗这个人才,但是,现在吕不韦对甘罗的情感已经改变了。

甘罗这么小,表现如此出众,眼看就有超过丞相的趋势;甘罗少年得志,狂妄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偶有流露。这两点,让吕不韦不但不再爱惜,反而产生嫉妒情绪,甚至还有嫉恨心理。

当秦王对吕不韦说出甘罗扭捏王后的脚的时候,吕不韦建议立即斩杀甘罗,否则,秦王的威望就会迅速降低,不利于秦国的治理、发展。

在王后、吕不韦的坚持下,秦王只得依据法律斩杀了甘罗。

聪明超人的甘罗,因为恃才自傲,小小年纪就被斩杀了。

对于历史发展,甘罗被杀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

明朝时候,甘罗家乡颍上县的知县何豸为甘罗修建了陵墓,并且立了一方石碑。后来,由于河水冲击,墓碑倒了、陵墓塌了。

1889年,安徽巡抚陈彝再次为甘罗建造陵墓、再次立碑,并且亲自题写碑文:“秦上卿甘罗碑”。

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多任地方长官数次重修甘罗墓碑。

今天的甘罗墓就在我们安徽省颍上县城东、甘罗乡境内,颍河北岸,距离县城25公里,是“颍上八景”之一。

有时候,家有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家长就会到甘罗墓前烧一些香火,期望给孩子带来一些才气,在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

欢迎天下的朋友,有机会到颍上县、到甘罗乡来观光、旅游。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数学张教员


在当代小说《哑舍》中,有个神秘的古玩店老板。这个老板的古玩店里的文物,每一件都十分特殊。而这个古玩店老板,正是二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甘罗。秦灭亡后,甘罗还化名韩信,参与楚汉相争,而后全身而退,并且让一个无名小卒冒充韩信。

《哑舍》的作者之所以选择让甘罗为“古玩店老板”,是因为历史上,甘罗的结局,有着太多的遐想空间。

少年甘罗

在我国传统励志楷模中,甘罗绝对是其中的典范,因为,甘罗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做了秦国的“上卿”(宰相)。

当时是秦王政在位初年,吕不韦掌管秦国朝政期间。当时,秦国打算联合燕国攻打赵国。吕不韦打算派张唐去燕国,指导燕国如何对付赵国。而之前张唐和赵国就有仇怨。而秦人去燕国,赵国是必经之地,因此,张唐不愿意去赵国。并且赵王也表示打算截杀张唐。

甘罗随后又在秦王政许可的前提下,出使赵国,对赵王晓以利害:甘罗让赵王先把一部分土地送给秦国,而后赵国可以将损失从燕国身上找回来。秦国收了赵国的好处,肯定不好干涉赵国攻打燕国。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否则,秦燕夹击赵国,赵国受得了么?

赵王无奈之余,只好采纳甘罗的建议,于是,秦国兵不血刃,得到了十余座城池。

甘罗结局

在当下的网上,关于甘罗结局的情况可谓众说纷纭:

有说法认为,少年甘罗仗着自己有才干,而逐渐膨胀起来,目无秦国法度,最终触犯秦国律法而死;

有说法认为,甘罗和秦王政关系较近,而吕不韦唯恐秦王政有得力的谋士,会导致自己的势力受损,于是先下手为强,找机会暗杀了甘罗;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长大后的甘罗对于秦王政的残暴深恶痛绝,最终和秦王政反目,被秦王政杀害;

小说《东周列国志》则认为甘罗是早夭而死:不过,小说委婉的表示是上天派人接走了甘罗——既归天了。

历史说法

而《史记》对于甘罗的记载,到甘罗被册封为“上卿”就戛然而止。之后秦王政逼死吕不韦,统一六国,乃至秦灭亡,这一系列事件中,都找不到甘罗的身影。而凭借甘罗的才干,似乎这些事件多少都应该有甘罗的参与。

此外,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此时距离秦朝灭亡不过六十多年的光景,对于秦的上卿结局,司马迁应该很容易了解到——就好比当代的我们了解民国名流的结局一样。

因此小编认为:按照《史记》的习惯,对于自然死亡的一些名人,司马迁是懒得记载其结局的。比如和司马迁同时代的名将李广的祖先——秦名将李信,其结局司马迁就没有记载。凭借司马迁和李广家族的交情,司马迁可能不知道李信的结局吗?

