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盛年的奧博萊斯

正當盛年的奧博萊斯 | 樂評

文 | 任海傑

拉脫維亞女高音克里斯汀·奧博萊斯近些年來聲名鵲起,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斯卡拉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世界一流歌劇院頻頻登臺飾演主角,其靚麗的形象、激情投入的表演、極富戲劇張力的演唱彰顯獨特魅力。當然,也有樂迷把她的迅速躥紅與指揮家安德里斯·尼爾森斯相聯繫,因為他們曾經是樂壇令人羨慕的夫妻,2018年遺憾分手。2018年夏天我在英國皇家歌劇院觀賞瓦格納《羅恩格林》時,本來飾演女主角艾爾莎的就是奧博萊斯,但因為指揮是尼爾森斯,倆人三個月前剛離婚,所以在演出前臨時更換了女主角。好在兩年不到,2020年1月11日,終於在上海的東方藝術中心聆聽到了奧博萊斯的獨唱音樂會,鋼琴伴奏是她的拉脫維亞同胞安妮斯·艾格麗娜。

音樂會的開篇有些出其不意,奧博萊斯演唱的第一首曲目是威爾第《奧賽羅》中的“楊柳歌與聖母頌”,這樣篇幅長大、講究意境的唱段一般都是安排在音樂會的後半程,那時的演唱者和觀眾都已進入狀態和情景,以此開篇,或許也顯示出奧博萊斯的自信。接著,她演唱了拉赫瑪尼諾夫《紫丁香》、柴科夫斯基《我不是田野上的草葉嗎》《野外的夜晚》,情感濃郁,韻味獨到,一般非俄系歌唱家難以達到如此“字正腔圓”。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奧博萊斯以她的成名作——德沃夏克《水仙女》中的“月亮頌”結束上半場。筆者以為,如果音樂會的順序調整一下,把《奧賽羅》的唱段放在上半場的最後,或許觀演效果會更佳。

近年來,奧博萊斯演唱最多的是普契尼,因此本場音樂會的下半場主要是普契尼名曲:《為藝術為愛情》《多雷塔的美夢》《晴朗的一天》,還有卡塔拉尼《那麼我要去遙遠的地方》。奧博萊斯的演唱特色,在此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儘管不是演全本歌劇,但奧博萊斯的表情動態非常豐富,角色感惟妙惟肖。也許是太過注重戲劇張力,奧博萊斯有時在樂句的氣息連貫上稍欠圓潤自然。

音樂會最後返場一曲普契尼《我親愛的爸爸》,對正當盛年的奧博萊斯來說,這個收尾似乎有些匆匆。有經驗的歌唱家知道,獨唱音樂會的返場,往往是高潮中的高潮,如何處理,大有講究,此處最見歌唱家的全面功力和素養。

鋼琴伴奏安妮斯·艾格麗娜與奧博萊斯可謂是心心相印,配合得當,她以強勁的琴聲襯托奧博萊斯的激情演唱,開始還覺得她用力有些生猛,但她獨奏的一曲德彪西《月光》告訴我們,她其實是一位多面手,她在本場音樂會的演奏風格完全是為奧博萊斯服務的。以奧博萊斯的嗓音特色,如果用樂隊伴奏,效果一定會更好。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