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山东德州有个菲律宾老国王的坟,菲律宾历届总统有否参拜的?如果没有,是否因宣传不到位?

山东夏津赤脚大仙


朱棣年间,在朱棣皇帝的授意下,两百多艘巨船从中华大地的海岸线上扬帆起航,这两百多艘巨船上一共载有两万多名船员,无数的瓷器、丝绸、珍宝以及种种的明朝特产。

在七次下西洋的旅途中,这支船队一路经过了东南亚多个国家,最远的时候,甚至到达了东非沿岸。

不过与大家想象中的不同,这支船队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经商,而是为了一逞天朝威严大把大把地撒钱、送东西。

当时,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国王在郑和的阔绰下,都被明朝的豪气给震慑住了,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很多东南亚国王纷纷来明拜访朱棣皇帝的盛况。


苏禄国东王下葬在山东德州

在当时所来的人中,就包括了苏禄国的东王、西王、峒王三王。

在感受到了明朝的豪气之后,这三位苏禄国的王开始对明朝产生了无限的憧憬,于是,他们接下来就带着300多名家人、随从坐船前往了明帝国、赶往了北京拜见朱棣皇帝。

他们在来到明朝后,受到了朱棣皇帝的盛情款待,各种他们没见过的繁华物事流连而上,差点闪花了他们的眼睛。

不过繁华的享受终究是不能长久的,他们在明朝享受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踏上了归国的路程,而正当他们在路过山东德州的时候,苏禄国三王中地位最高的东王因为水土不服、太过奔波而因病丢掉了性命。

面对苏禄国东王的死亡,朱棣皇帝显得很重视,当即派出相关官员以藩王下葬的礼节去为苏禄国东王办理了葬礼,甚至还亲自给这位苏禄国的东王书写了坟墓的碑文,以视对其重视。


苏禄国在菲律宾历史中的地位

提问中所说的菲律宾老国王坟指的就是这位苏禄国东王的陵墓。

这时候,我觉得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苏禄国的状况。

苏禄国的核心统治区域位于现如今的菲律宾苏禄群岛,此外,他们的统治区域还包括了现如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正是苏禄国最大的国土所在地。



不过大家可不要以为苏禄国指的就是现如今的整个菲律宾,在明朝时期,统治现如今菲律宾大部分地区的国家叫做吕宋国,并不是苏禄国。

苏禄国所统治的苏禄群岛只占据了现如今菲律宾国土的一小部分,在菲律宾的历史中,就相当于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一样,并不是菲律宾历史中的大一统王国。

这点我们只要看一下苏禄群岛和现如今菲律宾大部分国土的地图,就可以看出区别。

苏禄国东王儿子在山东德州开枝散叶

而在苏禄国东王下葬之后,苏禄国东王带来的长子随同着另外两位王坐船回到了苏禄国继承了东王宝座。

至于苏禄国东王的老婆还有随同他一起来到明朝的两个儿子,在选择留在了山东德州,为苏禄国东王守起了墓来。

对于苏禄国东王老婆和儿子的决定,朱棣皇帝非常欣喜,觉得这是外邦对自己王朝兴盛的肯定,所以他就给留在山东德州的苏禄国东王亲人赏赐了很多东西、下令当地官府优待起了他们。



在朱棣皇帝的优待下,苏禄国东王的儿子和老婆越发不想离开明朝,于是他们就扎根在了山东德州,在这里安老、并慢慢的发展出了许多的后代。

他们的后代后来一直居住在山东德州,祖祖辈辈受到了明朝、清朝皇帝的优待,直到后来,他们才慢慢的往山东德州周围扩散开来。

菲律宾历代总统未曾参拜过东王坟

要说菲律宾历代总统有没有来参拜的案例,答案是没有的。

至于菲律宾历代总统为什么没有来参拜,我觉得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苏禄国在菲律宾历史中所占据的重要性并不是很大,并没有达到让菲律宾总统亲自来参拜的地步。

在他们自己国内,菲律宾总统都没有去参拜过苏禄国历代国王的坟墓,这怎么会千里迢迢来到我国参拜苏禄国东王的坟墓呢?