因此,甘罗的结局,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这样:在担任上卿后,甘罗因为疾病等原因,早早过世了,没等活到秦王政逼死吕不韦那一天。

而也因为甘罗的结局史书疏于记载,才得以让《哑舍》的作者有了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


藤树先生


甘罗十二岁作宰相,周瑜七岁调令兵。”这句话经常被用以教训不思进取的小孩,要向别人家的小孩学习。

甘罗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比较流传的猜测有两个。

为吕不韦所杀

甘罗的祖父甘茂原始秦国的左丞相,后来在魏国去世。走投无路的甘罗父子只有通过门客这条路一展才能,便道了秦国投奔了吕不韦。

在当时吕不韦正打算联合攻打赵国扩大土地,这一过程需要张唐前往燕国才行,但千万燕国必须经过赵国,而张唐跟赵国有仇,不愿意千万燕国。吕不韦焦头烂额之际十二岁的甘罗站了出来,说服了吕不韦,在这之后又到了赵国不费吹灰之力为秦国赢得五座城池,因此被拜为上卿。

虽说这件事被世人称为一段佳话,但是让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与吕不韦这些老奸巨猾的人同朝为臣确实是一件尴尬的事,且这件事的内幕要是泄露出去,会让各个诸侯国感到被秦国愚弄,甘罗的存在对吕氏集团和秦国都是一种潜在威胁,因而被吕不韦暗地出去。

为秦王所杀

这种所发在鄢陵当地广泛流传。甘罗出使赵国后旗开得胜,展现除了他的雄辩能力,因此被封为上卿。在甘罗成为上卿后,秦王并没有对他重用,只是把他招进宫中陪娘娘赏花下棋。在宫中的甘罗看清了秦王的残暴面孔,但又不允许出宫,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轻生的年头。

一日,甘罗在陪娘娘下棋,忽报秦王回宫,于是甘罗就一下子抓住了娘娘的脚。且不说这脚有没有脚气,皇帝女人的脚是别人能摸的吗?何况甘罗还捏了捏,于是就被怒不可遏地秦王拔剑刺死,一代天才倒入血泊之中。


水杯喝历史


甘罗是怎么名留青史的?是因为聪明。甘罗又是怎么死的呢?还是聪明死的。

首先,大家一听到甘罗这个名字,就想到了十二岁拜相这个令无数少年英雄感到无比励志的故事。

诸位,我们十二岁在干什么呢?虽然没有撒尿捏泥巴坨坨,但是距离拜相却还是遥远的不敢想象。那么在古时候知识来源更少的情况下,甘罗是如何当上宰相的呢?

其实跟骗来的差不多。

甘罗确实很聪明,这点毋庸置疑。十二岁那年,秦相甘茂因力阻秦王兴土木而招致秦王不满,秦王令其进贡“公鸡蛋”,以此相刁难。谁知翌日一早,甘茂便让小孙子甘罗随满朝文武官员进了金殿。

朝廷乃君臣办公议事的庄严之地,岂容黄口小儿登殿嬉戏?规章制度、朝堂尊严何在?秦王不悦的问:“小娃娃来做什么,你爷爷呢?”甘罗镇定地回答;“爷爷在家里生孩子。”

秦王拍案怒斥:“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

甘罗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秦王顿时语塞,原来在这里等我。大王的气度风范还是要的,就只好称赞道:“小小顽童却有宰相之才!”

甘罗立即纳头便拜,叩谢王恩,这实际上就是在挤兑秦王实现封他为相的诺言,秦王金口玉言封“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的美名很快就传遍了天下。当时,战国七雄争霸正酣,甘罗也急于表现自己确实有宰相之才,便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以拆散燕赵联盟。

赵王一看甘罗为一顽童,惊讶地问:“秦国是否无人,年长者诸多,何以派你?”

甘罗答曰:“秦王用人,因才委任,年长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最年幼,故而来使。”

他唇枪舌剑、力挫群儒,终于博得了赵王的欢欣,送他百金、对壁和五座城池。

秦王得知甚悦,封其为“上卿”。甘罗被封为“上卿”后,经常陪同秦王决策国家大事。

有一次,秦王与王后对弈让甘罗作陪。甘罗在帮皇后捡拾掉在地下的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王后的脚,以示对她一惯骄横的不满。王后以受到上卿轻薄为理由,要秦王斩了甘罗。但秦王爱才如命,就对王后解释说:“甘罗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才碰着而已,算了。”

可甘罗仗恃秦王的娇宠,不但不辩解,还得意洋洋,一字一板地纠正说:“我不是不小心,是故意捏她的脚的。”正如俗话所说,“不做不会死,无故调戏王上老婆,不死还等什么”?

诚所谓”有话就对奴家说,莫在下面摸奴家的脚“。后来有一个桌子底下摸脚的比甘罗还出名,那个人叫西门庆。要知道战国源于周朝,最重礼仪,女人的脚看都不能看,你还去捏,虽然你才十二岁,毕竟都出将为相了,谁敢保证你那不是兽性?秦王无奈,不得不依律而斩,十二岁的甘罗旋离人寰,可谓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徒留千年一叹。

以上故事谨作笑谈,甘罗乃吕不韦帐下少庶子,生卒年不详,据说曾出使当说客,不辱使命。十二岁拜相,实在儿戏,如果真是上述死法,倒也合理。少儿心性,不堪政治也。


谢金澎


甘罗因为“盘他”、“盘地”,小小年纪就一鸣惊人,万古流芳。福垊想说的是:甘罗,他还真不是丞相。不过甘罗跟丞相很有渊源;跟“盘他”的“盘”更有渊源;这还不完,他跟汉太祖刘邦也都有联系呢。甘姓始祖为商世祖庚的侄子商高宗武丁的贤相甘盘,而且甘罗的爷爷甘茂为秦国左丞相。大家都知道未来的汉太祖比秦始皇(这时叫秦王政)小三岁,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甘罗竟然跟刘邦同岁,都是前256年出生的。,刘邦还跟他的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老铁还在丰县的马公书院里,挨马维老师的板子时,

人家甘罗都是上卿了!

