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四圣试禅心”是不是最简单的一关,唐僧师徒表现如何?

黑暗骑士驾到


四圣试禅心,唐僧不忘本;猴王偷偷乐,老沙能定神;八戒贪富贵,女色更引人;空惹绳索捆,说来羞煞人。

《西游记》23回中说的是,观音菩萨请来黎山老母和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下界化作家产丰厚的寡母弱女四人,以招亲名义试探唐僧师徒禅心如何。唐僧师徒们面对诱惑的各自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上面一段八句四十字了。

那么关于第一问,“四圣试禅心”是不是《西游记》中最简单的一关呢?勇评认为,这既不是“关”,也很不“简单”!

在现实世界的民间,观音菩萨地位超然,备受人们尊崇。但是在西游世界中,观音菩萨面对如来佛祖是自称弟子的,而唐三藏的前世金蝉子,却是如来正宗的第二个徒弟,所以观音菩萨一直对唐僧还是很有些避讳的。就像真假美猴王中,其实观音对唐僧二逐美猴王的真正原因清楚地很,但是她也不便直接去辨明是非训斥唐僧,结果弄出一个“六耳猕猴”来,最后才借如来旨意点化了一下金蝉子(详情见之前拙作:二心争斗,从天庭斗到地府和灵山 谁才是真假美猴王的导演者?)。并且唐僧的禅心如何,四圣应该是很清楚的。如果随便什么诱惑就能让他动心,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十世修行的好人”一说了。

这样来看,观音邀请黎山老母等人下界“试禅心”,应该不是针对唐三藏设难,最后揭谛功曹们所记得难簿中没有这一难,也可佐证。

那么,这是在针对的悟空三人吗?也不完全是。看最后观音等人留下的简帖上八句颂子: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颂子中并没有对孙悟空和沙僧的表现做点评,只提了唐僧和猪八戒,可见四圣下凡也并不是针对悟空和沙僧他两个来的。

那就只剩下我们可爱的二师兄猪八戒了。但是,取经路上,八戒一直凡心不改,如果四圣是在针对猪八戒,那么这不纯粹是做了无用功了吗?

看唐僧在女儿国屡屡失态、琵琶洞差点失身、之后更是“道昧逐心猿”,再结合前文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圣下凡表面是教训了猪八戒,实际是还是针对的唐三藏!颂子后四句与其说是在表扬唐僧、批评八戒,不如说是在借猪八戒来点化激励唐僧。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关”,四圣下凡也并非是偶然心血来潮“试禅心”那么简单。


我是头条号:勇评书话,欢迎关注。精读名著,一起探讨书中那些有趣的任何事。


勇评书话


“四圣试禅心”是巜西游记》中第二十三回的故事,观世音菩萨为了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真心还是假意而设计的一个点化他们四人的一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开始便被孙悟空发现了。

巜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巜大唐西域记》、宋代巜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及民间传说和元杂剧而来。除了唐僧取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外,其他的如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白龙马等及一切神仙妖怪都是塑造的。作者想象丰富,塑造离奇,故事曲折,险像环生,塑造以唐僧为首的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硬是取回真经。而且四个人的出生经历各不相同,唐僧确有其人,到印度取经也确有其事,历经十四年在印度抄写佛经带回中国,受到当时皇帝唐太宗恩宏并赐给寺庙,让唐僧传经布道,影响深远。


巜西游记》的故事塑造的师徒四人各具特色,特别是塑造的神怪人物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和猪八戒、沙僧等都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助和点化愿意赔唐僧去西天取经。但是仅猪八戒贪吃和好色的本性难解,观音菩萨为了使他们四人真心去起经,就作出了一个“四圣试禅心”的一个试探,其实开始孙悟空就发现是菩萨故意安排点化他们的,但他不敢泄漏天机。除猪八戒外,这三人铁心要去取经。

四位菩萨是: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等菩萨。化作一家四口,一个寡妇三个女儿的富贵人家,要求招他们师徒四人为上门女婿。结果一试就立马分明,仅好色之徒猪八戒上钩吃尽苦头。