作为现在菲律宾国家领导人的菲律宾总统,也没有必要去参拜一个“封建”国王的必要。

不过在前些年山东的东王后代专程前往菲律宾寻根的时候,菲律宾阿罗约总统倒是专门接待了他们。


孤客生


山东德州不但扒鸡有名,还有“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的墓葬。近几年发展旅游经济,进行了重新修葺包装,原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很抢眼,略显残破,被几个回民村包围着。

这个“苏禄国”其实就是五百年前菲律宾群岛苏禄岛上的一个兰教国家。所以说他是菲律宾老国王,其实勉强能算,毕竟立国比菲律宾早多了。但是按照现在的规格来讲,只能算是菲律宾苏禄省省长级别了。

所以到了现代,菲律宾苏禄省曾经派过副省长来参拜过东王墓,甚至菲律宾的驻华大使也曾经来参加过纪念活动,但是菲律宾的总统并没有亲自参拜过。除了菲律宾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曾经访华时,提到过“东王墓”是中菲传统友谊的象征外。其他没有总统提到过这个墓。

可是这个“苏禄国”的国王怎么会葬在山东德州呢?

这事得从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说起。话说郑和200多艘宝船带了2万多人,和无数的瓷器、丝绸、珍宝以及各种特产,下西洋。大展了大明的国威之外,大明的富庶也让那些太平洋和印度洋小岛上的土著们看的眼花缭乱。

于是纷纷奉大明为宗主国,很多国王甚至带着家眷和贡品,不远万里去朝拜朱棣大皇帝。朱棣很大方,只要来朝贡,一切费用朱棣承担。他们进贡1块钱的东西,主动反手就回礼10块钱的东西。这样一来,大皇帝的好客的口碑就声名远播。很多所谓的国王到了大明之后,实际从内心就不愿意再回那些鸟不拉屎的荒蛮之地了。

仅永乐一朝,就先后有60余个国家的国王及使节泛海而来,有3位国王死了葬在大明。比如:浡泥国(今文莱国)的国王麻那惹加那乃、麻剌国王哇来顿本,还有一个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

这个苏禄国出产珍珠、宝石、玳瑁等物,有三个王,按照权力大小排序,分别为东王、西王、桐王。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这三个王都带着家属来大明朝拜了,结果来了三个王,回去了两个王。

回程走到山东德州,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病逝。于是,西王、桐王带着东王的长子归国继承王位,东王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和三子安都鲁等,就干脆都留在德州给东王守墓了。

朱棣知道之后,非常大方,久居于此,给土地给人,还减免赋税,你不是信兰教么,就安排了很多穆斯林去陪着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和他的家人。所以这一带的很多回民除了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的后裔,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

到了清朝延续了明朝对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后裔的政策。雍正年间,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后裔提出入籍大清,由于在德州生活了很久,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后裔已经被汉化了,并繁衍出了两个大姓,分别是以次子温哈剌和三子安都鲁音译名的首字为姓,也就是“温和“安姓。雍正皇帝根据已经形成的风俗,正式同意他们入籍大清,并且正式将“温”和“安”两姓赐予他们。

几年前,当地发展旅游文化,2017年还专门举办了纪念“东王访明六百周年”仪式,传说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在菲律宾的后裔还参加了这次祭拜活动。




炒米视角


有来参拜的!图片里的右二女士就是馆长、也是国王的公主,就是忘记多少代了



金芒果GMP


山东德州有座菲律宾国王墓,它坐落于德州城区西北部,北陵桥正北的北营村。这是我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墓中埋葬的是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

这座墓南北长77米,东西宽50米,为一圆锥形土丘。墓前是一条大道,两旁排列着对称的大石雕的华表及文官、武将、石马、石豹等。高大的石碑耸立在华表之南,上面刻有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亲自撰写的碑文。

(苏禄国东王墓)

那么,古苏禄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一个外国的国王会葬在中国境内呢?这得从明朝永乐年间说起。

古苏禄国位于今菲律宾群岛南部的苏禄群岛上,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属于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有三,日东王、西王、桐王,惟东王为尊”。