上卿不是丞相,那上卿是什么?

甘罗官拜上卿,其实这个上卿并不是丞相,也不是宰相。要想理解上卿,福垊简单说下秦国的官制,秦王政前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相邦,相邦有两名助手,左丞相、右丞相。福垊多说一句,秦国(朝)以左为贵。也就是说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三把手,而秦的三把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吕不韦!吕不韦就是大秦相邦,到了西汉时因为避汉太祖讳,相邦改为相国。那么上卿跟相邦、左右丞相有什么关系呢?福垊认为上卿是职阶(周朝有卿、大夫、士三等),大抵与后来的品秩相似。相邦、左右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等都是上卿,基本上说相当于今天的(正副)国级干部。福垊个人理解,甘罗只是晋级为上卿,但并没有具体职务,或者最多最多相当于今天的国务委员(相当于副总理级别)。

甘罗为什么能一步登天呢?

福垊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家族。他的爷爷是秦国三把手,家世显赫,背景强大,教育超前,而且他也聪明好学。

第二、单位。他是相邦吕不韦的少庶子,也就是吕不韦的家臣,经常在吕不韦左右,只要有能力、解决吕不韦的难题,“凌云计划”的实现如探囊取物耳!

第三、时机。下面福垊就结合历史,大开脑洞给您讲述神一样的甘罗吧。福垊保证符合逻辑,符合历史,绝不胡诌。

文信侯吕不韦令张唐到燕国当相邦,以便于完成秦燕联手搞赵国,谁知道张唐竟然直接拒绝了老吕的调遣。理由:曾经跟赵国有仇,去燕国路过赵国,赵国要我老张的头。老吕杀张唐吧,怕朝野非议,头疼;不杀老张吧,他竟然犟嘴抗命,郁闷。其实,老吕最发愁的是怎么才能让老张安全地到燕国当相邦?这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甘罗看到眼里,思考片刻,就向老吕保证完成任务。老吕当时很受打击,我堂堂相邦,走过的独木桥都比你走过的路多,我都搞不定,你小屁孩能搞定?甘罗就用孔子的老师是七岁的项橐(tuo)来劝他。甘罗见犹豫,如此这般地给吕不韦一说,吕不韦大大称妙。甘罗对张唐就是一个字,吓!你老张功劳比不过武安君老白,而文信侯又比应侯老范厉害,你这不是找死吗?张唐只好同意,但仍提出自己去燕国有性命之忧。甘罗把自己的计划一说,老张当时就拍案叫绝了。

甘罗经秦王政同意,去赵国了。到赵国,威逼利诱地说了一番。甘罗说:秦国很强大,让张唐去燕国当相邦。就是要联合燕国,取得赵国河间一带。赵国惹不起秦国,还惹不起燕国吗?不如,你们赵国把河间五城让给秦国,那秦国得了好处,才不会管燕国呢?赵国打燕国,还不是想要几个城就要几个城呢?谁叫赵国比燕国硬呢?就让李牧将军去吧。而且甘罗还表示,赵王您最想杀的人,也将必死无疑。赵王一听,这生意能干,太能干了。先给五个城堵住秦国的嘴,然后派李牧将军一连打下燕国30个城(一说36个城),最后为了表示感觉甘罗的“丰功伟绩”,又割让给了秦国11个城。

这小甘罗不用一兵一卒一刀一枪,就获得16个城池。福垊感觉他比战神白起都厉害,因为他真正实现了《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秦王政大喜过望,立即封甘罗为上卿,继承了他爷爷的资产。而哪个张唐是什么结局呢?历史没有记载,但福垊能推测个大概来。您想相邦张唐让燕国丧失36个城池,他能有好下场吗?张唐必然让燕国杀死(所以福垊前面借甘罗之口说赵王最想杀的人,必死),这样以来吕不韦开心、赵王开心、秦王开心,最开心的就是甘罗。如果福垊推论是事实的话,这甘罗太可怕了,计谋也太毒辣了。

十二岁为大秦上卿的甘罗最后结局如何?

福垊不仅感觉那张唐死于非命,就是这小甘罗也是死于非命。福垊之所以这样判断就在于,福垊查阅甘姓家谱查不到甘罗的后裔,而且历史上同样没有记载甘罗的结局。鉴于甘罗的聪明和狠毒以及才华,必然会引起他的同僚的嫉妒。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朝堂各种老油条。他成为上卿之后,他会对秦王政更好,甚至说出吕不韦跟赵姬的事儿。最终必然是以卵击石,死于非命。福垊认为,他病死的可能性远远低于他被害死的可能性,您认为他的结局是什么呢?



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更多精彩还请关注,期待您的点评和指教,如果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