其实,他们取经必定困难重重,这次仅仅只是试探一下,还不能算一难关,这是取经路上不久菩萨的安排的一个小小的考验。最简单的一个考验便得出了结论。




“四圣试禅心”唐僧师徒的表现:结果是,除了猪八戒愿意留下招女婿以外,其他三人铁了心要去西天取经,猪八戒受到了轻微的惩罚,菩萨叫他穿一件“珍珠嵌锦汗衫儿”,说是谁织的就跟谁结婚,结果是一个几条绳子的五花大绑,让他跌到在地,吃点小亏长记性。


昆仑之柏瞧历史


如果按照过关的难度来看,“四圣试禅心”没有使用什么武力,师徒四人也没遭什么罪,看起来是最容易的一关,但这种对个人意志品质的考验也是十分凶险的。而且这四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黑水布衣认为这关主要考验的是唐三藏,因为他才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也只有他现在还是凡人之躯。

那么唐三藏表现如何呢?其实最多也就是差强人意吧,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出,唐三藏那有点暧昧的心理变化。

老妇人第一次试探时,唐僧的表现如下:

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老妇人第二次试探时,唐僧的表现如下:

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

两次试探,唐僧就是沉默,如果不想直接拒绝不就行了?为何沉默?只能说唐僧在思考甚至有默认的嫌疑

直到第三次试探,唐僧的表现如下:

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他受惊了,因为这次说的是三个女儿的具体情况:年轻貌美。唐僧惊了一下,但还是沉默,直到猪八戒提醒唐僧要有回应。这时的唐僧还是甩锅了,先是让孙悟空留下,孙悟空的回应很有意思: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

孙悟空是石猴,对人可能不感兴趣,但要说不知道这种事儿是不可能的,怎么也是灵长类的哺乳动物啊,这句话明显是不接锅。唐僧估计很不满,以后的取经路上猴子确实受了不少唐僧的刁难。那么八戒呢?

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

从长计较,呵呵,这老猪是有想法的,虽然是猪,但毕竟是天蓬转世,一直喜欢人。他还提唐僧抗了一下,唐僧很满意。沙和尚呢?

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好么,开始上纲上线了,还搬出菩萨,这是在提醒唐僧啊,估计唐僧心理不满意,但也说不出别的来,只能作罢。之后师徒四人嚼了一阵舌根,第二天,这场考核就草草结束了。

应该说师徒四人是通过了这场考核,正是好年华的唐僧有点想法也很正常,毕竟是男人,而且自始至终唐僧都表现的不差,虽有犹豫,但还是稳定了自己的心理。

应该说这场考核还是非常凶险的,它考的人性,是内心。师徒四人一路上遇到的劫难基本都是外因,多数劫难不是想吃了唐僧就是直接找茬的,只有这次是考验其内心的,毕竟如果唐僧非要留下当女婿的话,谁也没办法,这次取经就得草草收场。

高大上的说,如果定下的一个伟大的目标,坚定信念是必不可少的。


黑水布衣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奉佛祖之命求取真经,一路上他们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其中有的异常凶险,比如遭遇狮驼岭三魔,要不是孙悟空有菩萨送的救命毫毛,估计在阴阳瓶里难逃一劫;有的比较曲折,像三打白骨精,孙悟空都被赶走了,导致后来遇上黄袍怪直接被吊打。

相对来说,“四圣试禅心”这一关其实纯属娱乐,可以称得上最简单

原著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和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等人化作母女四人,对唐僧师徒取经的真心和诚心进行测验,也就是“四圣试禅心”。

说这一关最容易,自然首先是唐僧师徒不会遭遇任何危险,是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毕竟都是菩萨们进行的角色扮演,不是妖怪,也不用动武,甚至可能连汗都不用出,还有免费的食宿提供,可谓十分舒坦。

而这一关的考验对唐僧师徒来说,更是丝毫没有难度。

首先说唐僧。唐僧自幼出家,多年来更是丝毫没有犯戒,在长安时候已经算是得道高僧了,招女婿这样的招数对他来说有吸引力吗?可以说完全没有,而且从头到尾都是黎山老母扮演的母亲在推销,女儿们却丝毫不跟唐僧亲近,连基本的诱惑都做不到,怎么能使出真心。要说情关难闯,起码要像电视剧版的《西游记》那样,女儿国国王风华绝代而且温柔多情,一段时间的相处差点让唐僧沦陷,不过原著里他一样还是没有动心。