早在唐宋时期,古苏禄国就已经和我国开展了广泛全面的贸易往来。载着大量的茶叶、丝绸的中国商船,频繁出入苏禄群岛,换回该国珍贵的珍珠、宝石、玳瑁等物。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中国的对外开放盛极一时,明廷和苏禄国的交往愈加频繁密切。永乐7年,郑和率领的船队到达了苏禄国。郑和每到一处,都极力宣扬明朝的国威,邀请各国使臣到中国来访问。

苏禄国基于礼尚往来的外交礼节,于永乐15年,派遣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剌卜,率领包括妻室子女、王室成员、随从官员等组成的340人代表团,回访明朝。这次访问盛况空前,“空国来归,鳞次阙下”。

这个庞大的使团,沿着京杭大运河,经过两个月的风雨前程,终于在当年8月抵达北京,向明廷进献了金缕表文、梅花脑、苏木、珍珠宝石、胡椒玳瑁等物品。永乐皇帝朱棣获讯后,异常高兴,亲自设宴款待苏禄三王,并回赐“印浩、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

(东王画像)

苏禄使团在北京受到了盛情款待,逗留27天后启程回国,朱棣又一次御赐了金银珠宝、金镶玉带、金绣蟒衣等物品,并派遣太监一路护送其回国。

但不幸的是,船队沿金杭大运河行至山东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突然染病,于1417年9月13日去世。

消息传回明廷后,朱棣异常悲痛,派礼部郎中陈世启携祭文赴德州,下旨“择地以王礼厚葬”,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赐谥号“恭定”。

第二年,朱棣亲自为东王墓题写了碑文,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

在东王的葬礼结束后,其长子都马含遵照朱棣的谕旨,“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蕃服,今特封尔为苏禄东王,以继尔父之志”,回国继承了王位。其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剌及王妃葛木宁等10 人留下守墓。

守孝期满后,这些人不愿回到国内,明廷对他们实施了大量的优抚政策,除了“恩赐十二连城,祭田三顷三十八亩,永不起科”外,还每月给付口粮布匹和银两。同时,明廷还从外地迁来马、夏、陈3户回民以供他们役使和通婚。后来,东王妃葛木宁和两位王子去世后,分被别葬在东王墓地两侧。

在历史上,苏禄国王墓几经天灾人祸,数度被毁,后又被多次修复。

清道光三年,决口的大运河把德州变成了一片泽国,大多数北营村的百姓被迫外迁。但仍有部分苏禄国王的后代选择了坚守。他们勇敢地重建了家园,世代在此守候先祖之墓。

(朱棣剧照)

民国六年六月,百年一遇的洪水袭击了德州,“水绕城垣,仅露七砖”,全村仅剩9户人家死里逃生。苏禄王墓也遭受重创,御碑楼、御碑、华表、翁仲、石兽无一幸免。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苏禄王墓的宝顶上修建了碉堡,1945年底被拆除。

新中国成立后,苏禄王墓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并划拨专款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到现在为止,苏禄王墓已成为了享誉中外的名胜古迹,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瞻仰这位在历史上为中菲关系做出贡献的已故国王,也亲身见证了这座象征着中菲友谊的历史丰碑。

至于菲律宾历任总统是否前来参拜这位国王,确实没有。这并非是宣传不到位,也不是菲律宾不重视,而是由于其国内的历史原因,以及宗教信仰等问题产生的。

不过,在1980年,菲律宾驻华大使雷耶斯专程来到德州,瞻仰了王墓,并会见了东王后裔。

1995年,东王后裔来德州拜祭了苏禄国王墓。2007年,菲律宾一位副省长也到访德州,并祭扫了苏禄王墓。

最近一次祭拜是在2017年,在德州举办了“纪念苏禄东王首次赴华600周年”活动,苏禄东王后裔一行20多人来到墓前,祭拜了苏禄东王墓、王妃及王子墓。


张生全精彩历史


首先,这里所说的德州并非美国的德克萨斯州,而是指山东省德州市。确实,在德州市境内存在着的一座外国君王的陵墓:苏禄国东王墓。其中安葬着的是苏禄国君王巴都葛叭答剌和他的王妃及两个儿子。

许多人可能不清楚苏禄国是哪里!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划分来看,苏禄国疆域主要由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巴拉望岛以及部分马来西亚沙巴州组成。该国始建于公元1450年,也就是明朝景泰元年。

那么,南亚岛国君王一家人的墓地为何会出现在山东呢?根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417年(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王(该国还分有西王和峒王,但以东王最大)和其他两位王带着家眷、官员、随从等共计三百余人前往大明访问。

一行人为明成祖朱棣带来了许多产自苏禄国的奇珍异宝,朱棣得知后也十分欢喜,于是便下令苏禄国使团沿途所经过之地,当地官员一定要盛情款待!