再说孙悟空。别忘了孙悟空是有火眼金睛的,他老早就看穿了菩萨们的变化之术,且看原著描述:

行者笑道:“昨日这家子娘女们,不知是那里菩萨,在此显化我等,想是半夜里去了,只苦了猪八戒受罪。”

既然都看穿了,那还谈什么考验,明知道是陷阱谁还会去踩,不过孙悟空历来喜欢捉弄猪八戒,所以不断怂恿猪八戒留着庄上当女婿。

接着看沙僧。沙僧是取经队伍里的闷葫芦,不怎么喜欢说话,也没有明显的缺点,一直中规中矩,十分低调,但是他不糊涂,懂得察言观色和随大流,唐僧都拒绝了他自然也要拒绝,毕竟是当过玉帝身边贴身侍卫的人,不可能连这点眼力都没有。而且别说是这场测试,整个取经完结,都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隐藏极深,孙悟空可能都是因为看不穿他,所以一直对他保持足够的尊重,而不像对待猪八戒那般随意。

最后是猪八戒。猪八戒是表面上这场测试中唯一中招的人,菩萨们为了惩戒他,把他捆绑吊在树上挂了一夜。猪八戒真的如此蠢笨吗?其实不然,他怎么说都是当过天蓬元帅的人,当年调戏嫦娥只是因为醉酒,而试禅心过程中他是清醒的,不可能一点倪端都看不出来吧。极有可能他是故意上当的,毕竟西行路上十分无趣,难得遇上一次十分好玩的游戏,何不来放松放松,并且有大师兄孙悟空在,既然大师兄都没说这几个是妖怪,那自然就没有危险可言,既然没有危险,又有的玩,何不乐乎?所以猪八戒玩得很开心,即使后来被吊在树上也还是值得的。

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的考验或者是菩萨们临时起意,没有经过详细的谋划所以显得比较简单,没有达到真正试禅心的效果,并且猪八戒还把风头都抢完了,可能菩萨们的主要考验对象是唐僧,感觉唐僧过关了后面就比较随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青年刚木


青年刚木


其实师徒四人的表现都差强人意。



孙悟空一开始就认出了四人的真实身份,即使不能对号入座,也知道这几位不是省油的灯。但是他不能说穿,他还得配合四圣演戏。这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把其他三人出卖了,成了内奸。因为他作为取经团队的一员,完全有义务也有权力提醒其他成员尤其是唐僧这是个圈套,要加倍小心。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却要看别人的笑话,这为三打白骨精时其他三人孤立疏远驱逐他埋下伏笔。



其实四圣试的是主要是唐僧的色心。因为只有唐僧是肉体凡胎,经不起妖精的折腾,如果被破了金身,那就有了妖气,去不了西天。其他三位本身就是妖怪出身,吃人都是家常便饭,即使跟妖怪有了关系,也伤不了身。八戒更是练过熬战大法,后来七个蜘蛛精一起上都被他搞得浑身乏力,更别提现在只有四个,更是不在话下。



后来唐僧经受住了考验,八戒着了道,两人对猴子的隔岸观火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卑鄙做法怀恨在心,于是有了后来三打白骨精的同仇敌忾。



四圣在这一场试探中看出取经团是个乌合之众,不是一条心,这是比破戒更危害大的因素。


唐风宋月


西游记里九九八十一难都不简单,都是在告诉读者贪,嗔,痴三毒。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贪。在这一关里四圣就是在试探师徒。


听故事的过路人


“四圣试禅心”是取经队伍在初期遇到的关卡,其实并不简单。

原著中唐僧是动心的,而悟空看出菩萨假扮但未说出,八戒就成了躺枪的。

结果就是,作为取经队伍的领导,唐僧信任八戒而忌惮悟空,因为八戒为领导挡了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