不久,苏禄国使团便抵达京城并进行了朝贡,朱棣也是给予了对方丰厚的回馈:金银自不在话下,还将

巴都葛叭答剌册封为国王,赏赐用金丝绣有蟒龙、麒麟的章衣,外加封王印章、诰书等。

苏禄国一行人在京城逗留近一月后准备回国,朱棣更是命官员、士兵专程护送。但当使团行至山东德州境内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突然身患重疾并医治无效去世。随后便在德州就地安葬,朱棣还亲自撰写了悼文。

东王安葬妥当后,西王和峒王便率使团返回苏禄国,而与使团随行的东王的两个儿子及王妃则留居德州守墓。七年后,东王王妃曾重回苏禄国,但没过多久又返回大明并和两个儿子守墓直至去世。

当时,朱棣对于这位客死异国君王的后人可谓是关照有加,不仅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赏赐土地免除赋税,还专门往此地迁居了一些同样信仰穆斯林的百姓,修建清真寺并由东王二子负责宗教事务,对其照顾可谓是考虑周全且详细。

即便大明亡国后大清仍旧保留了对东王后裔的特殊待遇。雍正年间,苏禄国曾派出以驸马为代表的使团再次到访。而东王后人也在这期间提出入籍清帝国并获得准许,分别被赐予温姓和安姓。

但是,近现代历史上的菲律宾历任总统并未亲自瞻拜过德州东王墓,不过诸如菲驻华大使、菲律宾苏禄省副省长等政界人士都曾先后瞻拜;除此以外就是当年没有随团出访的东王后裔也会前来。距现在最近的一次祭拜是在2017年纪念“东王访明六百周年”仪式上。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山东德州可以说是世界知名城市,因为他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孪生兄弟”。许多人都想着德州人真会享受生活:吃着德州扒鸡,打着德州扑克。但实际上这两个东西并非是同一个地方的特色。

言归正传,山东德州尽管是山东省与河北省交界上的一座不太知名的北方城市。但是山东德州市却埋葬着一个菲律宾老国王的墓。这样的说法其实也不太准确,明确的说山东德州市埋葬着一个苏禄国老国王墓。而苏禄国实际上并不能够代表今天全部的菲律宾。



明朝初期尤其是到了明成祖永乐皇帝时期,明朝皇帝派遣以郑和为首的使团多次出访亚非欧地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航海旅行,比西方国家的航海时代还要早!


但是明成祖朱棣并非是为了与亚非欧地区的国家开展贸易或者经济文化交流。这位通过篡夺亲侄子皇位的大明皇朝皇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统治下的大明王朝多么的富有和天下中心之国的思想。因此每次政和率领使团前往亚非欧地区的国家时都会带去大量的中国特产,比如瓷器、金银珠宝制品、丝绸、茶叶等等。其中大部分都以赠送或者赐予的形式送给了途经的各国。

正是由于大明王朝的慷慨馈赠和多次到访。引得许多郑和下西洋沿线的国家纷纷派遣死者回访大明王朝。其中有些国家不乏国王亲自前往大明王朝一探天朝上邦之富丽堂皇和富庶生活。



位于我国南海之畔的苏禄国国王便亲自前往大明王朝的首都去朝觐。实际上苏禄国当时实行三王并存制,分别是东王、西王、峒王。而这一次到访大明王朝的使团便集齐了三王和苏禄国所有贵族。明成祖朱棣龙颜大悦,以最高规格对苏禄国使团进行了接待。


苏禄国使团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返程。但是当时的东王身体年迈,在抵达山东德州之时便不幸去世。当时的苏禄国使团便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一方面请求大明王朝能够准许其将东王安葬于去世之地。另外一方面则由东王的长子率领使团成员赶紧返回苏禄国继承王位。并且将老东王的其他两个儿子留下来守孝。

大明王朝准许了苏禄国使团的请求,并且以王侯的礼仪将老东王的遗体安葬于山东德州。由于苏禄国信奉伊斯兰教。永乐皇帝朱棣更是移民了一批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居住在东王陵墓附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是使留在大明王朝的东王的两个儿子和其家人不感到孤单。



就这样山东德州便埋葬了一座来自南洋异域他乡的国王,但是由于菲律宾国内自身的原因。再加上其曾经遭受过殖民统治,因此菲律宾国内对于苏禄国老东王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并没有任何一位菲律宾总统来掉念和祭拜过苏禄国国王。只有一位现菲律宾(原苏禄国地区)的副省长来过德州对东王墓进行了祭拜!


珞珈山的猫


山东德州的北营村有一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的墓葬。

苏禄国的国土位于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称其为古代的菲律宾,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位苏禄王为何会安葬于此呢?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来明朝朝贡。当时的苏禄群岛上有三位国王,分别是东王、西王和峒王。

三王结束访问后,在回国的途中,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在德州城患上重病,最终病逝于此。于是,东王的长子归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和三子安都鲁等,留在德州居丧。

后来,王妃以及温哈剌、安都鲁三人,逝世后都葬于东王墓的东侧,算是一家人团聚了吧。

最后回复一下标题。在外交场合,没话都要找话,何况这种能表明“中菲两国的传统友谊”的证据呢。

菲律宾有没有总统参拜过这个墓葬,我不太清楚,但确实曾有总统提过这件事。2000年,前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Joseph Estrada)访华时,就讲到了德州的东王墓,据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省德州市,作为菲中两国人民友谊象征的苏禄王纪念碑仍被保存下来。今天,我们为能继续加强这一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而感到自豪。

当然,没有人参拜的原因——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家有没有参拜这种墓葬的传统?其次,苏禄只是菲律宾历史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HuiNanHistory


我就住在苏禄王墓附近,没听说过历任总统来参拜过,但是苏禄王墓保护的很好,他的后裔现在都是德州市民,过着安逸的生活。


秋高气爽276363335



下面讲下山东德州为何会有苏禄国东王墓。众所周知,自春秋战国起,中国就与其他国家有了友好交往活动。秦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连贯东西的商旅之路——“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了一定规模的商贸交往,丝绸、茶叶等产品得以远销中亚乃至欧洲各国,中国也被世界誉为“丝国”,中国人也被称为汉人。由于那时生产力水平有限,交通工具又太过落后,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非常有限,到了唐宋时期,这一情况则大为改观。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外友好商贸往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在两宋时,由于南北分裂,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沟通更为密切。

▲古海上丝绸之路

元朝时期,统治者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开明外交,以极大的胸怀迎接万国来使,那时的中国沿海地区,有着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或在中国经商,或来中国游历,有的甚至能在中国谋得一官半职,例如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他将回到欧洲后,便把在中国的经历写成游记以吸引世人前来。明初,太祖朱元璋厉行“海禁”,中外友好交往曾一度中断。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国际影响力,先后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下南洋。为彰显大明天朝上国的姿态,除正常贸易之外,郑和船队代表大明王朝对这些藩国进行了慷慨施舍,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见识到大明的上邦风采,每次返航都有着大批的外国使节跟随。他们慕名而来,想要与中国结下深厚情谊,其中就包括了今天故事的主角苏禄国使团。

▲郑和宝船复原模型

如今,我们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苏禄国这个国家,但当时它在东南亚地区很是出名。它以菲律宾苏禄群岛为中心进行拓展,国土包括今天的巴拉望岛和马拉西亚沙巴州东北部。古苏禄国的体制与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不同,它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酋长制国家,具有高度政教合一的特点。在苏禄国,一共有三个国王,分别为东王、西王和峒王,三王中以东王权势最大。苏禄国虽与中国差别很大,但这并不影响两国间友好交往,也不影响其对天朝上国的仰慕。

▲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画像

据史料记载,永历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国组织了庞大的外交使团跟随郑和舰队前往中国,这支使团中既有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又有他们的亲眷和侍从,共有340多人,是前往大明朝觐的使节团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来到中国后,沿途各地官员纷纷对其表示热烈欢迎,抵达京师后,成祖朱棣更是给予了他们热情款待与丰厚赏赐。苏禄国使团不仅被中国的繁荣景象所折服,更被中国各地的不同风土人情所吸引,在此流连忘返。

▲苏禄国东王墓

在京城访问了二十七天后,使节团这才动身,启程回国。可不幸的是,在其回国途中,在山东德州附近时,年迈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病逝。由于事发突然,使节团一下子就陷入手足无措的窘境,对于把老国王遗体运回故土还是就地安葬,他们拿不定主意。所幸永乐皇帝在了解事情经过后,派礼部郎中携诏书、祭文赶赴德州,同意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在大明入葬,并按中原藩王之礼安葬,还赐谥“恭定”,并亲撰碑文(苏禄国东王墓)。

▲东王后裔前往祭祖

值得一提的是,安葬完毕后,使节团决定除东王长子督马含回国继任王位外,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在德州守墓。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苏禄人世居德州后苗裔渐增,直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他们奏请清廷,以求能够正式加入中国,经过批准后,他们改姓汉人姓氏“安”“温”,从而深深融入中华民族之中。建国后,他们因信奉伊斯兰教被划归为回族,如今已传至第21代。

《明史》《明太宗实录》


趣观历史


山东德州真的有“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的墓,周围是几个回民村。同时,这个墓葬还埋葬着东王的王妃葛木宁,还有东王的次子温哈剌和三子安都鲁,以及他们的后人。

说到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就绕不开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在朱棣时期,明永乐年间到宣德年间的,共计七次的海上远航活动。首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第七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前后时间长达28年。

郑和和他的船队到达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大体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有两种说法,

  • 一种说法是宣扬明朝的国威,

  •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历史漫谈君觉得或者是兼而有之。此时,明朝航海技术日益成熟,且明朝国力渐盛,郑和下西洋更多的是发展贸易,把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带到国外,而带回当时中国自己不能生产的香料等。

因为郑和下西洋,让一些国家了解了明朝的繁盛,并且有的国王携家带口想来一睹大明的风采。而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当时生活在距今五百多年前,是菲律宾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家。与东王同时存在的,还有西王和桐王。

于是,东王、西王和桐王都带着家眷来大明朝长见识了。而在朱棣时期据统计有五六十多个国王来参拜。因为他们来了之后,朱棣都是好吃好喝的待承着,临走还送一些珍宝。所以,一传十,十传百,谁也喜欢来了。而且,有的人来了,还长久地住下了,不想走了。但绝大多数还是恋着故乡,回去了。

苏禄国的三个王临走的时候,由于长途跋涉,东王就生病了。虽然也尽力医治,但是走到了德州,东王病逝了。想来想去,西王和桐王怕消息传回去后,国内大乱,于是急忙带着东王的大儿子回去继位。而留下东王妃和东王的其他两个儿子给东王处理后事。

处理完东王的后事后,还得守墓,所以这些人就不回去了,就与当地人融合在一起,繁衍生息。慢慢的,就形成了几个回民的村子,因为他们是信奉兰教的。而后来东王的次子温哈剌和三子安都鲁的后人就各自取了他们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温”和“安”当作自己的姓氏。所以,当地很多温姓和安姓的人都是东王的两个儿子的后裔。

近代,曾经东王管辖的地方——菲律宾苏禄省,还派人去山东德州参拜过东王墓。菲律宾总统倒是没有来参拜过,估计是级别还不到吧,但菲律宾总统认为东王墓是中菲传统友谊的象征。菲律宾大使访华的时候,曾经多次来到此地。

1986年,菲律宾和中国合拍了一个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展现的正是数百年来两国的友谊与感人的故事,成就了佳话。

2017年,在德州还举办了“东王访明六百周年”庆典活动,这次祭拜活动参加的人中,有很多都是东王的后裔,还有一些人是专门从菲律宾赶过来的呢!

总之,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的墓就是明朝与当时的苏禄国友谊的象征,是一座两国之间交流的见证与丰碑。

欢迎大家关注历史漫谈君,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